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综述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1.点对点信道 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2.广播信道 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送

数据发送的简单模型:

数据链路定义: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单元是帧

网络层的基本单元是IP数据包

两者关系:IP数据包封装成帧传递给数据链路层,帧取出数据部分成IP数据报传递给网络层

帧的基本结构(帧的封装):

帧的透明透明传输:

帧个差错检测:

1.相关术语:误码率:BER

循环冗余检验:CRC

帧检验序列:FCS

2.CRC与FCS的区别:

(1).CRC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2).FCS可以用CRC这种方法得出,但CRC并非用来获得FCS的唯一方法。

3.接受端对每一帧都使用RCR进行检错,但在检查出错误的情况下,不能确定是哪一位或者几位比特发生错误,一旦发生错误,错误帧将被丢弃。

数据链路层协议:PPP(点对点协议)

1.PPP协议的组成部分:

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链路控制协议
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

网络控制协议
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2.PPP
协议的帧格式:

(1).标志字段F = 0x7E
(符号“0x”表示后面的字符是用十六进制表示。十六进制的7E
的二进制表示是01111110)。

(2).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3).控制字段C
通常置为0x03

(4).PPP
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 PPP 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

(5).PPP
有一个 2 个字节的协议字段。

当协议字段为
0x0021 时,PPP帧的信息字段就是IP数据报。

若为
0xC021, 则信息字段是 PPP链路控制数据。

若为
0x8021,则表示这是网络控制数据。

PPP工作过程:

(1).当用户拨号接入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确认,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2).PC
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PPP
帧)。

(3).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一些PPP
参数,和进行网络层配置,NCP给新接入的
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IP
地址,使PC
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一个主机。

(4).通信完毕时,NCP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
IP地址。接着,LCP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包含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
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网卡”。

适配器的重要功能:

1.进行串行/并行转换。

2.对数据进行缓存。

3.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

4.实现以太网协议。

在局域网中以太网的广播方式发送

1.总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的计算机都能检测到B
发送的数据信号。

2.由于只有计算机D
的地址与数据帧首部写入的地址一致,因此只有D
才接收这个数据帧。

3.其他所有的计算机(A, C和
E)都检测到不是发送给它们的数据帧,因此就丢弃这个数据帧而不能够收下来。

4.具有广播特性的总线上实现了一对一的通信。

太网采取了两种重要的措施

1.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以太网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

2.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1编码时:前低后高)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

1.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2.当目的站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就丢弃此帧,其他什么也不做。差错的纠正由高层来决定。

3.如果高层发现丢失了一些数据而进行重传,但以太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重传的帧,而是当作一个新的数据帧来发送。

 

 

以太网的协调方法: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一、主要点:

1.“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2.“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3.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因此, “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4.“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1).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

(2).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

(3).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

5.检测到碰撞后(碰撞的结果是两个帧都变得无用)

(1).在发生碰撞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

(2).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二、CSMA/CD重要特性:

1.使用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3.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4.解决碰撞的算法:二进制指数类型退避算法

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1.这种以太网采用星形拓扑,在星形的中心则增加了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设备,叫做集线器(hub)

2.星形网
10BASE-T

3.集线器是使用电子器件来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行。

4.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
CSMA/CD 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5.集线器很像一个多接口的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以太网的
MAC 层:

1. MAC
层的硬件地址 :

(1).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
地址。

(2).802
标准所说的“地址”严格地讲应当是每一个站的“名字”或标识符。

2. 四十八位MAC地址:

(1).IEEE
的注册管理机构 RA 负责向厂家分配地址字段的前三个字节(即高位24
位)。

(2).地址字段中的后三个字节(即低位24
位)由厂家自行指派,称为扩展标识符,必须保证生产出的适配器没有重复地址。

(3).一个地址块可以生成224个不同的地址。这种48
位地址称为MAC-48,它的通用名称是EUI-48。

(4).“MAC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EUI-48。

3. 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
MAC 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 MAC帧中的
MAC地址.

(1).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否则就将此帧丢弃,不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2).“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

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

4. MAC格式:

以太网V2的MAC
帧格式(DIX Ethernet V2标准)

具体点:

(1).图中所示的数字表示字节数

(2).类型字段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以便把收到的MAC
帧的数据上交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

(3).数据字段的正式名称是MAC
客户数据字段

(4).最小长度64
字节-18字节的首部和尾部
=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

(5).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46
字节时,应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加入整数字节的填充字段,以保证以太网的MAC
帧长不小于64
字节。

(6).在帧的前面插入的8
字节中的第一个字段共7
个字节,

是前同步码,用来迅速实现
MAC 帧的比特同步。

第二个字段是帧开始定界符,表示后面的信息就是MAC帧。

5. 无效的MAC帧:

(1).数据字段的长度与长度字段的值不一致;

(2).帧的长度不是整数个字节;

(3).用收到的帧检验序列FCS
查出有差错;

(4).数据字段的长度不在46 ~ 1500
字节之间。

(5).有效的MAC
帧长度为64 ~ 1518
字节之间。

(6).对于检查出的无效MAC
帧就简单地丢弃。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

(1).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是使用网桥

(2).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3).网桥具有过滤帧的功能。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此帧,而是先检查此帧的目的MAC
地址,然后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一个接口

网桥:

1.网桥的内部结构:

2.使用网桥带来的好处 :

过滤通信量。

扩大了物理范围。

提高了可靠性。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
MAC 子层和不同速率(如10 Mb/s和
100 Mb/s以太网)的局域网。

3.使用网桥带来的缺点:

存储转发增加了时延。

在MAC子层并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具有不同
MAC 子层的网段桥接在一起时时延更大。

网桥只适合于用户数不太多(不超过几百个)和通信量不太大的局域网,否则有时还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而产生网络拥塞。这就是所谓的广播风暴。

4.网桥和集线器(或转发器)的区别:

(1).集线器在转发帧时,不对传输媒体进行检测。

(2).网桥在转发帧之前必须执行CSMA/CD
算法。

若在发送过程中出现碰撞,就必须停止发送和进行退避。

5.网桥应当按照以下自学习算法处理收到的帧和建立转发表

(1).若从A
发出的帧从接口x
进入了某网桥,那么从这个接口出发沿相反方向一定可把一个帧传送到A。

(2).网桥每收到一个帧,就记下其源地址和进入网桥的接口,作为转发表中的一个项目。

(3).在建立转发表时是把帧首部中的源地址写在“地址”这一栏的下面。

(4).在转发帧时,则是根据收到的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来转发的。这时就把在“地址”栏下面已经记下的源地址当作目的地址,而把记下的进入接口当作转发接口。

6.网桥在转发表中登记以下三个信息
:

(1).在网桥的转发表中写入的信息除了地址和接口外,还有帧进入该网桥的时间。

(2).这是因为以太网的拓扑可能经常会发生变化,站点也可能会更换适配器(这就改变了站点的地址)。另外,以太网上的工作站并非总是接通电源的。

(3).把每个帧到达网桥的时间登记下来,就可以在转发表中只保留网络拓扑的最新状态信息。这样就使得网桥中的转发表能反映当前网络的最新拓扑状态。

7.网桥的自学习和转发帧的步骤归纳

(1).网桥收到一帧后先进行自学习。查找转发表中与收到帧的源地址有无相匹配的项目。

如没有,就在转发表中增加一个项目(源地址、进入的接口和时间)。

如有,则把原有的项目进行更新。

(2).转发帧。查找转发表中与收到帧的目的地址有无相匹配的项目。

如没有,则通过所有其他接口(但进入网桥的接口除外)按进行转发。

如有,则按转发表中给出的接口进行转发。

若转发表中给出的接口就是该帧进入网桥的接口,则应丢弃这个帧(因为这时不需要经过网桥进行转发)。

8.透明网桥产生的生成树算法(透明是指不知道网络的拓扑情况)

如图可看出,步骤5和步骤6在不停的转发

特点:在任何两个站之间只有一条路径。

以太网交换机:

1.定义:交换式集线器常称为以太网交换机(switch)或第二层交换机(表明此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特点:

(1).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2).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接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3).以太网交换机由于使用了专用的交换结构芯片,其交换速率就较高。

3.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虚拟局域网

(1).虚拟局域网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每一个
V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工作站是属于哪一个 VLAN。

(2).虚拟局域网其实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而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3).虚拟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时间: 2024-10-25 13:36:46

数据链路层综述的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面向物联网的传感器网络综述

<面向物联网的传感器网络综述> 钱志鸿,王义君,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1 Vol.35 No.1 1.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SN与物联网的关系?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形成的多跳自组织网络. 物联网系统架构由四部分组成:底层网络分布,汇聚网关接入,互联网络融合以及终端用户. 关系: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底层网络的重要技术形式. 2.WSN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WSN关键技术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网络服务支持.网络通信

OSI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详解

前言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介乎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数据链路层是对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的加强,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无差错的线路.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本文就数据链路层具有的功能进行相关介绍. 一. 数据链路的概念以及相关基础知识 上图为两台主机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时数据链路层所处的地位. 本文只关心在协议栈中水平防线的各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设备(一)

1.网桥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两个或多个以太网通过网桥连接起来后,就称为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以太网,而原来的每个以太网就可称为一个网段.网桥工作在链路层的MAC子层,可以使以太网各网段成为隔离开的碰撞域.如果把网桥换成工作在物理层的转发器,就没有这种过滤通信量的功能.由于各网段的相对独立,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 注意:网桥处理数据的对象是帧,所以它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中继器.放大器处理数据的对象是信号,所以它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 网络1和网络2通过网桥连接后,网桥接收网络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分析

数据链路层目的是建立在物理层基础上,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即数据链路层提供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可靠的数据通信.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为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并在数据链路连接上传送帧.依据功能可以分为有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本实验采用的是有应答,无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时,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要发送数据时,就直接发送数据帧.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能够接受数据帧,或者收到的帧校验正确,就像源主机数据链路层发送应答帧:不能接受或接受到的帧校验不正确时,就返回否定应答,发

数据链路层的几种协议

计算机网络在现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学习网络知识也就非常必要.网络通信分为学习研究的方便分为5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在数据链路层主要是负责传输数据,有很多种协议,用的最多的是局域网中的以太网协议,和广域网中的PPP协议,HDLC协议. Etherne II报头8    目标地址6    源地址6    以太类型2    有效负载46-1500    帧检验序列4 报头:8个字节,前7个0,1交替的字节(10101010)用来同步接收站,一个101010101

Node.js综述

前言 本综述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下Node.js的本质,不去关注应用的细节,我认为真正的技术问题只有在动手写代码的时候才会遇到,那个阶段解决问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发展史 Node.js是Ryan Dahl 2009年对外发布的开源醒目,后来该项目被Joyent公司注意到并于2010年成为Joyent公司的一个子项目.2016年微软与Joyent公司合作,Node.js在windows上得到支持. 目前Node.js的版本为V6.11,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特性分析 Node.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并且点到点传输---------帧 基本问题: 1.帧定界:帧的数据部分的上限 <= MTU(最大传输单元),SOH(0x01)和EOT(0x04)分别指示帧的开始和结束. 2..透明传输:字节插入,比特插入 3.差错检测:误码率:传输错误的比特与传输总比特数的比率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检验 CRC是检错方法并不能纠错,FCS(Frame Check Sequence)是冗余码. 计算冗余码(余数R)的方法:先补0(n个)再

Map 综述(二):彻头彻尾理解 LinkedHashMap

摘要: HashMap和LinkedList合二为一即是LinkedHashMap.所谓LinkedHashMap,其落脚点在HashMap,因此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将所有Entry节点链入一个双向链表LinkedList的HashMap.由于LinkedHashMap是HashMap的子类,所以LinkedHashMap自然会拥有HashMap的所有特性.比如,LinkedHashMap的元素存取过程基本与HashMap基本类似,只是在细节实现上稍有不同.当然,这是由LinkedHashMap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物理层网络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 中继器的功能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放大然后传输出去,作用是将扩展网络设备信号传输的物理范围,缺点是扩大数据信号的同时也扩大的噪声,不能够进行广播隔离,网络利用率很低,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 集线器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有多个端口的中继器,集线器的所有端口共享一条背板总线,故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冲突域,网络利用率低,基本已经淘汰. 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有网桥.交换机.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能够通过源主机的mac地址,自学习创建自己的"mac-端口"表,一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