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有感二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本书的第二、三篇,这两篇主要讲了探索需求的准备部分,不仅准备了功能需求分析所需要的部分信息,还准备了探索过程中的会议准备。第二篇中规中矩为了大多数明面上的需求,第三篇天马行空为了找出项目中的隐藏需求。

第二篇开始之路,通过讨论切入点、提出自由问题并思考、找到正确的相关人员以会议的方式来共同理解项目的内容,降低项目内容的含混性,使设计人员之间达成共识,避免理解方面的误差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所谓切入点,就是我们在项目之初,根据项目内容可以想到的一开始就是现实的内容。它是一个项目的开始,他帮助我们解决我们对于解决方案的存在性的疑问,找到项目初始阶段所涉及的所有人,减缓切入阶段的进展,调查需求,仔细思考。

在自由提问这一章中,我才发现我对于一个系统所能提出的问题原来可以这么多,这是我们获得需求最主要的方式,在交流中我们要建立起信任与和谐的气氛,我们的问题通常是笼统而透彻的,所以我们要向对方解释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在此刻你们在过程的价值上达成了共识。

找到正确的相关人员,毋庸置疑是极其重要的,他么才是我们做的需求工作的权威,只有他们才能评价我们做的探索是否有价值。

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开会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事件,正式的、非正式的、预定好的、随机的在走廊上进行的等等,会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项目进程的督促者,在每个会议中,控制时间、注意效率、做好准备、熟练的会议推进者、为每个人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达到会议的效果。

在探索阶段,我们的主线就是回忆切入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提出含混性、消除含混性,从而使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的理解方面达成共识。

第三篇探索机会,通过头脑风暴产生想法,通过右脑方法产生可理解的产物,通过冲突找到正确的产物。

想法,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对于这个东西来说,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所以当两个人以上需要想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一次这样的头脑风暴会议,集思广益,才能做出更好的东西,同时,要注意不批评不责备,想法越多越好,注意更改与合成逐步整合与剔除,得到最佳的想法或者说解决方案。

而右脑方法这一章,主要讲的就是映射图,他是我们所做的系统的流程,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语言来解释请所有的流程,但是通过流程图或者说映射图更加直观形象,他帮助我们理清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以及人与系统之间的交互。

命名是一件繁琐但有必要的事情,名称左右着我们的思想,一旦被误解或具有含混性就会成为麻烦的起点。提出一个名称;给出不合适的原因三个;提出另一个可以消除这三个问题的名称;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一个可用的名称就好。

冲突有三种:一种是无关紧要的冲突即非本质的冲突对项目没有任何影响的冲突;一种是个性冲突即思想上的碰撞这就是火花从中找到最好的想法是这场冲突的结果;一种是信息的不一致造成的冲突,这就是之前的理解不到位了。在冲突中,一位合格的推动者是至关重要的,但最终的目的是推动工作,让时间得到有效的利用。

总的来说,这两篇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它为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想法,而处理问题的方法、获得需求的途径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时间: 2024-10-10 09:27:22

读《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有感二的相关文章

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之一

有人说开发软件比建一幢大楼复杂多了,因为软件行业缺乏准确而又统一的语言来描述相应的工作. 在这里我阅读了第一篇的内容,我了解到团队以及消除含混性的重要,而需求分析人员与设计人员应达成一种理解上的共识,以便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的解释过程. 首先,书中有介绍,画映射图来直观易读的呈现业务需求,映射图有利于其他人迅速在头脑里形成业务流程的脉络,在根据业务概念,就能分析出并理解准确业务的具体功能需求以及实现方法. 对于我们获得的需求,试着逐字回忆需求或问题陈述,这将能够揭示那些必须在一个成功的需求被开发之前

《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阅读笔记二

软件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说需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而在使用一些工具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人的因素从而导致含混性.由于需求阶段所发问题越多,以后付出的成本就会越少,所以说含混性是非常重要的.整个需求与系统范围边界是有相似之处的,只要划定了什么是我们的需求,什么不是我们的需求,那就会很容易地,感觉这个也相当于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地过程,而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会是这样一个解决的模式,这也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共性.而且,要在探索中发现乐趣会别有一番风味. 含混性是由于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而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在对于含混性难

《探索需求-设计前的质量》阅读笔记三

获取信息的第一步就是定义功能,在这个阶段描述产品是为了做什么的动作.假设是决策树的根源,那么客户说想要什么东西存在就是问题声明的提出.而客户说产品能够实现什么功能就是指他的测试功能.在描述功能方面,需要记录所有用户想要的功能,然后进行理解,不能记录记录用户不想要的功能.做到这些也需要一些技巧,首先要记录所有潜在功能,:理解明显的隐藏的以及装饰性的功能,识别未注意到的功能.实用功能启发的方式来进行识别功能,创造归功能的一直处理方法. 属性是客户希望的特征,要将属性和功能加以区分,属性不同的产品有可

《设计前的质量》阅读笔记1

“需求是人们的期望.探索需求是人们寻找期望的过程.探索需求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人们对产品的期望”,需求分析实际是设计前的工作,本书中作者通过 方法论来介绍需求分析.几十年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结果并不是很满意,因为人们总能觉得一个好的产品应该做的更多,但是实际却很少.为什么?因为我们 使用的通常都是需求映射图,而不是需求本身,这也同时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探索需求目的的原因.人们制作探索映射图,最终得到一个足够接近实际需求形态 的影映射图,并为了一个现实的目的把他表达出来. 映射更像是为了清晰交流的一些注意或

《探索需求》阅读笔记二

在任何相当规模的开发项目当中,孤军奋战显然是像是一种幻想,为了获得一个团队所能提供的容量和差异性,我们必须放弃任何个人英雄主义的幻想,为和他人合作付出代价.而这种人际的花费在会议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会议也是一种工具,一种社交工具.很多人都会感觉会议是很可怕的,它有的时候并不会产生什么效果,但是我们离不开它,一旦离开会议,就只能开发出最简单的产品.每一个会议能达到的结果是度量需求工作的健康状态,一个糟糕的会议,说明了需求过程的不完善.要想每一个参与者都完全的参与进会议中,这个会议就必须是稳定的,我们

《探索需求》读书笔记part2

“读完本书之后,你不会再相信那些过时的需求——不管他是誰向你提出的,也不管他是以一种多么严肃或疯狂的方式向你提出的.你将获得大量的探索客户真正需求的方法.”Ken de Lavigne IBM 质量研究中心高级成员.阅读这本书后作者对需求的理解与分析让我对需求分析有了新的理解,这断时间我阅读了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开始之路. <探索需求>这本书第二部分开始之路依旧在需求的分析角度出发,作者用了大量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作者再讲自己的故事来发现需求和分析需求.在第五章中作者提出切入点的思想,所有

《探索需求》阅读笔记一

这本书主要讲述关于开发项目的问题,讨论的主题是问题陈述或需求集合,需求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需求映射图而不是需求本身,所以我们需要探索许需求. 一旦在探索需求过程中使用了忽略了人的因素的工具,就不可能完美的描述需求,这会造成含混性,同时当需求被明确说明,但是使用了含混的词语也导致含混性问题的出现.含混性需要成本而且对于我们解决问题产生巨大影响,即可以发现需求含混性的重要性,所以在探索需求过程中要及时尽早地消除含混性,使用一些可以很好的抑制含混性的探索需求工具.许多含混性不一定

《构建之法》读第六、第七章有感

<构建之法>读第六.第七章有感 第六章: 第六章主要详细介绍了敏捷流程,在软件工程范畴里,“敏捷流程”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这一章以敏捷流程的Scrum方法论而展开,Scrum 采用迭代.增量的方法来优化可预见性并控制风险,并且SCRUM 是一个用于开发和维持复杂产品的框架. 敏捷开发的流程如下: 1.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每一项工作用天为单位计算. 2.决定当前的冲刺(Sprint)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nt Backlog. 3.冲刺阶段各个团队相互独立,所有的问题都只能在

文本分类需要CNN?No!fastText完美解决你的需求(前篇)

http://blog.csdn.net/weixin_36604953/article/details/78195462?locationNum=8&fps=1 文本分类需要CNN?No!fastText完美解决你的需求(前篇) fastText是个啥?简单一点说,就是一种可以得到和深度学习结果准确率相同,但是速度快出几个世纪的文本分类算法.这个算法类似与CBOW,可爱的读着是不是要问CBOW又是个什么鬼?莫急,听小编给你慢慢到来,一篇文章,让你了解word2vec的原理,CBOW.Sk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