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六节 面对攻击的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发展史
Outline
- 攻击下的网络
-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历史
Notes
## 攻击下的网络
- 坏家伙能够经因特网将有害程序放入你的计算机中
- 恶意软件 (malware) 进入计算机后,可以做各种不正当事情,比如删除文件、搜集敏感信息,也有可能变成僵尸网络 (botnet) 的一员。
- 僵尸网络:对目标主机展开垃圾邮件分发或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 恶意软件大致分为如下两类:
- 病毒(virus):需要某种形式的用户交互来感染用户设备的恶意软件
- 蠕虫(worm):无需任何明显用户交互就能进入设备的恶意软件
- 坏家伙能够攻击服务器和网络基础设施
- 即拒绝服务攻击(DoS Attack)
- 三种类型:
- 弱点攻击:向一台目标主机上运行的易受攻击的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发送制作精细的报文。
- 带宽洪泛:攻击者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的分组,使得接入链路堵塞,合法的分组无法到达服务器
- 链接洪泛:在目标主机中创建大量的半开或全开TCP连接,导致主机因为伪造的连接陷入困境,并停止接受合法的连接。
- 坏东西能够嗅探分组
- 无线网络中,分组嗅探器 (packet sniffer) 可以得到网络中传输的每个分组副本。
- 在有线的广播环境中,分组嗅探器能够获得经该LAN发送的所有分组。
- 分组嗅探器是被动的,难以检测它们存在。最好的防御嗅探的方法基本都和密码学有关。
- 能够伪装成信任的人
- IP哄骗(IP spoofing)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端点鉴别,即一种使我们确认报文源可信的机制。
## 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历史
- 1961-1972: 早期分组交换原理的提出与应用
- 1961:Kleinrock–排队论证实分组交换的有效性
- 1964:Baran–分组交换应用于军事网络
- 1967: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提出ARPAnet构想
- 1969:第一个ARPAnet结点运行
- 1972: ARPAnet公开演示;第一个主机-主机协议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第一个e-mail程序;ARPAnet拥有15个结点
- 1972-1980: 网络互连,大量新型、私有网络的涌现
- 1970:在夏威夷构建了ALOHAnet卫星网络
- 1974:Cerf 与Kahn –提出网络互连体系结构
- 1976:Xerox设计了以太网
- 70’s后期: 私有网络体系结构: DECnet, SNA, XNA 固定长度分组交换(ATM 先驱)
- 1975:ARPAnet移交给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管理
- 1979:ARPAnet拥有200结点
- 1980-1990: 新型网络协议与网络的激增
- 1983:部署TCP/IP
- 1982:定义了smtp电子邮件协议
- 1983:定义了DNS
- 1985:定义了FTP协议
- 1988:TCP拥塞控制 新型国家级网络: CSnet, BITnet, NSFnet, Minitel(法国)
- 1986:NSFnet初步形成了一个由骨干网、区域网和校园网组成的三级网络 100,000台主机连接公共网络
- 1990, 2000’s: 商业化, Web, 新应用6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发展历史
- 1990’s早期:ARPAnet退役
- 1991:NSF解除NSFnet的商业应用限制(1995年退役),由私营企业经营
- 1992:因特网协会ISOC成立
- 1990s后期:Web应用 超文本(hypertext)[Bush 1945, Nelson 1960’s] HTML, HTTP: Berners-Lee
- 1994: Mosaic、Netscape浏览器
- 1990’s后期:Web开始商业应用
- 1990’s后期–2000’s: 更多极受欢迎的网络应用: 即时消息系统(如QQ),P2P文件共享 网络安全引起重视 网络主机约达50000,网络用户达1亿以上 网络主干链路带宽达到Gbps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ithongming/p/9315914.html
时间: 2024-10-03 01: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