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談數據挖掘

本文對數據挖掘概念的產生,數據挖掘與常規數據分析的主要區別,所能解決的幾大類問題和所應用的領域都有著非常清晰的論述。作者在此篇文章中認為數據挖掘最重要的要素是分析人員的相關業務知識和思維模式。豐富的業務知識是設計有效的相關變數的必要條件,而分析人員的思維模式從另外一個方面也保障了設計變數的結構化和完整性。所以我們在掌握豐富的業務知識同時,如果能夠按照正確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將會發現解決問題並不是很困難的。
一、 數據挖掘的本質
一般來說,比較狹義的觀點認為數據挖掘區別於常規數據分析的關鍵點在於:數據挖掘主要側重解決四類問題:分類、聚類、關聯、預測(關於這四類問題後文會詳細闡述),而常規數據分析則側重於解決除此之外的其他數據分析問題:如描述性統計、交叉報表、假設檢驗等。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某移動運營商想了解目前彩鈴業務的發展現狀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常規的數據分析,通過描述性統計和交叉報表,可以知道目前彩鈴業務的用戶數、普及率、收入情況?不同品牌用戶間的情況和差異?不同消費水平用戶間的情況和差異……。這樣的分析主要解決了企業過去發生了什麼以及存在什麼問題;如果該運營商希望建立一個模型(或者規則),從沒有使用彩鈴的用戶群中找出一部分用戶作為彩鈴營銷活動的目標用戶,如通過簡訊或者外呼的方式告知用戶可以免費試用彩鈴一個月。解決這個問題則需要使用數據挖掘的方法,如通過決策樹方法可以找出使用彩鈴業務可能性較高的用戶的一系列特徵規則,然後根據這些規則去篩選目標用戶。當然數據挖掘也並不是解決這個問題唯一辦法,因為在沒有數據挖據這個概念之前(1990年以前),這樣的問題在商業中也是普遍存在的。通過常規的數據分析依然能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研究不同品牌、不同消費水平、不同年齡、不同……的用戶使用彩鈴的情況,也可以總結出一套比較實用的規則來作為篩選彩鈴目標用戶的規則。當然,這樣的方法跟數據挖掘方法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由於篇幅的限制,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去思考。
個人的觀點:數據挖掘很大程度上來說更像是一個框架概念。它所使用的各種方法在這個概念形成之前已經普遍存在,例如統計學中的多元回歸、Logistic回歸,人工智慧中的神經網路等。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資料庫的高速發展,企業對精確化營銷的迫切需求,導致了數據挖掘這個概念和新名詞的誕生。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數據挖掘就是一個「新瓶裝老酒」,畢竟,數據挖掘根據所解決的不同類型的問題,把包含統計學在內的各種方法進行了整合和重新設計,形成了一套新的數據分析方法論和框架,在這個框架內,源源不斷的很多人投入進來,這其中主要包含兩類人:一類人是在更新設計新的演算法;一類人是在不斷的探索既有的方法在商業中的各種應用。
二、 數據挖掘主要解決的四類問題
數據挖掘非常清晰的界定了它所能解決的幾類問題。這是一個高度的歸納,數據挖掘的應用就是把這幾類問題演繹的一個過程。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它所解決的四類問題是如何界定的:
分類問題
分類問題屬於預測性的問題,但是它跟普通預測問題的區別在於其預測的結果是類別(如A、B、C三類)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值(如55、65、75……)。
舉個例子,你和朋友在路上走著,迎面走來一個人,你對朋友說:我猜這個人是個上海人,那麼這個問題就屬於分類問題;如果你對朋友說:我猜這個人的年齡在30歲左右,那麼這個問題就屬於後面要說到的預測問題。
商業案例中,分類問題可謂是最多的:給你一個客戶的相關信息,預測一下他未來一段時間是否會離網?信用度是好/一般/差?是否會使用你的某個產品?將來會成為你的高/中/低價值的客戶?是否會響應你的某個促銷活動?……。
有一種很特殊的分類問題,那就是「二分」問題,顯而易見,「二分」問題意味著預測的分類結果只有兩個類:如是/否;好/壞;高/低……。這類問題也稱為0/1問題。之所以說它很特殊,主要是因為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只需關注預測屬於其中一類的概率即可,因為兩個類的概率可以互相推導。如預測X=1的概率為P(X=1),那麼X=0的概率P(X=0)=1-P(X=1)。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很多人已經在關心數據挖掘方法是怎麼預測P(X=1)這個問題的了,其實並不難。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大前提就是通過歷史數據的收集,已經明確知道了某些用戶的分類結果,如已經收集到了10000個用戶的分類結果,其中7000個是屬於「1」這類;3000個屬於「0」這類。伴隨著收集到分類結果的同時,還收集了這10000個用戶的若干特徵(指標、變數)。這樣的數據集一般在數據挖掘中被稱為訓練集,顧名思義,分類預測的規則就是通過這個數據集訓練出來的。訓練的大概思路是這樣的:對所有已經收集到的特徵/變數分別進行分析,尋找與目標0/1變數相關的特徵/變數,然後歸納出P(X=1)與篩選出來的相關特徵/變數之間的關係(不同方法歸納出來的關係的表達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如回歸的方法是通過函數關係式,決策樹方法是通過規則集)。
如需了解細節,請查閱:決策樹、Logistic回歸、判別分析、神經網路、Inpurity 、Entropy、Chi-square、Gini、Odds、Odds Ratio……等相關知識。
聚類問題
聚類問題不屬於預測性的問題,它主要解決的是把一群對象劃分成若干個組的問題。劃分的依據是聚類問題的核心。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故得名聚類。
聚類問題容易與分類問題混淆,主要是語言表達的原因,因為我們常說這樣的話:「根據客戶的消費行為,我們把客戶分成三個類,第一個類的主要特徵是……」,實際上這是一個聚類問題,但是在表達上容易讓我們誤解為這是個分類問題。分類問題與聚類問題是有本質區別的:分類問題是預測一個未知類別的用戶屬於哪個類別(相當於做單選題),而聚類問題是根據選定的指標,對一群用戶進行劃分(相當於做開放式的論述題),它不屬於預測問題。
聚類問題在商業案例中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如需要選擇若干個指標(如價值、成本、使用的產品等)對已有的用戶群進行劃分:特徵相似的用戶聚為一類,特徵不同的用戶分屬於不同的類。
聚類的方法層出不窮,基於用戶間彼此距離的長短來對用戶進行聚類劃分的方法依然是當前最流行的方法。大致的思路是這樣的:首先確定選擇哪些指標對用戶進行聚類;然後在選擇的指標上計算用戶彼此間的距離,距離的計算公式很多,最常用的就是直線距離(把選擇的指標當作維度、用戶在每個指標下都有相應的取值,可以看作多維空間中的一個點,用戶彼此間的距離就可理解為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最後聚類方法把彼此距離比較短的用戶聚為一類,類與類之間的距離相對比較長。
如需了解細節,請查閱:聚類分析、系統聚類、K-means聚類、歐氏距離、閔氏距離、馬氏距離等知識。
關聯問題
說起關聯問題,可能要從「啤酒和尿布」說起了。有人說啤酒和尿布是沃爾瑪超市的一個經典案例,也有人說,是為了宣傳數據挖掘/數據倉庫而編造出來的虛構的「托」。不管如何,「啤酒和尿布」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要善於發現這種關聯。
關聯分析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一群用戶購買了很多產品之後,哪些產品同時購買的幾率比較高?買了A產品的同時買哪個產品的幾率比較高?可能是由於最初關聯分析主要是在超市應用比較廣泛,所以又叫「購物籃分析」,英文簡稱為MBA,當然此MBA非彼MBA,意為Market Basket Analysis。
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一個用戶購買的所有產品假定是同時一次性購買的,分析的重點就是所有用戶購買的產品之間關聯性;如果假定一個用戶購買的產品的時間是不同的,而且分析時需要突出時間先後上的關聯,如先買了什麼,然後後買什麼?那麼這類問題稱之為序列問題,它是關聯問題的一種特殊情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序列問題也可以按照關聯問題來操作。
關聯分析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三度」:支持度、可信度、提升度。假設有10000個人購買了產品,其中購買A產品的人是1000個,購買B產品的人是2000個,AB同時購買的人是800個。支持度指的是關聯的產品(假定A產品和B產品關聯)同時購買的人數佔總人數的比例,即800/10000=8%,有8%的用戶同時購買了A和B兩個產品;可信度指的是在購買了一個產品之後購買另外一個產品的可能性,例如購買了A產品之後購買B產品的可信度=800/1000=80%,即80%的用戶在購買了A產品之後會購買B產品;提升度就是在購買A產品這個條件下購買B產品的可能性與沒有這個條件下購買B產品的可能性之比,沒有任何條件下購買B產品可能性=2000/10000=20%,那麼提升度=80%/20%=4。
如需了解細節,請查閱:關聯規則、apriror演算法中等相關知識。
預測問題
此處說的預測問題指的是狹義的預測,並不包含前面闡述的分類問題,因為分類問題也屬於預測。一般來說我們談預測問題主要指預測變數的取值為連續數值型的情況。
例如天氣預報預測明天的氣溫、國家預測下一年度的GDP增長率、電信運營商預測下一年的收入、用戶數等?
預測問題的解決更多的是採用統計學的技術,例如回歸分析和時間序列分析。回歸分析是一種非常古典而且影響深遠的統計方法,最早是由達爾文的表弟高爾頓在研究生物統計中提出來的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目標變數與影響它的若干相關變數之間的關係,通過擬和類似Y=aX1+bX2+……的關係式來揭示變數之間的關係。通過這個關係式,在給定一組X1、X2……的取值之後就可以預測未知的Y值。
相對來說,用於預測問題的回歸分析在商業中的應用要遠遠少於在醫學、心理學、自然科學中的應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後者是更偏向於自然科學的理論研究,需要有理論支持的實證分析,而在商業統計分析中,更多的使用描述性統計和報表去揭示過去發生了什麼,或者是應用性更強的分類、聚類問題。
如需了解細節,請查閱: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最小二乘法等相關知識。
三、 數據挖掘的應用領域
數據挖掘一開始就是面嚮應用而誕生的,前面說到數據挖掘主要解決四大類的問題,如果把這些問題演繹到不同的行業,我們將看到數據挖掘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以我們經常接觸的移動通信行業來說,結合前面提到的四大類問題,我們看看數據挖掘在通信行業都有哪些應用。
分類問題:
離網預測:預測用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離網的風險。
信用申請評分:根據用戶資料評估用戶是否可以授信(如預付費用戶可以透支、後付費用戶可以延長帳期)。
信用行為評分:根據用戶過去的消費行為特徵評估信用得分高低,便於調整話費透支額度或者付費帳期。
定位產品(如彩鈴、WAP、增值數據業務等)目標用戶:構建模型篩選產品營銷的目標用戶群。
聚類問題:
用戶細分:選擇若干指標把用戶群聚為若干個組,組內特徵相似、組間特徵差異明顯。當然用戶細分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都是採用聚類方法。聚類的優點是可以綜合處理多維變數,缺點是隨之帶來的不易解釋性。一種便於解釋的細分方法是結合業務對用戶群進行人為的劃分,習慣上稱為Pre-Define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便於解釋且應用性強,缺點是對業務要求比較高,劃分邊界比較難定,對多維變數處理有難度。
關聯問題:
交叉銷售:針對用戶已經使用的產品和業務,向其推薦他沒有使用的,但可能有興趣的產品。交叉銷售的問題從某種角度上來也可以理解為分類問題,與定位產品目標用戶這個問題比較相似。
預測問題:
比較成型的應用不多,一般多為用戶數預測、收入預測等。
四、 什麼是數據挖掘最重要的要素?
回到文章一開始舉的那個案例來說,如果某運營商需要建立一個模型來篩選一部分目前還沒有用彩鈴的用戶作為推廣彩鈴業務的目標用戶,那麼這樣一個任務要取得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麼呢?是分析人員的思維模式、分析採用的方法、相關業務知識還是分析採用的工具?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得出精準的答案主要取決於是否尋找到與目標(是否使用彩鈴)相關的變數。而影響變數選擇的關鍵並不是選擇了不同分析方法,而是是否提供了足夠和有效的變數的去供分析方法選擇。也就是說不同的分析方法選擇相關變數的能力是相差不大的,關鍵是是否提供了足夠的變數供選擇。
變數的提供取決於變數的收集和設計,影響它最關鍵的兩個因素是:相關業務知識和分析人員的思維模式。豐富的業務知識是設計有效的相關變數的必要條件。分析人員的思維模式從另外一個方面保障了設計變數的結構化和完整性。麥肯錫公司一個重要的思維模式就是MECE,即不重疊、不遺漏。這是一個非常要命的觀點,如果都能按照這個模式去思考問題,你會發現解決問題原來也並不是那麼困難。
分析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思維模式不僅僅簡單的影響著變數的設計,還包括整個數據挖掘任務的方案框架設計以及後續的結果應用,在這裡以終為始的思維模式又顯得尤為重要。
縱觀其他要素,分析方法對結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結果的解釋性和穩定性上:例如在信用評分應用中,Logistic回歸的結果就更便於解釋和應用;而決策樹方法對極值、非線性關係的處理就比其他方法更穩健。
此外,分析工具對結果的影響較小,但是在功能、操作的便利性和效率方面差別也是相當大的。SAS軟體相比SPSS、SPLUS等軟體來說在效率和功能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FineReport報表免費下載——零編碼做報表、多維圖表、多源填報、許可權管理,完美兼容excel。官網:http://www.finereport.com/tw/

时间: 2024-07-30 01:50:03

深入淺出談數據挖掘的相关文章

數據挖掘的七大任務

數據挖掘的任務可以分為:分類.聚類.關聯.回歸.預測.序列分析等,具體的介紹如下:一.分類:分類是找出資料庫中一組數據對象的共同特點並按照分類模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類,其目的是通過分類模型,將資料庫中的數據項映射到某個給定的類別.它可以應用到客戶的分類.客戶的屬性和特徵分析.客戶滿意度分析.客戶的購買趨勢預測等,如一個汽車零售商將客戶按照對汽車的喜好劃分成不同的類,這樣營銷人員就可以將新型汽車的廣告手冊直接郵寄到有這種喜好的客戶手中,從而大大增加了商業機會.典型的分類演算法:決策樹演算法.神經網路

「量化風投」:用數據挖掘潛在項目

形勢變遷:創業者有了更多話語權曾就職於風投機構GeneralCatalyst和BessemerVenturePartners的克里斯·法爾莫(ChrisFarmer)指出,風投行業曾經是個封閉的圈子,只有少數基金能接觸到谷歌.Facebook這種企業.法爾莫正在籌建一家基於數據的新基金並計劃於明年初開始融資,該基金能以智能化方式向投資人提供來自CrunchBase.社交媒體.網頁計量和多個獨家數據來源的大量信息,從而幫助投資人判斷最佳投資機會.法爾莫解釋了如今的形勢變化:在過去,風投機構可以憑藉

生物醫學大數據:現狀與展望

大數據 (big data) 是指由於容量太大和過於複雜,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體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存儲.檢索.共享.傳輸和分析的數據集. 大數據具有「4V」特徵:①數據容量 (Volume) 大,常常在 PB(1 PB=250 B)級以上:②數據種類 (Variety) 多,常常具有不同的數據類型(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和數據來源:③產生和更新速度 (Velocity) 快(如實時數據流),時效性要求高:④科學價值 (Value) 大,儘管利用密度低,卻常常蘊藏著新知識或具有重要

數據用戶需要什麼數據?

這裡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標題中的「用戶」指的是數據的用戶,或者數據的需求方,這些用戶往往不是網站或企業面向的外部用戶,數據的消費者通常是公司內部各個部門和領域的人員.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其實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的高層抱怨從報表裡面看不到有用的東西,是不是可以對報表做下整理(於是下面就忙開了),但是該怎麼整理或者他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數據(好吧,高層的需求一般是不會明說的,我們要試著自己去揣摩):同時各個部門也在不斷地提各類數據需求,往往他們的需求就比較明確,有時可能會細得嚇人,需要每個用戶

數據分析師怎麼寫報告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人們每天在互聯網上產生大量的數據,對於企業來講這些數據都是十分寶貴的資源.企業可通過數據挖掘進行戰略調整以及營銷部署,尤其是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就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數據挖掘(Datamining),又譯為資料探勘.數據挖掘.數據採礦.它是資料庫知識發現中的一個步驟.數據挖掘一般是指從大量的數據中自動搜索隱藏於其中的有著特殊關係性的信息的過程.數據挖掘通常與計算機科學有關.不過目前為止,在企業中存在著很大的數據分析問題,如何進行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的結果要如

大數據時代浪潮的「弄潮兒」

進入2015年,海量的數據正在迅速膨脹並變大,它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雖然現在企業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數據爆炸性增長帶來的問題的隱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越來越多的意識到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 面臨海量數據的挑戰 大數據(big data)是時下非常熱門的話題,大數據是用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大數據的發展能夠為人們獲得更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前所未有的空間與潛力,那麼如何看待大數據給IT市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呢? 紐約時報網站此前刊載文章稱,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並且正在對每個領

超級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未來?

在百度大數據開放大會上,搞計算機學術理論的懷進鵬校長的演講猶如給所有聽眾的一記悶棍,懷校長的學術演講把大家弄得雲里霧裡,把所有人弄暈了,現場能夠聽懂的絕對是少數,可能都會覺得懷校長有點像個外星人一般在那自顧自的演講.但我作為一個曾經有志從事人工智慧研究但失之交臂的又是學計算機畢業的人卻越聽越興奮,冥冥中似乎找到了未來的人工智慧所能抵達的可能性,那麼我現在就嘗試把懷教授的演講轉換為人類也能夠聽懂的語言吧.一,理解大數據1,當前大數據的四大特徵:規模大.變化快.種類雜.價值密度低.其實這理解起來很簡

大數據應用於企業運營

警,並把有效的活動當成商品一樣及時的推送給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客戶: (6)客戶個性化推薦.主要是用個性化推薦演算法實現根據用戶不同的興趣和需求推薦不同的商品或者產品,以實現推廣資源效率和效果最大化. 業務市場傳播層.這一層面要做到通過「性感」的數據分析和挖掘來輔助產品進行傳播,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 (1)製作有趣的數據信息圖譜.相信大家都不喜歡看產品的公關軟文,而更喜歡看好玩的有趣的內容.互聯網上內容的傳播更是如此.第三方數據公司CNNIC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2014年的數據顯示,10-29歲的

FMDB與SQLite 數據庫應用示範:打做一隻簡單的電影資料庫 App

原文:http://www.appcoda.com/fmdb-sqlite-database/ 作者:GABRIEL THEODOROPOULOS 譯者:kmyhy 通常在 App 中使用數據庫并處理數據都會是一個重要和嚴肅的話題.在幾個月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如何利用 SwiftyDB 來管理 SQLite 數據庫的文章.今天,我又提起數據庫這個話題,只不過這次我會介紹另一個庫.你也許聽說過了,它就是FMDB. 這兩個庫的功能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來與 SQLite 數據庫打交道并允許你高效地管理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