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拥塞控制 2

解决传统TCP缺陷:

1、窗口太小,最大65535。

TCP利用了选项功能,其头部存在预留项,用于扩展等用途。窗口扩大选项增加了额外的16位来表示窗口大小,窗口的值由首部的16位大小和选项的16位值共同组成。

不过不是用加法组成的,而是利用移位窗口值的幂来表示的,也就是说如果移位窗口值为 10,那么窗口的最大值就是65535*210,这个值就比较大了,足够表示窗口的大小了。

2、数据包丢失,即认定为网络出现了拥塞

在高速网络中,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如果笼统地认为分组丢失就是拥塞所引起的,从而降低一半的速率,这是对网络资源的极大浪费。拥塞的判断需要两个连续的分组丢失。

于是乎,就有了HSTCP和BI-TCP等一系列拥塞控制方法。

HSTCP

High-Speed TCP是由Floyd提出,基于AIMD准则的一种新的拥塞控制算法,能在高速度和大时延的网络中更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吞吐率。它通过对标准TCP拥塞避免算法的增加和减少参数进行修改,从而实现了窗口的快速增长和慢速减少,但是它存在严重的RTT不公平性。

HSTCP提出的窗口增加和减小方法,先看拥塞控制中的两个公式:

cwnd = cwnd+a(cwnd)/cwnd   ............................ (1)

cwnd = (1-b(cwnd)) * cwnd   ............................ (2)

式 (1)是拥塞避免时的窗口增长方式,式(2)是发生了丢包后的窗口下降方式,其中a,b为两个函数,cwnd为其自变量,在标准TCP中a(cwnd)=1,b(cwnd)=0.5,也就是加法增大,乘法减小。

为了达到TCP的友好性,在窗口较低的情况下,也就是说非BDP的网络环境下,HSTCP采用的是和标准TCP相同的a和b,也就是一样的方式来保证两者之间的友好性。当BDP大时,也就是w较大时(HSTCP设定的临界值为38),采取新的a和b来达到高吞吐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下使用不同的TCP窗口增长和降低参数,具体可以看RFC3649文档。

BIC-TCP

HSTCP,它通过简单的修改标准TCP的增长方式,从而达到了高吞吐。方法很简单,但是缺点在于,它存在严重的RTT不公平性. 公平性指共享同一网络瓶颈的多个流之间占有的网络资源相等。

BIC-TCP由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网络研究实验室提出,该算法在提出不久后就成为了当时Linux内核中的TCP默认拥塞算法,使用非常广泛.(是linux采用cubic之前的默认算法)

BIC-TCP的本质:

BIC- TCP的提出者们发现了TCP拥塞窗口调整的一个本质:那就是找到最适合当前网络的一个发送窗口,为了找到这个窗口值,TCP采取的方式是(拥塞避免阶 段)每RTT加1,缓慢上升,丢包时下降一半,接着再来慢慢上升。BIC-TCP的提出者们看穿了事情的本质,其实这就是一个搜索的过程,而TCP的搜索方式类似于逐个遍历搜索方法,可以认为这个值是在1和一个比较大的数(large_window)之间,既然在这个区间内需要搜索一个最佳值,那么显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二分搜索思想。

BIC- TCP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二分思想的:当出现丢包的时候,说明最佳窗口值应该比这个值小,那么BIC就把此时的cwnd设置为max_win,把乘法减小后 的值设置为min_win,然后BIC就开始在这两者之间执行二分思想--每次跳到max_win和min_win的中点。

具体实现还有其他问题,比如防止传输的抖动,因而BIC-TCP选取了另外取了两个参考值Smax和Smin。BIC-TCP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内核代码/net/ipv4/tcp_bictcp.c

CUBIC

BIC-TCP的缺点:首先就是抢占性较强,它在探测阶段相当于是重新启动一个慢启动算法,而TCP在处于稳定后窗口就是一直是线性增长的,不会再次执行慢启动的过程。其次,BIC-TCP的窗口控制阶段增加了算法上的实现和性能分析复杂度。

CUBIC在设计上简化了BIC-TCP的窗口调整算法,CUBIC使用一个立方函数取代BIC-TCP的增长曲线。来看下具体细节:当某次拥塞事件发生时,Wmax设置为此时发生拥塞时的窗口值,然后把窗口进行乘法减小,乘法减小因子设为β, 当从快速恢复阶段退出然后进入到拥塞避免阶段,此时CUBIC的窗口增长开始按照“凹”式增长曲线进行增长,该过程一直持续直到窗口再次增长到Wmax, 紧接着,该函数转入“凸”式增长阶段。该方式的增长可以使得窗口一直维持在Wmax附近,从而可以达到网络带宽的高利用率和协议本身的稳定性。

鉴于CUBIC比BIC-TCP更出色的表现,在Linux2.6.18版本后,CUBIC取代了BIC-TCP,内核代码请参考/net/ipv4/tcp_Cubic.c。

TCP拥塞的优化算法还有N多多,比如

Fast TCP:从TCP vegas的思想发展而来,利用网络延时进行拥塞判断。

ECN:显式拥塞通知,该算法的思想是想借助路由器。路由器在发现有拥塞现象时在连接的TCP或者IP头里面打上拥塞的标记,让终端自己去根据标记进行处理。

UDT:UDT是一个开源的基于UDP实现的可靠传输协议,但是在UDT的拥塞算法与UDP或TCP没有关系,UDT采用的是一种带宽估计的算法。发送端的拥塞算法就是把拥塞窗口利用一个函数无限逼近于带宽值,这种思想对于传输的稳定性非常好,因为是一个无限逼近,所以永远不会超过带宽的值,而不是像TCP一样在平衡状态后继续一直往上增大窗口,从而在平衡状态能够维持比较久。

完成一个TCP的可用版本很容易,要实现一个高性能版本需要考虑的因素就多了去了。

不同环境:局域网、异构网、卫星网等等,每种网络的要求千差万别。

不同应用:有一直只发送小包(发送的包长度小于MSS)的应用,也有不停的发送大包的应用,还有两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应用。

传输效率,公平性,平稳性等等

参考;http://www.cnblogs.com/fll/archive/2011/11/15/2250437.html

TCP拥塞控制 2

时间: 2024-12-11 03:28:22

TCP拥塞控制 2的相关文章

TCP拥塞控制

TCP必须使用端到端拥塞控制而不是使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因为IP层不向端系统提供显式的网络拥塞反馈.TCP采用的方法是让每一个发送方根据所感知到的网络拥塞程度来限制其能向连接发送流量的速率. TCP限制向其连接发送流量 TCP连接的每一端都是由一个接收缓存.一个发送缓存和几个变量组成.运行在发送方的TCP拥塞控制机制跟踪一个额外的变量,拥塞窗口(cwnd),它对一个TCP发送方能向网络中发送流量的速率进行了限制:在一个发送方中未被确认的数据量不会超过cwnd和rwnd中的最小值,即 LastBy

TCP拥塞控制 (1)

Basic: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传输协议.SMTP.SSH.FTP.HTTP等因特网底层协议均是TCP. TCP面向连接,提供端到端的数据可靠传输.连接时三次握手,断开是四次挥手.具体表现为: 1.       TCP对传输的数据做了序号标记,其中序号标记安装字节数增长.TCP对端在接收到数据后发出一个ACK给对端(ACK中就包含序列号).TCP使用确认和超时重传机制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传输. 2.       由于发送和接收端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同,为了避免数据发送过快而

《网络协议》TCP 拥塞控制

TCP 拥塞控制主要有几种: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 以及 快恢复. 慢启动 为了防止网络拥塞,TCP 采用了一种慢启动算法,对发送数据量进行控制.为了调节发送端的数据发送量,引入了拥塞窗口,在慢启动时,将这个拥塞窗口设为 1 个报文段发送数据,之后每收到一次确认应答,拥塞窗口的值就加 1 个报文段.在发送数据包时,将拥塞窗口的大小与接收端主机通知的窗口大小进行比较,然后选择较小的值来控制数据量的发送.拥塞窗口是发送端使用的流量控制,而通告窗口则是接收端使用的流量控制. 慢启动算法步骤如下(cw

linux内核工程导论-网络:tcp拥塞控制

这篇文章本来是在tcp那篇里面的,但是那篇太长了,不专一.就完善了一下提取出来了. TCP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讨论的是很多个同时存在的tcp连接应该怎么规划自己的数据包发送和接收速度,以在彼此之间共享带宽,同时与其他实体的机器公平的竞争带宽,而不是自己全占. 拥塞控制的核心是AIMD(additive-increase/multiplicative-decrease ),线性增加乘性减少.为啥不用线性增加线性减少,或者是乘性增加乘性减少呢?这个有人专门研究过,只有AIMD可以收敛聚合使得链路公平.

TCP 拥塞控制

TCP 拥塞控制 相关名词 滑动窗口 tcp通过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的窗口可以理解为接收端所能提供的缓冲区大小. TCP是一个滑动窗口协议,即一个TCP连接的发送端在某个时刻能发多少数据是由滑动窗口控制的 RTT(Round trip time) 表示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一去一回需要的时间. TCP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对RTT进行采样(即对发送的数据包及其ACK的时间差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值更新RTT值) RTO (Retransmission TimeOut) 发送数据包,启动重传定时器,重

计算机网络概述 传输层 TCP拥塞控制

TCP拥塞控制 计算机网络中的带宽.交换结点中的缓存和处理机等,都是网络的资源.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会变坏.这种情况就叫做拥塞. 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和流量控制不同,流量控制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 拥塞控制 和 流量控制 的区别? 1. 拥塞控制:拥塞控制是作用于网络的,它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避免出现网络负载过大的情况: 2. 流量控制:流量

TCP拥塞控制及连接管理

在阅读此篇之前,博主强烈建议先看看TCP可靠传输及流量控制. 一.TCP拥塞控制 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要变坏——产生拥塞(congestion).出现资源拥塞的条件:对资源需求的总和 > 可用资源:拥塞带来的问题:若网络中有许多资源同时产生拥塞,网络的性能就要明显变坏,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将随输入负荷的增大而下降. 1. 拥塞的控制方法一(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发送方维持一个叫做拥塞窗口 cwnd (congestion window)的状态变

TCP拥塞控制机制

我们知道TCP是拥有拥塞控制机制的,而UDP是没有的,为什么需要拥塞控制机制呢,就是防止丢包过多导致传输效率低下.网络中传输的包太多,路由器的缓存又不够,每一个发送端都以自己想要的发送速率发送包,自然会导致网络拥塞.所以我TCP就包括了拥塞控制机制. 有几种拥塞控制方法? 2种 1.端到端拥塞控制.网络层没有显示的告知传输层此时网络出现拥塞了,传输层通过报文段的丢失(超时或3次冗余确认得知)认为网络出现拥塞了,TCP会缩减其拥塞窗口,减小发送速率. 2.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网络层显示的告知发送端

TCP拥塞控制ABC(Appropriate Byte Counting)的利弊说

TCP在慢启动阶段,每一个RTT拥塞窗口按指数级增长,TCP在拥塞避免阶段,每一个RTT拥塞窗口线性增加1.这些都是书上讲的,不必太认真,真实的情况要比这个复杂的多!        首先我们看大部分的资料里讲的TCP是怎么实现每RTT增窗的,一切都是扯理论,没什么现实意义!        在慢启动阶段,每收到一个ACK(数据包从发出到收到其ACK,就是一个RTT),窗口增加1,在拥塞避免阶段,每收到前一窗口整窗的ACK,窗口增加1,也就是说,每收到一个ACK,窗口增加1/cwnd!然而这都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