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经典(8):以独特的视角来看软件工程--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有感

??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像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学了这么多的课程有什么用呢?在工作中有多少会真正被应用到呢?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很好地,并且巧妙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

继《移山之道》、《编程之美》之后,邹欣老师再推新作《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将软件工作的方方面面生动活泼地呈现在了大家(尤其是高校学生)面前,让大家在“学中做”,同时在“做中学”。本书是作者多年软件研发工作和任教经历相结合的产物,值得IT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学生细细阅读。

通读全书之后,我认为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并重。本书介绍了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如:软件工程、单元测试、软件开发流程、敏捷开发、软件需求、用户体验、软件测试、质量保障等。在介绍这些基本概念的同时,作者也全面地诠释了它们在实际的研发工作中是如何表现的,它们又是如何与每个开发和测试人员息息相关的。在介绍这些概念的时候,作者多用举例的形式来说明,这样也使得大家更加的容易理解。

第二,文笔优美,图文并茂。作者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不感觉到枯燥,可谓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首先,每一个文字段的内容都不是很多,防止读者对着一大页文字发呆而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勇气;其次,本书包含了很多有趣的图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图片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再次,书中内容层次分明,作者将很多知识点通过几个小点顺序列出,让读者阅读和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

第三,语言幽默、诙谐。软件工程里面的概念比较的枯燥和单调,作者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本书的很多地方,作者都用十分幽默的方式来讲述。例如,书中用“阿超”、“国栋”、“小飞”、“小李”等角色之间的对话来揭示一个概念的本质。这让读者觉得十分的“接地气”,同时通过他们之间风趣的对话又加快了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个人觉得,这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第四,覆盖面广,知识点齐全。本书旨在介绍软件工程,但又不仅仅是介绍软件工程。本书对软件工程师的成长、IT行业的创新和职业道德等也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整个行业及行业中人的发展,其观点值得大家深思。

软件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系统的每一部分都正常运转,整个系统才能够一切正常。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系统就犹如漏水的轮船,如不及时修补,终将沉入大海。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有不同的分工,有做开发的、有做测试的、有做QA的,等等。大家各司其职,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一个软件活得更好、活出精彩,最好能够“延年益寿”,让大家的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本架构在理论和实践之上的优秀的软件工程著作,推荐给大家阅读。

(在豆瓣上对应的评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7120458/)

(本人微博:http://weibo.com/zhouzxi?topnav=1&wvr=5,微信号:245924426,欢迎关注!)

??

时间: 2024-11-05 17:31:57

我读经典(8):以独特的视角来看软件工程--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有感的相关文章

读《构建之法 现代软件工程(第二版)》

1.读后感: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像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但是我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仍然对于我们现在学到的课程在之后有什么用心存疑惑.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在读到邹欣老师的这本书<构建之法 现代软件工程(第二版)>的时候,我解决了我一直纠结的这个问题. 因为作业要求,第一遍是快速阅读,虽然仍然对书里的一些内容有些疑问,但是仍然觉得这本书有很多特点: (1)文字+图画:很多专业书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整本

软件工程——《构建之法》读后困惑

通过一周多对这本新书的快速阅读,发现自己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下: 一.软件工程这门课与JAVA,C++等这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应该怎样对接起来? 二.软件工程这门课,除了在上课的时候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后空闲时间,我们该怎样单独,或者在团队里怎么学习? 三.提高我们这门课的能力是通过敲代码,还是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是否能一直活下去?

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前三张后感

刚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发下了书本,有六本书,当时会在上这门课的头一天晚上去看看书本的内容,去大概了解这门课程.其中有一门课程的书吸引了我,感觉这本书和其他的教科书有所不同,它不像其他书一样那么的死板,除了公式,就是理论,没什么奇特的地方.而这本书却很奇特,它不但吸引了我,还让我觉得很有趣,这本书是邹欣老师写的一本书,一本胜似小说的书,平时爱看小说的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有关软件工程的小说书. 到现在,老师也上了好几次课,我们也对软件工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而软件工程这本书,我也大概的看完了

读构建之法之软件工程疑惑二

第5.5章: 在瀑布模型中提到模型,我想问模型(模拟版本)和原型有什么不同,如果与原型有同样的功能,为什么称为模型?如果没有,是怎么测试那些程序的? 第6章: 在敏捷流程的问题与解决中,提到了流于形式的例会.有时候有些程序员确实找不到问题(或是由于程序不够深入还没发现问题).你还认为这个是无辜吗?还是说没有经验?还有如果被领导人误解了,作为程序员,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7章: 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中写道信息的保密,但是有时候我们知道那些信息是有害的用户(如涉及用户的信息泄露)做为一程序员我们要保密,

读现代软件工程之构建之法的疑问

在第一章中主要讲的是软件的的发展,和软件工程的定义,以及软件工程各个方面的过程.在第一看完这章后确实有种冲动.但是在冲动后有种疑问.在软件的复杂性中写道,工程师在维护程序时最多只能看到30-80条代码,但是在上百万条代码的程序中,我们该怎么维护.以我为例,当我在做一些几百行小程序时,我想要返回来修改一些代码(这些代码是正确的,只是想改变功能),有时都摸不着头脑,都不知道,要修改的代码在哪一行. 在第二章主要注重的是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是进入一个软件设计团队的基本要求.在本章中,主要是在以程序的单元

初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的5个疑问

1.第二章的单元测试中,创建单元测试的步骤中第一步和第二部能够明白,第三步比较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Assert.IsTrue(target !=null );)就不明天白了. 2.第二章的性能测试中,对性能测试的大概流程以及做性能测试的意义和必要性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添加什么样的代码去测试还不清楚. 3.第四章的两人合作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两人的合作:想法.性格.能力等.那应该怎么选择合作对象并且高效地完成工作呢? 4.第五章团队和流程中,如何将mvp做到mbp?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mbp? 5.正

我读经典(6):读《文明之光》有感

什么是文明?如果突然问大家这个问题,那么你可能会不知如何回答,感觉这是一个只可意会但不可言传的概念. 在新书<文明之光>中,吴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答案.继<浪潮之巅>和<数学之美>之后,吴军老师又出力作<文明之光>,将世界各地的主要文明为我们一一呈现和讲解.整套书现在出了第一册和第二册,加起来一共有16章.在这16章中,作者基本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最古老的古埃及文明讲起,一直到美苏在航天方面的竞争为止,为大家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的历史画卷.全书文笔流畅.语言优美.

我读经典(4):读《打造Facebook》有感

我第一次听说Facebook,是在用了国内的人人网很久之后.从上大学到研究生毕业,我几乎每天都要上人人网,发发日志.照片,看看其他同学有什么动向等等.个人感觉人人网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QQ舒服多了. 某一天,我读到了一篇文章,主题是有关人人网的.文章里面说,人人网是中国的Facebook.这时,我便对Facebook产生了兴趣,接着上网去百度了一把,才知道它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于2004年2月4日正式上线,其主要创始人为美国哈佛大学的辍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很有意思,比

读《构建之法》有感

构建之法,超越软件,不至于代码: 由于一直没有拿到书,又看不惯电子书,所以就一直没写阅读笔记,在对自己略感失望之余,我沉心静气地做出计划,安排时间,意外的是3天时间就读完了,略感欣喜之余,也越发深刻的感受到「阅读和思考」的重要性. 这本书有别于传统理论教材晦涩难懂,阅读性差的特点,通过一种活泼生动,别开生面的方式将「软件工程」这门学科讲得系统全面,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是专业的学科类书籍,所以其中技术方面的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开篇提到的现实世界中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与教科书上经典的瀑布模型刚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