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十七章读后感

通过阅读《构建之法》第十七章,不能说对我造成了什么深远的影响,但是还是感触颇深:

第一,工作分配的重要性,说道工作分配,不得不说我们个小组的组长们,组长不仅仅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更是这个团队的灵魂。它不仅需要了解随时掌握各组员的动向,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了解各组员的能力,然后根据个人的能力,然后再去非陪相应的任务,只要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项目,有时甚者能更创造出以外的效果,达到更完美的状态。这不仅是组长的能力  其实其无时无刻也体现着我们这个小组的团结力和创造力。当初选择在一个小组,那么我们就是一个集体,我们就要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思维,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倾听每一个人的看法,找到一个更好的去完成,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小组

第二,经验。十七章中有一篇《一个程序猿的生命周期》的文章主人翁谈到近几年的工作经验,那就是软硬结合的优势。对于这一点我表示非常赞同,而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优势,而是得到这个经验的过程,别人的经验就是别人的经验,我们只能拿来借鉴,而永不可能成为自己的。对于一种结论,结果怎么样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出这个经验的过程,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多的也是在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中,而这个对于局外人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第三,我们再来谈谈这个软硬结合的优势。就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应该软硬结合的专业,不管事以后的发展,还是社会上的公司,其方向都会趋向软硬件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市场,才能拥有客户。

其实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都应坚持做下去。有一句话说的好: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还有某草根明星说过: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坚持才是硬道理。所以有很多例子向我们证明了,只有坚持,方能获得成功!

时间: 2024-10-17 03:49:53

《构建之法》第十七章读后感的相关文章

个人:构建之法第十七章读后感

第十七章在开始讲一个项目中的三个角色: 猪:项目的所有者,成功了是最大收益者,失败了最大损失者 鸡:项目的参与者,成功了得到应得的酬劳,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 鹦鹉:项目的外援 这一节应该是给“猪”说的,猪需要弄清团队成员投入/承诺/责任,这很重要,也是猪的责任. 分配好角色后,完成项目的过程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做事上会分为:做事的,不做事的,不让别人做事的,做假事的,假装做事的 项目完成后,如何分配利益又是一个问题:比资历?平均?比效率?团队互评?比犯得过错? 书中提出的解决办法: 20%给

0405构建之法第四章--读后感

<构建之法>这本书的第4章讲的是关于两人合作的内容,对于书里所说的两人的关系就和驾驶员.领航员类似,通过结对合作,令我意识到了编写程序不仅仅要自己能明白,也要便与他人查看和理解自己的程序. 代码规范性,我们编写代码时要注重代码风格规范和代码设计规范,无论是类名,对象名,缩进还是行宽什么的,在结对子编程时都要有所规定,不然到后面出现的类或是对象多了,就很容易混乱,分不清楚谁是谁.要学会封装,编写函数,将功能模块具体化,减少主方法里面的代码,避免大规模的出错. 代码的复审,在平时编程程序时,我也会

《构建之法》第一章读后感

身为本科计算机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构建之法>,这几天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第一章中讲述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老师在课堂上也有所提及,要我们学好软件工程,并应该努力的去编程,老师起到的作用就是督促我们,给我们学习的压力,这样才能在软件工程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稳.而大多数人在编程的路上总是被懒惰所打败,不愿意去做认为是枯燥的,或者认为自己做不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总是糊弄完事,在读了一部分这本书之后,或许会有另一种

构建之法第十一章读后感

本周进行了构建之法的第十一章软件设计与实现的学习: 第十一章主要讲了典型的开发流程,常见的分析和设计方法:ERD,DFD,UML,开发阶段的一些管理方法:每日构建,小强地狱,构建大师: 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以文字为主的文档,以图形为主构造的模型,用数学语言的描述,用类自然语言+代码构造的描述,原代码加注释也能描述: 图形模型和分析方法:1表达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如思维导图,实体关系图,Use Case Diagram.2.表达数据的流动.3.表达控制流.4.统一的表达方式. 其他的设计方法包括形式

《构建之法》6-7章读后感、问题及对Scrum的理解

第6章读后感: 看完第六章后了解什么是敏捷流程.“敏捷流程”在软件工程的语境中是一系列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 我觉得敏捷是比较人性化而且让人比较轻松的的一种方法吧,它会比较注重交流,而不是硬性的规定和要求,比如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交流,团队内部成员的交流等等,分工合作等会比较公平,而且会比较注重效率,会经常更新自己做的软件,会有长期的一个规划,有计划的去完成任务,团队进步会很快. 第7章读后感: 本章主要说了MSF的原则,MSF团队模型和开发模式,MSF和CMMI.MSF的基本原则是推动信息共享与

构建之法十三~十七章

十三章:软件测试 Bug我们经常听到的,要发现解决我们遇到的bug(软件的缺陷),我们必然需要测试.本章我们了解很多基本名词解释及分类. 测试有很多种方式:白箱和黑箱,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等. 书本还提到很多测试方法,书本239~251, 大概有十几种方法那么多,其实我觉得我们可以选择一种适合的方法进行测试. 测试这一方面我们接触的比较少,一般只会针对功能对程序进行测试,测试也会涉及很多测试相关文档. 十四章:质量保障 对于一个软件来说,软件的质量是很重要的,程序的质量=程序的质量+软件工程的质

构建之法前三章读后感

一. 软件作为一个产品,在提供用户使用前经历了许多工序,我们用工程的方式将开发软件的工序,过程加以工程化,系统化.成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后,有利于帮助我们开发软件,乃至于大型的系统. 软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软件工程师们做开发提升了一定的难度,但软件工程有助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帮助工程师们设计,构建,测试和维护软件.所以,软件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工程师们创造“足够好”的软件,提高软件的质量,用户满意度,可靠性,可维护性等. 第一章问题:怎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软件工程师? 二.   一个优秀的软件,通

《构建之法》6-7章读后感

第六章:  “敏捷流程”这个词首先脑子里想的是快速,敏捷,有效率的流程.看完第六章,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敏捷流程”,原来“敏捷流程” 是指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合.例如流程.流程的问题和解法等,而作为一个敏捷的团队又应该怎么做.敏捷不是万能,有时候也会出现很大的错误像用敏捷的方法开发登月火箭控制程序,挂了很多宇航员.这时候就要求不同的思想.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很需要技术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根据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分配给每个人不同的任务已保

构建之法 第四章 读后感

在第四章中说“合作的最小单位是两个人“,两个工程师相互看代码并给出自己的意见,所以代码的规范性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的代码不仅要让机器读懂也要人也能读懂,在第四章的学习中,我也尝试着和别人结对来编写一个程序,效果相当的不错,规范的代码让我们都能够方便读懂对方的程序,同时也能提高彼此的能力,取长补短,形成互补. 4.1大节提到的代码规范,我们编写代码时要注重代码风格规范和代码设计规范,无论是类名,对象名,缩进还是行宽什么的,在结对子编程时都要有所规定,不然到后面出现的类或是对象多了,就很容易混乱,分不

【软件工程】《构建之法》6-7章读后感

书中第六章主要讲了敏捷流程,主要包括了三大步骤:第一步,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Product Backlog:第二步,决定当前的冲刺(Sprint)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nt Backlog:第三步,冲刺(Sprint).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很需要技术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根据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分配给每个人不同的任务已保证能够取得更高的效率. 第七章讲到了微软公司的MSF基本原则,MSF微软解决方案框架,其实也是一个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