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9 星期六
第1章 何谓多读商业书
- 在你的冲劲上,加上别人的智慧、经验。
- 就像越练习,表现就越好一样,越读书,就越能储存实务上可用的基础。
靠着这样的累积效果,提升程度,工作越加得心应手。
- 先读【目录】、【后记】,据此判断是否对自己有所帮助。
只要是投资活动,都要有自己能够接受与认同的理由。
- 与其能够读得很快,还不如掌握只对自己有用的重点,理解其内容并实践。
在学会速读之前对专业书籍无法理解的人,当然也不能靠速读得以理解;
只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让阅读的速读加快了而已。
- “最确实的投资就是自我投资”,这正是各种商业书上所写的【常识】。
- 假如有人觉得“就算买书来读,也完全没有帮助”,那么,他的读书方法应该有什么要改善的。
- 如果你不愿意不断给自己新的刺激,那么,就会固执于自己的做法,让视野变窄,
尤其是随着年岁增加,累积某种程度的成功经验之后,
越加固执己见,无法接受新事物的倾向变得更强,
而人在这个时点开始完全停止成长。
- 多读也具有防止思想偏差的效果。
经常秉持目的的意识,持续想着【要从这本书吸收什么】。有时也不免会对作者的想法产生质疑。
要避免【只读一本书,并将这本书作者的意见全盘吸收】的风险,就必须采取多读方式。
然后,由自己得出最后的答案。
- 不断攫取大量的资讯,并以自我本位来做选择取舍,这样就能养成判断能力。
把大量的书消化掉,碰到好想法和诀窍的机率也变高。
多读是为了减少风险
第2章 找书就是挑选投资标的
- 把投资的手法用在选书上
- 成功的投资人具备有效率、有效果、独树一格的方法。
- (一)投资目的要明确
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或是现状的课题,意识到现在需要的是什么书
- (二)收集和筛选资讯
书评、口碑等,参考别人的意见,缩小该读书本的范围
- (三)购买方法(投资渠道)
分开活用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各自的优点
- 从目标倒推,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应该做什么?
- 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体裁。
真正符合自己本身的目标和课题的内容,读起来绝对不会感到困难。
(纵然对别人而言是简单易懂的书,但如果自己完全没有兴趣,也会认为是难懂的书。)
- 确定写书的人【到目前为止,具体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实际绩效】。
- 首先选择和切身有关的题目
- 依主题选书:
从将来的目标倒推,推断自己当前必要的课题,然后,依其相关的内容选书。
想详知某个题目的内容、想解决某个问题等。
- 依趋势选书:
这方法的目的在于,掌握、预测时代的趋势。
在杂志过新闻报导上,如果你认为,“这是有趣的经营方针”或是“这是改变后的投资方式吧”,
然后决定去搜寻和这有关的书籍来源。
- 依直觉选书:
依照自己的直觉,选读觉得有趣的书。顺着自己的本能来选书也无妨。
- 彻底地阅读同类别的书
- 如果你想知道某种主题的内容,那么,取得这类别的书,然后彻底全面地去读。
- 选书,不仅靠直觉,还要多方参考别人的意见,如书评、口碑等。这也是一种杠杆效益。
只选择自己喜好的,不管怎样都会有所偏差。
要从众多新发行的书籍中选择好书,必定要按照多数的看法来选择比较有效率。
当然,别人所选的书,不见得自己读起来也会有相同的感觉。
然而,反复查阅书评的结果,你就能得到现今信赖度相当高的书评资讯,甚或是结交到爱好读书的朋友。
借此,挑到离谱的书的概率就变低了。
- “我经常作为筛选参考的依据”,如下:
朋友、熟人、行家的口碑
网络杂志、媒体的书评
报纸、杂志的书评或广告
国内外的书评服务
- 施与受是基本的,如果一开始你没打算提供资讯给别人,就无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把好书送人
- 我从有所感触的书籍中学到的东西,以口述的方式传达给别人,是非常累人的事。
事实上,让别人也读这本书,在讯息的传达上还比较快。而且,既不会造成误解,也易于产生共同的价值观。
- 配合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各自的特色来分开使用,是现阶段最有效率的做法。
可以说实体书店选购书籍属于被动的,相对的,在网络书店选购则属于主动的。
- 没有必要只精挑细选一本书。犹豫不决或是慢慢的比较挑选,是相当费时的。
- 在实体书店买书的方法
能够把书拿在手上挑选,这是实体书店的优势。
我在选择【经验类型】的书时,会从折口查看作者为何方神圣。
查看版权页上初版的日期、再版的次数,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
- 就书籍来说,有时候买太旧的书没有什么意义。想要知道历久不变的诀窍,就算买之前出版的书籍也没有关系,
但是要赶上趋势的话,最好尽可能选购最近才出版的书。
第3章 一日一本,有策略地读通商业书
- 读书的流程
读书的目的要明确
看准该读的地方和不用读的地方
设定时间限制
浏览一本书的内容
开始读书
读书时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抓住重点
- 每个人都一定有易于读书、不可思议能集中注意力的场所。尝试各种地方看看,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场所。
- 与其分散时段读书,还不如事先订好时间,然后养成习惯,也易于持续下去。
- 适合读书的时段因人而异,
但我还是建议在一大早。
“这项做法配合了习性,如今我彻底养成了早起和读书的习惯”
在许多商业书里也有描写到早起的效果。一整天里,这个效果能够延续长时间的影响、能保持积极的心情等。
- 要集中注意力读书,最好是确定保有某个程度的一段时间。
- 我想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时,要专心一意在书本上,而同时做别的事是不恰当的行为。
最好的是,把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习惯和读书结合在一起。
- 每个人都公平拥有二十四小时。请大家不要说:【没有读书时间。】而且,请下工夫制造读书时间。
- 如果没有限期,【什么时候读完都可以的话】,恐怕连一半都读不到。因为人没有被逼迫时,很难发挥更大的潜力。
大致上,限于下列的书籍:
以强化你已经具备的知识为目的的书
成功体验/经验谈
以自我启发、激发潜力的书
- 天底下绝对没有这回事:
你下定决定【把重要的一百个项目全盘掌握】如此一鼓作气地去读书,
在你读完全部的一百个项目后,一个也不漏地去实践且对你有所帮助。
- 舍弃完美主义,是第一步。
- 把【80/20法则】应用在读书上
- 知道作者是谁,在某个程度上,就可以想象得到内容。
作者如果是实务家,则可吸收到实务上的经验和智慧;如果作者是学者或研究院,则可得到学术上的知识。
- 就书籍来说,有的书在一开始描写经济、政治等社会背景。
这部分跳过去读也无妨。因为有不少是为了增加页数,或让书看起来有权威性而做的。
- 有的书在每一章的开始或结束的地方,把这张的内容做成【摘要】条列出来。
由于精华集结在此,所以只要先读它也可以;这也是一个方法。
还有些书会在文本中以粗体字标出重点:注意这种地方也有助于理解内容。
- 【总觉得这本书离谱。】一认为如此,就马上停止读它。
就像登雪山一样,必须有【折返的勇气】。
在有效率地读书上,如何具备【舍弃没用部分】的勇气,是重点所在。
读了大约十五分钟,就能判断这本书是否不好。
- 如果你认为【不按照买回的顺序来读不行】的话,那就会变成一种无趣的义务。
- 没有复杂的规矩才能长期持续做下去。
- “当时,我把偶尔在外面卖热狗的摊贩,带进公司里,公司的所有员工,就办起热狗吃到饱的派对。”
纵然读同一本书,但画线的地方因人而异,没有解答范本。
正因为不同,所以成为每个人各自的资产,对个人有所助益。
- 读书时,对于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的点子,或是对作者主张的自我看法,应该在空白处或空白页上全部记下来。
读书作为一种投资,其要诀是设身处地去读。一边阅读时,一边不断模拟【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做?】
这样,点子就会源源不断涌出,然后把这些点子写进书本里。
不要拘泥字的美丑,恣意地去写。
- 书读到一半,即使开始思考不同于书本内容的东西,
但如果这是有助于工作的想法,也应该让自己持续思考下去。
- 感觉到似乎是重点的地方,就把三至五行的内容仔细读一遍。在被吸引的地方就减速仔细读。
- 真正的好书是应该反复去读它。
为了有时间可以慢慢读【好书】,则没用的资料就应该割舍掉。
- 一旦你认为:【我想知道的,想不到竟是这个。】这时,请尽量停下来,并进行深思。
相反的,如果你觉得:【这在哪里读过了。】你就跳过去读。
节省浪费的时间,制造对自我投资的时间。
第4章 不要读完就算了!
- 由于好书中充满金玉良言,有时你会受到大大的激励,让你非常有冲劲。
【然而,这里是有风险的。】
- 如果不做记录的话,就仅仅只能满足于当下。
- 把读完后的后续工作系统化
为准备考试而用功
- 不读一正本参考书,在开始读之前,从题中将考试的重点集中缩小范围
- 读书
- 在重要的地方画线
- 反复去读画线的地方
- 解题看看
- 把记不住的部分写在卡片上
- 反复读卡片。随身携带,并利用空档检视。
- 记住后,丢掉卡片。只留下记不住的部分,再反复读。
- 应考
读商业书
- 掌握自己的课题和目的
- 缩小集中该读的书的范围,拿到手并阅读
- 在重要的地方画线及标记号
- 从杠杆效益笔记中抽出要点,反复去读
- 在实践中尝试
- 恶补杠杆效益笔记,反复去读直到学会
- 实践并逐渐能以直觉反应般的应对处理
- 累积的笔记按照题目做分类
【主题】
【参考资料】
【引用文句】
- 发现一个能够实践的重点,远比精读笔记,发现一百个重点,来得更有效果。
- 同样的好书,经过几年后,再拿出来读看看。画线的地方绝对是不一样的。
这是因为自己成长了,也是因为人在各个时期所抱持的课题和目的不一样的缘故。
配合自己成长的程度,年轻时读不懂的部分,如今却会让你深受感动,
或是在各种经验的累积下,你逐渐学会了更深入的读法。
- 如果有做笔记,那么,书籍的本身就像被冲泡到无味的茶叶一样,所以珍藏书本也没有什么意义。
- 如果把书抱持得像刚买回来那样干净的状态,然后在几个月后,把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读书方法,事实上并不表示重视书本。
- 【在知识上头,再加上经验后,事情才算是“行得通”】。
- 在惯性能力上,必须经常努力致力于【学会】。
惯性能力是单纯的。
总之,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去做,直到变为习惯为止。
如果不去阅读,就始终没有开始。
但只是阅读,而没有实践的话,就此告终。
附录
- 现代人每天【开机】的机会,远远大过于【开卷】。
对 2 January 2013 17:37:13 的修改出现冲突:
2012/12/29 星期六
第1章 何谓多读商业书
- 在你的冲劲上,加上别人的智慧、经验。
- 就像越练习,表现就越好一样,越读书,就越能储存实务上可用的基础。
靠着这样的累积效果,提升程度,工作越加得心应手。
- 先读【目录】、【后记】,据此判断是否对自己有所帮助。
只要是投资活动,都要有自己能够接受与认同的理由。
- 与其能够读得很快,还不如掌握只对自己有用的重点,理解其内容并实践。
在学会速读之前对专业书籍无法理解的人,当然也不能靠速读得以理解;
只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让阅读的速读加快了而已。
- “最确实的投资就是自我投资”,这正是各种商业书上所写的【常识】。
- 假如有人觉得“就算买书来读,也完全没有帮助”,那么,他的读书方法应该有什么要改善的。
- 如果你不愿意不断给自己新的刺激,那么,就会固执于自己的做法,让视野变窄,
尤其是随着年岁增加,累积某种程度的成功经验之后,
越加固执己见,无法接受新事物的倾向变得更强,
而人在这个时点开始完全停止成长。
- 多读也具有防止思想偏差的效果。
经常秉持目的的意识,持续想着【要从这本书吸收什么】。有时也不免会对作者的想法产生质疑。
要避免【只读一本书,并将这本书作者的意见全盘吸收】的风险,就必须采取多读方式。
然后,由自己得出最后的答案。
- 不断攫取大量的资讯,并以自我本位来做选择取舍,这样就能养成判断能力。
把大量的书消化掉,碰到好想法和诀窍的机率也变高。
多读是为了减少风险
第2章 找书就是挑选投资标的
- 把投资的手法用在选书上
- 成功的投资人具备有效率、有效果、独树一格的方法。
- (一)投资目的要明确
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或是现状的课题,意识到现在需要的是什么书
- (二)收集和筛选资讯
书评、口碑等,参考别人的意见,缩小该读书本的范围
- (三)购买方法(投资渠道)
分开活用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各自的优点
- 从目标倒推,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应该做什么?
- 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体裁。
真正符合自己本身的目标和课题的内容,读起来绝对不会感到困难。
(纵然对别人而言是简单易懂的书,但如果自己完全没有兴趣,也会认为是难懂的书。)
- 确定写书的人【到目前为止,具体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实际绩效】。
- 首先选择和切身有关的题目
- 依主题选书:
从将来的目标倒推,推断自己当前必要的课题,然后,依其相关的内容选书。
想详知某个题目的内容、想解决某个问题等。
- 依趋势选书:
这方法的目的在于,掌握、预测时代的趋势。
在杂志过新闻报导上,如果你认为,“这是有趣的经营方针”或是“这是改变后的投资方式吧”,
然后决定去搜寻和这有关的书籍来源。
- 依直觉选书:
依照自己的直觉,选读觉得有趣的书。顺着自己的本能来选书也无妨。
- 彻底地阅读同类别的书
- 如果你想知道某种主题的内容,那么,取得这类别的书,然后彻底全面地去读。
- 选书,不仅靠直觉,还要多方参考别人的意见,如书评、口碑等。这也是一种杠杆效益。
只选择自己喜好的,不管怎样都会有所偏差。
要从众多新发行的书籍中选择好书,必定要按照多数的看法来选择比较有效率。
当然,别人所选的书,不见得自己读起来也会有相同的感觉。
然而,反复查阅书评的结果,你就能得到现今信赖度相当高的书评资讯,甚或是结交到爱好读书的朋友。
借此,挑到离谱的书的概率就变低了。
- “我经常作为筛选参考的依据”,如下:
朋友、熟人、行家的口碑
网络杂志、媒体的书评
报纸、杂志的书评或广告
国内外的书评服务
- 施与受是基本的,如果一开始你没打算提供资讯给别人,就无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把好书送人
- 我从有所感触的书籍中学到的东西,以口述的方式传达给别人,是非常累人的事。
事实上,让别人也读这本书,在讯息的传达上还比较快。而且,既不会造成误解,也易于产生共同的价值观。
- 配合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各自的特色来分开使用,是现阶段最有效率的做法。
可以说实体书店选购书籍属于被动的,相对的,在网络书店选购则属于主动的。
- 没有必要只精挑细选一本书。犹豫不决或是慢慢的比较挑选,是相当费时的。
- 在实体书店买书的方法
能够把书拿在手上挑选,这是实体书店的优势。
我在选择【经验类型】的书时,会从折口查看作者为何方神圣。
查看版权页上初版的日期、再版的次数,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
- 就书籍来说,有时候买太旧的书没有什么意义。想要知道历久不变的诀窍,就算买之前出版的书籍也没有关系,
但是要赶上趋势的话,最好尽可能选购最近才出版的书。
第3章 一日一本,有策略地读通商业书
- 读书的流程
读书的目的要明确
看准该读的地方和不用读的地方
设定时间限制
浏览一本书的内容
开始读书
读书时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抓住重点
- 每个人都一定有易于读书、不可思议能集中注意力的场所。尝试各种地方看看,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场所。
- 与其分散时段读书,还不如事先订好时间,然后养成习惯,也易于持续下去。
- 适合读书的时段因人而异,
但我还是建议在一大早。
“这项做法配合了习性,如今我彻底养成了早起和读书的习惯”
在许多商业书里也有描写到早起的效果。一整天里,这个效果能够延续长时间的影响、能保持积极的心情等。
- 要集中注意力读书,最好是确定保有某个程度的一段时间。
- 我想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时,要专心一意在书本上,而同时做别的事是不恰当的行为。
最好的是,把已经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习惯和读书结合在一起。
- 每个人都公平拥有二十四小时。请大家不要说:【没有读书时间。】而且,请下工夫制造读书时间。
- 如果没有限期,【什么时候读完都可以的话】,恐怕连一半都读不到。因为人没有被逼迫时,很难发挥更大的潜力。
大致上,限于下列的书籍:
以强化你已经具备的知识为目的的书
成功体验/经验谈
以自我启发、激发潜力的书
- 天底下绝对没有这回事:
你下定决定【把重要的一百个项目全盘掌握】如此一鼓作气地去读书,
在你读完全部的一百个项目后,一个也不漏地去实践且对你有所帮助。
- 舍弃完美主义,是第一步。
- 把【80/20法则】应用在读书上
- 知道作者是谁,在某个程度上,就可以想象得到内容。
作者如果是实务家,则可吸收到实务上的经验和智慧;如果作者是学者或研究院,则可得到学术上的知识。
- 就书籍来说,有的书在一开始描写经济、政治等社会背景。
这部分跳过去读也无妨。因为有不少是为了增加页数,或让书看起来有权威性而做的。
- 有的书在每一章的开始或结束的地方,把这张的内容做成【摘要】条列出来。
由于精华集结在此,所以只要先读它也可以;这也是一个方法。
还有些书会在文本中以粗体字标出重点:注意这种地方也有助于理解内容。
- 【总觉得这本书离谱。】一认为如此,就马上停止读它。
就像登雪山一样,必须有【折返的勇气】。
在有效率地读书上,如何具备【舍弃没用部分】的勇气,是重点所在。
读了大约十五分钟,就能判断这本书是否不好。
- 如果你认为【不按照买回的顺序来读不行】的话,那就会变成一种无趣的义务。
- 没有复杂的规矩才能长期持续做下去。
- “当时,我把偶尔在外面卖热狗的摊贩,带进公司里,公司的所有员工,就办起热狗吃到饱的派对。”
纵然读同一本书,但画线的地方因人而异,没有解答范本。
正因为不同,所以成为每个人各自的资产,对个人有所助益。
- 读书时,对于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的点子,或是对作者主张的自我看法,应该在空白处或空白页上全部记下来。
读书作为一种投资,其要诀是设身处地去读。一边阅读时,一边不断模拟【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做?】
这样,点子就会源源不断涌出,然后把这些点子写进书本里。
不要拘泥字的美丑,恣意地去写。
- 书读到一半,即使开始思考不同于书本内容的东西,
但如果这是有助于工作的想法,也应该让自己持续思考下去。
- 感觉到似乎是重点的地方,就把三至五行的内容仔细读一遍。在被吸引的地方就减速仔细读。
- 真正的好书是应该反复去读它。
为了有时间可以慢慢读【好书】,则没用的资料就应该割舍掉。
- 一旦你认为:【我想知道的,想不到竟是这个。】这时,请尽量停下来,并进行深思。
相反的,如果你觉得:【这在哪里读过了。】你就跳过去读。
节省浪费的时间,制造对自我投资的时间。
第4章 不要读完就算了!
- 由于好书中充满金玉良言,有时你会受到大大的激励,让你非常有冲劲。
【然而,这里是有风险的。】
- 如果不做记录的话,就仅仅只能满足于当下。
- 把读完后的后续工作系统化
为准备考试而用功
- 不读一正本参考书,在开始读之前,从题中将考试的重点集中缩小范围
- 读书
- 在重要的地方画线
- 反复去读画线的地方
- 解题看看
- 把记不住的部分写在卡片上
- 反复读卡片。随身携带,并利用空档检视。
- 记住后,丢掉卡片。只留下记不住的部分,再反复读。
- 应考
读商业书
- 掌握自己的课题和目的
- 缩小集中该读的书的范围,拿到手并阅读
- 在重要的地方画线及标记号
- 从杠杆效益笔记中抽出要点,反复去读
- 在实践中尝试
- 恶补杠杆效益笔记,反复去读直到学会
- 实践并逐渐能以直觉反应般的应对处理
- 累积的笔记按照题目做分类
【主题】
【参考资料】
【引用文句】
- 发现一个能够实践的重点,远比精读笔记,发现一百个重点,来得更有效果。
- 同样的好书,经过几年后,再拿出来读看看。画线的地方绝对是不一样的。
这是因为自己成长了,也是因为人在各个时期所抱持的课题和目的不一样的缘故。
配合自己成长的程度,年轻时读不懂的部分,如今却会让你深受感动,
或是在各种经验的累积下,你逐渐学会了更深入的读法。
- 如果有做笔记,那么,书籍的本身就像被冲泡到无味的茶叶一样,所以珍藏书本也没有什么意义。
- 如果把书抱持得像刚买回来那样干净的状态,然后在几个月后,把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读书方法,事实上并不表示重视书本。
- 【在知识上头,再加上经验后,事情才算是“行得通”】。
- 在惯性能力上,必须经常努力致力于【学会】。
惯性能力是单纯的。
总之,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去做,直到变为习惯为止。
如果不去阅读,就始终没有开始。
但只是阅读,而没有实践的话,就此告终。
附录
- 现代人每天【开机】的机会,远远大过于【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