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X总,文字或许更能表达我的心声,所以我决定还是用写的和你对话。
前天凌晨给您的微信留言确实逼不得已,望见谅。周五晚上我在紧急处理“擦别人屁股”故障时,身体突然出现异常,没差点晕倒在公司。当时的这种恐惧感是多么的可怕,我意识到,我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无法再跟自己对抗了。我现在更愿意听从自己内心,跟X总倾诉一下埋在我心底的声音。既然是我内心的声音,转弯抹角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受,请X总原谅我自私的一面。
关于管理
对于管理,我是一名门外汉,但我在被管理的范围内,却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管理。相反,我更愿意以“自由”代替。我记得X总有提到过“扁平化管理”,但这个词,让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借口。我上网学习了一下,扁平化管理是对传统金字塔型管理缺陷的一种突破,但我在公司五年来连塔影都看得不是很清晰,加上近年一些“中层”的离开,工型管理模型越加明显。我想这也许是X总您比较头疼的一点。提拔或许是一种途径,但人到力未到,最直观的现象是,总体能力水平下降。到目前为止,我连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架构图都没见过,何谈气质。真正的气质应该是由内往外散发的,沾在衣服上的那点儿香水味并不能代表气质。系统的健壮离不开稳定的架构,我相信,企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健壮的企业架构。
关于文化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能达到理解“文化”的高度。我只知道,提倡意味着缺乏。越强调企业文化的企业就越缺乏文化。企业文化确实过于抽象,我更愿意理解为员工或客户对企业的真实感受。如果连基层员工都说不出对企业的感受,我不敢说企业缺乏文化,但至少没有渗透到底。如果客户不停地质疑企业的能力,他不敢说企业没有这个能力,但他们可能会觉得态度不够。在招聘面试过程中,我试图以“你怎么样看待你以前的企业”来通过应聘者口中感受一下其他企业的文化和氛围,但我很失望。后来我反省,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企业,是极具吸引力的,抛开客观原因,人员更多的是“被淘汰”而不是“主动离开”。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公司的话,确实可能企业的文化气息还不够。
关于上市
能获得公司上市首批合作伙伴的机会,我真的发自内心地感谢X总对我的信任,因此,我应该让X总听听我自己真实的感受。对于股票,我真心不懂,我只是想窗外的雾霾跟当下国内股票市场也许没什么两样。我记得去年二月份跟X总谈话间聊过,企业和员工是一个交易过程,目的为的是双赢。我能待在公司至今,是因为公司的发展意愿和我个人的发展意愿相符合,能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上施展,是最能激发自己潜能的途径,同时也是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但经过了前天晚上身体不适的情况后,我现在越发对合作协议的恐惧,因为我达到了我当前承受压力的天花板。合作协议现在给我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我怕会辜负X总对我的期望,我更怕我会偏离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很清楚我现在所处的生活状况,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你佩服的可能只是我表面上假装的坚强,心底真正承受的压力有多重,也许只有自己知道。X总您对我的帮助和信任我十分感激,但你对我的帮助和信任越大我的压力越大,我怕我承受不住甚至崩溃。接下来更多的合作协议细节,我想还需要好好的和X总面对面沟通。
最后
我说的这些都是埋在我心底深处的话语,视野狭窄,其中可能会令X总不愉快,十分抱歉。但现在不说,我怕埋在心底的炸弹会越来越大。我不想再过多地埋怨客户的体制问题,我更愿意的是看到公司实质性的改变。
感谢!
---------------------------------------------------------------------------------------------------------------------------------
仔细读了邮件,深深被打动。昨天没有立即回复,具体等你休息好回公司后我们详细聊聊,这里先做一个简单回复:
我们公司的现状是人才梯队尚未形成、业务尚未聚焦,再加上客户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紧,所以到处战火连绵,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也是在一线解决问题,所以工型现象确实表现突出。
这两年公司一方面团队膨胀较快,另一方面人员流失严重,所以文化不是在加强,而是受到削弱,我对此也非常忧心,所以始终反复再强调文化,强调共识。
合伙机会,既是对你过去贡献的认可,确实也含有对未来的期盼。但是,我不希望这种期盼加重每一位合伙人的压力,更希望的是大家有更多的动力。压力既没有必要,也没有正面作用。每个人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对于任何事,我们合伙人之间不相互要求每个人一定要做到怎么、怎么样,有问题、有困难大家一起努力、共同面对就好。
最后,对此邮件所表达的心声、所表达的信任,表示感怀、感激、感恩。身体是第一位的,你先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