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令------磁盘管理

# blkid  //列出当前系统中所有已挂载文件系统的类型

# blkid -s LABEL  //仅显示每个(指定)设备相匹配的标签

# blkid /dev/sda1  //查看/dev/sda1设备所采用的文件系统类型

# e2label device [newlabel]  //改变本地设备文件系统的label名称

# dd if=/dev/zero of=f1 bs=10MB count=2  //用虚拟文件f1检查配额情况

# dd if=/dev/sda of=/home/backup/boot_MBR bs=446 count=1  //备份MBR。解决Linux和Windows双系统的引导问题(IED硬盘为hda)

# dd if=/home/backup/boot_MBR of=/dev/sda bs=446 count=1  //恢复MBR

# dd if=/dev/zero of=/home/loopdev bs=1M count=512  //创建一个空的文件在/home/loopdev

# mkfs -t ext3 /home/loopdev  //对/home/loopdev进行格式化

# mount -o loop /home/loopdev /media/cdrom  //挂载/home/loopdev这个loop设备到/media/cdrom目录

# df //用于报告文件系统的总容量,使用量,剩余容量

# df -ah  //查询所有分区使用量,以可被识别的方式展现

# df -h  //以用户容易识别的方式显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 df -i  //以inode模式显示磁盘的使用情况

# df -T //查看磁盘格式挂载后的信息

# df -t ext3  //只显示ext3类型磁盘的信息

# df -x ext3  //不显示指定磁盘类型的磁盘使用信息

# dmesg | grep IDE  // 查看启动时IDE设备检测状况

# dmesg | grep DMA  //查看硬盘是否运行在DMA模式

# du -a DirPath  //显示所有文件及其子目录占用的数据块数

# du -a | sort -n > /home/disk_used &  //将显示结果储存到/home/disk_used文件中

# du -b /home  //查看目前/HOME目录的容量(k)及子目录的容量(k)

# du -sh DirPath //以用户易读格式显示目录大小

# du -sk DirPath //查看目录的容量(k)

# du -sm DirPath  //查看目录的容量(m)

# fdisk /dev/sda //对磁盘sda进行分区

# fdisk -l  //查看磁盘及分区信息

# sfdisk -l  //查看磁盘及分区信息

# sfdisk -s  //查看系统中所有磁盘的大小

# fdisk -s /dev/sdb  //显示/dev/sdb设备中所有分区大小总和

# fdisk -s /dev/sdb2  //显示/dev/sdb2分区大小

# fdisk -v  //显示fdisk版本号

# hdparm -i /dev/hda // 查看磁盘参数(仅适用于IDE设备)

# mkfs.ext2 /dev/sda1 //格式化sda1为ext2格式

# mkfs.ext3 /dev/sda2  //格式化sda2为ext3格式

# mount  //显示当前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 mount -a  //搜索/etc/fstab文件中满足条件的文件系统,进行挂载操作。只有root用户可以操作。

# mount -l  //列出所有已经挂载的文件系统列表

# mount /dev/sda1 /bbb //挂载sda1到/bbb目录下

# mount | column -t // 查看挂接的分区状态

# 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路经 访问路经

# mount -t iso9600 /dev/cdrom /mnt/cdrom  //在/mnt/cdrom目录下挂载光驱(iso9600为光盘的标准文件系统类型)

# mount /dev/cdrom  /aaa/   //挂载设备CDROM到/aaa/目录下

# mount -t ntfs-3g /dev/sdb* /mnt/aaa  //不编译内核,mount ntfs分区

# cp /dev/cdrom 123.iso  //将cdrom内容制作成123.iso镜像

# mount -t iso9660 -o loop xxx.iso /path  //挂载ISO文件

# mount -o loop 123.iso /bbb/  //将123.iso镜像文件挂载到/bbb/下

# mount -t isoDVD /dev/cdrom /mnt/cdrom //挂载光驱

#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挂载光盘

#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utf8,umask=000 /dev/hda2 /mnt/hda2  //挂载fat32分区

# mount -t ntfs -o nls=utf8,umask=000 /dev/hda3 /mnt/hda3  //挂载ntfs分区

# mount -t vfat /dev/hda6 /mnt/cdrom   //挂第一个ide的第六个逻辑分区

# mount -no remount, ro /  //以只读模式重新挂载/分区

# mount -n -o remount, rw /  //以读写模式重新挂载/分区(单用户维护模式时有用)

# umount /aaa/    //卸载目录/aaa

# umount /dev/cdrom  //卸载设备 cdrom

# showmount -e 10.52.19.4  //显示对方服务器nfs共享目录

==========================

参考:

mount远程目录并让本地非root用户可读可写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680966-id-4153081.html

==========================

# fuser -km /mnt   //当设备繁忙时强制卸载

# eject -n  //查看系统默认的弹出设备

# eject  //弹出默认的设备

# quotastats  //显示系统磁盘空间限制的当前状态

# repquota -a  //显示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

# edquota -u ccnp    //对组ccnp设置配额

# edquota -u st26    //对用户设置配额

# quota -g ccnp   //查看组ccnp配额情况

# quota -u st26   //查看用户st26配额情况

# quotacheck -cmug /     //创建配额文件

# quotacheck -mfvug /    //对文件系统的配额进行一致性检测

# quotaon -a  //启用所有的磁盘配额限制

# quotaon /home  //启用/home的磁盘空间配额

# quotaon -aguv  //不指定分区,使用自动搜索启用磁盘配额

# quotaoff -a  //关闭所有配额限制

# quotaoff /home  //关闭/home的磁盘配额

# quotaoff -aguv  //不指定分区,使用自动搜索关闭磁盘配额

# quotaoff -aguv  //不指定分区,使用自动搜索关闭磁盘配额

# reboot  //重启系统

# swapon /dev/sdb2  //开启交换分区/dev/sdb2

# swapoff /dev/sdb2  //关闭交换分区/dev/sdb2

# swapon -s // 查看所有交换分区

# grep SwapTotal  /proc/meminfo  //查看swap空间大小

# swapoff -a  //关闭所有交换区

# swapon -a  //开启所有交换区(与上面成对使用后可使swap还原到初始状态)

# fdisk /dev/sdb  //由设备分区(sdb1)来创建SWAP分区,注意分区类型82

# mkswap /dev/sdb1  //格式化分区并创建文件系统

# vi /etc/fstab  //添加:/dev/sdb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 dd if=/dev/zero of=/data1/image/swap bs=1024 count=2048000  //添加交换文件并设置其大小为2G

# mkswap /data1/image/swap  //创建交换空间

# swapon /data1/image/swap  //启动新增加的2G的交换空间

# vi /etc/fstab  //在文件最后加入:/data1/image/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使得新加的2G交换空间在系统重新启动后自动生效

# vi /etc/fstab //自动挂载磁盘分区,添加: /dev/sdb5 dd ext3 defauls 0 0

# vi /etc/fstab  //修改fstab文件中分区装载设置在defaults后加入usrquota,grpquota 重新挂载文件系统(对根分区设置配额重启)

# sync --version  //显示sync命令版本信息

# sync --help  //显示sync命令的帮助信息

# sync  //将内存数据写入磁盘

# rsync -av -e ssh /home/share/*.doc [email protected]:/usr/local/share  //将一台名为student.example.com主机上的/home/share目录中的所有doc文件备份到主机teacher.example.com的/usr/local/share目录下

# pvdisplay  //查看组成LVM卷的物理卷(PV)

# pvcreate /dev/sdd  //在二级SCSI控制器的从属驱动器上创建一个新物理卷

# vgcreate myvolume /dev/sdd1 /dev/sdc2  //创建一个名为myvolume的VG

# lvextend -L 2000M /dev/myvolume/mylogical  //对dev/myvolume/mylogical的容量进行添加

# smartctl -H /dev/sdb  //对sdb盘做一下健康自检(PASSED为合格)

# tune2fs -l /dev/sdc1 |grep "Block size"  //查看ext3文件系统的block size(bytes)

Block size:               4096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garrett/2139788

时间: 2024-10-07 04:03:57

Linux命令------磁盘管理的相关文章

linux下磁盘管理机制--LVM

当我们用传统分区方法使用磁盘时,当出现分区大小不够用的时候,通常只能添加添加一个更大的磁盘,重新创建分区来扩展空间.但是,这样只能是将原来的磁盘下线,换上新的磁盘,在将原始数据写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是不允许的.此时就需要使用逻辑卷LVM这种磁盘分区管理了. 逻辑卷是将硬盘空间重新"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块(PE)组成的PV放到一个容器(VG)中,当需要可以随时向这个容器中取出这样的块,来实现动态调整磁盘空间大小.当然新添加的块不会改变原来的文件系统,而且原磁盘也不用下线. 下面说明逻辑卷

linux下磁盘管理机制--RAID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的最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因经费原因使用不起SCSCI硬盘,而不得不使用像IDE较廉价的磁盘情况下,将多块IDE磁盘通过某种机制组合起来,使得IDE磁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读写性能的一种机制.当然,现在也可以将SCSCI类的磁盘也可以做成RAID来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 一.RAID的级别 RAID机制通过级别来RAID级别来定义磁盘的组合方式.常见的级别有:RAID0,RAID1

linux之磁盘管理(五)

swap分区 交换空间,正是因为交换空间的存在,使我们的内存可以过载使用. 在物理买内存不足的情况下,拿swap来应急. free:查看当前系统上物理内存和交换空间的使用情况. -m [[email protected] ~]#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26868     419232     607636          0      23704     28

Linux基础-----磁盘管理

文件系统 Windows NTFS FAT32 Linux VFS:虚拟文件系统:将底层文件系统的不同,通过统一的接口,输出给上层应用 ext2 ext3 ext4 xfs 文件系统:对分区文件就行组织管理,并建立索引表,文件系统有内核提供 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 低级格式化:创建磁道.扇区 高级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 分区是按柱面来划分 磁道:数据存储在磁道上 扇区:将磁道划分成扇状用于管理 柱面:多个盘片,相同位置的扇区,形成柱面 0磁道的0扇区:(不属于任何分区)MBR 512字节   主引导

Linux命令-磁盘分区及格式化

磁盘的组成:盘片.磁头.机械臂.主轴马达. 盘片的组成:磁头划过的一个个同心圆称为磁道(track):从圆心向外画直线,可将磁道划分为若干的弧段,成为扇区(sector),是磁盘的最小组成单元,大小512byte. 盘片上下两面各有一个磁头,每张盘片同一位置的磁道,组成了柱面(cylinder ): 磁盘容量=磁头数*柱面(磁道)数*每柱面(磁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 每个磁道和柱面又进行了编号,比如n磁道m柱面,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即:0磁道0扇区.这是MBR的存放位置,即Master

linux之磁盘管理(三)

用户模式:用户空间 内核模式:内核空间 cpu的运行等级 ring 0   内核  (特权,和硬件打交道) ring 1 ring 2 ring 3   应用程序 文件系统是有特权的.属于内核提供的功能. VFS也是内核的功能,完成转换. inode:记录文件的属性,一个文件占用一个inode,同时记录此数据的block号. block:实际记录文件内容,若文件太大时,会占用多个block. superblock:记录此文件系统的整体信息.包含:inode.block的总量.使用量.剩余量.以及

linux之磁盘管理(四)

文件系统管理 重新创建文件系统会损坏原有文件. 创建某个分区上的文件系统 使用 mkfs :make file system -t  FSTYPE   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mkfs命令比较特殊 [[email protected] ~]# which mkfs.ext2 /sbin/mkfs.ext2 [[email protected] ~]# ls -l /sbin/mkfs.ext2 -rwxr-xr-x 3 root root 47312 Sep  4  2009 /sbin/mkfs.e

grub命令磁盘管理

grub命令磁盘管理 grub命令是多重引导程序grub的命令行shell工具. 语法  grub(选项) 选项 --batch:打开批处理模式: --boot-drive=<驱动器>:指定stage2的引导驱动器: --config-file<配置文件>:指定stage2的配置文件: --device-map=<文件>:指定设备的映射文件: --help:显示帮助信息: --install-partition=<分区>:指定stage2安装分区: --no

Linux学习—磁盘管理知识点总结

磁盘管理 目录 设备文件 磁盘介绍 磁盘分区 创建磁盘分区 同步分区表 文件系统 一.设备文件 设备文件关联至设备驱动程序,用户通过操作这些设备文件间接管理对应的硬件设备 一个设备的名称表示整个磁盘,而分区则用设备名加上一个分区号来表示 设备文件类型: 块设备    存取单位是块,如磁盘 字符设备  存取单位是字符,如键盘 为了方便管理这些设备,系统设置了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用来区分 看如下示例: 8 代表主设备号  后边的数字代表次设备号 创建设备文件: mknod 文件名 b 主设备号 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