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标签的四个伪类

A标签的css样式

CSS为一些特殊效果准备了特定的工具,我们称之为“伪类”。其中有几项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经常用于定义链接样式的四个伪类,它们分别是:

:link
    :visited
    :hover
    :active

因为我们要定义链接样式,所以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超级链接中的锚标签--a,锚标签和伪类链接起来书写的方法就是定义链接样式的基础方法,它们的写法如下:

a:link,定义正常链接的样式;
    a:visited,定义已访问过链接的样式;
    a:hover,定义鼠标悬浮在链接上时的样式;
    a:active,定义鼠标点击链接时的样式。

示例:

a:link {
    color:#FF0000;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a:visited {
    color:#00FF00;
    text-decoration:none;
    }
    a:hover {
    color:#000000;
    text-decoration:none;
    }
    a:active {
    color:#FFFFFF;
    text-decoration:none;
    }

上面示例中定义的链接颜色是红色,访问过后的链接是绿色,鼠标悬浮在链接上时是黑色,点击时的颜色是白色。

如果正常链接和已访问过的链接样式相同,鼠标悬浮和点击时的样式相同,也可以将它们合并起来定义:

a:link,
    a:visited     {
    color:#FF0000;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a:hover,
    a:active    {
    color:#000000;
    text-decoration:none;
    }

链接定义的顺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链接定义写好了,但它也是有规则的,如果这四项的书写顺序稍有差错,链接的效果可能就没有了,所以每次定义链接样式时务必确认定义的顺序,link--visited--hover-active,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LoVe HAte原则(大写字母就是它们的首字母)。

定义局部链接样式
  在CSS中写上a:link{}这样的定义会使整个页面的链接样式改变,但有些局部链接需要特殊化,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要在链接样式定义的前面加上指定的id或class就可以了。

示例:

#sidebar a:link,
    #sidebar a:visiteid  {
    color:#FF0000;
    text-decoration:none;
    }
    #sidebar a:hover,
    #sidebar a:active  {
    color:#000000;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

调用方法:
  <div id="sidebar"><a href="aa.aspx" target="_blank">链接到aa页面<a></div>

class的定义方法和id相同,只要将#sidebar改为.sidebar就行了,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定义链接的样式,那样更直接,不过调用时比较麻烦,需要给每个特定的链接加上定义的代码。

示例:
   a.redlink a:link,
    a.redlink a:visiteid  {
    color:#FF0000;
    text-decoration:none;
    }
    a.redlink a:hover,
    a.redlink a:active  {
    color:#000000;
    text-decoration:underline;
    background:#FFFFFF;
    }

时间: 2024-12-18 01:41:34

a标签的四个伪类的相关文章

a 标签的四个伪类

link        有链接属性时visited    链接地址已被访问过active     被用户激活(在鼠标点击与释放之间发生的事件)hover      其鼠标悬停 <!DOCTYPE HTML><html>  <head>  <title>a标签的四个伪类</title>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

a标签的四个伪类是什么?如何排序?为什么?

爱恨分明原则: l v h a 注释:为了产生预期的效果,在 CSS 定义中,a:hover 必须位于 a:link 和 a:visited 之后 ! 注释:为了产生预期的效果,在 CSS 定义中,a:active 必须位于 a:hover 之后!! 注释:Pseudo-class(伪类)的名称对大小写不敏感. 注释:伪类可与 CSS 类配合使用

&lt;a&gt;链接的四个伪类顺序

摘自: http://www.cnblogs.com/xiayi/p/5350423.html <a>元素的作用是可以创建一个链接,链接对应4个状态:未访问,已访问,鼠标悬停,鼠标点击瞬间. 为了给链接的4个状态应用样式,引入伪类的概念. 什么是伪类呢?简单点说,就是你没定义这个类,但它确实作为一个类来使用.(这些类确实存在,浏览器在后台会向这些类增加和删除元素) 我在看<CSS设计指南>时,它说到四个伪类的书写顺序一定要正确,否则浏览器可能不会显示预期的结果. 也即这样写: a:

关于超链接的四个伪类的一个问题(顺序问题)

在使用超链接的伪类的时候,要使用如下顺序,否则其中的某些效果将会没有效果[注释:link和visited的顺序无所谓]a:link               设置a对象在未被访问前的样式表属性.a:visited    设置a对象在其链接地址已被访问过时的样式表属性. a:hover    设置对象在其鼠标悬停时的样式表属性. a:active    设置对象在被用户激活(在鼠标点击与释放之间发生的事件)时的样式表属性. 原因是:浏览器解释CSS时遵循的“就近原则”. 当几种情况冲突的时候,哪

a标签的四个伪类书写顺序

巧计方法:love        hate link         visited                 hover         active 原因:后定义的样式会替换先定义的样式,link是还没有访问过的样式,最开始的样式:  visited的动作中包括hover和active中的动作,active中的动作包括hover中的动作. a标签的四个伪类书写顺序

对html标签 元素 以及css伪类和伪元素的理解

标签:这应该都知道.<br/> .<a>.<p></p> 等都是标签. 元素:标签开始到结束.比如:<p>p之间的内容<p/> ,红色部分就是元素. 元素的内容:标签开始到结束之间的部分,上述红色部分中的"p之间的内容",这就是元素的内容. 伪类:针对的是特殊状态的元素. 伪元素:针对的是元素的内容. 伪元素和伪类之所以难以分清,是因为他们的效果类似并且写法相仿,css3 为了区分两者,已经明确规定了伪类用一个冒号

IMG标签与before,after伪类

在CSS中总有一些你不用不知道,用到才知道的“坑”.比如今天要谈的,把 before, after 伪类用在 <img> 标签上.嗯,实际上你用你会发现,在大多数浏览器这是无效的,dom中并不会出现你想要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回归到 W3C 标准中寻觅一下,在标准中,before, after 伪类的定义如: As their names indicate, the :before and :after pseudo-elements specify the location of c

a:link a:visited a:hover a:active四种伪类选择器的区别

a:link选择网页中所有没有被visited的a标签(就是没有鼠标悬停hover或者点击click) a:visited选择网页中所有已经被click的a链接,用来告诉用户这个链接已经被你访问过了 a:hover,说实话这个我用的最多,其实就是选择有鼠标悬停的a链接 a:active,顾名思义active就是活动的意思,表示的是选择用户点击并且还没有放开时(其实就是按住)的a链接 当然还有其他的譬如a:focus,这个表示选择光标(焦点)落下的a链接.

a标签伪类的LOVE HATE原则

a标签有四个伪类,分别是: a:link 未访问的链接 a:visited 已访问的链接 a:hover 鼠标移动到链接上 a:active 选定的链接 遇到的问题: 访问过的链接,始终显示点过的样式,鼠标滑过或者点击时都不会有样式变动,具体css样式如下: 查询后知道a标签伪类有一个排序规则,否则会影响到显示. 解决方案: 按照LOVE HATE排序的顺序进行伪类排序. 即L(link)OV(visited)E H(hover)A(active)TE 修改排序后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