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和算法学习六,之非递归排序

http://blog.csdn.net/feixiaoxing/article/details/6844826

在上面一篇博客当中,我们发现普通查找和排序查找的性能差别很大。作为一个100万的数据,如果使用普通的查找方法,那么每一个数据查找平均下来就要几十万次,那么二分法的查找呢,20多次就可以搞定。这中间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既然排序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么这篇博客中,我们就对排序算做一个总结。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排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递归排序,它主要按照非递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排序,也就是说主要数据的移位和循环来完成;另外一种就是递归方法,我们在排列当前数据的时候首先把子数据排列有序,然后才会排列当前的数据。这种不断递归调用的方法就是递归排序。

非递归排序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递归的方法也不少,这里介绍的方法是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排序的内容很多,本篇博客主要介绍非递归排序,递归排序的内容主要在下一节内容解决。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内容并不复杂。假设有n个数据需要排序,那么我们需要确定n个从大到小的数据,每一次都挑选第n大的数据是多少,并且放大相应的位置。直到所有的数据都排列整齐了,那么我们的排序就结束了。

void bubble_sort(int array[], int length)
{
    int inner = 0, outer = 0;
    int median = 0;

    if(NULL == array || 0 == length)
        return;

    for(outer = length-1; outer >= 1; outer --){
        for(inner = 0; inner < outer; inner ++){
            if(array[inner] > array[inner + 1]){
                median = array[inner];
                array[inner] = array[inner + 1];
                array[inner + 1] = median;
            }
        }
    }
}

(2)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把数据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排好序的数据,一部分是当前还没有完成排序的数据。那么这么说来的话,排序的过程是不是就是把没有排序的数据逐个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队列中的过程呢。大家可以自己先试一下,然后再看看我的代码对不对?

void insert_sort(int array[], int length)
{
    int inner = 0;
    int outer = 0;
    int median = 0;
    if(NULL == array || 0 == length)
        return;

    for(outer = 1; outer <length; outer ++){
        for(inner = outer; inner >= 1; inner --){
            if(array[inner] < array[inner -1]){
                median = array[inner];
                array[inner] = array[inner -1];
                array[inner -1] = median;
            }else{
                break;
            }
        }
    }
}

那么插入排序有没有像冒泡排序那样的改进方法呢?其实没有。因为每一次插入排序的位置都是局部比较的结果,而冒泡排序每一次的内容都是全局最优的。这从数据比较的次数就可以看出来。

(3)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我个人认为可以看成是冒泡排序的变种。它的基本思想是:

首先按照一个序列递减的方法逐渐进行排序。比如说有10个数据,我们按照序列5、3、1的顺序进行排序。首先是5,那么我们对1和6、2和7、3和8、4和9、5和10进行排列;

第二轮是3,那么对数据1、4、7、10排列,再对2、5、8进行排列,以及3、6、9排列;

第三轮就和冒泡排序一样了,以此对每个数据进行排列。它的优势就是让整个队列基本有序,减少数据移动的次数,从而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

void shell_sort(int array[], int length, int step)
{
    int inner = 0;
    int outer = 0;
    int median = 0;

    if(NULL == array || 0 == length)
        return;

    for(; step >= 1; step -=2){
        for(int index = 0; index < step; index ++){
            if((length -1) < (index + step))
                continue;
            else{
                outer = index + step;
                while( (outer + step) <= (length - 1))
                    outer += step;
            }

            for(;  outer >= (index + step);  outer -= step){
                for(inner = index; inner <= outer - step; inner += step){
                    if(array[inner] >= array[inner + step]){
                        median = array[inner];
                        array[inner] = array[inner + step];
                        array[inner + step] = median;
                    }
                }
            }
        }
    }
}

总结:

(1)上面的排序都是非递归程序,理解上不难,但是细节问题需要注意,特别是长度的问题

(2)代码编写的时候务必注意测试用例的设计

(3)如果可能的情况下,多使用已经验证的代码和函数

【预告: 下一篇博客介绍快速排序的内容】

时间: 2025-01-08 13:14:50

数据结构和算法学习六,之非递归排序的相关文章

数据结构和算法学习三,之递归和堆栈

引自:http://blog.csdn.net/feixiaoxing/article/details/6838773 函数调用主要依靠ebp和esp的堆栈互动来实现的.那么递归呢,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函数自己调用自己.如果一个函数调用的是自己本身,那么这个函数就是递归函数. 我们可以看一下普通函数的调用怎么样的.试想如果函数A调用了函数B,函数B又调用了函数C,那么在堆栈中的数据是怎么保存的呢? 函数A    ^函数B    |    (地址递减)函数C    | 如果是递归函数呢,举一个简单的递

【C语言】【数据结构】菜鸟学习日志(四) 用二叉树实现非递归排序

唉,由于要备战考研,这篇博文可能是我这一年最后一次更新啦! 其实断断续续的也没有写很多,而且大多都是很初级.很简单的东西,没有和大家分享什么高阶的东西.这也正应了我们<菜鸟学习日志>的标题嘛! 不过说回来我还是很喜欢写博文的.一方面总结学到的知识,以后也可以自己看看别做了就忘了:另一方面,写博文也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认真,以免分享了错误的知识. 写的东西好不好呢是一说,好像有一些点击量,不过看的人估计也不多.只是我还算乐在其中吧! 大学生活说到底过得有点浪了,导致我苦逼地走向了考研的不归路-

一步一步写算法(之非递归排序)

原文:一步一步写算法(之非递归排序) [ 声明: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联系信箱:feixiaoxing @163.com] 在上面一篇博客当中,我们发现普通查找和排序查找的性能差别很大.作为一个100万的数据,如果使用普通的查找方法,那么每一个数据查找平均下来就要几十万次,那么二分法的查找呢,20多次就可以搞定.这中间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既然排序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么这篇博客中,我们就对排序算做一个总结.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排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非递归排序,它主要按照非递归的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之路:背包问题的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

一.背包问题描述: 有N种物品和一个重量为M的背包,第i种物品的重量是w[i],价值是p[i].求解将哪些物品装入背包可使这些物品的费用总和不超过背包重量,且价值总和最大. 二.解决方法: 1.贪心算法:贪心算法基于的思想是每一次选择都作当前最好的选择,这样最后的结果虽然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也不会比最优解差很多. 举个例子说明可能好懂一些:一帮基友去聚餐,菜是一份一份上的,我每一次夹菜都只夹牛肉/海鲜吃,可能到最后我吃的牛肉/海鲜很多,但不一定代表我吃掉的东西的总价值最高,但是相对来说价值也很高

我的软考之路(六)——数据结构与算法(4)之八大排序

排序是编程的基础,在程序中会常常使用,好的排序方法能够帮助你提高程序执行的效率,所以学好排序,打好基础,对于程序的优化会手到擒来.不管你的技术多么强,假设没有基础也强不到哪去. 不多说了,我们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 总有人说排序非常难,可是我总认为非常easy,我们仅仅须要了解基本思想就好了,通过简单的样例来加深理解. 1.直接插入排序 (1)简单介绍:直接插入排序,从字面意思能够看出,直接插入数据完毕排序. (2)基本思想:在插入第i个数时,如果前i-1数已经排好序了,仅仅须要将第i个数插入到i

重拾算法(1)——优雅地非递归遍历二叉树及其它

重拾算法(1)——优雅地非递归遍历二叉树及其它 本文中非递归遍历二叉树的思想和代码都来自这里(http://jianshu.io/p/49c8cfd07410#).我认为其思想和代码都足够优雅动人了,于是稍作整理,得到如下的程序. 前中后序遍历二叉树 1 public class BinaryTreeNode<T> 2 { 3 public T Value { get;set; } 4 public BinaryTreeNode<T> Parent { get;set; } 5 p

非递归排序

转载:http://blog.csdn.net/feixiaoxing/article/details/6844826 作为一个100万的数据,如果使用普通的查找方法,那么每一个数据查找平均下来就要几十万次,那么二分法的查找呢,20多次就可以搞定.这中间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既然排序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么这篇博客中,我们就对排序算做一个总结.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排序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非递归排序,它主要按照非递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排序,也就是说主要数据的移位和循环来完成: 另外一种就是递归方法,我们

C++算法学习(1)--折半查找(递归和非递归实现)

1 #include "stdafx.h" 2 #include <iostream> 3 using namespace std; //折半查找(非递归调用) 6 bool binarySearch(int *arr,int low,int high,int key) 7 { 8 while (low<=high) {//必须为有= 9 int mid = (low + high) / 2; 10 if (arr[mid] > key) { 11 high =

每天刷个算法题20160518:非递归二叉树遍历

版权所有.所有权利保留.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xiaofei_it/article/details/51502254 为了防止思维僵化,每天刷个算法题.已经刷了几天了,现在贴点代码. 2002年我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BASIC语言.2004年中考之后,开始参加NOIP,系统学习算法.一直非常喜欢算法,但工作后几乎不再碰这些东西.现在准备重新捡起来. 我已经建了一个开源项目,每天的题目都在里面: https://github.com/Xiao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