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ython中的引用和拷贝问题

一.引用

a = [‘a‘, ‘b‘, ‘c‘]
b = a
print(id(a))
print(id(b))

135300560
135300560

  可以看到,变量a 和 b 的 id是完全一样的,这就说明a和b是同时指向内存的同一个区域的,即b随a的变化而变化.

a = [‘a‘, ‘b‘, ‘c‘]
b = a
a[1] = ‘d‘
print(b)
b[2] = ‘e‘
print(a)

[‘a‘, ‘d‘, ‘c‘]
[‘a‘, ‘d‘, ‘e‘]

二.浅拷贝  

  浅拷贝只是复制了的父对象,即复制后的变量和复制前的子对象还是指向同一个对象

  浅拷贝可以写为 copy.copy(obj) 或者 obj.copy()

import copya = [‘a‘, ‘b‘, [‘c‘, ‘d‘, ‘e‘]]b = copy.copy(a)a.append(‘e‘)print(b)a[0] = ‘g‘print(b)a[2].append(‘f‘)print(b)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f‘]]

画个图来理解就是如下:

当只有a元素的子元素里的元素有变化时,b才会引起改变

三.深拷贝

  深拷贝就比较好理解了,它相当于开辟了一个新空间是新指针指向新的空间,无论原对象怎么变化,新对象都不变

import copy
a = [‘a‘, ‘b‘, [‘c‘, ‘d‘, ‘e‘]]
b = copy.deepcopy(a)
a.append(‘e‘)
print(b)
a[0] = ‘g‘
print(b)
a[2].append(‘f‘)
print(b)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angweijiang/p/11816355.html

时间: 2024-08-29 21:28:42

浅谈python中的引用和拷贝问题的相关文章

浅谈python中的递归

python 浅谈 递归函数 最近在自学一些python,找了些资料.自己慢慢研究到了递归函数这一章,碰到个很经典的例子.汉诺塔的移动.一开始尝试自己写的时候发现,这东西怎么可能写的出来.但是看到别人写出来以后发现,这东西真的能写出来. 本着借鉴的目的想去分析一下别人写的东西.觉得很有意思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有误请大家指正首先大家可以先自己想想如何能写出来. 先说一下:所谓的递归,我认为就是不断重复调用.直到return 出当前的递归循环.在我拆分的过程中,大家不妨先自己想一下结果,然后看一下

浅谈Python中的编码规则

注:本人用Python3.4作为学习版本,以下学习心得只适用于Python3.4. 之前拜读了金角大王Alex关于编码的解答,收获颇多.特此致谢,以下仅谈一谈作为一个初学者,对编码的理解. 我所了解的编码,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支持中文的编码集:第二类是支持英文的编码集.至于别国的编码集,暂且不做讨论. 常见编码:ASCII:Unicode:UTF-8:big5,:GB2312:GBK:GB18030 接下来,我对以上编码进行分类: 只支持英文和特殊字符的编码:ASCII ASCII是基于拉丁字

浅谈python中的一般方法、静态方法(staticmethod)和类方法(classmethod)

我们先来简单谈谈python类中一般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的区别. 1.类中的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在定义的时候,需要有表示类实例的参数(通常以self表示,例如def foo(self,arg1,arg2--)),一般方法不能通过类名.方法名()来调用,必须先创建类的实例,然后通过实例.方法名()来调用. 2.类中的静态方法 类中的静态方法用"@staticmethod"来修饰,静态方法在定义的时候,不需要表示类的实例,可想类外的方法定义一样.静态方法可以通过类名.方法名()和实例.方法

浅谈Java中的引用

在Java语言中,引用是指,某一个数据,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的起始地址,那么我们就称这个数据为引用. 在JVM中,GC回收的大致准则,是认定如果不能从根节点,根据引用的不断传递,最终指向到一块内存区域,我们就将这块内存区域回收掉.但是这样的回收原则未免太过粗暴.有些时候,内存的使用并不紧张,我们并不希望GC那么勤劳的.快速的回收掉内存.反而有时候希望数据可以在内存中尽可能的保留长一会,待到虚拟机内存吃紧的时候,再来清理掉他.因此从JDK1.2之后,引用的类型变的多样化,从而更好的适应编码的需要

浅谈python中得import xxx,from xxx import xxx, from xxx import *

在python中import跟from import都是用来导入的,但是导入的机制不同 1.import xxx:导入模块,或者文件夹,对于调用模块或者文件夹中子模块的变量或者函数,需要使用"模块".XX来调用 2.from xx import xx:导入的是函数或者变量,类,可以直接使用xx 3.from xx import *:导入xx中得全部"公开"变量,属性,公开指的是不是以"_"开头,除非模块或包中的"__all__"

浅谈python中处理时间的模块

我们知道,Python提供了三种时间函数,时间模块 time.基本时间日期模块 datetime 和日历模块 Calendar. 一.time模块 1.在time模块中,可以用三种表现形式来表示时间,分别是时间戳.格式化时间字符串和结构化时间: 1).时间戳,通过time.time()获得 >>> time.time() 1545027641.4434128 2).格式化时间字符串,通过类似于time.strftime("%Y-%m-%d %H:%M:%S")这样的表

浅谈python中字典

1.字典的定义方式有以下: a=dict(one=1,two=2,three=3) b={'one':1,'two':2,'three':3} c=dict(zip(['one','two','three'],[1,2,3])) d=dict([('two',2),('one',1),('three',3)]) e=dict({'three':3,'one':1,'two':2}) 其中这四种定义方式完全等效,有一点需要牢记,标准库中所有的映射类型都是通过字典(dict)来实现,其中只有可散列(

浅谈python中的“ ==” 与“ is”、还有cmp

总之,比较内容相等使用 '==' 1.is" 是用来比较 a 和 b 是不是指向同一个内存单元,而"=="是用来比较 a 和 b指向的内存单元中的值是不是相等 2.python有一个叫小整数对象池的东西,python为了优化速度,会把[-5,256]之间的数据提前存放在小整数对象池中,程序中只要用的[-5,256]之间的数据不会再重新创建一份,都是指向对象池中的同一份数据,除了这个区间之外的整数数据,每次使用时系统都会重新申请一块内存,用来存储数据,这样之前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浅谈Python中with(上下文管理器)的用法

例子一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class Foo(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实例化一个对象') def __enter__(self): print('进入')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print('退出') obj = Foo() with obj: print('正在执行') 上面代码执行结果为: 实例化一个对象 进入 正在执行 退出 结论1 我们知道,实例化Foo,得到obj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