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中task之间的数据交换机制

Flink中的数据交换构建在如下两条设计原则之上:

  • 数据交换的控制流(例如,为实例化交换而进行的消息传输)是接收端初始化的,这非常像最初的MapReduce。
  • 数据交换的数据流(例如,在网络上最终传输的数据)被抽象成一个叫做IntermediateResult的概念,它是可插拔的。这意味着系统基于相同的实现逻辑可以既支持流数据,又支持批处理数据的传输。

数据传输包含多个对象,它们是:

  • JobManager master节点,用于响应任务调度、恢复、协作,以及通过ExecutionGraph数据结构来hold住job的整个图结构。
  • TaskManager worker节点,一个TaskManager(TM)在多线程中并发执行多个task。每一个TM也包含一个CommunicationManager(CM - 任务之间共享),以及一个MemoryManager(MM - 也在任务之间共享)。TM之间彼此可以进行数据交换通过标准的TCP连接,这些连接在需要通信时被创建。

注意,在Flink中,是TaskManager而不是task在网络上交换数据。比如,处于同一个TM内的task,他们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在一个网络连接(TaskManager创建并维护)上基于多路复用的。

ExecutionGraph: 执行图是一个包含job计算的“ground truth”的数据结构。它包含节点(ExecutionVertex,表示计算任务),以及中间结果(IntermediateResultPartition,表示任务产生的数据)。节点通过ExecutionEdge(EE)来连接到它们要消费的中间结果:

这些都是存活在JobManager中的逻辑数据结构。它们在TaskManager中存在运行时等价的数据结构,用来应对最终的数据处理。在运行时,IntermediateResultPartition的等价数据结构被称为ResultPartition。

ResultPartition(RP)表示BufferWriter写入的data chunk。一个RP是ResultSubpartition(RS)的集合。这是为了区别被不同接收者定义的数据,例如针对一个reduce或一个join的分区shuffle的场景。

ResultSubpartition(RS)表示一个operator创建的数据的一个分区,跟要传输的数据逻辑一起传输给接收operator。RS的特定的实现决定了最终的数据传输逻辑,它被设计为插件化的机制来满足系统各种各样的数据传输需求。例如,PipelinedSubpartition就是一种支持流数据交换的pipeline的实现。而SpillableSubpartition是一个支持批处理的块数据实现。

InputGate: 在接收端,逻辑上等价于RP。它用于处理并收集来自上游的buffer中的数据。

InputChannel: 在接收端,逻辑上等价于RS。用于接收某个特定的分区的数据。

Buffer: 参见memory-management

序列化器、反序列化器用于可靠得将类型化的数据转化为纯粹的二进制数据,处理跨buffer的数据。

数据交换的控制流

上图表示一个简单的map-reduce job并具有两个并行的task。我们有两个TaskManager,每个TaskManager都有两个task(一个map,一个reduce),这两个TaskManager运行在两个不同的节点上,有一个JobManager运行在第三方节点上。我们聚焦在task M1和R2之间的传输初始化。数据传输使用粗箭头表示,消息使用细箭头表示。首先,M1生产一个ResultPartition(RP1)(箭头1)。当RP对于消费端变得可访问(我们后面会讨论),它会通知JobManager(箭头2)。JobManager通知想要接收这个分区数据的接收者(task R1和R2)分区当前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接收者还没有被调度,这将会触发task的deployment(箭头3a,3b)。然后接收者将会向RP请求数据(箭头4a,4b)。这将会初始化任务之间的数据传输(5a,5b),这个初始化要么是本地的(5a),或者通过TaskManager的网络栈传输(5b)。这种机制给了RP在决定什么时候通知JobManager自己已经处于准备好状态的时机上拥有充分的自由度。例如,如果RP1希望在通知JM之前,等待数据完整地传输完(比如它将数据写到一个临时文件里),这种数据交换机制粗略来看等同于批处理数据交换,就像在Hadoop中实现的那样。而如果RP1一旦在其第一条记录准备好时就通知JobManager,那么我就拥有了一个流式的数据交换。

字节缓冲区在两个task之间的传输

上面这张图展示了一个更细节的过程,描述了数据从生产者传输到消费者的完整生命周期。最初,MapDriver生产数据记录(通过Collector收集),这些记录被传给RecordWriter对象。RecordWriter包含一组序列化器(RecordSerializer对象)。消费者task可能会消费这些数据。一个ChannelSelector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序列化器来处理记录。如果记录在broadcast中,它们将被传递给每一个序列化器。如果记录是基于hash分区的,ChannelSelector将会计算记录的hash值,然后选择合适的序列化器。

序列化器将数据记录序列化成二进制的表示形式。然后将它们放到大小合适的buffer中(记录也可以被切割到多个buffer中)。这些buffer首先会被传递给BufferWriter,然后被写到一个ResulePartition(RP)中。一个RP包含多个subpartition(ResultSubpartition - RS),用于为特定的消费者收集buffer数据。在上图中的这个buffer是为TaskManager2中的reducer定义的,然后被放到RS2中。既然首个buffer进来了,RS2就对消费者变成可访问的状态了(注意,这个行为实现了一个streaming shuffle),然后它通知JobManager。

JobManager查找RS2的消费者,然后通知TaskManager 2一个数据块已经可以访问了。通知TM2的消息会被发送到InputChannel,该inputchannel被认为是接收这个buffer的,接着通知RS2可以初始化一个网络传输了。然后,RS2通过TM1的网络栈请求该buffer,然后双方基于netty准备进行数据传输。网络连接是在TaskManager(而非特定的task)之间长时间存在的。

一旦buffer被TM2接收,它会穿过一个类似的对象栈,起始于InputChannel(接收端 等价于IRPQ),进入InputGate(它包含多个IC),最终进入一个RecordDeserializer,它用于从buffer中还原成类型化的记录,然后将其传递给接收task,这个例子中是ReduceDriver。

本文翻译自:https://cwiki.apache.org/confluence/display/FLINK/Data+exchange+between+tasks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Apache_Flink

时间: 2024-08-07 14:13:41

Flink中task之间的数据交换机制的相关文章

MFC拆分窗口及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转]

源代码: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nuptboyzhb/4221531 CSplitterWnd类 CSplitterWnd类提供一个分隔器窗口的功能,分隔器窗口是一个包含有多个窗格的窗口.窗格通常是应用程序特定的由CView派生的对象,但它也可以是具有适当子窗口ID的任何CWnd对象. 一个CSplitterWnd对象通常被嵌入CFrameWnd或CMDIChildWnd父对象.你应按如下步骤创建一个CSplitterWnd对象 1.在父框架中嵌入一个CS

[转]Android:Activity+Fragment及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一)

2014-05-18         来源:Android:Activity+Fragment及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一)   简介: 为什么要用Fragment?使用Fragment可以在一个Activity中实现不同的界面.Fragment与 Fragment之间的动画切换,远比Activity与Activity之间的动画切换变化方式多.很多时候,我们通过使用一个Activity,切换 多个Fragment.本次博客,主要列举一下Fragment与它的Activity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

Android:Activity+Fragment及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一)

简介: 为什么要用Fragment?使用Fragment可以在一个Activity中实现不同的界面.Fragment与Fragment之间的动画切换,远比Activity与Activity之间的动画切换变化方式多.很多时候,我们通过使用一个Activity,切换多个Fragment.本次博客,主要列举一下Fragment与它的Activity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 1.Fragment中通过getActivity()然后进行强制转化,调用Activity中的公有方法 ((XXXXActivit

单臂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数据交换

实验名称:通过单臂路由实现不同vlan间的通信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1)      给交换机配置vlan并将接口分别加入vlan (2)      配置路由器 (3)      验证两个vlan之间的通信 总结:就是在给路由器的子接口配置ip地址前,一定要对子接口进行vlan数据的封装,否则无法识别该vlan数据对应的哪个子接口的IP地址. 单臂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数据交换,布布扣,bubuko.com

android中activity之间传递数据的3种方式

在android开发中总是需要不停的传递数据,特别是不同的Activity之间.在这里小编介绍自己所知的3种Activity的跳转方式. 第一种:静态传递数据 直接上部分代码:在第一个Activity中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Class(MainActivity.this,SecondActivity.class); SecondActivity.usrname = "jack"; SecondActivity.password

Android中Activity之间的数据传递ngti

在开发中,我们经常涌用到Activity,那么既然用到了Activity,就一定免不了在两个Activity之间传递数据.这里我们先说一说原理,在看看代码和例子. 情况A:我们需要从Activity_1启动并传递数据到Activity_2,Activity_2只需要接收来自Activity_1 的数据,但并不用做其他操作. 情况B:我们需要从Activity_1 启动Activity_2,同时希望Activity_2在销毁的时候向Activity_1传递数据.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情况A. 情况A是

Android两个Activity之间的数据交换

1. 不带数据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next=(Button)findViewById(R.id.next); next.setOnClickListener(new Button.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路由器的数据交换机制

进程交换(process switching) 快速交换(fast switching) cef(基于硬件交换) 转载一篇博文: http://network.chinabyte.com/149/12527149.shtml?flashget_tech_jsp

java中的线程协调与线程间的数据交换

Java中提供多种方式协调线程的工作. CountDownLatch:当多个也就是具体的数量等于CountDownLatch初始化参数的时候.线程达到了预期状态或者完成了预期工作时触发事件,其他线程可以等待这个事件来触发自己的后续工作.等待的线程是多个.达到了预期状态的线程会调用CountDownLatch的countDown方法.等待的线程会调用CountDownLatch的await方法.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untDownLatch; im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