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在量子力学领域的进步很大,媒体也是大加报道,但我发现有些新闻稿的关于量子加密的描述有误,比如:量子计算机可破解当前使用的所有加密算法。
加密算法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量子计算机破解的是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对称加密算法哪怕是量子计算机也无法破解(如一次一密)
墨子号卫星搭载的几个实验之一是“量子密钥分发”,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保证“对称密钥分发“过程的安全。密钥分发完毕后,其加密算法仍然是对称加密算法。
举例说明。
余则成潜伏在台湾,台湾-厦门之间用加密电报通信,厦门用密码123加密,余则成用123解密,反之亦然。这种加密和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码的加密方式称之为”对称加密“
但问题就是,厦门和台湾之间怎样商定同一个密码123?打电话告诉余则成?写信?网络传输?都不行,因为密码不能通过公开渠道传输,否则会被窃取。
于是密码在国家强力机关建立的保密通道中进行传输,密码被写在一个本子上,这就是“密码本”,把该密码本通过保密通道传递给余则成(密钥分发),2边使用同一个密码本,就可以用相同的密码加密/解密了。
但这仍然有问题,这个通道是靠人力维持的,而“人”这个因素是不可靠的,否则就不会有谍战片里围绕密码本展开的故事了。
所以,哪怕对称加密算法本身无懈可击(一次一密算法已经被香农证明绝对安全),但因为对称密码的传递渠道并不安全,所以对称加密仍然不能称之为绝对安全(但能实现相对安全)。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加密”这个东东只应用于政府和保密部门,与老百姓的生活无关,所以靠人力维持的保密通道仍然是可行的,但互联网出现以后,加密技术就开始了广泛的应用,进入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去,比如我们在网络上的支付行为就涉及到了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在这种情况下,对称密钥的分发就成为了大问题,试想在旺旺上聊天的2个人在做生意,既然是商业活动,那他们的信息交流就是商业秘密,需要加密传输。
但这2个人如何商量同一个密码呢?打电话?短信?网络传输?都不行,这2个人相隔遥远,彼此也不认识,也永远不可能见面,他们之间实际上根本无法商讨同一个密码(基于普通人的身份,也不可能利用国家建立的保密通道传递密码)。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使用了迪菲·赫尔曼提出的一种巧妙的算法,该算法能够在不安全的公开渠道上安全地传递对称密钥(需要“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这就是DH算法。之后由DH算法衍生出了RSA算法(非对称算加密算法)。
由此可见,网络加密的安全性由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2类算法共同保证-对称加密算法负责数据加密本身,非对称加密算法负责传递对称密钥。
再谈谈传递密钥这件事。
试想,如果DH算法被攻破,对称密钥在传递过程中被黑客窃听并还原成明文,那么后续的对称加密就毫无意义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DH算法安全么?非对称加密算法安全么?
实际上,非对称加密的安全性一直没有在数学上得到证明,只是因为对大素数的因素分解的计算量太大了,超过当前计算机的承受能力(进行个几万年才能穷举出来),所以DH,RSA这类算法的安全性是基于工程学,而非数学。
但工程学上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迟早会被解决的,非对称加密就是其中的一个倒霉蛋。量子计算机实用化以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穷举出DH、RSA的私钥,从而导致互联网加密体系的崩溃。
怎样避免这个潜在的灾难呢?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盾赢!同样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保证密钥传递的安全性(也就是量子密钥分发)
于是,加密算法绝对安全(一次一密),密钥传递过程绝对安全(量子密钥分发),前者是新技术,后者是老技术,两两结合,就创造出了新闻标题所说的: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
注意,结合上下文,这里的“量子通信”不是指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通信,而是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传递对称密钥。
以前做的实验,量子密钥分发的物理层是光纤,而“墨子”号是利用卫星在大气层直接分发。
量子计算机能够破解RSA,却不能破解一次一密这样的对称加密算法,如果要穷举该算法,哪怕是量子计算机也要算到宇宙的末日(也算不出来),所以用一次一密可抵抗量子计算机的攻击。
媒体宣传的量子加密的概念有错误
时间: 2024-12-27 20:45:51
媒体宣传的量子加密的概念有错误的相关文章
从量子加密到机器学习,盘点2015阿里云开放的黑科技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5-12-18/2826512 摘要:因为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大数据处理需求的不断扩大,用户要求功能丰富.性能强大.高可用性的产品,云计算厂商们也推陈出新,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本文就盘点了业内翘楚阿里云在2015年那些有价值的新产品. 作为云计算产业热土的中国.2015年产业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且国内的公有云服务领域有几十家企业在角逐.经过几年的发展,眼下市场逐渐明朗.有些公有云企业已经遥遥率先,而有些企业非常可惜,已经開始掉
成都媒体宣传:IT小喇叭,关注于移动互联网创业
IT小喇叭(itxiaolaba.cn),成立于2015年6月,成都芮嘉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主要负责媒体资源整合,媒体渠道接入,产品宣传,资源整合.对接等,是企业产品宣传,品牌营销的首选. 通过近一年的打磨,IT小喇叭已经服务了的企业1000余家,阅读量达600多万,合作的媒体渠道700余家,参与活动:400余场,覆盖人群7万余人次.让参与的企业产品宣传,品牌曝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互联网+的风口,创业大军的不断涌现,如果企业要想让外界快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让投资人快速了解自身的企业或
【linux_笔记】Linux用户、组、权限、加密—基本概念
学习资源来自:www.magedu.com 学习记录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如有发现,还望大神们指出. 示例操作部分有的与历史操作有关,如果先前的示例操作没有执行过的话,可能会有部分示例的操作无法执行.示例仅供参考. 安全上下文(secure context):任何时候用户操作计算机,无非就是发起进程,进程是 用户操作计算机的代理,所以进程在发起运行时,一定是以发起它的用户的身份在 运行.这个进程能够访问哪些文件,取决于这个进程自己的权限和它访问的那个文 件的权限,这个过程的判断是
51CTO的无闻的Go基础教程中并发相关的概念有错误
无闻并发的课程看了下,然后给他搞晕了,册那,我是铂金便便啊,脾气是很屎的,你不解释清楚么,我就自己去搞清楚. 无闻说缓冲channel不会阻塞,非缓存channel会阻塞,真的是这样么? 无闻本人举了个例子 func main(){ c:=make(chan bool,1) go fun(){ fmt.println("GO!") <-c }() c<-true } 上面的代码只要把1去掉就会输出GO!不去掉就
软件加密与授权管理的概念
软件加密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为软件加密以使软件不被盗版.软件保护是针对软件开发者提出的,而软件授权(License)的概念则是同时考虑了开发者和最终用户两方面的感受而提出的."授权(License)"在名字上弱化了"保护"给最终用户带来的对立情绪,强调了软件的授权许可使用. 软件加密的概念是站在开发者的角度出发的, 它强调的是利用以加密为主的技术手段保护软件不被破解.从理论上说,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所有的软件保护技术都可以被破解.但是,如果一种保护技术的安全
散列、加密、编码 漫谈
散列(又叫Hash)和加密在身份校验.敏感信息传输等应用中用途广泛. 把他们放在一起写的原因是,网上太多资料,将散列和加密的概念混为一谈,误导性极大. 由于编码/解码运算和上述二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放在这里一并讲述. 注:本文中,为了表述严谨,所有的"位"代表的是字符个数之意,而bit则指代计算机数据中的基本单位比特. 1.三者的共同点 它们都表述了一种映射关系,将原始数据A映射到新的数据B. 在散列运算中,B一般称之为摘要,英文为digest. 其代表算法有MD5,SHA1, S
手游Apk破解疯狂,爱加密apk加固保护开发人员
2013年手游行业的规模与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发展势头强劲.权威数据显示, 我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从2012年的32.4亿猛增到2013年的112.4亿元,同比增长了246.9%,手游用户从2012年的8900万迅 速增长到2013年的3.1亿,增长幅度高达248.5%.来源!www.ijiami.cn 可是,在移动手游快速发展的同一时候,暴露出的手游破解问题也日益严重,手机游戏软件被破解后注入恶意代码.盗取用户財产.窃取用户设备信息的现象屡见不鲜.2014年1月,台湾易游网络有限公司旗
理解量子信息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撰文 | 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 近年来,你肯定看到了越来越多与“量子”有关的科技新闻.2016年8月16日,我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更是全球轰动.但你如果想了解量子科学,在网络上看到的又大多是各种玄而又玄.莫名其妙的说法,什么“没有人懂得量子力学”啦,“超时空的瞬间作用”啦,“上帝不掷骰子”啦,越看越糊涂.你不禁会嘀咕:也许这么高深的东西,本来就
交互设计和新媒体设计的区别
好些人搞混了交互设计和新媒体设计之间的区别.甚至于把交互设计和新媒体设计混为一谈.但是交互设计和新媒体设计其实是两个概念.交互设计和新媒体设计在艺术留学专业划分上,都被纳入新媒体动画设计方向,好多人竟然还把这两个和视觉传达混在一起,视觉传达算是平面设计方向的.打个比方,新媒体动画是A公司,平面设计是B公司,交互和新媒体都是A公司旗下的艺人,视觉传达是B公司的,所以,压根不是一回事,不要混为一谈. 接下来了解交互设计和新媒体设计有什么区别? 交互设计,小名互动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