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能力培养方法

——王世民

1

我太太有位大学同学,非常非常非常地努力(请原谅我使用了3个非常,因为不如此的话实在无法表达出她努力的程度)。

念大学的时候就考了两个本科学位,一是法律,一是经济,还是两个不同学校的。

其代价就是在学校里多呆了一年,所以我太太毕业后基本就不了解她的情况了。

但2013年微信朋友圈逐步火起来之后,这位同学的动态就开始夹杂在太太跟我分享的八卦中了。

“我那个同学又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了!”

“我那个同学这周六又去参加口才培训了,周日还要去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她怎么还那么爱学习呢?”

“我那个同学今天又去听一个什么台湾法师的课了,还分享了一篇南怀瑾的文章。”

一句话总结就是:这位学霸每个周末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

不过最近一次我太太又跟我八卦她同学考了什么人力资源师认证时,我脱口问了一句: “你同学在公司是不是连个小部门的经理都不是啊?”

她愣了一下,想了一会跟我说:“哎,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她今年8月有发一个朋友圈,说手下管的两个大学毕业生,多么多么地不爱学习,她挺恨铁不成钢的。如果只管两个大学毕业生的话,应该没到部门经理级别吧。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她能力树没形成,基本没构建出自己的能力…”

“怎么会?”没等我说完,太太就打断了我“她考了很多证,有会计证、有人力资源师证、有证券从业资格证,有心理咨询师证;

又经常听很多公开课,口才啊、演讲啊、创业啊等等,很多能力啊。”

“这不是能力树,是能力草丛吧。”

为何这么想呢,因为她同一时间段里学习的东西没有一根应用的主线,感觉就是乱草丛,到处都有一点,但没有方向或趋势。

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实际上作用有限,这也是我判断她职位不高的原因。

2

放任能力长成草丛的危害

能力树首先有个主干——这个主干是能力应用的方向或领域,通常是某个职位或角色——因此后续所有的能力积累和应用都是围绕这个主干延展出来的。

而能力草丛不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因此没有一个共同方向或领域,导致能力的积累是盲目且零散的。

没有了应用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打造就变得随机,看到别人学什么就跟着学什么。

特别是一些盲目努力的人,越努力其能力草丛就越杂乱,成为典型的“万金油”或“书呆子”。

不以应用为导向的能力草丛其实对你的整体能力几乎是无益的,它会导致:

第一、 个人整体能力积累低效,甚至无效

心理学对能力的定义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知识或技能若不能用于在实际中完成目标或任务,则意味着其无法被转化为能力。

因此,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方向与实际应用所需方向偏离的话,个人能力积累的速度就会放缓,方向偏离过大的话对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甚至会毫无帮助。

《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典故“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意思是说有个叫朱泙漫的人,耗巨资跟着支离益学习杀龙的技术,整整花了三年学成,但却没有龙可以给他杀。

不以应用为导向而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就是现代的“屠龙术”,对能力积累无益,徒费时间精力!

能力草丛中的绝大多数能力都是通过应激式学习(考证或应付某个突发工作)积累的,与个人整体能力应用方向偏差很大,因此对个人能力积累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就像我太太的同学,做着会计工作,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人力资源师认证”,但在工作中却全无用武之地,考取的这些证对她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第二、 永远停留在浅层学习,能力积累深度不足

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如考一个认证或通过一门考试)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

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的研究最早是由两位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提出来的。

1976 年他们做了一项研究:让学生阅读一份学术方面的文章,并告诉学生读过之后会有一个关于这个内容的测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

一种策略是试图去理解整个文章的思想,领会学术内涵,这样的学习被认为是深度学习。

另一种策略是记住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些事实,他们所关注的是接下来的测验会问到文章中的哪些内容,这样的学习被认为是浅层学习。

深度学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深度学习本意是指学习认知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或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

能力树中的能力是以应用为导向有序积累的,不仅被融入到了原有的能力结构中,而且会不断在实践应用中提升。

而能力草丛中的能力却是应激式无序积累的,不但无法与原有能力形成一个整体,也没有应用环境去检验和提升,其结果就只能是一直停留在初级层次上。

像我太太同学这样虽然好学,但一大堆初级认证距离触及事物的本质相距很远,同时因为不是以应用导向去学习的,也就没有实践环境将这些初级知识往更高阶段发展,这种浅层学习即使重复1万遍,也是很难发展出精深能力的。

第三、 能力分散,无法形成整体应用

人类社会的初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原始人群内部只存在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自然分工,没有社会分工。

但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这也意味着现代人的能力也越来越分散,每个现代人至少都掌握几十到几百种能力。

如果不能将各种能力以应用导向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话,这些能力就是一盘散沙,能发挥的价值就很小很小。

职场中有一种“万金油”式的人士,意思是掌握的能力很多,基本啥都能干一点。

但是职场“万金油”的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成长为总经理或独挡一面的地方大员;另一种是停留在打杂的小职员上。同为“万金油”,他们的区别就在于:

1、 总经理型“万金油”的能力是相关联的(一棵树),能综合在一起为某项任务或目标启用

2、 打杂型“万金油”的能力是分散无序的(一根根草),只能单个点单个点的启用,无法综合在一起应用

能力树因为以应用为导向,因此能够将各种能力综合成主干、树枝、叶子,形成了一个应用整体;

而能力草丛因为缺失同一方向,各种能力之间缺乏关联的纽带,自然也就无法被整合起来统一应用。

还是举我太太同学的例子,如果她是CFO(首席财务官)或以CFO为目标,那么学习的证券、人力资源、心理学、演讲等知识和技能都是有用的。

可惜的是她以考证为导向,而非CFO的能力应用为导向,导致即使学的是一样的知识,CFO能将这些知识整合为一颗能力树发挥出整体价值,而她的各种初级认证却只能是一根根杂草,无法对她的会计工作产生帮助。

3

能力树到底长啥样?

现在我们都知道不能放任自己的能力长成一片草丛,而应该是长成一棵树了。那么能力树到底长啥样呢?

能力树主要有两类共3种主要的呈现形式:

一、 经(gu)典(ban)样式

(1)逻辑树状

(2)金字塔状

二、 直(you)观(qu)样式

一棵树

如何应用能力树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挺简单,跟我三步走、能力树轻松有!

第一步、 首先得有个应用目标

能力树首先要有树干,树干就是回答能力树用来做什么的。做一个流浪街头的画家与坐在高档写字楼的证券师,这两者能力树的差异还是蛮大的。

有人可能会暂时止步于这第一个问题:关键就是我不知道该做啥啊。若是如此,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挑你目前能想到的最喜欢的工作就行了。

至于为什么,有兴趣可以翻查下我的知乎回答“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

第二步、 画出个人的能力树

树干(应用目标)有了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将这个应用目标所需的能力按树枝和叶子的形式组织起来。

我以管理咨询顾问(这是个相当万金油的行业,80%的职业都可借鉴下这个职业的能力树)为例,演示下画能力树的过程。

1、首先将能力分为4类,即从能力树的树干上分出4个枝杈

2、分解每个树枝和树叶

以上这颗能力树,大家可以主要借鉴两点:

1、一级分类分为核心素质、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和各类知识。覆盖全面,从而不再犯重知识、轻技能、忽视通用能力和核心素质的错误。

2、核心素质和通用能力下的明细分类,相对完整,而且识别出了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步、 有步骤地点亮能力树

绘制能力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以应用为导向整合各种能力,以及可以按图索骥地学习技能和知识以主动积累能力。

因此,在画出能力树后,我们还需要整理出一张表格,核对自身各种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后续提能的优先排序和计划。

如果有条件将这张表格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天能提醒自己就更好了。

或者像我一样,将它转换成OneNote笔记体系(可关注YouCore微信号,回复 “构建知识体系”获取)

好了,通过简单三步:确定能力应用目标、绘制能力树、有步骤地点亮能力树,你的能力积累速度和效果一定会大大超过一般人。

总结语

经常会收到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却成长得没有别人快呢”。

其中一个根结就在于你是有方向地整体性积累和应用能力从而长成了一颗能力树呢,还是应激式地学习、盲目分散地将能力长成了一片草。

5

不以应用为导向的能力草丛其实对你的整体能力是无益的,它会导致你:

1、 整体能力积累低效,甚至无效

2、 永远停留在浅层学习,能力积累深度不足

3、 能力分散,无法形成整体应用

因此我们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应用目标,进而以此目标为导向绘制个人能力树,再基于能力树明确学习的优先顺序和计划。

问:为什么我那么努力,成长的却没有别人快?

~:你想要学习的各种能力之间缺乏关联的纽带,无法被整合起来统一应用,你的能力就像草丛一样,而别人却将自己的能力打造成一棵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nleelove/p/9833735.html

时间: 2024-10-09 22:42:40

一棵树的能力培养方法的相关文章

一种理想的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树型结构数据的方法

一种理想的在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树型结构数据的方法 在各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开发中,我们往往需要存储树型结构的数据,目前有很多流行的方法,如邻接列表模型(The Adjacency List Model),在此基础上也有很多人针对不同的需求做了相应的改进,但总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缺陷.    那么理想中的树型结构应具备哪些特点呢?数据存储冗余小.直观性强:方便返回整个树型结构数据:可以很轻松的返回某一子树(方便分层加载):快整获以某节点的祖谱路径:插入.删除.移动节点效率高等等.带着这

LeetCode:Binary Tree Paths - 获取一棵树从顶点到每个叶节点的路径

1.题目名称 Binary Tree Paths(获取一棵树从顶点到每个叶节点的路径) 2.题目地址 https://leetcode.com/problems/binary-tree-paths/ 3.题目内容 英文:Given a binary tree, return all root-to-leaf paths. 中文:给定一颗二叉树,返回所有的根节点到叶节点的路径 例如:现有一颗二叉树    1  /   2     3    5 所有由根节点到叶节点的路径如下: ["1->2-

全栈软件测试能力培养(一)

<开学第一课>的全栈软件测试能力培养(1)? <开学第一课>的全栈软件测试能力培养(2)技术和分析能力 <开学第一课>的全栈软件测试能力培养(3)管理.思维能力和软实力 现在人工智能都要走入小学生课堂了,好学好动又好问的软件测试师们,再不搬板凳学习,就要Out啦. 近期拜读软测界大师朱教授的关于软件测试能力图谱的文章,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干货满满! 全新亮相:软件测试能力图谱 AI测试:让软件测试变得聪明伶俐(上) AI测试:让软件测试变得聪明伶俐(下) 朱大师的软件测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这不是一篇鸡汤,只是一个回头的娃的故事罢了. 1.前言 2016年堪称一个人生转折点,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这篇文章就当作一年的总结吧,虽然又拖延了两月才写完,不过有了更多的反思,反而更能看清自己,这个借口还可以.非得来一句鸡汤,那就是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2.缘起 在各种公司里员工都会有级别之分,比如开发,高级开发和资深开发这样的Title划分,总会有一个能力层次的标识.我刚进公司时Title自然是开发,因此也会想知道如何才算高级或者资深的开发,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在这之前,我一

判断一棵二叉树是否为BST,一棵树是否为完全二叉树

对于一颗搜索二叉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中序遍历,看是不是一个递增数列,如果是则是一颗搜索二叉树,如果不是则不是搜索二叉树.在这里用一个lastVisit去记录上一次搜索到的节点.整个过程就是先找到最左下角的节点,更新这个lastVisit为这个节点的值,然后按照中序遍历依次更新即可.代码如下.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climits> 3 4 //二叉树结点 5 typedef struct binary_tree_node_t{ 6 bi

数据结构:树的BFS,树的层次遍历! 按先序遍历创建一棵树,然后以层次遍历输出。

按先序遍历创建一棵树,以层次遍历输出 样例输入 A B # D # # C E # # F # # 样例输出 LevelOrder: A B C D E F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 { //表示一个树上的节点 char ch; node *left, *right; }; node* creat() { //以递归的方式构造一棵二叉树 node *root =

小希的迷宫(MST单棵树判断法则)

小希的迷宫 Time Limit: 2000/1000 MS (Java/Others)    Memory Limit: 65536/32768 K (Java/Others)Total Submission(s): 27851    Accepted Submission(s): 8613 Problem Description 上次Gardon的迷宫城堡小希玩了很久(见Problem B),现在她也想设计一个迷宫让Gardon来走.但是她设计迷宫的思路不一样,首先她认为所有的通道都应该是双

LeetCode&mdash;&mdash;Same Tree(判断两棵树是否相同)

问题: Given two binary trees, write a function to check if they are equal or not. Two binary trees are considered equal if they are structurally identical and the nodes have the same value.   分析: 考虑使用深度优先遍历的方法,同时遍历两棵树,遇到不等的就返回. 代码如下: /** * Definition f

判断一棵树是否为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若一棵二叉树具有具有n个节点,它的每个节点都与高度为k的满二叉树编号为0~n-1结点一一对应,则称这可二叉树为完全二叉树. 方法一:一维数组存储 根据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利用一位数组作为完全二叉树的存储,如下图 由图,节点的编号与数组元素的下标是一一对应的,可根据二叉树的性质,可方便找出下标 为i的的双亲结点a[i/2]及左右孩子结点a[i*2],a[i*2+1].这样判断一棵树是否为二叉树,应该对此二叉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编号, 然后把编好的号依次存入一位数组中,在与相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