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需求过程(三)

在为将要构建的产品明确需求时,如果我们在开始时能问一下“这些需求或与之相似的需求是否曾经明确过?”我们就有可能节省很多的的工作量。当我们打算确定我们是否有确定的可重用的需求,我们需要先对正在调查的工作有所了解,召开项目启动会议时应特别注意规格说明的前8部分:

1. 产品的目标——组织中是否存在其他的项目与本项目一致或实际上包含相同的领域?

2. 客户、顾客和其他风险承担者——我们可以重用一部分风险承担者的名单吗?

3. 产品的用户——其他产品是否涉及相同的用户,从而具有类似的易用性需求?

4. 需求限制条件——我们的限制条件是否已经在其他项目中指定?

5. 命令标准和定义——我们几乎肯定可以使用其他人的词汇,而不必自己重新发明所有的词汇。

6. 相关事实——请注意最近一些项目的相关事实,他们可能也适用于我们的项目。

7. 假定——对其他项目的假定也适用吗?

8. 产品的范围——我们的项目很有可能成为组织正在开发的其他项目的相邻系统。

我们可以发现为数不少的规格说明书可以利用一些现有的组件进行组装,而不是从空

开始。

在规格说明书的开发过程中,鉴定工作可能进行数次,他可能与自己的项目周期中的特定开发阶段对应,这种复查与质量关是有区别的,质量关单独地检查每项需求,而鉴定考虑的是所有的需求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坚定的目标是复查规格说明书以发现这样的需求:遗漏的、冲突的、二义性的。

发现遗漏的需求:功能性需求应该足够完成每个用况的工作,为了检查这一点,通常需要与相应的用户一起把每个用况推演一遍,寻找遗漏的动作;针对非功能性需求类型的每个用况,该用况是否具备可他需要的和适合该类用况的所有非功能性需求?

是否已经发现所有的用况。

二义性的规格说明:规格说明书如果要做到实用就应该没有二义性,不应该使用任何代词,并对无限定的形容词和副词保持警觉——这些都会引起二义性,不要用“应该”这个词,他暗示着需求是可选的。规格说明书用到的所有属于都在命名规则和定义部分得到明确定义。

验收标准:每项需求都附有一项验收标准,验收标准是量化的目标。

功能点计算简介:功能点是软件功能性的度量,这意味着计算机自动化的产品所完成的工作量。工作量是基于产品所处理的数据和一些处理特征的。想法就是数据越多越复杂,所需的功能就越多。功能点计算能同时适用于面向过程的系统和面相对象的系统。

客户价值:满意度和不满意度反映了需求对我们的客户的价值。通常他们会附在每项需求后面,但是也可以附在每个用况的后面,以反应成功的实现这部分工作对客户的价值。这是客户告诉我们哪些需求最重要的最佳机制,用这个想法与我们的客户交流,鼓励他告诉你他对每项需求的真正想法。

对我们的产品,评估下面清单中的每种通用系统特征。这些评分将用于改变未调整的功能点计数,就像难度系数一样。通用系统的特征有:数据通信、分布式数据处理、性能、使用频繁的配置、事务处理比例、在线数据条目、最终用户效率、在线更新、复杂处理、可重用性、易于安装、易于操作、多个位置、易于改变。

需求也需要管理,不仅仅自编写规格说明书的时候,而是伴随产品存在的所有时间。需求工具如何、工具对照目标、剪裁过程、发布规格说明书、需求可追踪性(如果我们可以确定产品部分都是因为需求而存在的,并且对产品的任何部分来说,我们都可以指出源自于什么需求,那么需求就是可追踪的。需求必须是可追踪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持产品和使用产品的外界之间的一致性)、处理变化(当我们推出一个产品,人们开始用它烤鹅安城工作时,经验告诉我们,需求会有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将伴随真个产品生命周期)、需求事后分析。

时间: 2024-08-10 00:07:34

掌握需求过程(三)的相关文章

掌握需求过程第三章读后感

首先我们明确掌握需求过程第三章三讲了什么内容,第三章讲了项目启动,那么什么是项目启动,项目启动的目的又是什么?带着這两个问题我阅读了第三章.项目启动这个概念我查阅百度给出的解释是组织正式开始一个项目或继续道项目的下一个阶段,我觉得并不能准确阐释他的准确意思,在阅读完本章后我理解的项目启动应该是:为后续产品或项目奠定条件,并为我们能够准确判断项目的发展提供信息.项目启动阶段我们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产品的目的,客户,顾客,风险承担者,限制条件,名称,相关事实和假定,费用的估算,以及风险.在准确评估分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01

在本学期,老师要求我们每人至少精读一本有关需求分析的书,我选择了<掌握需求过程>这本书. 首先,本书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什么是需求,书中提到需求就是必须在构建产品之前发现的东西,如果在构建之后才发现,这将给我们带来无比巨大的麻烦,,所以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发现这些需求并得知这些需求的正确性. 然后作者告诉了我们需求与系统分析,并说明需求收集与系统分析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作者着重强调需求的重要性,好的需求收集与系统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这和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强调的一模一样.文中提到利用分析模型来描述需求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01

掌握需求过程 第一章什么是需求 阅读笔记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需求呢? 这样是为了使效率更高,并且减少错误步骤所不必付出的代价. 在我们构造产品之前就要知道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大多数的组织都是通过系统分析来进行的,但是需求过程与系统分析并不是一回事,虽然他们之间有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除了系统分析以外,需求也是很有必要的.他可以对你的分析师生涯有更进一步的促进.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的产品时,业务事件和使用情况逐渐清晰了起来,系统分析可以对产品进行更清楚的建模,并为需求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对需求的了解增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二

了解了一些需求过程中的方法和问题,接下来就要网罗需求.网罗工作是由需求分析师来策划的,但是要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分析师.用户和其他风险承担者相互合作,要明确每一个角色各自的职责.意识到的需求是指那些用户最先想到的需求,这通常表明用户希望改进的一些事情:无意识的需求是指用户没有言明的事情:未梦想过的需求是指那些一旦用户认识到它们可能时就会要求的事情.在网罗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揭示和捕获所有的需求,网罗活动具有多面性,它使用了一些来自启动阶段活动的输出结果:业务事件在网罗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需求网罗的第一

掌握需求过程(二)

我们需要且应该在需求收集的任何阶段都对需求应用某些或全部的质量关检查.实现质量关的方式取决于如何剪裁过程来适合项目. 一旦有了项目就可以开始检查,目的是今早识别并捕获需求相关的缺陷. 完整性,是否存在遗漏的部分,完整性的第一部分就是把需求与框架中出现的组成部分进行比较:是否对所有风险承担者都有意义,这意味着需求的编写要尽可能地清晰,尽管做到言简意赅是最好的,但不应该为了追求这种境界就损失那些有助于增强需求理解的信息. 测试可追踪性,当需求经过很多阶段,最后成为提交的工作时,信息错误的状况就会发生

掌握需求过程(一)

需求过程把重点放在提交的产物上,我们需要得到这些产物,从而建立可测试和可跟踪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这些提交的产物为管理项目提供了早期的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收集.提取.编写和检查需求的过程进行剪裁,以便让这些过程能适合技术和文化环境.需求模板和需求项框架是提交产物的例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术语来剪裁.一般的过程提供了理解需求概念的关键. 项目启动是一项突发性的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收集让我们的项目启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确定项目可行而且资金充足.启动阶段确定产品要做为起一部分的工作,并确定产品要实现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03

我们都知道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可是作为用户的我们也是存在思考的缺口的,那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会使我们忘记了它们的存在,这就是未意识到的需求.还有未梦想过的需求,我们习惯了类似软件拥有的功能,未曾想过一些新的功能,在我们看来,技术还没有成熟.作为软件工程师,我们一定要在初期让这种需求浮现出来,否则后续阶段发现会付出太多代价. 开始阶段我们会画上下文范围图,输入输出流表示数据的流向,如果画图过程中有不知去向何处的数据流,那正是我们需要向用户询问的地方.需求调研是主动的,用户在工作的时候才能精确描述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2

通过对事件驱动的用况.网罗需求.功能性需求这三个章节的阅读.使我们明白了在事件的驱动用况上,我们需要通过一些经验法则来定义用况,发现合适的用况:在网罗需求上,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进我们的一切可能去罗列用户的需求,并能及时的与用户沟通交流,确保产品符合最新的要求:在功能性需求方面上我们应当明白它是因为产品的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存在的需求,它描述的是产品的动作,并能够形成一份完整的尽量避免二异性的功能描述. 事件驱动的用况是业务实践相应(活动和数据)的一部分,这些事件响应有产品来执行.用况成为了需求的锚,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05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05 我们的产品因为其功能而为用户使用而有意义,我们的产品才会有价值.而产品的需求又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功能性需求就是因为产品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存在的需求.功能性需求指明了产品必须做的事情,是产品功能的规格说明书,源于产品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存在的根本理由,产品必须执行的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就与功能性需求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用例描述.用户场景描述等地方挖掘出我们产品的功能性需求.那些我们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目标就是我们产品的功能性需求.但是在分析功能性需求的时候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04

<掌握需求过程>阅读笔记04 我们在开发我们的系统的时候要是要给用户用使用的,所以用户的使用感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这个系统如何让用户的使用更加的简捷,而不是站在你开发者的角度去考虑这个系统如何开发比较省我自己的事儿.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开发出的系统是我们懒惰情况下的残次品,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而我们也可能因为这样的态度,面临我们的工作也将被人这样轻视.要把握好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环境,就需要我们去体会用户的使用感受,就需要我们具有同理心. 编写用户故事.我们可以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