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linux之mkfs/mke2fs格式化

转自:http://blog.csdn.net/andyhooo/article/details/5321584

  • mkfs
[[email protected] ~]# mkfs [-t 檔案系統格式] 裝置檔名
選項與參數:
-t  :可以接檔案系統格式,例如 ext3, ext2, vfat 等(系統有支援才會生效)

範例一:請將上個小節當中所製作出來的 /dev/hdc6 格式化為 ext3 檔案系統
[[email protected] ~]# mkfs -t ext3 /dev/hdc6
mk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label=                <==這裡指的是分割槽的名稱(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4096 (log=2)          <==block 的大小設定為 4K
Fragment size=4096 (log=2)
251392 inodes, 502023 blocks     <==由此設定決定的inode/block數量
25101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15899392
16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1571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8192 blocks): done <==有日誌記錄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4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 這樣就建立起來我們所需要的 Ext3 檔案系統了!簡單明瞭!

[[email protected] ~]# mkfs[tab][tab]
mkfs         mkfs.cramfs  mkfs.ext2    mkfs.ext3    mkfs.msdos   mkfs.vfat
# 按下兩個[tab],會發現 mkfs 支援的檔案格式如上所示!可以格式化 vfat 喔!

mkfs 其實是個綜合指令而已,事實上如同上表所示,當我們使用『 mkfs -t ext3 ...』時, 系統會去呼叫 mkfs.ext3 這個指令來進行格式化的動作啦!若如同上表所展現的結果, 那麼鳥哥這個系統支援的檔案系統格式化工具有『cramfs, ext2, ext3, msdoc, vfat』等, 而最常用的應該是 ext3, vfat 兩種啦! vfat 可以用在 Windows/Linux 共用的 USB 隨身碟囉。

例題:

將剛剛的 /dev/hdc6 格式化為 Windows 可讀的 vfat 格式吧!

答:

mkfs -t vfat /dev/hdc6

在格式化為 Ext3 的範例中,我們可以發現結果裡面含有非常多的資訊,由於我們沒有詳細指定檔案系統的細部項目, 因此系統會使用預設值來進行格式化。其中比較重要的部分為:檔案系統的標頭(Label)、Block的大小以及 inode 的數量。 如果你要指定這些東西,就得要瞭解一下 Ext2/Ext3 的公用程式,亦即 mke2fs 這個指令囉!


  • mke2fs
[[email protected] ~]# mke2fs [-b block大小] [-i block大小] [-L 標頭] [-cj] 裝置
選項與參數:
-b  :可以設定每個 block 的大小,目前支援 1024, 2048, 4096 bytes 三種;
-i  :多少容量給予一個 inode 呢?
-c  :檢查磁碟錯誤,僅下達一次 -c 時,會進行快速讀取測試;
      如果下達兩次 -c -c 的話,會測試讀寫(read-write),會很慢~
-L  :後面可以接標頭名稱 (Label),這個 label 是有用的喔!e2label指令介紹會談到~
-j  :本來 mke2fs 是 EXT2 ,加上 -j 後,會主動加入 journal 而成為 EXT3。

mke2fs 是一個很詳細但是很麻煩的指令!因為裡面的細部設定太多了!現在我們進行如下的假設:

  • 這個檔案系統的標頭設定為:vbird_logical
  • 我的 block 指定為 2048 大小;
  • 每 8192 bytes 分配一個 inode ;
  • 建置為 journal 的 Ext3 檔案系統。

開始格式化 /dev/hdc6 結果會變成如下所示:

[[email protected] ~]# mke2fs -j -L "vbird_logical" -b 2048 -i 8192 /dev/hdc6
mk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label=vbird_logica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2048 (log=1)
Fragment size=2048 (log=1)
251968 inodes, 1004046 blocks
50202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537919488
62 block groups
16384 blocks per group, 16384 fragments per group
4064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16384, 49152, 81920, 114688, 147456, 409600, 442368, 802816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16384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 比較看看,跟上面的範例用預設值的結果,有什麼不一樣的啊?

其實 mke2fs 所使用的各項選項/參數也可以用在『 mkfs -t ext3 ... 』後面,因為最終使用的公用程式是相同的啦! 特別要注意的是 -b, -i 及 -j 這幾個選項,尤其是 -j 這個選項,當沒有指定 -j 的時候, mke2fs 使用 ext2 為格式化檔案格式,若加入 -j 時,則格式化為 ext3 這個 Journaling 的 filesystem 呦!

老實說,如果沒有特殊需求的話,使用『 mkfs -t ext3....』不但容易記憶,而且就非常好用囉!

时间: 2024-12-22 15:46:04

【转】linux之mkfs/mke2fs格式化的相关文章

Linux添加硬盘与fdisk分区、mke2fs格式化分区、自动挂载

fdisk工具只能给2T以下的磁盘进行分区,2T以上使用Parted分区 一.使用fdisk给指定硬盘进行分区 [[email protected] ~]# fdisk /dev/sdb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with disk identifier 0x21248295.Changes will r

Linux磁盘管理----分区格式化挂载fdisk、mkfs、mount

1,磁盘分区命令fdisk [[email protected] ~]# fdisk -l #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Disk /dev/sda: 10.8 GB, 1083751825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30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bytes (这个硬盘的大小是10.8GB,有255个磁面,63个扇区,1305磁柱(cylinders) 每个cylinder(磁

Linux 是如何分区格式化磁盘并挂载使用的?

在 Linux 是去如何分区格式化一块磁盘分区的,并使用之?流程如下图 1.分区 (1).首先要,知道一块磁盘是否有空间没有划分分区的? 划分分区是根据柱面(cylinders),有没有剩余的柱面才可以再划分分区,否则的话是不可以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 我们最多可以划分4个主分区,如果查看磁盘上还有剩余的柱面(cylinders)的话,也是不可再划分分区了.也就是说这些剩余的柱面 是再也没法使用了.除非重新对该磁盘划分分区. 查看是否有剩余柱面: [[email protected] ~]# f

Linux硬盘分区及格式化学习笔记

一.硬盘分区 (一)硬盘分区好处 1.可避免数据丢失.通常在Windows系统中,常常将硬盘划分成多个分区,如C.D.E.F盘等,而C盘主要作为系统盘.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旦系统崩溃需重装系统时,除C盘之外的其他数据均可得到保存,重而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同时分区也有利于管理软件.数据等. 2.可安装多个系统.比如Win8和Linux就不能装在同一个分区.每个分区都能被格式化成不同的文件系统,或是支持Windows的FAT32.NTFS:亦或是支持Linux的EXT系列.NFS.GFS等,这样就可在装

Linux CentOS 7 磁盘格式化mke2fs、mkfs.ext4、磁盘挂载及手动增加swap空间

一. 磁盘格式化 查看系统支持的分区类型: cat /etc/filesystems [[email protected] ~]# cat /etc/filesystems  xfs ext4 ext3 ext2 nodev  procnodev  devpts iso9660 vfat hfs hfsplus* [[email protected] ~]# mountsysfs on /sys type sysfs (rw,nosuid,nodev,noexec,relatime)proc o

Linux磁盘 - fdisk,partprobe, mkfs, mke2fs, fsck, badblocks, mount, mknod

磁盘分区: fdisk [[email protected] ~]# fdisk [-l] 装置名称 选项与参数: -l :输出后面接的装置所有的 partition 内容.若仅有 fdisk -l 时, 则系统将会把整个系统内能够搜寻到的装置的 partition 均列出来. 范例:找出你系统中的根目录所在磁盘,并查阅该硬盘内的相关信息 [[email protected] ~]# df / <==注意:重点在找出磁盘文件名而已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

linux mkfs误格式化文件系统清除sybase数据库恢复记录

写这篇博客的目的主要是警醒自己在Linux运维操作时刻不能掉以轻心,无论涉及什么样的操作都应该慎重,尤其对运行核心业务的系统,操作前确认系统的运行环境. 事由介绍: 开发的同事找我协助部署sybase数据库的自动备份,数据库架构为RHCS高可用集群,数据库部署在共享磁盘sda中,同时反馈说集群也是有问题,无法自动切换,以下记录操作失误和恢复的全过程. 1.当天下午我登陆sybase数据库服务器,首先查看了系统版本: #cat /etc/redhat-release  Red Hat Enterp

Linux硬盘分区和格式化

分区与格式化 先用fdisk分区,分区完成后再用mkfs格式化并创建文件系统,挂载,磁盘就能使用啦. 分区的原理: MBR:主引导扇区 主分区表:64bytes,最多只能分四个主分区,每个主分区的记录(相关信息,比如分区大小,位置)在主分区表里占14bytes. 如 果要建多于四个的分区,就要拿出一个主分区做为扩展分区,再在扩展分区里面进行其它的分区操作.在 建扩展分区的时候会建立一张对应的扩展分区表,它记录了在这个扩展分区里的分区的相关信息:理论上它没有分区数量的限制,在扩展分区内部的分区叫做

Linux下的磁盘格式化

对磁盘进行分区以后,还是无法直接往里面写入内容的,需要先对其进行格式化成linux系统所能识别的文件系统格式,格式化其实就是给磁盘安装文件系统. 在/etc/filesystems文件里可以看到 Linux CentOS 6 支持的文件系统格式: 较常用的是ext4格式 # cat /etc/filesystems ext4 ext3 ext2 nodev proc nodev devpts iso9660 vfat hfs hfsplus 比如把/dev/sdb5格式化成ext4, 第一种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