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三)鲍姆-韦尔奇算法求解HMM参数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一)HMM模型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二)前向后向算法评估观察序列概率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三)鲍姆-韦尔奇算法求解HMM参数(TODO)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四)维特比算法解码隐藏状态序列(TODO)

    在本篇我们会讨论HMM模型参数求解的问题,这个问题在HMM三个问题里算是最复杂的。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建议先阅读这个系列的前两篇以熟悉HMM模型和HMM的前向后向算法,以及EM算法原理总结,这些在本篇里会用到。在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中,这个算法的讲解只考虑了单个观测序列的求解,因此无法用于实际多样本观测序列的模型求解,本文关注于如何使用多个观测序列来求解HMM模型参数。

1. HMM模型参数求解概述

    HMM模型参数求解根据已知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较为简单,就是我们已知$D$个长度为$T$的观测序列和对应的隐藏状态序列,即$\{(O_1, I_1), (O_2, I_2), ...(O_D, I_D)\}$是已知的,此时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用最大似然来求解模型参数。

    假设样本从隐藏状态$q_i$转移到$q_j$的频率计数是$A_{ij}$,那么状态转移矩阵求得为:$$A = \Big[a_{ij}\Big], \;其中a_{ij} = \frac{A_{ij}}{\sum\limits_{s=1}^{N}A_{is}}$$

    假设样本隐藏状态为$q_j$且观测状态为$v_k$的频率计数是$B_{jk}$,那么观测状态概率矩阵为:$$B= \Big[b_{j}(k)\Big], \;其中b_{j}(k) = \frac{B_{jk}}{\sum\limits_{s=1}^{M}B_{js}}$$

    假设所有样本中初始隐藏状态为$q_i$的频率计数为$C(i)$,那么初始概率分布为:$$\Pi = \pi(i) = \frac{C(i)}{\sum\limits_{s=1}^{N}C(s)}$$

    可见第一种情况下求解模型还是很简单的。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得到HMM样本观察序列对应的隐藏序列,只有$D$个长度为$T$的观测序列,即$\{(O_1), (O_2), ...(O_D)\}$是已知的,此时我们能不能求出合适的HMM模型参数呢?这就是我们的第二种情况,也是我们本文要讨论的重点。它的解法最常用的是鲍姆-韦尔奇算法,其实就是基于EM算法的求解,只不过鲍姆-韦尔奇算法出现的时代,EM算法还没有被抽象出来,所以我们本文还是说鲍姆-韦尔奇算法。

2. 鲍姆-韦尔奇算法原理

    鲍姆-韦尔奇算法原理既然使用的就是EM算法的原理,那么我们需要在E步求出联合分布$P(O,I|\lambda)$基于条件概率$P(I|O,\overline{\lambda})$的期望,其中$\overline{\lambda}$为当前的模型参数,然后再M步最大化这个期望,得到更新的模型参数$\lambda$。接着不停的进行EM迭代,直到模型参数的值收敛为止。

    首先来看看E步,当前模型参数为$\overline{\lambda}$, 联合分布$P(O,I|\lambda)$基于条件概率$P(I|O,\overline{\lambda})$的期望表达式为:$$L(\lambda, \overline{\lambda}) = \sum\limits_{d=1}^D\sum\limits_{I}P(I|O,\overline{\lambda})logP(O,I|\lambda)$$

    在M步,我们极大化上式,然后得到更新后的模型参数如下: $$\overline{\lambda} = arg\;\max_{\lambda}\sum\limits_{d=1}^D\sum\limits_{I}P(I|O,\overline{\lambda})logP(O,I|\lambda)$$

    通过不断的E步和M步的迭代,直到$\overline{\lambda}$收敛。下面我们来看看鲍姆-韦尔奇算法的推导过程。

3. 鲍姆-韦尔奇算法的推导

    我们的训练数据为$\{(O_1, I_1), (O_2, I_2), ...(O_D, I_D)\}$,其中任意一个观测序列$O_d = \{o_1^{(d)}, o_2^{(d)}, ... o_T^{(d)}\}$,其对应的未知的隐藏状态序列表示为:$O_d = \{i_1^{(d)}, i_2^{(d)}, ... i_T^{(d)}\}$

    首先看鲍姆-韦尔奇算法的E步,我们需要先计算联合分布$P(O,I|\lambda)$的表达式如下:$$P(O,I|\lambda) = \pi_{i_1}b_{i_1}(o_1)a_{i_1i_2}b_{i_2}(o_2)...a_{i_{T-1}i_T}b_{i_T}(o_T)$$

    我们的E步得到的期望表达式为:$$L(\lambda, \overline{\lambda}) = \sum\limits_{d=1}^D\sum\limits_{I}P(I|O,\overline{\lambda})logP(O,I|\lambda)$$

    在M步我们要极大化上式。由于$P(I|O,\overline{\lambda}) = P(I,O|\overline{\lambda})/P(O|\overline{\lambda})$,而$P(O|\overline{\lambda})$是常数,因此我们要极大化的式子等价于:$$\overline{\lambda} = arg\;\max_{\lambda}\sum\limits_{d=1}^D\sum\limits_{I}P(O,I|\overline{\lambda})logP(O,I|\lambda)$$

    我们将上面$P(O,I|\lambda)$的表达式带入我们的极大化式子,得到的表达式如下:$$\overline{\lambda} = arg\;\max_{\lambda}\sum\limits_{d=1}^D\sum\limits_{I}P(O,I|\overline{\lambda})(log\pi_{i_1} + \sum\limits_{t=1}^{T-1}log\;a_{i_t}a_{i_{t+1}} +  \sum\limits_{t=1}^Tb_{i_t}(o_t)$$

    我们的隐藏模型参数$\lambda =(A,B,\Pi)$,因此下面我们只需要对上式分别对$A,B,\Pi$求导即可得到我们更新的模型参数$\overline{\lambda}$ 

    首先我们看看对模型参数$\Pi$的求导。由于$\Pi$只在上式中括号里的第一部分出现,因此我们对于$\Pi$的极大化式子为:$$\overline{\pi_i} = arg\;\max_{\pi_{i_1}} \sum\limits_{d=1}^D\sum\limits_{I}P(O,I|\overline{\lambda})log\pi_{i_1} = arg\;\max_{\pi_{i}} \sum\limits_{d=1}^D\sum\limits_{i=1}^NP(O,i_1^{(d)} =i|\overline{\lambda})log\pi_{i}$$

    由于$\pi_i$还满足$\sum\limits_{i=1}^N\pi_i =1$,因此根据拉格朗日子乘法,我们得到$\pi_i$要极大化的拉格朗日函数为:$$arg\;\max_{\pi_{i}}\sum\limits_{d=1}^D\sum\limits_{i=1}^NP(O,i_1^{(d)} =i|\overline{\lambda})log\pi_{i} + \gamma(\sum\limits_{i=1}^N\pi_i -1)$$

    其中,$\gamma$为拉格朗日系数。上式对$\pi_i$求偏导数并令结果为0, 我们得到:$$\sum\limits_{d=1}^DP(O,i_1^{(d)} =i|\overline{\lambda}) + \gamma\pi_i = 0$$

    令$i$分别等于从1到$N$,从上式可以得到$N$个式子,对这$N$个式子求和可得:$$\sum\limits_{d=1}^DP(O|\overline{\lambda}) + \gamma = 0 $$

    从上两式消去$\gamma$,得到$\pi_i$的表达式为:$$\pi_i =\frac{\sum\limits_{d=1}^DP(O,i_1^{(d)} =i|\overline{\lambda})}{\sum\limits_{d=1}^DP(O|\overline{\lambda})} = \frac{\sum\limits_{d=1}^DP(O,i_1^{(d)} =i|\overline{\lambda})}{DP(O|\overline{\lambda})} = \frac{\sum\limits_{d=1}^DP(i_1^{(d)} =i|O, \overline{\lambda})}{D} =  \frac{\sum\limits_{d=1}^DP(i_1^{(d)} =i|O^{(d)}, \overline{\lambda})}{D}$$

    利用我们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二)前向后向算法评估观察序列概率里第二节中前向概率的定义可得:$$P(i_1^{(d)} =i|O^{(d)}, \overline{\lambda}) = \gamma_1^{(d)}(i)$$

    因此最终我们在M步$\pi_i$的迭代公式为:$$\pi_i =  \frac{\sum\limits_{d=1}^D\gamma_1^{(d)}(i)}{D}$$

    现在我们来看看$A$的迭代公式求法。方法和$\Pi$的类似。由于$A$只在最大化函数式中括号里的第二部分出现,而这部分式子可以整理为:$$\sum\limits_{d=1}^D\sum\limits_{I}\sum\limits_{t=1}^{T-1}P(O,I|\overline{\lambda})log\;a_{i_t}a_{i_{t+1}} = \sum\limits_{d=1}^D\sum\limits_{i=1}^N\sum\limits_{j=1}^N\sum\limits_{t=1}^{T-1}P(O,i_t^{(d)} = i, i_{t+1}^{(d)} = j|\overline{\lambda})log\;a_{ij}$$

    由于$a_{ij}$还满足$\sum\limits_{j=1}^Na_{ij} =1$。和求解$\pi_i$类似,我们可以用拉格朗日子乘法并对$a_{ij}$求导,并令结果为0,可以得到$a_{ij}$的迭代表达式为:$$a_{ij} = \frac{\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1}P(O^{(d)}, i_t^{(d)} = i, i_{t+1}^{(d)} = j|\overline{\lambda})}{\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1}P(O^{(d)}, i_t^{(d)} = i|\overline{\lambda})}$$

    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二)前向后向算法评估观察序列概率里第二节中前向概率的定义和第五节$\xi_t(i,j)$的定义可得们在M步$a_{ij}$的迭代公式为:$$a_{ij} = \frac{\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1}\xi_t^{(d)}(i,j)}{\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1}\gamma_t^{(d)}(i)}$$

    现在我们来看看$B$的迭代公式求法。方法和$\Pi$的类似。由于$B$只在最大化函数式中括号里的第三部分出现,而这部分式子可以整理为:$$\sum\limits_{d=1}^D\sum\limits_{I}\sum\limits_{t=1}^{T}P(O,I|\overline{\lambda})log\;b_{i_t}(o_t) = \sum\limits_{d=1}^D\sum\limits_{j=1}^N\sum\limits_{t=1}^{T}P(O,i_t^{(d)} = j|\overline{\lambda})log\;b_{j}(o_t)$$

    由于$b_{j}(o_t)$还满足$\sum\limits_{k=1}^Mb_{j}(o_t =v_k) =1$。和求解$\pi_i$类似,我们可以用拉格朗日子乘法并对$b_{j}(k)$求导,并令结果为0,得到$b_{j}(k)$的迭代表达式为:$$b_{j}(k) = \frac{\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P(O,i_t^{(d)} = j|\overline{\lambda})I(o_t^{(d)}=v_k)}{\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P(O,i_t^{(d)} = j|\overline{\lambda})}$$

    其中$I(o_t^{(d)}=v_k)$当且仅当$o_t^{(d)}=v_k$时为1,否则为0. 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二)前向后向算法评估观察序列概率里第二节中前向概率的定义可得$b_{j}(o_t)$的最终表达式为:$$b_{j}(k) = \frac{\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 o_t^{(d)}=v_k}^{T}\gamma_t^{(d)}(i)}{\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gamma_t^{(d)}(i)}$$

    有了$\pi_i, a_{ij},b_{j}(k)$的迭代公式,我们就可以迭代求解HMM模型参数了。

4. 鲍姆-韦尔奇算法流程总结

    这里我们概括总结下鲍姆-韦尔奇算法的流程。

    输入: $D$个观测序列样本$\{(O_1), (O_2), ...(O_D)\}$

    输出:HMM模型参数

    1)随机初始化所有的$\pi_i, a_{ij},b_{j}(k)$

    2) 对于每个样本$d = 1,2,...D$,用前向后向算法计算$\gamma_t^{(d)}(i),\xi_t^{(d)}(i,j), t =1,2...T$

    3)  更新模型参数:

$$\pi_i =  \frac{\sum\limits_{d=1}^D\gamma_1^{(d)}(i)}{D}$$

$$a_{ij} = \frac{\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1}\xi_t^{(d)}(i,j)}{\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1}\gamma_t^{(d)}(i)}$$

$$b_{j}(k) = \frac{\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 o_t^{(d)}=v_k}^{T}\gamma_t^{(d)}(i)}{\sum\limits_{d=1}^D\sum\limits_{t=1}^{T}\gamma_t^{(d)}(i)}$$

    4) 如果$\pi_i, a_{ij},b_{j}(k)$的值已经收敛,则算法结束,否则回到第2)步继续迭代。

    以上就是鲍姆-韦尔奇算法的整个过程。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沟通交流: [email protected])

时间: 2024-10-21 10:25:32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三)鲍姆-韦尔奇算法求解HMM参数的相关文章

隐马尔科夫模型与三个问题

隐马尔科夫模型定义 隐马尔可夫模型是关于时序的概率模型,描述由一个隐藏的马尔可夫链随机生成不可观测的状态随机序列,再由各个状态生成一个观测而产生观测随机序列的过程. 隐藏的马尔可夫链随机生成的状态的序列,称为状态序列(state sequence);每个状态生成一个观测,而由此产生的观测的随机序列,称为观测序列(observation sequence). 序列的每一个位置又可以看作是一个时刻. 下面我们引入一些符号来表示这些定义: 设Q是所有可能的状态的集合,V是所有可能的观测的集合. 其中,

【ML-13-1】隐马尔科夫模型HMM

[ML-13-1]隐马尔科夫模型HMM [ML-13-2]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前向后向算法 [ML-13-3]隐马尔科夫模型HMM--Baum-Welch(鲍姆-韦尔奇) [ML-13-4]隐马尔科夫模型HMM--预测问题Viterbi(维特比)算法 目录 基础知识-马尔可夫链 HMM简介 HMM定义 HMM模型的三个基本问题 举例 一.基础知识-马尔可夫链 1.1 马尔可夫性质 设{X(t), t ∈ T}是一个随机过程,E为其状态空间,若对于任意的t1<t2< ...<tn<

【ML-13-4】隐马尔科夫模型HMM--预测问题Viterbi(维特比)算法

[ML-13-1]隐马尔科夫模型HMM [ML-13-2]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前向后向算法 [ML-13-3]隐马尔科夫模型HMM--Baum-Welch(鲍姆-韦尔奇) [ML-13-4]隐马尔科夫模型HMM--预测问题Viterbi(维特比)算法 目录 基础--HMM常用概率的计算 HMM最可能隐藏状态序列近似算法 Viterbi(维特比)算法 Viterbi(维特比)算法举例 HMM模型最后一个问题的求解:求给定观测序列条件下,最可能出现的对应的隐藏状态序列.即给定模型λ=(A,B,π

【ML-13-2】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前向后向算法

[ML-13-1]隐马尔科夫模型HMM [ML-13-2]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前向后向算法 [ML-13-3]隐马尔科夫模型HMM--Baum-Welch(鲍姆-韦尔奇) [ML-13-4]隐马尔科夫模型HMM--预测问题Viterbi(维特比)算法 目录 引言 直接计算 前向算法 前向算法实例 后向算法 HMM常用概率的计算 一.引言 在[ML-13-1]隐马尔科夫模型HMM中,我们讲到了HMM模型的基础知识和HMM的三个基本问题,本篇我们就关注于HMM第一个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即给定模型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分词研究

第一部分 模型简介 隐马尔可夫模型是马尔可夫链的一种,它的状态不能直接观察到,但能通过观测向量序列观察到,每个观测向量都是通过某些概率密度分布表现为各种状态,每一个观测向量是由一个具有相应概率密度分布的状态序列产生.所以,隐马尔可夫模型是一个双重随机过程 ----具有一定状态数的隐马尔可夫链和显示随机函数集.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HMM被应用于语音识别,取得重大成功.到了90年代,HMM还被引入计算机文字识别和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多用户的检测".HMM在生物信息科学.故障诊断等领域也

隐马尔科夫模型 HMM(Hidden Markov Model)

本科阶段学了三四遍的HMM,机器学习课,自然语言处理课,中文信息处理课:如今学研究生的自然语言处理,又碰见了这个老熟人: 虽多次碰到,但总觉得一知半解,对其了解不够全面,借着这次的机会,我想要直接搞定这个大名鼎鼎的模型,也省着之后遇到再费心. Outline 模型引入与背景介绍 从概率图讲起 贝叶斯网络.马尔科夫模型.马尔科夫过程.马尔科夫网络.条件随机场 HMM的形式化表示 Markov Model的形式化表示 HMM的形式化表示 HMM的两个基本假设 HMM的三个基本问题 Evalution

机器学习算法总结(七)——隐马尔科夫模型(前向后向算法、鲍姆-韦尔奇算法、维特比算法)

概率图模型是一类用图来表达变量相关关系的概率模型.它以图为表示工具,最常见的是用一个结点表示一个或一组随机变量,结点之间的变表是变量间的概率相关关系.根据边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概率图模型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有向无环图表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称为有向图模型或贝叶斯网:另一类是使用无向图表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称为无向图模型或马尔科夫网. 隐马尔科夫模型(简称HMM)是结构最简单的动态贝叶斯网,是一种著名的有向图模型,主要用于时间序数据建模,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

隐马尔科夫模型(前向后向算法、鲍姆-韦尔奇算法、维特比算法)

概率图模型是一类用图来表达变量相关关系的概率模型.它以图为表示工具,最常见的是用一个结点表示一个或一组随机变量,结点之间的变表是变量间的概率相关关系.根据边的性质不同,可以将概率图模型分为两类:一类是使用有向无环图表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称为有向图模型或贝叶斯网:另一类是使用无向图表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称为无向图模型或马尔科夫网. 隐马尔科夫模型(简称HMM)是结构最简单的动态贝叶斯网,是一种著名的有向图模型,主要用于时间序数据建模,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虽

《统计学习方法》第十章,隐马尔科夫模型

? 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三个问题 ● 代码 1 import numpy as np 2 import scipy as sp 3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4 from matplotlib.patches import Rectangle 5 6 dataSize = 200 7 trainRatio = 0.3 8 epsilon = 1E-10 9 randomSeed = 109 10 11 def dataSplit(dataX, dataY, pa

NLP | 自然语言处理 - 标注问题与隐马尔科夫模型(Tagging Problems, and Hidden Markov Models)

什么是标注?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有一个常见的任务,即标注.常见的有:1)词性标注(Part-Of-Speech Tagging),将句子中的每个词标注词性,例如名词.动词等:2)实体标注(Name Entity Tagging),将句子中的特殊词标注,例如地址.日期.人物姓名等. 下图所示的是词性标注的案例,当输入一个句子时,计算机自动标注出每个词的词性. 下图所示的是实体标注的案例,当输入一个句子时,计算机自动标注出特殊词的实体类别. 粗略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首先每个词都可能有多个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