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画板心得及AD知识分享

***********************************************************************************************************************************************

*@Author:Shixin Wang

*@Key Words:PCB走线  PCB敷铜  PCB Logo  

*@Location:Guangzhou GDUT

*@Date:2016-10-13

***********************************************************************************************************************************************

先罗嗦几句吧,第一次在博客园写博客,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希望今后能经常在博客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能经常和博客们一起交流、学习,目前我在广州读书,心中有迷茫,有期待,有高兴,有忧伤,在从大学走上工作的一路上,不断地探索,希望博客园是这个艰难过程的见证者、陪伴者,好的,就说这么多了,算作开博的开端词吧!

从大二开始吧,接触过画PCB板,但是也不是经常画,只是在一些比赛的准备阶段,或者课设期间,还有,大多数都是用洞洞板焊,在一次比赛中,做了一个信号源,引脚很多,线很多,基本都是焊接一天、两天的节奏。于是,在那次焊接完信号源后,我说再也不用洞洞板做东西了,太耗精力了,其后基本上都是画PCB,使用的Altium Designer软件,几次画板的经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工具不经常使用是会生疏的,这不,这几天画了挑战杯的作品,不会的操作需要上网去查啊,昨天,算是正式开始画了,在电脑前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投入做一件事,时间过的飞快,不过确实比洞洞板快多了,记得给前女友做流水灯、数码管,在实验室,不吃不喝,做了一整天才做好,额,其实,不管PCB还是其他的,和电路相关,就是烧脑的!

至于作品,博客们,不要吐槽啊,我还是继续说心得,首先,我自己画PCB的习惯是,自己先画个集成库,我觉得这样方便用,不过好像集成库生成之后,如果你画板中使用了该集成库中的很多元件,又发现其中有一个画错了,你想修改它就不容易了,当然可以重新生成集成库,但是原理图中的所有元器件都要修改了,太麻烦!如果是引脚搞错了,还好说,封装里面换一下就行了,如果尺寸错了,那就死定了,所以画库的时候,原理图方向、顺序无所谓,PCB一定要查找芯片手册,把焊盘间距、芯片大小确定清楚,这是很重要的!芯片手册中给的尺寸是刚好大小的,所以一般要比手册中的尺寸长0.7mm左右,方便焊接,宽度一般不用加宽,这也得看引脚间距允不允许,主要是引脚长度。

还有这次画板的一些小收获:(1)PCB布线走曲线,很美观,也很方便,比如你在两焊盘之间走线的时候,方法是按住Shift键和空格键,再次按下去可以调节走线的角度,因为之前学习画板,有时候是要自己手工制作的,所以不能有曲线的,但是看人家网上的的板走曲线,感觉好漂亮,于是就学习了。(2)敷铜。关于敷铜的讨论以及要不要去除死铜的讨论,网上的讨论说法不一的,我所理解的,就是双面的铜板可以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使板子收到外界的干扰变小,至于去不去死铜,有人说完全看个人喜好,这个问题是值得去探讨的,目前,我还没有结论。还有一个小收获,就是如何不规则图形敷铜,比如上面的板不是一个矩形,方法是选中周围的禁止布线层,执行Tools>Polygon Pours>Define from selected objects,然后在选中敷铜,修改你想要的属性就好了。(3)在丝印层添加想要的图形,比如想添加校徽,怎么办呢,先把校徽图片用画图打开,然后保存为黑白的位图模式,执行DXP>run script>在安装目录下的Examples里面找到PCBLogoCreator,不过有些高版本的AD中没有这个文件,可以从网上下载,我下载了一份,需要的也可以从我的网盘下载,http://pan.baidu.com/s/1nv97fAx,然后就可以添加位图,生成PCB丝印层了。

这一次的分享就这么多了,这些小东西还是挺使用的。还有一些问题啊,等待探讨,比如敷铜的问题,后续有时间再总结,欢迎博客门评论!

时间: 2025-01-16 20:11:16

PCB画板心得及AD知识分享的相关文章

SCOM 2012知识分享-1:理解代理

Operations Manager"代理"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的一项服务. 代理会收集数据.将采样数据与预定义的值进行比较.创建警报并运行响应. 管理服务器会接收配置并将配置分发到受监视的计算机上的代理. 所有代理均要向管理组中的一个管理服务器报告. 此管理服务器称为代理的主管理服务器. 代理根据管理服务器发送的配置观察受监视的计算机上的数据源并收集信息. 此代理还计算监视的计算机以及监视的计算机上的对象的运行状况状态,并向管理服务器报告. 监视的对象的运行状况变化或其他条件满足时,代理

SCOM 2012知识分享-2:理解管理服务器

(一)Management Server Management Server管理服务器主要用来: 管理整个管理组,并负责与数据库进行通讯: 负责为Agent提供配置数据: 所有的Agent会将健康数据,性能数据等提交给Management Server,然后再由Management Server写入到数据库中.Agent并不会直接与数据库打交道: 管理服务器是对管理组进行管理以及与数据库通信的焦点. 打开操作控制台并连接到管理组时,你就会连接到该管理组的管理服务器. 根据计算环境的规模,管理组可

基于jfinal3.2构建的知识分享网[ 2017年08月27日 更新 ]

知识分享网(51fenxiang.xyz),是基于JFinal3.2+eayui1.5.2等技术构建的一款知识共享服务平台,该平台有利于企业和团队构建碎片化的知识分享平台,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记忆碎片化的知识,提升企业或团队整体技能和知识水平. 访问网址: http://51fenxiang.xyz  http://www.mxtt.cc  QQ:303629685 权限系统模块演示:http://pan.baidu.com/s/1nvBkth3

2015第43周五知识分享会

晚上去青年路参加了wiz笔记主办的知识分享会,感觉里面的很多知识观点自己都懂都知道,但是如果要自己去讲也未必有晚上分享者讲的好,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多讲故事,结合可视化的图文讲故事,最好能讲自己的经历故事,实在讲不出自己的故事,就讲自己听了的哪些生动有趣好玩的故事. 通过装修谈学习力的切入点很好,但感觉讲的太浅,其实就讲几点结构化知识,从书和知乎上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向内行一样提问. 知识的修炼重点就是讲搜集.整理.思考.实践分享的过程,纵向目录维度和横向标签维度,努力将数据变成信息再变成知识,最终沉

SCOM 2012知识分享-18:替代管理包

适应平台:System Center 2012 RTM/SP1 ------------------------------------------------------------------------------------------------------ 导入管理包时,System Center 2012 – Operations Manager 将发现管理包定义的对象,并开始将管理包的规则和监视器应用于已发现的对象. 你始终应该首先在预生产环境中导入新管理包,以便能够评估此管理包

SCOM 2012知识分享-23:体验客户端监视

适应平台:System Center 2012 RTM/SP1 ------------------------------------------------------------------------------------------------------ 您可以让客户端向作为中央收集点的 Operations Manager 管理服务器发送 CEIP 数据,而不是让数量众多的客户端各自单独地报告数据.然后主 CEIP 服务的管理服务器可以向 Microsoft 转发数据.从客户端到

SCOM 2012知识分享-21:无代理管理

适应平台:System Center 2012 RTM/SP1 ------------------------------------------------------------------------------------------------------ 如果无法或不适合在计算机上安装代理,请使用计算机无代理监视. 无代理管理的计算机是使用操作控制台发现的基于 Windows 的计算机. 你可以分配管理服务器或代理管理的计算机来提供计算机的远程代理功能. 管理无代理管理的计算机的方

SCOM 2012知识分享-20:管理用户角色

适应平台:System Center 2012 RTM/SP1 ------------------------------------------------------------------------------------------------------ 在 System Center 2012 – Operations Manager 中,用户角色是用于分配访问监视数据以及执行操作所需的权限的方法. 用户角色旨在应用于用户组,这些用户需要具有对相同监视对象组的访问权限以及对此组执

(知识分享)软硬件调试九法:第九条规则 如果你不修复一个bug,它将永远 存在

1.查证问题确已被修复 如果遵循了“制造失败”这条规则,就知道如何验证你确实修复了问题.无论问题和修复看起来多么明显,你都无法保证修复是有效的,直到做了测试并验证. 2.查证确实你的修复措施解决了问题 如果你取消这个修复,系统再次出现失败,再应用这个修复,问题消失,才能够证明你确实修复了问题.这样做的原因是,在调试期间,往往会改变一些不属于修复的地方,有时这些改变会隐藏问题,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发现测试起作用了,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因为你做的修复和问题消失毫无关系,因此修复方案到达客户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