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Quick 中的触摸事件

原文地址 http://cn.cocos2d-x.org/article/index?type=quick_doc&url=/doc/cocos-docs-master/manual/framework/quick/V3/touch-events/zh.md

Quick 中的触摸事件

Cocos2d-x 原本的触摸机制存在一些限制,在使用中需要开发者做不少额外的处理。所以 Quick-Cocos2d-x 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触摸机制。本文详细介绍了这套新机制的用法。

显示层级

在 Cocos2d-x 里,整个游戏的画面是由一系列的 Scene, Node, Sprite, Layer 等对象构成的。而所有这些对象都是从 Node 这个类继承而来。我们可以将 Node 称为显示节点

一个游戏画面就是许多显示节点构成的一棵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显示层级

 |

 |         [Node]  [Node]  [Node]

 |           |       |       |

 |           +---+---+       |

 |               |           |

 |             [Node]      [Node]

 |               |           |

 |               +-----+-----+

 |                     |

 |                   [Node]

在这棵树里,Node 所处的垂直位置就是它们的显示层级。越往上的 Node,其显示层级就越高。从画面表现上来说,下面的 Node 是背景,上面的 Node 是建筑,那么建筑就会挡住一部分背景。

触摸区域

在 Cocos2d-x 里,只有 Layer 对象才能接受触摸事件。而 Layer 总是响应整个屏幕范围内的触摸,这就要求开发者在拿到触摸事件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例如有一个需求是在玩家触摸屏幕上的方块时,人物角色做一个动作。那么使用 Layer 接受到触摸事件后,开发者需要自行判断触摸位置是否在方块之内。当屏幕上有很多东西需要响应玩家交互时,程序结构就开始变得复杂了。

所以 Quick-Cocos2d-x 允许开发者将任何一个 Node 设置为接受触摸事件。并且触摸事件一开始只会出现在这个 Node 的触摸区域内。

所谓触摸区域,就是一个 Node 及其所有子 Node 显示内容占据的屏幕空间。要注意的是这个屏幕空间包含了图片的透明部分。下图中,节点 A 是一个 Sprite 对象,它的触摸区域就是图片大小;而节点 B 是一个 Node 对象,其中包含了三个 Sprite 对象,那么节点 B 的触摸区域就是三个 Sprite 对象触摸区域的合集。

为了简化实现,触摸区域都是一个矩形,所以节点 B 的触摸区域实际上是一个“包含三个 Sprite 对象触摸区域合集的矩形”,可以参考上图中的红色边框线。

用法示例

下面列出触摸事件的用法示例,更详细的示例请参考 samples/touch 示例。

单点触摸事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允许 node 接受触摸事件

node:setTouchEnabled(true)

-- 注册触摸事件

node:addNodeEventListener(cc.NODE_TOUCH_EVENT, function(event)

    -- event.name 是触摸事件的状态:began, moved, ended, cancelled

    -- event.x, event.y 是触摸点当前位置

    -- event.prevX, event.prevY 是触摸点之前的位置

    printf("sprite: %s x,y: %0.2f, %0.2f",

           event.name, event.x, event.y)

    -- 在 began 状态时,如果要让 Node 继续接收该触摸事件的状态变化

    -- 则必须返回 true

    if event.name == "began" then

        return true

    end

end)

触摸事件的 event.name 指示了事件的状态:

  • began: 手指开始触摸屏幕。在 began 状态时,如果要继续接收该触摸事件的状态变化,事件处理函数必须返回 true
  • moved: 手指在屏幕上移动。
  • ended: 手指离开屏幕。
  • cancelled: 因为其他原因取消触摸操作。

多点触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允许 node 接受触摸事件

node:setTouchEnabled(true)

-- 设置触摸模式

node:setTouchMode(cc.TOUCH_MODE_ALL_AT_ONCE) -- 多点

-- node:setTouchMode(cc.TOUCH_MODE_ONE_BY_ONE) -- 单点(默认模式)

-- 注册触摸事件

node:addNodeEventListener(cc.NODE_TOUCH_EVENT, function(event)

    -- event.name 是触摸事件的状态:began, moved, ended, cancelled

    -- 多点触摸增加了 added 和 removed 状态

    -- event.points 包含所有触摸点

    -- 按照 events.point[id] = {x = ?, y = ?} 的结构组织

    for id, point in pairs(event.points) do

        printf("event [%s] %s = %0.2f, %0.2f",

               event.name, id, point.x, point.y)

    end

    if event.name == "began" then

        return true

    end

end)

在多点触摸时,事件状态的含义有所区别:

  • began: 手指开始触摸屏幕。用户可能同时用多个手指接触屏幕,但因为硬件响应速度极快的原因,began状态时,event.points 中可能仍然只有一个触摸点的数据,其他触摸点数据会通过 added 状态提供。
  • added: 开始触摸后,如果有更多触摸点出现,则出现 added 状态。此时 event.points 中包含新加入的触摸点数据。
  • removed: 如果触摸结束前有触摸点消失(接触屏幕的部分手指离开了屏幕),则出现 removed 状态。此时event.points 中包含删除的触摸点数据。
  • ended: 如果所有触摸点都消失(所有手指都离开了屏幕),则出现 ended 状态。此时 event.points 中包含删除的触摸点数据。
  • moved: 由于多点触摸时,可能只有部分触摸点移动。所以此时 event.points 中只包含有变化的触摸点数据。

触摸事件吞噬

默认情况下,Node 在响应触摸后(在 began 状态返回 true 表示要响应触摸),就会阻止事件继续传递给 Node 的父对象(更下层的 Node),这称为触摸事件吞噬

如果要改变这个行为,可以用:

  • setTouchSwallowEnabled() 是否允许 Node 吞噬触摸,默认为 true。如果设置为 false,则 Node 响应触摸事件后,仍然会将事件继续传递给父对象。
  • isTouchSwallowEnabled() 检查 Node 是否允许吞噬触摸。

禁用触摸

对于一个 Node,随时可以启用或禁用其触摸事件:

  • setTouchEnabled() 是否允许 Node 响应触摸,默认为 false
  • isTouchEnabled() 检查 Node 是否允许触摸。

但即便禁用了 Node 的触摸事件,也只能阻止这个 Node 响应触摸,而不能阻止这个 Node 的子 Node 响应触摸。

假设有一个对话框(Node),我们需要禁止对话框中的所有 Node 响应触摸。那么需要禁止对话框 Node 捕获事件:


1

dialog:setTouchCaptureEnabled(false)

  • setTouchCaptureEnabled() 是否允许 Node 捕获触摸,默认为 true。当设置为 false 时,该 Node 及其所有子 Node 都无法得到触摸事件。
  • isTouchCaptureEnabled() 检查 Node 是否允许捕获触摸。

总结而言,setTouchEnabled() 只针对当前 Node,而 setTouchCaptureEnabled() 同时影响当前 Node 及其所有子 Node。

触摸事件的三个阶段

quick 中触摸事件分为三个阶段:capturing(捕获)、targeting(触发)、bubbling(冒泡)。

当用户的一根手指触摸到屏幕时,将产生一个触摸事件:

  1. 遍历所有响应触摸的 Node,找出显示层级最高,并且其触摸区域包含触摸位置的那个 Node。这个 Node 被称为 TargetNode(目标 Node)。
  2. 检查 TargetNode 的 isTouchCaptureEnabled() 结果,如果返回 false,则重复 1
    1. 从 TargetNode 的根 Node(通常是 Scene)开始,检查 cc.NODE_TOUCH_CAPTURE_EVENT 事件的返回结果。任何一个 Node 返回 false 都会阻止事件在 TargetNode 上触发。并从步骤 1 开始查找其他符合条件的 Node。
    2. 这个阶段被称为 capturing
  3. 在 TargetNode 上触发事件。这个阶段被称为 targeting
  4. 如果事件返回结果为 false,表示 TargetNode 不响应该事件,并从步骤 1 开始查找其他符合条件的 Node。
  5. 在 TargetNode 完成事件的响应后,检查 TargetNode:isTouchSwallowEnabled() 的返回值。如果是true,则取消 bubbling 阶段。
  6. 从 TargetNode 开始往其所有父 Node 触发事件,直到某个 Node 返回 false 或者事件被吞噬。这个阶段称为 bubbling

利用事件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注册 capturing 阶段的触摸事件处理函数:


1

2

3

4

5

6

7

-- 在 capturing 阶段就捕获事件

node:addNodeEventListener(cc.NODE_TOUCH_CAPTURE_EVENT, function(event)

    if event.name == "began" then

        -- 在 began 状态返回 false,将阻止事件

        return false

    end

end)

关于触摸机制的灵活运用,可以参考 cc.ui 中的各个 UI 控件,以及 samples/touch 示例。

API 参考

  • addNodeEventListener() 为 Node 的特定事件设置处理函数,返回一个 id 表示注册成功。
  • removeNodeEventListener() 从 Node 上移除指定类型的事件处理函数,需要提供addNodeEventListener() 返回的注册 id。
  • setTouchEnabled() 是否允许 Node 响应触摸,默认为 false
  • isTouchEnabled() 检查 Node 是否允许触摸。
  • setTouchMode() 设置触摸模式,默认为 cc.TOUCH_MODE_ONE_BY_ONE
  • getTouchMode() 返回 Node 当前的触摸模式。
  • setTouchCaptureEnabled() 是否允许 Node 捕获触摸,默认为 true
  • isTouchCaptureEnabled() 检查 Node 是否允许捕获触摸。
  • setTouchSwallowEnabled() 是否允许 Node 吞噬触摸,默认为 true
  • isTouchSwallowEnabled() 检查 Node 是否允许吞噬触摸。
时间: 2024-10-11 10:34:41

【转载】Quick 中的触摸事件的相关文章

QUICK 中的触摸事件

本文转载于:http://www.cocos2d-x.org/docs/manual/framework/quick/V3/touch-events/zh Cocos2d-x 原本的触摸机制存在一些限制,在使用中需要开发者做不少额外的处理.所以 Quick-Cocos2d-x 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触摸机制.本文详细介绍了这套新机制的用法. 显示层级 在 Cocos2d-x 里,整个游戏的画面是由一系列的 Scene, Node, Sprite, Layer 等对象构成的.而所有这些对象都是从 Nod

Lua中添加触摸事件

1首先,lua中的触摸事件与cocos2d中的触摸事件相似,都需要添加监听者,都需要将监听者添加到触摸事件分发器中去 local listener=cc.EventListenerTouchOneByOne:create() listener:registerScriptHandler(onTouchBegan,cc.Handler.EVENT_TOUCH_BEGAN ) listener:registerScriptHandler(onTouchEnded,cc.Handler.EVENT_T

Android中TouchEvent触摸事件机制

当我们的手指在Android屏幕上点击或滑动时,就会触发触摸事件TouchEvent.在App中ViewGroup和View存在多级嵌套,在最外层的是Activity,最内层的View,介于Activity与View之间的是一些ViewGroup.本文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假设一个Activity中只有一个ViewGroup,这个ViewGroup中只有一个View.当我们用手指触摸到View的UI时,就会产生触摸事件TouchEvent,总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首先是最外层的Activity接收到该

关于在Cocos2dx中注册触摸事件——Lua

关于在Cocos2dx中注册触摸事件,之前一直对此一知半解,这两天在看引擎的源码,趁此机会写下来... 以下纯属个人理解,如有不对欢迎指正... 在引擎的CCLayer类中声明了有四个方法: 1 virtual bool onTouchBegan(Touch *touch, Event *unused_event); 2 virtual void onTouchMoved(Touch *touch, Event *unused_event); 3 virtual void onTouchEnde

UIResponder 类中的触摸事件响应方法

touchesBegan:withEvent:-当触摸事件处于"起步阶段"(starting phase),也就是用户刚开始触碰屏幕时,系统会调用这个方法. touchesMoved:withEvent:-当用户触摸屏幕并持续在屏幕上移动手指时,系统会调用这个方法. touchesEnded:withEvent:-当用户触摸屏幕的一根手指或所有手指都从屏幕上拿开时,触摸过程就结束了,而系统此时会调用这个方法.如果在用户移动手指的过程中程序做了一些处理,那么此时应该会执行相关的清理工作.

iOS开发笔记--iOS中的触摸事件和手势处理

iOS中的事件可以分为三大类:原文:http://my.oschina.net/aofe/blog/268749 1> 触摸事件 2> 加速计事件 3> 远程控制事件 响应者对象 在iOS中不是任何对象都能处理事件,只有继承了UIResponder的对象才能接收并处理事件.我们称之为"响应者对象". UIApplication,UIViewController,UIView都继承自UIResponder,因此它们都是响应者对象,都能够接收并处理事件. UIRespon

cocos2dx中的触摸事件及触摸优先级

1.只有CCLayer及其派生类才有触摸功能. 2.开启触摸 setTouchEnable(true); 3.设置触摸模式,单点,多点(仅IOS支持) setTouchMode(kCCTouchesOneByOne);//单点触摸 4.需要重载(override)的四个触摸事件函数 bool ccTouchBegan(CCTouch *pTouch, CCEvent *pEvent);//点触事件,返回false,表示触摸事件不往下传递了 void ccTouchMoved(CCTouch *p

iOS中的触摸事件

1.响应者对象 iOS中不是任何对象都能处理事件,只有继承了UIResponder的对象才能接收并处理事件,我们称之为“响应者对象”. UIApplication.UIViewController.UIView都继承自UIResponder,因此他们都是响应者对象,都能够接收并处理事件. 2.UIResponde UIResponder内部提供了以下方法来处理事件 触摸事件: - (void)touchesBegan:(NSSet *)touches withEvent:(UIEvent *)e

iOS中的触摸事件(TouchView) - (代理响应) - (实现touch的按钮化)

#import "RootViewController.h" #import "ActionView.h" #import "UIColor+MyUIColor.h" @interface RootViewController () @end @implementation RootViewController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self指的是当前对象 RootView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