IReport实践指南
前言
最近,在做一个电子签章的功能,然后就接触到IReport报表,经过好几天的摸索实践,功能已经完成了,今天来总结一下。
什么是IReport,IReport是JasperReports报表的可视化设计器,准确地说,本文的名字应该叫JasperReports实践指南,好了废话不多说了,直接开始今天的内容吧。
报表设计
下载设计器
下载报表设计器,网址如下:
https://community.jaspersoft.com/project/ireport-designer/releases
然后选择下面的选项,然后点击下载:
然后解压,进入bin文件夹,打开ireport.exe,界面如下:
选择报表模板,创建报表
然后新建一个报表,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尺寸,然后点击Launch Report Wizard,选择保存路径,设置名称,然后下一步
设置报表名称及存储路径
设置数据源
然后设置数据源,如果是第一次打开,那你需要创建自己的数据源,点击New开始
选择数据源,我这里选择的是jdbc connection,其他的没有研究,用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研究下
设置数据源,包括地址、驱动类型,用户名、密码,配置完成后点击test测试下你的数据源,如果报错,可能是你还没有添加数据库驱动jar包:
当然,如果你添加的数据库驱动是红的的,也说明你还没有添加驱动的jar包:
在工具 -> 选项菜单下,找到classpath
配置核心数据集
配置报表主数据集
配置字段
配置需要显示的字段
然后,下一步,完成,报表就创建完成了,接着我们该开始报表设计了。
设计报表
设计器
设计器主要分为四个区域:
- 当前报表元素:包括数据集、已添加控件、变量、字段
- 页面设计区:我们需要将控件拖入该区域,包括设计视图、xml视图和预览视图
- 组件面板:包括各种常用的控件,如静态文本、字段文本、形状、图表等
- 控制台:显示报表编译信息、错误警告
基本控件
常用的基本控件:
rectangle:矩形,如果是简单表格的话可以用他
Static Text:顾名思义,静态文本,比如我们的表头,标题等
Text Field:字段文本用于显示我们的动态数据,也就是数据库查出来的数据
List:如果你的报表涉及多个数据集,List是个很有用的工具,反正我是通过它来实现的
其他的我还没研究,目前已经可以满足我的需求了
报表页面结构
报表基本结构如下:
这里解释下各个区域的含义和功能:
标题:整个文档只显示一次,相当于表名称,只在第一页显示
页眉: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用过word的都清楚,该区域的内容每页都会显示
列头:相当于表头,但该区域的内容每一页都会显示
数据区:这里就是数据显示的核心区,该区域内容会自动循环显示,就相当于表格的body
列尾:和列头类似,每页都会有
页脚:同页眉,不再赘述
汇总区:我发现截图写错字了??,不改了,这里主要显示的是汇总数据,比如各列的汇总小计
下面是我输出的报表,大家可以参考下
汇总区在最后一页显示
设计报表
下来,开始设计我们的第一个报表。这里演示的是单个数据集的情况,刚才新建报表的时候已经添加过数据集了,所以我就不再创建。具体编辑方式如下:
编辑核心数据集
选中报表,右键Edit Query
然后配置数据sql,字段会自动识别,入参是sql入参,先不用考虑如何传入参,只用配置sql即可
插入控件
拖入需要的控件:
选中控件,点击属性面板,可以编辑控件数据,包括字体大小,格式等数据,双击控件可以编辑控件内容
对于Text Field控件,$F{字段名}表示显示字段数据,$V{变量名}表示显示变量数据,$P{参数名}表示显示参数数据。当然也可以直接在你自己报表下方对应的区域直接拖到设计区。
对于中文内容,必须设定如下两个属性,否则pdf输出的时候是没有内容的。
sql传参
首先在Parameters下面创建我们的入参参数,如果你是多个数据集,你的入参一定要创建在对应的数据集下面。
然后编辑数据集,如果是默认的数据集,直接Edit Query:
当然也要改下我们的sql:
然后点击预览,输入参数
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看到类似如下内容:
到这里我们第一个报表就算完结了。如果有问题,好好看下以上内容。
多数据集
如果你的报表涉及到多个sql,那你就需要创建多个数据集。具体创建数据集方式如下:
选中报表,右键Add Datasets
配置sql,如果还没配数据源,先配置数据源,忘记了如何配置可以返回前面看下
选择数据字段
选择数据分组,没有分组可以不选,然后直接完成
插入List控件
编辑List数据集,选择数据集,设置连接表达式
在List下创建我们的控件
然后预览,你会发现两个数据集都执行了,效果如下: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本周周末会接着本周的内容,来介绍如何在web项目容使用我们今天绘制的报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aoleiCoding/p/1208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