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思考和规划两个词,个人认为一个人在21岁的时候可能很少能取得很高的成就,更多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作品。看看大咖们的21岁--马化腾,张志东,雷军这一类技术路线,在21岁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技术和能力;马云刚刚考上大学不久,可能也渐渐开始了他与常人的不同;李开复,张亚勤,李彦宏的学者路线,在这个时候也已经决定要做什么事情,并且做了一定的积累... ... 从中个人可以暂时看到两点:1.很少有人(即使是大咖)在21岁就已经做出了非常惊人的成绩,没有人在这个年龄配得上“成功”二字(或许根本没有所谓“成功”二字,“人生只有暂时的失意与得意”这话不错),2.但很多大牛在他们的21岁,已经在做很多的尝试了,有的甚至已经有了不少的积累,可以说,云程发轫自此始!
钟叔上次和我聊到“可能决定人生关键的,就那么几个点”。我现在非常赞同“选择比努力重要”,但我认为,如果没有前期非常投入地去尝试(或者所谓“努力”),那么一个人不可能得到对一件事物深刻的大局观,简言之,他做不出非常明智的选择。对于一个普通年轻人(非二代)来说,20岁到30岁绝对算是及其关键的十年,一个从热血迈向成熟的十年,一个从想做一点事到真正做了一点事的十年,一个与同龄人拉开差距的十年。那么,20岁到21岁作为这十年的开局之年,至少也应该要有“年增一岁,技高一筹”之感,先看看我这一年做了什么。
这一年间,我主要做了以下三件事:
1.加入实验室,开始了所谓了“研究”生涯,但主要还是做一些划划水的工作,但明白了研究生的课题怎么玩起来,再也不会纠结于“学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了;
2.遇到了穆斌老师,其科研精神和努力程度让我感动,个人从钦佩到现在努力向他靠近,接受了他的那句“没有人可以救得了你,除了你自己”,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在专业方面的兴趣和自我驱动力;
3.云叔那边实习了一段时间,郭意亮这边也实习了一段时间,前者没有做任何实质性工作,都是自己每天在学一些东西,但凭自己一些其它方面(阅读)的积累还是获得了一些认可,后者还在积极把自己弄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自己在技术方面的积累。
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有以下三点:
1.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一生进取,生无所息”,自感以前浪费了太多时间,人生本来可以过得更为充实和丰富的;
2.更加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人生贵在“坚持”,赢在“不要脸”,“坚持不要脸”就无敌了!主动去和牛逼的人接触,因为你的年轻,这也算资本也算阻力(每个人都希望投资得到回报),但还是要去聊,至少让人家看到你的认真,潜移默化中肯定会受到影响;
3.培养了在专业方向极强的兴趣,给我一台好的电脑和一个好的网络环境,我可以通宵写代码(但还是不要熬夜),但目前的积累并不深刻。
以上就算这个开局之年的总结了,总的说来还是有不少收获,相较一些同龄人来说还是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虽然对专业方向有了很深的爱好,但具体的领域并不清晰,专业积累也并不深刻,个人自学的方法论和技能树都没有成行,而接下来就是实习了,也有可能直接就工作了,这样要在短期内实现技能较大的提高,压力不小;
2.个人的业绩表现并不优秀,无论GPA还是其它实践,个人都很难说拿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就像那句调侃的“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留给你个人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人生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丰盛人生”和“野心优雅”,或许这是现在两个用来形容个人心态较为贴切的词。说到底,我依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水平。我现在依然只能不断去尝试,不断总结,然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投入十年或更久来达到专业的顶尖水平。想太多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关键还是在于行动。
今早骑摩托用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县城转了一圈,冷风吹在脸上感觉很爽,感觉我不能在这样的地方待一辈子。
“年轻就说明你还没有把人生彻底搞砸,折腾吧少年”,现在一个比较明晰的目标就是上学期定下的(这里就不说出来了),明年这个时候也可以看出来这个目标实现得如何了。提高自己的执行力,通过不断尝试来找到自己的路,世界变化这么快,小弟才疏学浅,还请多多指教!
最后,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