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据中心的整体建设结构方面,每一个细节都很有可能导致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当中的问题或是困扰,对于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在建设过程当中的施工以及后期运维管理、维护,这些诸多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
一个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受到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包括:容量、预算、升级要求、可用性级别、效率等。
一、数据中心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商业需求目标: 功率容量、功能区域面积、预算范围、扩展计划、关键功能、总体效率、IT需要;
2.基础物理设施规划: 选址、机房布局、供电方案、制冷方案、其他;
3.确定用户要求: 选择性倾向、约束条件、预算、升级策;
4.制定项目计划书: 编制设计标书;
5.制定工程设计计划: 详细的工程化的建筑设计资料。
进行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时应当考虑的要素:
二、需求和费用预算
功率容量: 支持多少IT负载或机架;
预算: 物理基础结构的投资成本权衡;
升级计划: IT负载容量预期的升级后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
可靠性设计:冗余等级和可承受的风险(N、N+1,或2N);
效率要求: 要考虑节能减排计划和PUE预期值。
这个步骤应在相应的概括和具体层面上进行。保持相应的概括程度是缩短规划开发周期的关键之一。
1.规模计算:要考虑的包括服务器数量、刀片式服务器比例、虚拟化程度、大型机数量、内部和外部存储器类型(耗能)、网络设备以及功率安全值(裕量)的设定;
2.投资预算计算:进行投资权衡,通过确定负载、冗余度、功率密度和主要的供电及制冷配备,所需要的机柜数量、占地面积等,计算总投资成本;
3.效率计算:根据设计决策和运行条件计算出节能指标PUE的预期值,计算中涉及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供电和制冷设备选用的余量、针对局部高密度制冷需求而增大系统制冷容量、机房设计布局的无效空间、气流的无效浪费(冷热混合)、为提高可用性而采取的冗余配置、供电和制冷设备的效率、制冷设备工作状态的设置、空气洁净设备等。
对于数据中心在规划初期阶段,企业用户不要通过主观臆断去设定数据中心的各项性能指标,一定要通过对实际业务量以及运行的数据量进行实际分析,不要不切实际的一味追求建设大型数据中心,以及高可用性等级、高机架功率密度等等,一定要做实际出发去进行规划和设计。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965328/23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