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版的无人驾驶汽车(附源码)

一,简单问题复杂化:

100公里/1小时的速度,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速度,把它转换为其它单位:

100公里/1小时 ≈ 28米/1秒

100公里/1小时 ≈ 2800厘米/秒

如果想要无人驾驶汽车达到厘米级的位移监测。探测器扫描路况时,每秒上传2800次数据给PC机。若一辆汽车有10个探测器,就意味着每秒的并发量为2.8W次/秒。

2.8W次/秒的并发量,在网站上肯定会采用分布式,缓存,读写分离,集群技术,关键还有这个数据的存储,到底用二维数据库,还是用NOSQL。这些问题是不是让你很头痛?

二,复杂问题简单化:

1个监测器对应1个线程,10个监测器对应10个线程。假设10个线程同时往数据库里写数据,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假设,开启一个Cache,10个线程同时往Cache里写数据。这儿要注意线程同步,内存溢出问题。

另外开启一个监控Cache的线程,这个线程主要三件事,1,监测Cache的数据变化,2,过虑Cache的冗余数据,3,持久化Cache数据到存储介质。用个示意图表示一下:

三,万物归一

百川归海,万物归一。看过我“100行代码实现了多线程,批量写入,文件分块的日志方法”这篇博客的园友。与我这个“C#版的无人驾驶汽车(附源码)”的 应用场景是不是十分相似?

两图对比,是不是对象都相同:

 

多个监测器上传数据     <-->      多个线程写日志

Cache                      <-->      日志对列

Cache监控线程          <-->      批量持久化日志线程

数据库垂直水平分库     <-->      日志分块

四,实践总结理论:

100行代码实现了多线程,批量写入,文件分块的日志方法

C#版的无人驾驶汽车(附源码)

两篇博客的核心都只有一个,“多线程巧妙转换为单线程”,只是应用的场景不同。

一个应用于日志,一个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应用不同,本质相同,只要掌握了本质,万变不离其中。

在和企业谈工资的时候,要工资低些,可以说我会写日志的方法。

在和企业谈工资的时候,要工资高些,可以说做过C#版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

想低就低,想高就高,万物变化,大地沉浮,随心所欲。

五,源码实现:

其实这段源码,就是从上篇博客拷贝过来的,只是做了信号量的优化。方法名,类名一修改,可以应用到很多场景,万能的方法,万能的类。

    public class IOExtention
    {
        static ConcurrentQueue<Tuple<string, string>> logQueue = new ConcurrentQueue<Tuple<string, string>>();

        static Task writeTask = default(Task);

        static ManualResetEvent pause = new ManualResetEvent(false);

        //Mutex mmm = new Mutex();
        static IOExtention()
        {
            writeTask = new Task((object obj) =>
            {
                while (true)
                {
                    pause.WaitOne();
                    pause.Reset();
                    List<string[]> temp = new List<string[]>();
                    foreach (var logItem in logQueue)
                    {
                        string logPath = logItem.Item1;
                        string logMergeContent = String.Concat(logItem.Item2, Environment.NewLine, "-----------------------------------------------------------", Environment.NewLine);
                        string[] logArr = temp.FirstOrDefault(d => d[0].Equals(logPath));
                        if (logArr != null)
                        {
                            logArr[1] = string.Concat(logArr[1], logMergeContent);
                        }
                        else
                        {
                            logArr = new string[] { logPath, logMergeContent };
                            temp.Add(logArr);
                        }
                        Tuple<string, string> val = default(Tuple<string, string>);
                        logQueue.TryDequeue(out val);
                    }
                    foreach (string[] item in temp)
                    {
                        WriteText(item[0], item[1]);
                    }

                }
            }
            , null
            , TaskCreationOptions.LongRunning);
            writeTask.Start();
        }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Log(String preFile, String infoData)
        {
            WriteLog(string.Empty, preFile, infoData);
        }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Log(String customDirectory, String preFile, String infoData)
        {
            string logPath = GetLogPath(customDirectory, preFile);
            string logContent = String.Concat(DateTime.Now, " ", infoData);
            logQueue.Enqueue(new Tuple<string, string>(logPath, logContent));
            pause.Set();
        }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LogPath(String customDirectory, String preFile)
        {
            string newFilePath = string.Empty;
            String logDir = string.IsNullOrEmpty(customDirectory) ? Path.Combine(Environment.CurrentDirectory, "logs") : customDirectory;
            if (!Directory.Exists(logDir))
            {
                Directory.CreateDirectory(logDir);
            }
            string extension = ".log";
            string fileNameNotExt = String.Concat(preFile, DateTime.Now.ToString("yyyyMMdd"));
            String fileName = String.Concat(fileNameNotExt, extension);
            string fileNamePattern = string.Concat(fileNameNotExt, "(*)", extension);
            List<string> filePaths = Directory.GetFiles(logDir, fileNamePattern, SearchOption.TopDirectoryOnly).ToList();

            if (filePaths.Count > 0)
            {
                int fileMaxLen = filePaths.Max(d => d.Length);
                string lastFilePath = filePaths.Where(d => d.Length == fileMaxLen).OrderByDescending(d => d).FirstOrDefault();
                if (new FileInfo(lastFilePath).Length > 1 * 1024 * 1024 * 1024)
                {
                    string no = new Regex(@"(?is)(?<=\()(.*)(?=\))").Match(Path.GetFileName(lastFilePath)).Value;
                    int tempno = 0;
                    bool parse = int.TryParse(no, out tempno);
                    string formatno = String.Format("({0})", parse ? (tempno + 1) : tempno);
                    string newFileName = String.Concat(fileNameNotExt, formatno, extension);
                    newFilePath = Path.Combine(logDir, newFileName);
                }
                else
                {
                    newFilePath = lastFilePath;
                }
            }
            else
            {
                string newFileName = String.Concat(fileNameNotExt, String.Format("({0})", 0), extension);
                newFilePath = Path.Combine(logDir, newFileName);
            }
            return newFilePath;
        }

        private static void WriteText(string logPath, string logContent)
        {
            try
            {
                if (!File.Exists(logPath))
                {
                    File.CreateText(logPath).Close();
                }
                StreamWriter sw = File.AppendText(logPath);
                sw.Write(logContent);
                sw.Close();
            }
            catch (Exception ex)
            {

            }
            finally
            {

            }
        }
    }

应用案例:刷单软件阿里云客户端

时间: 2024-10-20 09:47:10

C#版的无人驾驶汽车(附源码)的相关文章

C#版无人驾驶汽车(附源码)

一,简单问题复杂化: 100公里/1小时的速度,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速度,把它转换为其它单位: 100公里/1小时 ≈ 28米/1秒 100公里/1小时 ≈ 2800厘米/秒 如果想要无人驾驶汽车达到厘米级的位移监测.探测器扫描路况时,每秒上传2800次数据给PC机.若一辆汽车有10个探测器,就意味着每秒的并发量为2.8W次/秒. 2.8W次/秒的并发量,在网站上肯定会采用分布式,缓存,读写分离,集群技术,关键还有这个数据的存储,到底用二维数据库,还是用NOSQL.这些问题是不是让你很头痛?

HTML5与CSS3实例教程(第2版) 附源码 中文pdf扫描版

HTML5和CSS3技术是目前整个网页的基础.<HTML5与CSS3实例教程(第2版)>共分3部分,集中讨论了HTML5和CSS3规范及其技术的使用方法.这一版全面讲解了最新的HTML5和CSS3技术,所有实例均使用最新特性实现,针对的是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HTML5与CSS3实例教程(第2版)>适合所有使用HTML和CSS的Web开发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HTML5和CSS3概述 第一部分 用户界面增强 第2章 新的结构化标签和属性 第二部分 新视角.新声音 第6章 在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教程(四) 实例入门:机器人(附源码)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教程(四) 实例入门:机器人(附源码) 上一篇文章,写了基本框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晕头转向,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予以说明,希望能帮你解开谜团. 一.功能介绍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在线客服机器人功能.主要的功能包括:简单对话.查询天气等服务. 这里只是提供比较简单的功能,重在通过此实例来说明公众平台的具体研发过程.只是一个简单DEMO,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 当然后续我们还会推出比较复杂的应用实例. 二.具体实现 1.提供访问接口 这里不再赘述,参照上一章,微信公

(转)干货|这篇TensorFlow实例教程文章告诉你GANs为何引爆机器学习?(附源码)

干货|这篇TensorFlow实例教程文章告诉你GANs为何引爆机器学习?(附源码) 该博客来源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E1NzYyMw==&mid=2247492203&idx=5&sn=3020c3a43bd4dd678782d8aa24996745&chksm=903f1c73a74895652ee688d070fd807771e3fe6a8947f77f3a15a44a65557da0313ac5ad592c

三大原创软件- 附源码

本人制作的几个原创软件附源码,免费给你源码哦!~   压缩包里有两个文件,一个是word版,另一个是PDF版. http://pan.baidu.com/s/1eS3lT8Q

C# winform 实现微信二维码登录、第三方登录(已实现、附源码)

原文:C# winform 实现微信二维码登录.第三方登录(已实现.附源码) 前言 应上级要求,在项目登录的时候实现第三方登录.很荣幸我接到了这个任务,但是我之前完全都没接触到.开发周期是三天,对于我们这种小白完全是从零开始.最后成功的实现这个功能固然重要,但是这个探索的过程才值得回味.光需要代码可以直接下载源码,我们重要说下实现过程和步骤,自己也巩固和记录一下! 实现步骤 1. 我实现的是微信扫码登录,当然要知道微信给的接口,可以在https://open.weixin.qq.com/ 这里申

一组网页边栏过渡动画,创意无限!【附源码下载】

今天我们想与大家分享另一套过渡效果.这一次,我们将探讨如何实现侧边栏的过渡动画,就像我们已经在多级推出菜单中使用的.我们的想法是,以细微的 过渡动画显示一些隐藏的侧边栏,其余的内容也是.通常侧边栏滑入,把其他内容推到一边.这个可过程中可以加入很多微妙而奇特的效果,而今天这篇文章能够给 你一些启示. 温馨提示:为保证最佳的效果,请在 IE10+.Chrome.Firefox 和 Safari 等现代浏览器中浏览. 立即下载      在线演示 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页面上展现所有的效果,因此我们示

创意无限!一组网页边栏过渡动画【附源码下载】

今天我们想与大家分享另一套过渡效果.这一次,我们将探讨如何实现侧边栏的过渡动画,就像我们已经在多级推出菜单中使用的.我们的想法是,以细微的过渡动画显示一些隐藏的侧边栏,其余的内容也是.通常侧边栏滑入,把其他内容推到一边.这个可过程中可以加入很多微妙而奇特的效果,而今天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温馨提示:为保证最佳的效果,请在 IE10+.Chrome.Firefox 和 Safari 等现代浏览器中浏览. 立即下载      在线演示 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页面上展现所有的效果,因此我们示例的

wpf 模拟3D效果(和手机浏览图片效果相似)(附源码)

原文 wpf 模拟3D效果(和手机浏览图片效果相似)(附源码) pf的3D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类似于ps的效果,类似于电影动画的效果,因为动画的效果,(对于3D基础的摄像机,光源,之类不介绍,对于依赖属性也不介绍.),个人认为,依赖属性这个东西,有百分之五十是为了3D而存在.(自己写的类似于demo的东西)先上图,无图无真相这是demo的整个效果图,可以用鼠标移动,触摸屏也可以手指滑动,图片会移动,然后移动结束,会有一个回弹的判断. <Window x:Class="_3Dshow.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