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第六章 读后感

《列子.说符》中说:“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这句话是说: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

我现在大二,已经学习了c++,java等编程语言。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语言”到底是什么?这听起来有点可笑,但是我们又给不出一个明确的回答。《大道至简》的作者向我们揭示了答案:语言是一种工具。不管是哪种语言,都可以相互转换,只要你都懂,因为它的精髓都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就好比英文和中文的关系。

学习编程的人都知道,“程序=算法+结构”,这是编程的本源定义,也是原始的状态。与代码相关的任何工作,最终仍旧会落足于这样的一条规则。编程的精义于此。从有开发行为开始,它就存在了。愚公在数千年前就在用这样的行为做工程了。基于这样的定义,我们还需要方法。长期的编程实践,自然的归演与总结,必须沉淀为某种(软件开发)方法,于是“过程”出现了,于是“对象”出现了,于是相关的方法论也就出现了。这是实践的结果。

所以说,方法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创造的,而是实践的不断积累,最终促使某种方法诞生了。然后,这个方法就开始被大家所共用。

正如“模式”是一种方法,而模式就是你昨天书写代码的那个行为。你看不到你做事的行为,也就不能理解“模式”作为一种方法的价值。所以,大师们众口一词:模式需要一定的编程经验才能理解。同理,理解过程也需要编程经验,,理解对象也需要编程经验,理解MDA和SOA还是需要编程经验。

那经验从何而来?经验来源于你对上一行代码或上一个失败程序的回顾、理解与分析,而不是你将要写的下一行代码。

工程一定伴随着过程。过程解决的是工程中角色间的关系问题。做一项工程,我们首先要将它分为几个环节,有了环节,就有了角色,然后就有了沟通。换句话说,过程中的问题,就是角色、沟通和环节的问题。

有了过程,我们再来说说工程。工程简单地说就是描述“做什么”和“做到什么”。那么工程是因为什么而出现的呢?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增大,项目的“复杂”可能要求不同的知识领域的角色参与。那么“团队”作为开发行为的模式,是软件规模和复杂度渐次积累的结果。由此,工程就出现了。

工程理论其实是包含组织学的。组织,包括人力资源、项目资金以及多个项目间的协调等,是由向项目经理负责的。他需要为项目的各个阶段建立计划,并逐渐地细化计划内容;需要确立项目或产品阶段目标,成果的准确描述,定位,以及整个项目的质量目标及其评核办法;需要对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培训,指导,并协调他们的工作;还需要为每一个人准备他所需要的资源等等。总之,组织者的工作都是非技术性的。而Boss并不是组织者而是经营者。

时间: 2024-10-19 22:54:28

《大道至简》第六章 读后感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第五六章读后感

邹欣老师的这本书,写得形象生动,第五章用体育运动等团队例子引出软件开发团队的形式.软件团队形式多样,适用于不同的人员与需求.团队可能会演变的模式有: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官僚模式等.开发流程模式有:瀑布模式.瀑布模型的各种变形.统一流程.老板驱动的流程.渐进交付的流程等.在过去的学习生活很少有团队合作的时候,看了本章很期待后续与大家团队合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有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知识才会学得更牢靠. 看

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大道至简第六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六章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深.或者说这一章作者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特的角度来解读软件工程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的. 作者的这些肺腑之言都是作者在软件行业工作了多年之后总结出来的.开发技术对一个软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和最终的成功的影响并虽然不能说是一点也没有,但也不是很大.真正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不是那些技术细节,而是一个高度过程化.通晓方法论.拥有大量工具的开发团队或者是开发公司.在这个团队里面,无论是对项目经理还是开发经理甚至是一个普通的开发人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团队内的每个人必

构建之法五、六章读后感

在本周我主要学习了构建之法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主要讲述团队和流程,第六章主要讲述敏捷流程: 软件团队的模式有:主治医师模式.明星模式.社区模式.业余剧团模式.秘密团队.特工团队.交响乐团模式.爵士乐模式.功能团队模式.官僚模式: 开发流程包括:写了再改模式.瀑布模型.瀑布模型的变形(生鱼片模型.大瀑布带着小瀑布):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流程(RUP):包括业务建模.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部署.配置和变更管理.项目管理.环境: RUP的四个阶段包括:初始

大道至简 第六章 读后感

说点什么呢,今天看了看大道至简第六章<从编程到工程>. 文章以<列子·说符>的“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为题记.第一节讲了“语言只是工具”,作者讲述了他曾经对一些编程语言的看法.他曾经也热衷于讨论语言的优劣,但是他现在不这样了,他已经不再专注于语言, 正如他在第一章中写到的一样:成天讨论这门语言好,或者那门语言坏的人,甚至是可悲的.确实,程序的好坏不在于语言,在于算法. 第二节又写了“程序”,程序=算法+结构,编程的精义于此

《构建之法》第十六章读后感更正

第十六章IT行业的创新 1.关于灵感.灵光闪现固然重要,很多伟大的发明依靠的就是灵光一现的基础,但是灵光闪现的前提是个人的思考,长时间的思考.完成这一灵光的基础是不断的尝试,提高自己的技术.这样才会将自己的灵光变成一个实物而不是空想. 2.关于喜好.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创新,因为创新本来就是个长耗时又难以被认可的东西.创新有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许多,个人.面子.优先级等等,现在人们更多的是支持在原有材料技术上的"线性发展"--扩充功能等. 3.关于想法.人们接受的并不是好的想法而是他们所需要的

第六章读后感

第六章主要学习到了安卓底层开发的相关知识,这章主要介绍了第一个linux驱动程序:统计单词个数.Linux驱动的工作和访问方式是Linux的亮点之一. Linux系统将每一个驱动都映射成一个文件,这些文件称为设备文件或驱动文件,都保存在/dev目录中.这种 设计理念使得与Linux驱动进行交互就像与普通文件进行交互一样容易.当然,也比访问LinuxAPI 更容易. 由于大多数Linux驱动都有与其对应的设备文件, 因此与Linux驱动交换数据就变成了与 设备文件交换数据.例如,向Linux打印机

《大道至简》第六章读后感

语言只是工具,就像在第一章中提到的那句话“成天讨论这门语言好,或者那门语言坏的人,甚至是可悲的.”语言是用来实现我们想法的工具,仅此而已. 就像自然界中永恒的定律:弱肉强食.这句话从自然界起源到现在都无可置疑,而“程序=算法+结构”这个等式在开发的世界里也有着相同的地位. 经过无数次实践的积累,方法也就呼之欲出.随着一遍遍的回顾.理解和分析,经验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不是你不断写代码就能实现的,不断地写只会让你的错误越来越多,你甚至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无数次,你以为你得到的是经验,实际上,你只是在浪费

第六章 读后感

通过引用<列子>中“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这句话的意思是:得到它的精髓却忘记了它的粗,在它内部却忘记了它的外部:只能看到能见到的东西,而不能看到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作者通过提起自己以前的经历,当年的作者也是一个执着的开发人员,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也是喜欢比较语言的优劣.但是再一次准备演讲的时候,他发现,其实讨论语言优劣是可悲的.语言仅仅是一个工具,一个我们用来实现工程的工具.作为IT项目开发的人员,看清楚大的程序只是项目的开始而已. 我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六章读后感

本章讲解了文件的压缩,压缩的文件的扩展名有LZH和ZIP等,当文件太大放不下时,会采用文件压缩的方法.文件是以字节为单位存储的,文件其实就是字节数据的集合,字节数据是连续存储的.用"数据 * 压缩次数"的形式来表示的压缩方法为RLE算法,该算法经常用于压缩传真的图像,该算法的缺点是不适合进行文本文件的压缩,第二种压缩算法哈夫曼算法指为压缩对象文件分别构造最佳的编码体系并以该编码体系为基础来进行压缩,把出现的数据用大于或小于8位的字节表示,而后又通过莫尔斯编码进一步了解了哈夫曼算法通过哈

大道至简第六章读后感

对于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而言,承认这个事实是很痛苦的,因为他们是那么地热爱代码.但是,最好的代码就是完全没有代码.每一行你欣然带到这个世界来的新代码都需要被调试,需要被其他开发者阅读和理解,并且被维护和支持.每当你需要新写代码的时候,你都应该很不情愿.但又迫不得已,因为你已经证明其他所有的方法都无济于事.之所以有人说“代码是我们的敌人”,正是因为我们当中的很多程序员写了太多太多的糟糕代码.然而,如果你不得不写代码,你必须也从简洁开始. 伴随着工程,过程出现了,解决的是工程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问题.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