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bok踩坑与思考

虽然接触到lombok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是大量使用lombok以减少代码编写还是在新团队编写新代码维护老代码中遇到的。

我个人并不主张使用lombok,其带来的代价足以抵消其便利,但是由于团队编码风格需要一致,用还是要继续使用下去。使用期间遇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一番研究和思考,记录一下。

1. 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

这些是最初我不喜欢lombok的原因。

1.1 额外的环境配置

作为IDE插件+jar包,需要对IDE进行一系列的配置。目前在idea中配置还算简单,几年前在eclipse下也配置过,会复杂不少。

1.2 传染性

一般来说,对外打的jar包最好尽可能地减少三方包依赖,这样可以加快编译速度,也能减少版本冲突。一旦在resource包里用了lombok,别人想看源码也不得不装插件。

而这种不在对外jar包中使用lombok仅仅是约定俗成,当某一天lombok第一次被引入这个jar包时,新的感染者无法避免。

1.3 降低代码可读性

定位方法调用时,对于自动生成的代码,getter/setter还好说,找到成员变量后find usages,再根据上下文区分是哪种;equals()这种,想找就只能写段测试代码再去find usages了。

目前主流ide基本都支持自动生成getter/setter代码,和lombok注解相比不过一次键入还是一次快捷键的区别,实际减轻的工作量十分微小。

2. @EqualsAndHashCode和equals()

2.1 原理

当这个注解设置callSuper=true时,会调用父类的equlas()方法,对应编译后class文件代码片段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o == this) {
        return true;
    } else if (!(o instanceof BaseVO)) {
        return false;
    } else {
        BaseVO other = (BaseVO)o;
        if (!other.canEqual(this)) {
            return false;
        } else if (!super.equals(o)) {
            return false;
        } else {
            // 各项属性比较
        }
    }
}

如果一个类的父类是Object(java中默认没有继承关系的类父类都是Object),那么这里会调用Object的equals()方法,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2.2 问题

对于父类是Object且使用了@EqualsAndHashCode(callSuper = true) 注解的类,这个类由lombok生成的equals()方法只有在两个对象是同一个对象时,才会返回true,否则总为false,无论它们的属性是否相同。这个行为在大部分时间是不符合预期的,equals()失去了其意义。即使我们期望equals()是这样工作的,那么其余的属性比较代码便是累赘,会大幅度降低代码的分支覆盖率。以一个近6000行代码的业务系统举例,是否修复该问题并编写对应测试用例,可以使整体的jacoco分支覆盖率提高10%~15%。

相反地,由于这个注解在jacoco下只算一行代码,未覆盖行数倒不会太多。

2.3 解决

有几种解决方法可以参考:

  • 不使用该注解。大部分pojo我们是不会调用equals进行比较的,实际用到时再重写即可。
  • 去掉callSuper = true。如果父类是Object,推荐使用。
  • 重写父类的equals()方法,确保父类不会调用或使用类似实现的Ojbect的equals()。

2.4 其他

@data注解包含@EqualsAndHashCode注解,由于不调用父类equals(),避免了Object.equals()的坑,但可能带来另一个坑。详见@data章节

3. @data

3.1 从一个坑出来掉到另一个大坑

上文提到@EqualsAndHashCode(callSuper = true) 注解的坑,那么 @data 是否可以避免呢?很不幸的是,这里也有个坑。
由于 @data 实际上就是用的 @EqualsAndHashCode,没有调用父类的equals(),当我们需要比较父类属性时,是无法比较的。示例如下:


@Data
public class ABO {
    private int a;

}

@Data
public class BBO extends ABO {

    private int 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BO bbo1 = new BBO();
        BBO bbo2 = new BBO();

        bbo1.setA(1);
        bbo2.setA(2);

        bbo1.setB(1);
        bbo2.setB(1);

        System.out.print(bbo1.equals(bbo2)); // true
    }
}

很显然,两个子类忽略了父类属性比较。这并不是因为父类的属性对于子类是不可见——即使把父类private属性改成protected,结果也是一样——而是因为lombok自动生成的equals()只比较子类特有的属性。

3.2 解决方法

  • 用了 @data 就不要有继承关系,类似kotlin的做法,具体探讨见下一节
  • 自己重写equals(),lombok不会对显式重写的方法进行生成
  • 显式使用@EqualsAndHashCode(callSuper = true)。lombok会以显式指定的为准。

3.3 关于@data和data

在了解了 @data 的行为后,会发现它和kotlin语言中的data修饰符有点像:都会自动生成一些方法,并且在继承上也有问题——前者一旦有继承关系就会踩坑,而后者修饰的类是final的,不允许继承。kotlin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者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在一篇流传较广的文章(抛弃 Java 改用 Kotlin 的六个月后,我后悔了(译文))中,对于data修饰符,提到:

Kotlin 对 equals()、hashCode()、toString() 以及 copy() 有很好的实现。在实现简单的DTO 时它非常有用。但请记住,数据类带有严重的局限性。你无法扩展数据类或者将其抽象化,所以你可能不会在核心模型中使用它们。

这个限制不是 Kotlin 的错。在 equals() 没有违反 Liskov 原则的情况下,没有办法产生正确的基于值的数据。

对于Liskov(里氏替换)原则,可以简单概括为:

一个对象在其出现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用子类实例做替换,并且不会导致程序的错误。换句话说,当子类可以在任意地方替换基类且软件功能不受影响时,这种继承关系的建模才是合理的。

根据上一章的讨论,equals()的实现实际上是受业务场景影响的,无论是否使用父类的属性做比较都是有可能的。但是kotlin无法决定equals()默认的行为,不使用父类属性就会违反了这个原则,使用父类属性有可能落入调用Object.equals()的陷阱,进入了两难的境地。

kotlin的开发者回避了这个问题,不使用父类属性并且禁止继承即可。只是kotlin的使用者就会发现自己定义的data对象没法继承,不得不删掉这个关键字手写其对应的方法。

回过头来再看 @data ,它并没有避免这些坑,只是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开发者决定,是另一种做法。

4. 后记

其他lombok注解实际使用较少,整体阅读了 官方文档暂时没有发现其他问题,遇到以后继续更新。
实际上官方文档中也提到了equals()的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uyuegb2312/p/9750462.html

时间: 2024-10-10 15:16:20

lombok踩坑与思考的相关文章

vue+ vue-router + webpack 踩坑之旅

说是踩坑之旅 其实是最近在思考一些问题 然后想实现方案的时候,就慢慢的查到这些方案   老司机可以忽略下面的内容了 1)起因  考虑到数据分离的问题  因为server是express搭的   自然少不了res.render("xx",data)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去查找相应的模板文件然后在用数据去渲染在将渲染好的页面去返回给浏览器,给浏览器去解析,渲染模板其实就是做的替换字符串+拼接字符串的活  各种的模板引擎也有各个优化的点(比如可以将对应的模板编译的函数保存在内存中,然后在通

Spring @Transactional踩坑记

@Transactional踩坑记 总述 ? Spring在1.2引入@Transactional注解, 该注解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简单地通过在方法或者类上添加@Transactional注解,实现事务控制. 然而看起来越是简单的东西,背后的实现可能存在很多默认规则和限制.而对于使用者如果只知道使用该注解,而不去考虑背后的限制,就可能事与愿违,到时候线上出了问题可能根本都找不出啥原因. 踩坑记 1. 多数据源 事务不生效 背景介绍 ? 由于数据量比较大,项目的初始设计是分库分表的.于是在配置文件中

Python 踩坑之旅进程篇其四一次性踩透 uid euid suid gid egid sgid的坑坑洼洼

目录 1.1 踩坑案例 1.2 填坑解法 1.3 坑位分析 1.4 技术关键字 1.5 坑后思考 下期坑位预告 代码示例支持 平台: Centos 6.3 Python: 2.7.14 代码示例: 菜单 - Python踩坑指南代码示例 1.1 踩坑案例 小明是个服务器管理员, 他从老管理员手里接手了一个非常繁琐的运维工作: 短暂授权root 账号给不同的 team 接口人运行备份任务 该运维任务有几个特点: 任务需且仅需运行在 root 下 root 账号只能短暂授权给各个小组 通过账号管理平

踩坑了!使用 @Autowired 注入成功,GetBean 方法却获取不到?!

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Coder小黑 踩坑了?! 之前推文已经讲过 当@Transactional遇到@CacheEvict,你的代码是不是有bug! 现在要在事务提交之后清除缓存.在Spring4.2 之后,可以使用@TransactionalEventListener选择在事务提交之后再消费对应的事件. 为了方便发送事件,偷懒使用了静态方法: 其中,SpringUtil.getBean()方法的内部实现为: 满心欢喜写完代码,一运行,直接报错,报错信息为 IoC 容器中不存在Applic

米忽悠踩坑日记-1

米忽悠踩坑日记-1            --知不足,而后进 进入米哈游差不多一个半月了,就以刚刚上线的某个任务作为节点写一篇踩坑日记吧. 1.安全意识,尽量考虑到玩家各种奇奇怪怪的操作以及有可能想刷道具的行为. 2.日志方面,记录玩家的每一步操作,成功或者失败,需要记录清楚,uid,region以及其他的信息,如奖励的ID,更新一次游戏玩家数据也记录 3.在写代码时候不要总想着先实现逻辑再来优化结构,因为一个小任务的代码量不一定少,而且任务排的很紧,如果不从一开始就保持良好的结构自己看起来简直

阿里云磁盘扩容踩坑总结

公司半年前上线一个新的项目,采购了一批阿里云主机,磁盘组成是40G系统盘+100G的数据盘,数据库采用MariaDB Galera Cluster集群部署,由于业务数据量快速增长,导致磁盘存储空间剩余量很少,急需要扩容,先总结整个项目规划中埋下的坑: 1.没有DBA对数据库的容量规划,而前期的运维人员采购时选用100G的SSD云盘: 2.数据库默认使用共享表空间,缺点是删除数据后不释放空间,当数据快速增长后,我们采取了先删除临时表数据的方式来尽量避免暴力扩容,争取在春节期间稳定,删除部分数据后,

Zabbix 踩坑之旅——zabbix触发重启tomcat

一.实验需求 公司tomcat服务经常自动崩溃,导致业务中断,暂时用zabbix对其执行监控,在tomcat崩溃时能够先自动启动,保证业务尽快恢复正常. 二.准备环境 系统环境:CentOS 6.5 IP地址: zabbix-server: 192.168.239.128 zabbix-agent: 192.168.239.130 zabbix的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安装此处都以rpm包安装,配置略过.agent端上安装好tomcat. 三.开启踩坑之旅--agent端 ① 修改zabbix-agen

Android开发在路上:少去踩坑,多走捷径【转】

作者:gzjay,腾讯MIG无线产品部 高级工程师 最近一朋友提了几个Android问题让我帮忙写个小分享,我觉得对新人还是挺有帮助的,所以有了这个小分享. 1.目前, Android APP开发完成后,通常需要在哪些机型上进行测试? 2.目前, 开发Android APP时,需要考虑的分辨率有哪些? 这两个问题可以合起来回答的. http://developer.android.com/about/dashboards/index.html 源自Google Play的数据,每月都会进行upd

ELK之ES2.4.1双实例平滑升级至5.2.1踩坑并supervisor管理记

ES老集群用的2.4.1版本,跑的比较好就一直没动,最近看资料ES5.X已经稳定,并且性能有较大提升,心里就发痒了,但由于业务要保持高可以用的属性,就得想一个平滑升级的方案,最后想到了多实例过度的办法,5.X版本网上介绍配置变化较大,也做好了踩坑准备,确定好要升级后,立刻动手. 一.对应升级改造方案 使用端口9220和9330 安装并配置好新的ES5.2.1实例-->关掉logstash并将ES2.4.1实例堆栈调小重启(kafka保留3个小时日志所以不会丢失)-->启动ES5.2.1并将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