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写--刘未鹏博客

书写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 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人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像是在黑暗中打着电筒往前走(事实上,我们的工作记忆资源是有限的,有研究证明我们只能在工作记忆里面持有7加减2个项目;此外认知负荷也 是有极限的),每一步推导都将我们往前挪一小步,然而电筒的光亮能照到的范围是有限的,我们走了几步发现后面又黑了,想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想到某个分支 上去就忘了另一个分支,我们常常想着想着就想岔了,想岔了也就罢了,问题是一旦想岔了太远,就很难回到当初岔开的地方了。有时候,我们是如此努力地试图一 下就走出很远,同时又老是怕忘记目前已经取得的进展和重要结论,结果意识的微光就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打转,始终无法往前走出很远。而将思维过程记录下来, 则给了我们完全的回溯自己的思维轨迹的可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平时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常常首先会想出几个主要的、关键的思考方向,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笔 记,就只能一个一个展开思考,结果展开思考了一个,却忘掉了第二点是什么了。如果记笔记,我就会先一二三的罗列出思考的关键方向,然后逐一展开。思考任何 一个分支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但一时间没有剩余的思维去细想的话,就先用关键字记在一旁,一会回头再仔细思考。某种程度上这里笔记起到了备忘的作用。
  • 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正因为我们的工作记忆有限,所以我们在头脑中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往往只能将几个最重要的核 心概念保持在工作记忆中,导致想来想去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打转,思维总是走不太远。这方面我就有强烈的感觉,平时在走路的时候虽然也思考问题,但总是觉得 思维的广度很有限。我们不妨设想数学家如果没有纸和笔的话,数学的发展会遭受到多大的阻碍,也许爱因斯坦能够在大脑中构思一个证明的最关键环节,但是你是 否能够设想不用纸笔来“缓存”思维的中间步骤,而完全在大脑中证明费马大定理呢?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能够用纸笔缓存思考的中间结果正是人类的理性之光能够走 得如此之远的最重要条件。上一篇文章其实我原本的简记只有一半,另一半(更重要的那部分)却是在写成文章的时候自己冒出来的。
  • 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在书写的时候,你不断地观察自笔端流出的信息,一行文字被你写下来之后,你就不 用再将其费力地保持在大脑的临时记忆中,因为这行黑底白字会不断主动地通过视觉刺激来提醒你它的存在,于是你就可以将空出来的思维精力用于反思你自己的观 点。不信你可以自己观察一下,如果不用纸笔,仅用大脑,是否很难在思考一个问题的同时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反思呢?
  • 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些盲点,盲点之所以为盲点就是自己很难觉察得到,虽然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训练思维的客观和清晰,但总是不断发现自己的思维仍然还是时不时不自觉地陷入某个盲区,当我对人类思维的特点了解的越多, 我就越是从心底里谦卑地认识到与人讨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盲点不一样,你的盲点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到补充,别人的盲点也可以被你纠正。三个臭皮 匠顶一个诸葛亮的含义便在于此。写下来,与别人交流,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此。除了盲点之外,我们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缺口一般是很难觉知的,如果自己的 思考因为对某个重要知识的无知,犯了严重的错误,一般自己是难以反省出来的——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东西,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也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而把自己 的思考写出来让别人发现漏洞,则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善莫大焉。
  • 有时候,语言自己也会思考:在没有付诸笔端的时候,思想在脑海中的存在形式往往较为模糊、抽象,有时甚至是图 像的形式,然而,如果需要写出来,甚至写出来给别人看和别人交流的话,就必须使用文字符号,文字符号其实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计算语言学上称为语义网络,同 一个概念,在大脑中模糊的感觉,和明确地表达成某个特定的词语,是不一样的。你会因为用了某个特定的词语从而想到另一个词语,你写着写着就会发现一些词语 就像本身有灵性一样,将其他的词语都带出来了。有时候,这种效应会导致书写变成一场文字游戏,但好的一面是有些时候也是有益于拓宽或启发思维的。

在开始书写你的想法之前,我知道很多人不书写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这是一个怪圈,你越是不开始书写,总是拿有限的思维缓存去默想一个问题,就越是没有内容可以写,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时间: 2024-12-25 20:24:03

关于书写--刘未鹏博客的相关文章

刘未鹏《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读后总结

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人的身体演化出一种自动保护机制,这种机制的终极目标,就是保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后代繁衍,一切与这个目标相悖的需求,都是低优先级的,这种机制被弗洛伊德称为潜意识,在佛教界被称为内功,忍界则被叫做念力,不论叫什么名字吧,总之看起来是个很好的事儿,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关键点就在于生物的进化历程超级缓慢.想象人类为了适应环境进化了亿万年,才得以进入石器时代,这个速率慢得跟蜗牛爬一样,与之相对应的,是周遭环境的急剧变化,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后的几百年间,环境变化的速率比得上

2013年读书笔记1--暗时间(刘未鹏)

暗时间(刘未鹏)读书笔记 1.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2.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3.反思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我们常常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别人的错误,却难以发现自己思维中的问题,因为我们很少的自己的思维当做目标去思考. 4.一个有趣的例子,饿死在干草堆中间的驴子.有人因为无法做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把时间都花在了选择A还是B上,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 5.娱乐是娱乐,知识是知识,如果真想得到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得到的信息,不要在别人的思考结果中活

关于刘未鹏的<<暗时间>>

最近在看刘未鹏的<<暗时间>>这本书,收获颇多.作者本身是搞计算机技术的,和我的专业一样,因此很吸引我,他是如何变成现在这般厉害,这般成功,这般思考深邃,目光独到,意义深远的:这本书我差不多读了两遍,作者指出要书写总结自己的想法,这样才会有实质性的思想的进步,才会深刻的影响改变自己,因此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暗时间>告诉我很多东西,我且把我记忆印象最深刻的写下,你若有同感欢迎和我共同探讨,我渴望这样的你出现. 第一:为什么有些人做什么都能成功,做什么都能把它做的很好,出

SQL链接方式(转自:王志鹏博客)

*OLEDB方式连接 Sql身份验证模式:Provider="SQLOLEDB:data source=server_name;initial catalog=databasename;uid=username;pwd=password;"  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ConnectString=”Provider=SQLOLEDB;Data Source=server_name;DataBase=databasename; Integrated Security=SSPI;Pers

转载:知其所以然(以算法学习为例) 作者: 刘未鹏

作者: 刘未鹏  发布时间: 2016-07-23 18:41  阅读: 3917 次  推荐: 11   原文链接   [收藏] 原文发表于2008年 其实下文的绝大部分内容对所有学习都是同理的.只不过最近在正儿巴经地学算法,而后者又不是好啃的骨头,所以平时思考总结得就自然要比学其它东西要多一些. 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算法书的讲解方式都是欧几里德式的.瀑布式的.自上而下的.每一个推导步骤都是精准制导直接面向目标的.由因到果,定义. 引理.定理.证明一样不少,井井有条一丝不乱毫无赘肉.而实际上,

刘东旭博客

集合是我们在 Java 编程中使用非常广泛的,它就像大海,海纳百川,像万能容器,盛装万物,而且这个大海,万能容器还可以无限变大(如果条件允许).当这个海.容器的量变得非常大的时候,它的初始容量就会显得很重要了,因为挖海.扩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 大专栏  刘东旭博客力物力财力的.同样的道理,Collection 的初始容量也显得异常重要.所以:对于已知的情景,请为集合指定初始容量. 查看更多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anxiandoupi/p/11724083.

读刘未鹏老大《你应当如何学习C++(以及编程)》

标签(空格分隔): 三省吾身 原文地址:你应当如何学习C++(以及编程) 本人反思自己这些年在学校学得稀里糊涂半灌水.看到这篇文章,感觉收获不少.仿佛有指明自己道路的感觉,当然真正困难的还是坚持学习,多动手实践. 但是这篇文章确实对于纠结知识细节还是看抽象理论给出了指导意义.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及编程导论>课程上,Eric Grimson开篇就说到这本课不仅教授如何编程让电脑做一些事情,而是面对问题的时候思考,如何用算法或机器语言来描述这个问题,然后让电脑来替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原文

关于jQuery UI 使用心得及技巧 - 刘哇勇 - 博客园

最近项目中使用了一些插件来做页面,这里把jQuery UI的使用分享出来,希望 对新手有帮助.文章结尾附源码下载. 1 jQuery UI   有时你仅仅是为了实现一个渐变的动画效果而不得不把javascrip 重新学习一遍然后书写大量代码.直到jQuery的出现,让开发人员从一大堆繁琐的js代码中解脱,取而代之几行jQuery代码.现今,jQuery无 疑已成为最为流行没有之一的JavaScript类库. 而jQuery UI 则是在jQuery 基础上开发的一套界面工具,几乎包括了网页上你所

【转】数学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贝叶斯方法----刘未鹏

概率论只不过是把常识用数学公式表达了出来. --拉普拉斯 记得读本科的时候,最喜欢到城里的计算机书店里面去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名叫贝叶斯方法.当时数学系的课程还没有学到概率统计.我心想,一个方法能够专门写出一本书来,肯定很牛逼.后来,我发现当初的那个朴素归纳推理成立了--这果然是个牛逼的方法. --题记 目录 0. 前言1. 历史    1.1 一个例子:自然语言的二义性    1.2 贝叶斯公式2. 拼写纠正3. 模型比较与贝叶斯奥卡姆剃刀    3.1 再访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