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研伦理的思考

  科研(尤其是生物、医学方面的)过程中,遵守伦理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代社会依然有不少人无法理解其中的原因,甚至认为伦理是人类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只有破除枷锁才能实现科学的进步(贺建奎事件第一天雷锋网的评论区主流观点)。本文参考上课时的课件和网络上的各种说法,对伦理的起因和目的进行梳理。

  伦理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对彼此关系的定位是自身的行动指南。对彼此关系定位不准确就会产生问题,譬如大名鼎鼎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纳粹的集中营里,自认为是高等民族、行正义之事,把犹太人视为劣等民族的邪恶纳粹医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观中,孝道贯穿始终,所有人是一个靠血缘形成的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所有个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社会的稳定,儒家提出各归本位、敦伦尽分、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造就了平等、尊重、公平的伦理准则,于是医学的目的就很明确了:救死扶伤,即“扶弱”,而不是使强者更强。使强者更强会挤占他人生存空间,加剧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不再稳定,然后……

  同理,这样的伦理延伸到其他领域,就可以总结为“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1999年对新闻工作者的新年贺词)。所以扶弱才是更重要的事。

  从另一个方面,目前的科研制度决定了科学的局限性——

    首先是科学的范式: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有些理论现在无法验证,它现在是科学吗,我们应该投入大量资金、精力进行验证和深入研究吗(如弦论),这可能使某些正确的理论被埋没,也可能由于没有考虑全面而产生错误结论;

    其次,现在的许多科学家都时间短、精力不足、没钱用,导致研究范围有限且无法深入;

    另外还有研究非线性世界的困难:实际情况中变量比实验室多得多,一个指标可以有多种解释、一个解释可以观察多个指标,在目前的未知领域也会有许多其他指标影响着实验结果,并不少见的混沌现象也给研究增加了许多困难。

    最可怕的还是学术不端,危害极大……

  所以,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心存敬畏,透过科学的光环看到现在科研的不足,随时谨记遵守伦理道德。

中南大学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教学组提醒您:道路千万条,责任第一条;学术不诚信,亲人两行泪。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wcac-blog/p/10920766.html

时间: 2024-10-23 20:10:35

关于科研伦理的思考的相关文章

[zz]有哪些优秀的科学网站和科研软件推荐给研究生?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061410 如题,各位科研前辈,有没有一些好的科研网站或者适合科研人员用的软件以及APP,推荐给一只研一的菜鸡,帮助我们提高科研效率,了解更多知识.或者指点迷津,分享一些科研经验,让菜鸡少走弯路.欢迎分享,感激不尽!!! 6 条评论 分享 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56 个回答 223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ljthyd食品科学.食品安全.食品加工话题优秀回答者 食品… 2230 人赞同 写几个常见的我觉得挺好的网站及软件,也不

如何选导师,如何做好研究生,如何做好同行评审

推荐三篇值得读的文章,有意思的是,题目都带"how to". 第一篇文章,How to Pick a Graduate Advisor(如何选研究生导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Ben Barres发表于2013年10月16日的Neuron杂志.他给出了一些选择研究生导师或博后导师时应该考虑的非常具体的建议.他觉得起码要考虑三或四个方面:1)首先是你关心的研究领域:2)(导师的)科学研究能力:3)(导师的)辅导能力:4)(导师)对科学的激情.因此,要选择一个好的科学家,同时又是良师益友.

博客首文

刚读大学时,喜欢在网上看别人的技术博客,深刻的自然是看不懂,就只挑浅的看,学两三个名词,卖弄一下.现在回想起来,许多博客只是知识的堆积,而真正重要的东西应该是我们对知识的思考.无论是抄书还是背诵,机械地重复总是无益,应该去理解知识,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否则学到最后也只是黑塞笔下的"人形书柜". 我即将开始科研训练,思考在科研中的重要不言而喻.我希望通过这个博客来逼迫自己去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为什么",例如为什么某个概念如此定义,定理证明的关键点,一个算法最原始的动机与

人文思考与科研探索之管锥篇【转】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智能与分布计算(IDC) 实验室优秀硕士生代表李成洲硕士,他给实验室全体师生所做的一场报告,真诚的睿智语言和深思熟虑的思考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很多方方面面都 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该文是李成洲于报告之后的整理,相信无论是对踏足于科研之路的学生群体,还是奋斗于工作岗位的白领阶层都会有启发的意义和引起我们思 考的魔力.Happy博客团强烈推荐,供大家一阅! ——推荐者序 人文思考与科研探索之管锥篇 李成洲 2011年11月10日 晚,我有幸给实验室做了一场题为<我的研究

从之江实验室出发,18岁的阿里要做基础科研生力军

1999年9月9日,阿里巴巴成立了.2017年9月8日,阿里巴巴迎来了自己的18周年庆,数万名阿里员工从全球各地汇集到9月8日晚的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参加2017集团年会,包括来自21个国家的800多名外籍员工. 然而,阿里巴巴为自己准备的18周岁成年礼,却从半年前就已经开始.2017年3月9日,阿里巴巴首开杭州召开首届技术大会,动员公司两万多名技术人员投身"NASA"新技术战略: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半年后的2017年9月6日,由浙

自然语言处理一些读书笔记和自己的思考。

在知乎上搜索相关问题,有人推荐<数学之美>,之前粗略看过一次,这次想重新看一下并且做个读书笔记.下面是关于自然语言理解方面的一些读书笔记和自己的思考. 一. 自然语言处理历史: 自然语言处理最初发展的20多年里,相关科学家都极力通过电脑模拟人脑,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人类语言,但是这种方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成功几乎为零.NLP发展的第二阶段是70年代之后,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基于数学模型和统计的方法. 第一阶段的时候,学术界对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理解的普遍认识是:要让机器完成翻译或者语音识别等等,必

关于Java并发编程的总结和思考

编写优质的并发代码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Java语言从第一版本开始内置了对多线程的支持,这一点在当年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当我们对并发编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多的实践后,实现并发编程就有了更多的方案和更好的选择.本文是对并发编程的一点总结和思考,同时也分享了Java5以后的版本中如何编写并发代码的一点点经验. 为什么需要并发 ??并发其实是一种解耦合的策略,它帮助我们把做什么(目标)和什么时候做(时机)分开.这样做可以明显改进应用程序的吞吐量(获得更多的CPU调度时间)和结构(程序有多个部分在协同

读书、科研与人生道路

<读书.科研与人生道路> ——在清华大学“星火论坛”的讲稿(2013/4/25) 我是清华校友,毕业于1970年.在毕业43年后,能有机会回到母校,在<星火论坛>和大致是二阶代沟的小学弟.小学妹们交换自己大半辈子读书.科研和做人做事的教训.心得和体会,心情既亢奋又忐忑.像一个酿酒老头,正在打开深埋多年的老坛子,不管里边酿就的是醇香的好酒,辛涩的苦酒,还是无心错成的陈醋,它终究历经了一路的沉浮酸甜,承载着厚重的岁月沉淀.它也许会对后来人有所借鉴吧? 题目是林XX同学出的,算是命题作文

研究生如何做好科研和发表文章 ——张帅

我讲的主要是工科博士生,多数时间在实验室里的那种.工科硕士应该也有借鉴意义吧,理科和文科我就不会涉及了.言归正传. 研究生如何做好科研和发表文章是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认真写的话,真的可以写一篇博士毕业论文了.做好科研是发表文章的前提,发表文章是做好科研的肯定,但不是做好科研的全部,有时努力了,但暂时得不到好的期望结果,就像人生,但迟早会有回报的.研究生如何做好科研和发表文章,我就从下面的七个内容来说说. 1. 专业方向 2. 自身素质 3. 实验条件 4. 团队精神 5. 学习能力 6. 软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