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鲸吞去哪儿约9成份额到如今持续砸30亿意图染指航司,这一连串的动作对携程来说,虽然更像是属于对去哪儿坑害消费者遭航司集体下架后的突围之招,但真实境况恐怕并没有圈内看客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
在股权置换上,携程和去哪儿的股权置换被多人解读为垄断市场,依法应必须进行反垄断申报,而事实上携程背后的外资菁英们和所谓的华尔街“大师”团队却通过精心布局逃避法律管控,比如使用公关方式四处出击封人口实和遮人耳目等,以期瞒天过海。因为不依法进行反垄断申报可以规避一定责任,但一旦走法律程序,客观上就存在不予批准或附牵制条件批准的可能性。
在股权方面,去哪儿的股权变化在近来特别明显。
截止到2015年3月去哪儿股权结构
截止到2016年3月去哪儿股权结构
结合年报来看,携程在2016年1月和3月进行了一项价值28亿美元的交易,包括10亿美元的现金和新发行的价值18亿美元的股份,以换取去哪儿中小股东所持有的去哪儿股权。
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携程只持有去哪儿190,152,519股,占比43.8%,不过,从目前来看携程价值28亿美元的换股在去哪儿股东层面并没有获得直接的体现——这些故意隐藏起来的外资,就这么凭空消失了吗?
有人士笑称资本市场里的这种障眼法并不稀奇,股东通过各种方法可实现资本的变化,比如M Strat Holdings GP, Ltd.、Momentum Strategic Holdings GP, Ltd.等在内的去哪儿陌生股东就通过携程的“马甲”在前台帮助携程代持股份,这也几乎意味着去哪儿早已被携程彻底鲸吞。比如在股权细则方面,携程28亿美元的出资可至少换取去哪儿179,688,000股,其还持有190,152,519股去哪儿股票,这369,840,519股的持有份额使得携程对去哪儿股份的占有达到了85%以上。
这对市场和垄断话题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对民航领空战略安全等广义话题来看犹是如此,相信各监管部门并不会就此听之任之和放任不管。
因为这种近乎垄断的经营方式在现有规定下已经涉嫌行业垄断,根据垄断法规定内容,经营者违反规定实施集中的行为,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
30亿资本“玩转”民航业?精于博弈的携程或陷航司于“囚徒困境”
通过将销售端老二、老三收编麾下形成行业垄断之后,豪掷30亿甚至拟再增资50亿博取东航董事局席位,这种为扼民航行业咽喉、令航司们集体沦陷于“囚徒困境”的博弈,使得携程极其背后资本运作的目的初露峥嵘。
民航总局与航空公司们应该也或多或少意识到了一些端倪——“真小人”去哪儿坑害消费者数年来恶行累累,“伪君子”携程默许之余仍打着平台化的名义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民航事业逼近了生死存亡的分水岭。
民航总局的适时出手起到了及时制止的作用,不过携程并不领情,而是通过与东航的“合作”继续博奕——2016年4月21日,携程与东航的战略合作并签字,其中合作细则就有携程获得东航董事局席位。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几乎意味着携程通过通吃销售端进而控制供应端上游机票资源,并影响到整个民航业的市场良性发展状况与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个领域。其中民航领域亦为国本,关乎其间至少6项!
如果携程真的通过控制供应端上游机票资源影响产业发展,那么其带来的影响,实在难以想象。(文:移动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