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谈]“走形式”的会议要不要滚粗

最近有网友在讨论一个话题:开会。

大部分人很讨厌开会,因为在我国企业里,大部分会议都是走形式,往往领导会把已经定好的东西拿到会议上给大家讨论,然后不管正方、反方提出的意见如何,最终结果都是领导会前已经定好的准则,当然可能稍微会有些微调。

那么开会是不是一定必须呢?是不是真的就是走形式呢?因为从常规观点来看,既然是走形式那么完全有理由把它废除掉。

今天我们来简单展开一下这个“开会”的话题:

我们先来看个有趣“汉字联系”案例:

1、  会计:大家懂的。每个企业单位都有这个岗位。

2、  开会:这是本文的关键字。就是上文讲的貌似是:“一堆无聊的人坐在一起讨论无聊的并且已经有定论的事”

大家可以发现这两个词都有个“会”,但是意思却大相径庭。不过在这里你先不要立马下结论,认为会计的“会“和开会的”会“完全没联系。

据翻查资料,做会计的人需要把财务往来通过每一笔的记录进行集中清算和总结,是一种“会合”行为,古代叫做:

1、“月计:也就是每个月进行统计”

2、“岁会:岁是年的意思,也就是每年进行一次汇总(会和)”

因此最早的”会计“叫做”计会“,注意这个”会“是”hui“的读法。后来古代把会计当做官职来设置,用来管理各种”计会“人员,于是后来就变成”会计“,此时”会“读”kuai”。

我们再来讲开会

传说,“开会”这个习俗是大禹发明的,并在会稽山举行了人类第一次“开会”,这也是会稽山的名字来由。据说开会期间,有个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迟到了,结果竟然被大禹处死。

这说明几点:

1、  开会:历来是强权统治者用来展示权力的平台

2、  传统的开会并没有“讨论”的氛围,也就是说领导召集开会,大家的地位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3、  开会是个极其严肃的事情。古代开会迟到就要处死,同样的,现代很多企业开会如果你反对领导的意见,会被穿小鞋。

从 刘邦汉朝时期,就设置了专门的开会礼仪,大家在开会中必须遵循预先设定的礼仪来讨论,其实说到底就是向领导者“敷衍趋势”。一般来说封建王朝的会议,看起 来采取了“群议、众论”的方式,其实最终的决议要么是皇帝预先订好了,要么就是等待皇帝的“突然间决议”,据说在明代,“廷杖”经常发生。所谓的“廷杖” 就是大臣的意见和领袖不符,在古代那是要被当场“打屁屁”的哦,而且打烂了领导不负责。

从以上来总结:开会从中国传统潜规则来看。其实也是一种“会和”,也遵循着”月计、岁会“,譬如我们公司每月会有一次部门会议,每年会有一次全公司总结会议。只不过我们现在的会议不会出现”打屁屁“的现象了。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开会的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什么国家,在做任何事时都会不自觉的“沿袭传统“,这在我国传承的特别明显。前段时间有个网友来告诉我,他所在的公司规模有点小小的大,对于开会是这样的:

1、  会前,经理助理会把会议议程发给大家,然后请大家“集思广益“

2、  开会时,大家可以根据会议议程“畅所欲言“

3、  然后,经理助理做点评发言

4、  最后经理做总结性发言

大约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下来,大家会发现会前大家就能猜到的会议结果,会议后依然还是那结果,除了在原有经理的框架上多了几层同含义工作,其他再也没有啥变化。

我记得以前特别喜欢头脑风暴,当时北漂时我经常聚集员工召开头脑风暴会议。结果渐渐的我发现,每次头脑风暴会议的“创新性“结果最终提交给老板时,他本身同意还是同意,本身不同意的依然不同意。于是头脑风暴就变成了真的”风暴”,风暴过后海面还是那么的平静。

也许,在这我们几乎要下个结论:让走形式的会议滚粗

不 过我这里再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IT公司老板朋友,他们公司大约百来号人物,由于人数稍微有点多,业务类型也复杂,再加上原来的管理相对松散,开个会也比 较随意,结果时间长了就导致大家执行力下降、思路不统一,尤其是销售部门,面对同一个客户大家经常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应对,从广义上来看,从一定程度造成 了公司文化不协调、客户认可度下降,其实这就是“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的现象缩影。

 

所以,针对开会我来做个总结:

1、  开会其实还真是一个“会和”的过程,大部分会议真实含义是用来“统一思想、贯彻精神”,思想乱则精神不集中,那么我们留下来了,老板就要滚粗了

2、  往往一个公司的核心智囊团占据了公司发展策略的大部分,别看有的公司有几百人,其实能做出正确决策的只有那么十个人。往往真理确实是掌握在于少数人手里的。

3、  公司的企业文化需要用”开会“来加固,从可见角度来看,公司文化体现在制度和老板的喜好,从隐性角度,开会是一个最佳的灌输企业文化的手段。

4、  在国外,很多会议看起来很民主,其实背后的结论依然逃不出领导者的框架思维。在国内,领导权威性代表了一切。

5、  作为我们屌丝,虽然在某个灵光一现的时候确实能有创新思路,但是之所以我们是屌丝,恐怕大部分是因为我们还缺乏大局观或全局思维。

我曾经在多个公司参加个多种会议,包括有真的“畅所欲言“的、也有会前几个高层讨论好大框架在会议上进行补充的、也有领导处于绝对权威下会议中出现“廷杖”现象的。

 我想说的是:如果把上面三种开会分别打上1、2、3的三种标签,那么:

1、  在主框架下对产品进行创新改进,那么第一种会议模式是必须的

2、  如果是公司发展策略和方针上,第二种才是最有效果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会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而走偏,此时需要领导层来给我们洗脑

3、  如果公司的产品或业务出现了危机,那么第三种模式就显得必不可少,不过此时领导的价值就显的最重要,好的领导能在危机中带领大家“绝杀”,差的领导只会把大家带向万丈深渊。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足球,据说世界杯国家队主教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场休息的那15分钟的决策会议。此时一切都显得不再重要,唯一关键的是来自主教练大局意识下的一锤子定音,而不是跑的晕头转向的球员围在一起“畅所欲言”。

--------------------------------------------------

【你如果不爱读书、不爱看新闻、不爱学习,没关系。我来做你的"陪读君"】

奴隶我的方式: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程序员在囧途。

每天讲故事、讲商业模式、讲技术给你听。

[歪谈]“走形式”的会议要不要滚粗

时间: 2024-10-03 21:59:52

[歪谈]“走形式”的会议要不要滚粗的相关文章

[歪谈]员工(人才),留得住是因为本身就留得住;留不住的,你永远留不住

[歪谈]员工(人才),留得住是因为本身就留得住:留不住的,你永远留不住 记得以前看过自媒体人罗振宇做过一挡节目,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不死的中国人>,一直没看过这本书,这几天闲着无聊就买来看了一看,不看不知道,看了果然颇有感触,因此今天我们来简单解读一下这部书的主题思想,同时来结合这本书来谈谈今天的话题"为何小公司招不到人".都是我个人的歪谈和歪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一.谈书<不死的中国人>作者是意大利人,这本书也是写给意大利人看的.书中描绘的现象如下,因为限于篇幅

[歪谈]员工(人才),留得住是由于本身就留得住;留不住的,你永远留不住

记得曾经看过自媒体人罗振宇做过一挡节目,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不死的中国人>.一直没看过这本书,这几天闲着无聊就买来看了一看,不看不知道.看了果然颇有感触,因此今天我们来简单解读一下这部书的主题思想,同一时候来结合这本书来谈谈今天的话题"为何小公司招不到人". 都是我个人的歪谈和歪理.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一.谈书 <不死的中国人>作者是意大利人.这本书也是写给意大利人看的. 书中描绘的现象例如以下,由于限于篇幅因此我用"罗列文风"表达,希望能缩短

[歪谈]物质激励如果不管用了,不妨试一试精神管理

[申明]本文是“歪谈”风格,仅用于和大家探讨观点,提高大家的思维性.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今天我们简单探讨一个话题:团队的精神管理. 前几天和一些创业者在一起聚会,大家讨论的话题无外乎生意难做.钱难收.创新难.用户口味太难捉摸外,不过类似这些问题似乎都比较容易找到答案或者你和我互相借鉴的方案.譬如: 1.A创业者说钱难收,B创业者说正好认识该客户,他去说道说道,A创业者当即表示只要把尾款结了立马给B创业者提成. B创业者捂着嘴说:不要.不要,太客气了. 接着又问:提成多少捏?!

【歪谈】创业和守业期间老板的“嘴脸”为何会不同?

今天又要谈到我最崇拜的古人之一:刘邦. 前面我在<我们该怎么学习?做学者还是习者>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关于刘邦"怎么学习"的例子.在我个人角度看来,刘邦牛逼的地方除了颇具特色的"借脑谋势"学习方法,还有大家褒贬不一的用人方式,譬如平定天下后刘邦"乱"杀功臣,尤其是诸如韩信之流. 当然,本文并不是为刘邦后期所为进行平反,而是来讲另外一个话题:创业和守业期间的用人方式和老板"嘴脸"之变. 刘邦是草寇出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歪谈]拽一个贵人出来给你&quot;当炮架子&quot;

我们在古装神话剧中经常会听到某个“先知”对前来算命的人说:你会在某某时刻遇到你的贵人.而这个贵人会在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 这里有个问题:贵人到底是什么?我们怎样去寻找我们的贵人. 前几天有个网友来咨询,他很烦恼,因为他竟然也去算命了,算命婆告诉他:大约在他30岁左右,必须找到一个女性贵人,此贵人能助他事业飞黄腾达. 我听到这里,深深的感叹这位神婆的工作实在太轻松了,就这么几句话让这位网友五迷三道的信服了,并支付了100大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帮这位网友分析一下: 1.这位网友是IT人士,今

[歪谈]经理该不该写代码?

这个话题我在好几个地方看到过,基本上大家的意见有几种: 1.小公司别说经理,老板都得写(这是在说我吗?) 2.一般到100或200人以上的公司,经理很少会直接参与代码的编写. 3.大公司(BAT?这个就不说了)一般经理级别以上不写代码 4.还有个观点支持率比较多:那就是要看公司是做产品的还就是做项目的.如果是做项目的一来公司肯定不会大,二来做项目的公司经理和员工一起写代码是很正常的:如果是做产品的,那么除了直系部门的经理会适当写些代码,大部分核心模块. 好吧,我先放出一些自己的观点,然后我们再做

【歪谈】重构浪漫:未来属于浪漫的80后

前几天,在一家人愉快的一起吃晚饭时,6岁的女儿突然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什么叫做浪漫? 其实最早我们听到的类似问题是:什么是幸福?网络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神回答了,说到底"幸福"就是一种"对比造成的心理或生理落差",落差越大,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程度就越强.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思考另外一个话题:什么叫做浪漫? 当女儿率先问起这个问题时,着实作为女儿爸爸的我僵持了很久,遍历了整个大脑也没想出来怎么解释比较合理. 这时,女儿妈妈想了想给出了标准答案,她说

[歪谈]我们该怎么正确面对&quot;批评&quot;

这两天看到网上有类似这样的话题:遇到批评你是如何面对? 其实标题中没有“领导”,并不是专指:遇到“领导”批评你是如何面对? 在IT界(其他行业和领域就不谈了).         批评分三个层面: 1.批评别人 2.被别人批评 3.自我批评 第三点能正确做到的人说明“你已经成熟了”,也用不着看本文了. 本文讲第一和第二点情况. 先说“被领导批评”也就是被别人批评.    我看到很多人的回答是: 1.忍着.等自己壮大了直接飞(也就是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 2.坦然面对,虚心接受领导的意见 3.批评分善

[歪谈]运营和技术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见过一个现象,堪称无法调和的矛盾. 多年前. 某个互联网小公司,整了一个挺有前景的电商站点,于是老板构建了一个团队,团队组成人员大致有下面几个部分: 1.一个技术负责人,外加三个代码手. 2.运营人员两名 3.编辑两名 4.领导一"仅仅" 这个团队共同完毕开发.调试.内容编辑.宣传.包装等工作,大家七荤八素的搞了两个月后,站点最终开发完毕. 在上线前,团队中的技术小组基本占领了主导地位,依据前期大家各自意淫的需求,大家都在不折不扣的环绕技术组完毕原型设计.代码编写和最终UI的展示和測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