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有效用例》-读后感2

首先明确主执行者就是那些想要系统为他们做些事情的人,通过执行者-目标来用例简述来了解项目的功能范围,执行者-目标(执行者、任务级目标,优先级、触发事件等等)来分析范围。设计范围即系统黑盒子包括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范围,并且通过列范围,陈述企业和组织的行为等来消除系统差异带来的不同,可以用图表来突出设计范围用适当的图标来标注每一个用例从而可以轻易的了解其范围,使用范围来确定工作产品,构思陈述,设计范围图,‘内/外’列表,执行者-目标列表决定了系统的范围,这四个就是密不可分的工作产品,“....詹妮站在银行的ATM机前,天色很晚。她已经输入她的PIN,正在寻找确认按钮.....”,主执行者是詹妮,目标是在天色黑的情况下很快找到ATM机的确认按钮。
    执行者的范围可以从系统的项目相关人员,用例的主执行者,被设计系统本身,用例的辅助执行者,内部执行者,在例子中公司没有注意系统的项目相关人员,导致系统没有提供完全的服务修改请求蜂拥而至。朱执行者是直接触发用例的执行者,当然主执行者不一定就必须是触发者,主执行者在需求收集工作刚开始时和系统发布前是很重要的二之间是不重要的,一旦开始写用例一个用例可能有多个主执行者。
    用户目标是主执行者努力使工作得以完成的目标相当于基本业务过程,它陈述了操作是否令主执行者满意的情况,给顺便路过的人注册时一个蓝色用例被包含在另一个用例中,概要的层次目标包含多个用户目标,它显示用户运行目标的语境,显示生命周期,为底层目标提供目录表,在颜色梯度上属于白色,概要用例通常需要执行较长时间,子功能层次是实现用户目标时可能会被用到的目标,在颜色梯度中属于靛蓝色。关于目标层次应该把较多精力投入到海平面用例的考察,为其它用例提供语境。

时间: 2024-10-25 02:17:59

《编写有效用例》-读后感2的相关文章

《最后期限》读后感3

经过几周断断续续的阅读,终于<最后期限>这本书读到了最后,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写团队经营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团队中团队合作重要性,同时说明了团队pm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的团队管理理念很容易让人理解. 书中一开始就提到了优质管理的四大要素:选择正确的人.为他们分配正确的工作.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帮助团队凝聚起来并保持团队的凝聚力,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它的基本就是“人”.要是抛开人去谈管理,那么最后只会产生负面效应,而不是如科学计算中那么精确的结果.“让正确的人去做正确的事.这就是优秀的

《最后期限》读后感2

随着读书的进展,我对<最后期限>这本书有了更多的认识,它给我好的的启发,在看别人怎样经营一个团队怎样解决困难,这能让我们学到好多的团队开发方面的知识.一本小书题材的教育书,它把项目管理的知识融入故事中之中让人阅读起来很容易,而且能让人们在快乐的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管理中的故事来给读者好多的启发,书中好的观念是十分好的,好的管理者要多听,少说.实际上,不但管理,做事也如此.言多必失.这是作者在自己的管理中总结出的管理经验,人可以从失败中学习,但实际上,我们主要的还是从

《番茄工作法图解》读后感

第一次写读后感,居然是写这种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 好歹是件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感觉一年也没读几本书,O(∩_∩)O哈哈~ 最近开始上班,身为程序员写代码加班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还是要注意效率的,不能一直打加班牌吧!所以买了这本书,准备研究下. 番茄工作法完整的名字是<番茄工作法图解 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图灵书籍.激动~~~ 出自计算机名门的书. 扯了这么多开始正文. 现实流程: 以3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25分钟为专注的工作时间,只做工作相关,在接下去的5分钟是休息时间, 只能用来

架构之美读后感

<架构之美>读后感 唐凯风 2014301500366 架构是系统设计的一部分,它突出了某些细节,并通过抽象省略掉了另一些细节.软件系统的架构包括行为上的和结构上的.外部行为描述展示了软件如何与用户.其他设备和外部设备进行交互,也就是需求.结构描述展示了软件如何被划分为多个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关系. 架构的设计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架构是好是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取决于人们对软件的需求.软件被构建和运行的环境,以及软件团队本身的特点等等因素.评价软件好坏有很多指标,例如性能.安全.可伸展性等等.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

<万历十五年>的读后感作文4000字: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距今已过去432年.在明朝276的历史中,这一年很平淡,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一书,有别于其他的历史叙述方式,相当于把历史剖开一个横截面,像纪录片穿越过去一样,把当时的一位皇帝和五位著名的大臣,以一种群像式的叙事手法缓缓展开,从中折射出16世纪中国社会的完整面貌.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黑格尔.历史上奇葩的皇帝很多,在明朝尤其多,书中的所描述的万历皇帝,也算是一个.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

03-20 《构建之法》第1,2,3章读后感

第一章读后感: 看了大概了解软件从一个想法到最终成品的一个过程.软件先是由一个想法引出的,有那个想法,你需要一个工具去做什么,然后根据自己想要的功能大概做一个能实现基本功能的软件,再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完善,实现了功能后对软件进行维护.还有做的软件要符合客户的要求,而不是只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要满足大部分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bug对其进行修复. 软件工程在社会发展处于什么地位,发展潜力在未来究竟有多大? 第二章读后感: 看完第二章后知道软件是需要单元测试的,之前对这个没什么

《大道至简》第六章读后感

语言只是工具,就像在第一章中提到的那句话“成天讨论这门语言好,或者那门语言坏的人,甚至是可悲的.”语言是用来实现我们想法的工具,仅此而已. 就像自然界中永恒的定律:弱肉强食.这句话从自然界起源到现在都无可置疑,而“程序=算法+结构”这个等式在开发的世界里也有着相同的地位. 经过无数次实践的积累,方法也就呼之欲出.随着一遍遍的回顾.理解和分析,经验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不是你不断写代码就能实现的,不断地写只会让你的错误越来越多,你甚至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无数次,你以为你得到的是经验,实际上,你只是在浪费

《大道至简》第一,二章读后感

注:我忘记老师要求什么时间之前提交了,之所以发了这么晚是因为我觉得要写读后感的话最好还是把一本书读完了再写读后感比较好.但是直到今天晚上我发现,由于我的变成基础并不扎实,编程的造诣也并不深,所以在这短短几天之内根本不可能读完这本书.当然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倒是没问题,但是要大致读懂意思却是几乎不可能.所以只好写读后感写到第一二章. 第一章标题是编程的精义,讲的是如何用最朴素最大众最傻瓜的方法编写出一个程序.以“愚公移山”的故事贯穿全篇.愚公首先有用户需求,即被两座大山挡住了门.有具体的目标,也就是搬

《代码大全2》读后感czz

经老师推荐,买了一本<代码大全2>,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看完了,看完后觉得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而且每部分之后作者还推荐了不少经典书籍.所以,作个读书心得.全书的主题是软件构建,关于软件构建问题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共分7个部分,从软件构建前期准备,到语言层的一些问题,再到代码完善,系统考虑以及软件工艺等等.以下分别进行简单说明. 第一部分是打好基础,本部分主要是软件构建前期的工作,以及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介绍,具体包括如何选择编程语言和构建实践方法,如何理解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开发本质上说就是工程

咳咳,软工新手读《大道至简》读后感

<大道至简>读后感 本书是周爱民先生把这本<大道至简>表达为"阐述软件工程的思想核心",书中又分为八个章节,接下来我想把我对每个章节的认识分开来介绍. 在第一章节中,周爱民先生将编程归类为公式"程序等于算法加结构",同时周爱民先生也将编程认为是一件简单的劳动工作.一个程序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将其拆分为无数多个不同的结构,然后用算法把它们编织出来.这就想文中的例子,把愚公移山的工程拆分成多个顺序.分支和循环.文中的观点就是"算法是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