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一个一直以来工程师热于谈论 的热门话题。人们总喜欢在茶余饭后讨论某同事出国以后的生活,什么时候买了个别墅大house,什么时候晒了一下蓝天白云没有雾霾,让人羡慕不已。可是我们也同样忽略了移民背后的努力和艰辛。殊不知对于移民的人来说,也舍弃很多。试想一下,若不是觉得前途无望,谁又会背井离乡呢。下面就以我自己的移民经历为例,和大家聊聊移民背后的故事。
我目前定居于新西兰,一个羊比人多的国家。签证状态是PR(永久居住)。顺便提一下,新西兰的永居签证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不用蹲移民监,并且拿到后可以长期离开新西兰任意时间还可以回来的签证。具体我们后续说到签证的时候再详细聊。
败也英语,成也英语
先说说出国的前后原委吧。关于出国,其实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事情,当时仅限于出国留学。但是因为我出身农村,家里没有经济条件支持,所以出国留学这事儿就当个梦想了。在大学毕业前,离出国最近的一次是华为应届生海外技术支持招聘。在招聘的时候我自信满满地“亮出了”CCIE笔试成绩,和面试领导侃侃而谈我的网络技术相比其他应届生牛逼很多,经验多么丰富,但最终结果是我被拒了,反而其他几个同校拿到了Offer。然而让我觉得无奈的是被拒理由:英语六级没过。 当时收到华为短信的时候,大家都坐在同一个出租车里面。去面试的路上大家都说我肯定没问题,谁知最后回来路上所有人除了我都拿到了offer。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叹天意弄人。
华为作罢,但是出国的想法还在那里。作为一个六级没过,被深刻鄙视过的人,首要任务就是恶补英语。中国人学英语,大部分都是听力阅读很好,但是张嘴就哑巴,写作就断手。我也是这样,所以当务之急是先补口语。在我出国前,英语培训班大致分为两类:应试派和实践派,应试派是以新东方,环球雅思为首的一等培训机构。实践派则以各个城市本地的口语培训班为代表。两个之间没有优劣,只能说在特定情况适合特定人群。我当时是这么考虑的,既然打算出国,首当其冲就是交流,如果交流都成问题,怎么能生活下去,等把交流这件事搞定了,在考虑考试方面的事情,而且学习语言这种事情,有语感了其实就提升很快了,说不定口语学习完了考试也就差不多了。
在我的《一个网工的十年奋斗史 - 工作篇》里面提到过,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企通信巨头。做通信的免不了长期出差,就借着在A省出差的时间里报了个培训班。培训班里面的老师除了低级别课程以外都是外教,课程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我所学习的级别的专业课程,另外一种是在培训中心大厅里面的公开课。每天有对应的主题,无关人数和学习级别,和专业课程相比就是很灵活,开脑洞型聊天。开始上培训班以后,我又回到学生的角色开始每周的英语课,生活也变得很忙碌。别人下班打Dota,我下班上英语课。我也想打Dota,但是为了梦想就得忍着。好景不长,学习了3个月以后,A省的项目即将完成,我又被调到B省常驻,眼瞅着两万块的英语课没上完,很是可惜?得益于祖国的强大,有高铁这么个便捷交通工具。于是周一周五在A省上班,周末又回到B省继续上英语课。光高铁票那段时间累计下来都是厚厚一沓,那时就在想,为什么铁路局不卖年票?上英语课,个人觉得用处最大的还是公开课,因为话题不限,你可以天南海北的瞎聊,但是肯定会遇到词汇不够的囧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学会了一招,那就是画画。每次上公开课,我就准备了一个记事本和一支笔,其他同学都以为我是拿来记单词的,结果他们都会错意了。举个例子,有段时间公开课老师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加拿大老头。他当过兵,经营过生意,还在中国娶了个老婆。因为他见识非常广,我就和他聊世界各种问题。从伊拉克战争到美国政策,什么导弹或新式武器不会说,我就通过画画的方式,结合一些最基础的词汇表达出来。他看明白了就告诉我怎么讲。这不,词汇就来了。慢慢的半年下来,从第一天嘴像胶布粘住一样打不开到在公交车上能和老外随便瞎侃,周围坐公交车的人们都扭过头来看,那瞬间终于发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有付出就有收获。
口语可以了,接下来要定方向。所谓的方向就是后续是考雅思,还是要考托福。毕竟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国家,一个是英联邦国家,一个是美国。经过一番分析以后,决定往英联邦国家方向发展,就确定了雅思。至于选国家的事宜,后续分析。接下来就开始准备雅思学习考试,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应试派培训机构么,准备考试的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完成口语培训以后,我在B省报了环球雅思,因为离我住的酒店近,方便下班以后花费更少的交通时间成本。但是同时也发现个问题,基本上所有的培训班都是工作日早上到晚上,周末班周期又太长。找了半天发现他们还有一个VIP班,只要钱够就可以一对一VIP培训。于是就任性花了血本报了。补充一下,也许有人质疑我是不是收入很高可以这么奢侈,当时厂商通信工程师的市价加上差旅费差不多一万多,高不成低不就。但是赚钱要么用来吃喝玩乐,要么用来投资自己,我更倾向于后者。顺便一句题外话:很多国内外大牛都有一致的共识,普通人与其花钱投资股票,基金,比特币等身外之物,还不如专心投资自己,只有投资自己回报才可能千倍万倍。回到雅思培训,我总共培训了22天,这22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考试技巧和写作能力。当然光老师教也不够,课后我也买了很多雅思学习书籍,例如:雅思真题,写作书籍,练习听力的书籍等。没过多久我就尝试了第一次考试,可悲的是口语考试那天公司高层领导视察工作,第一次考试就此作罢。没过多久,我又再次约了考场.这一次考试很顺利,结果6.5分。因为算是第一次正式考试,我个人对这个成绩很满意,也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里,如果后续需要高分的话,可以知道从哪里开始继续突破。
情迷新西兰
有英语的基础以后,就可以考虑选择国家的事宜了。
基本上摆在我面前的就四个地方:美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
当时的我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也购买了相关书籍来了解相关信息,得出如下分析:
(注:这为几年前的情况,具体可能有变化,加之为个人分析,还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美国-
优势:自然环境好,IT人的首选,毕竟算是各种新技术最牛逼的国家。物质资源丰富。
劣势:移民排期长,跳槽承担的心里压力大。
加拿大-
优势:自然环境好。
劣势:愚昧的我一直觉得能移民的地方都太冷,所以就没考虑。
澳大利亚-
优势:自然环境好,世界知名公司多,工作机会多。
劣势:父母移民相对复杂。交钱的话2年左右的排期,不交钱的话就比较长了。
新西兰-
优势:自然环境好,移民要求相比澳洲低。人口少,生活质量比较高。父母移民相对容易。(PS:父母移民现在政策已经更新:截止到目前,新西兰父母移民暂时关闭,2018年开放,预计会更改相应政策。)
劣势: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城市世界知名度较低。
以上是当时我在准备找国家移民的时候所作的分析。 相比当时雾里看花,现在生活在国外一段时间以后,对以上一些国家的体会就更加深刻。美国和加拿大我不便评论。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因为两者隔得近经常串门,时间长了对这两个国家的优势劣势特别清楚,有需要的话,可以单独开个话题聊聊。
当时的我,钟情于澳大利亚。一个最粗暴的原因在于,当时听到朋友们聊到澳大利亚拉光纤,设备安装等年薪都是10-20万澳币,然后往往会不由自主的顺便把这些工资转换为人民币,那就是上百万了。还有CCIE级别的人在那里很吃香等等。(注:其实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但是,目标定好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困难,自己评估移民EOI分数后发现总分不够,要么提高英语雅思到四个7,要么再熬几年工作经验。大家知道雅思四个7难度非常大,非英语专业的人来说,不磨掉几层皮很难把它拿下。
就在我开始做好心理准备拿下雅思四个7的时候,因为结婚的原因需要选择一个目的地去度蜜月,刚开始考虑欧洲,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加上妻子在欧洲留学的朋友说去那里注意安全之类的嘱咐导致想自驾游比较麻烦。在公司里面闲谈的时候,同事推荐我可以去新西兰。英语国家,而且无论从魔戒拍摄地,还是自然风光,都认为新西兰是个自驾游的好选择。我仔细一想这不解决了我自由行的所有问题了么。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转折,我在百度上搜索新西兰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个“新西兰移民在线打分系统”,就试了试,发现自己的分数已经可以上100分了。理论上来说,只要打分够100,就可以提交EOI了。因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联邦国家,社会结构相似,地理位置相近。我当时突然眼前一亮,发现貌似我可以考虑移民新西兰。同时就着我和妻子蜜月旅行的契机,可以顺便考察考察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
说到这里,我个人认为如果你有兴趣要移民某一个国家,最好还是去切身体会一下这个国家适不适合自己,毕竟这里是也许会成为你今后生活一辈子的地方。自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旅游。最好别报团,毕竟旅游的心态和真正居住是不一样的。再加上旅行团带你去的景点都是当地最美好的地方,并不能从中真正体会到当地人的风土人情。我定居新西兰以后,有很多朋友都问我如何如何想移民,但是每次我都建议他们在下决定之前至少来这个国家看看,结果往往大家都因为各种原因推脱掉。更有甚者,你问他新西兰在哪里,他都无法很好地答出。
蜜月期间,我们开车环了整个新西兰南岛,见识了这里美不胜收的风景,也感受到了新西兰和善的人民,就像高晓松在《晓说第二季》里新西兰站说的那句话:我已经八天没有生气了。这次蜜月之行,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来考察这个国家,我们遇到很多生活在这里的华人,也和他们聊了新西兰的移民方法和生活体验。发现除了相对老老实实的离岸申请永久PR,还有两个捷径:一个是近几年针对中国开启的working holiday visa打工旅行签证,这个原本的目的是给中国31岁之前的年轻人来新西兰体验生活,也同时帮助本地提供低技能劳工。例如农场,果园工作,而且只能给雇主工作3个月(习主席访问新西兰后改为6个月),然后换下一个工作。但是也可以变相拿这个签证来找其他技能型工作,找到了就可以换正式工签。另一个是针对全球开放的Silver Fern银蕨签证,这个就是一个开放式工作签证,找到技能型工作也可以换成正式工签。两个签证的缺点是需要在开放日刷名额,而且到目前为止竞争非常激烈。
回国和妻子商量以后,决定先试试刷银蕨,就找了一个中介帮忙刷,结果以失败告终,后续又申请了working holiday visa,这中间抢名额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和妻子在经过多番努力后有幸一同拿到名额后于次年三月份登陆新西兰。
临行准备
登陆之前的三个月,我一共做了如下几件事:
> 第一件是我重新考了一次雅思,这次考试一方面是为了刷新雅思有效期,另一方面是趁这个机会再巩固巩固英语,从结果上看相对上次有些进步,总分7分。还算比较满意。
>第二件是学习开车并考取驾照,之前说来新西兰度蜜月环岛游全是媳妇开的车,在深入了解本地情况时发现,在新西兰没有车出行比较困难,公交系统不是很发达,所以考虑来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先把驾照考到,过来这边换本地驾照也相对轻松很多。
>第三件,我和妻子认真总结了其他过来人的移民经验,罗列了诸多需要在国内提前准备的事宜,并逐一完成,包含但并不限于:大学成绩,工资单,准备推荐信,无犯罪证明等。同时也查阅登陆以后,所需生活用品以及办理证件之类。
>最后一件:完成CCNP的三门课程考试。有人看到这里会疑问,你不是有double CCIE了,为什么还要去考CCNP。这按照国内的思维方式来说,是绝对想不通的。其实在国外,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叫做:overqualified,翻译成中文为:资质过高。
这里具体解释下,有两个原因:西方国家人比较认死理,有一些企业只需要CCNP级别的人才,就不会考虑招聘一个CCIE,因为他们知道CCIE的人会更贵,所以有成本的因素在里面。另外一种情况,由于招聘中介基本上都是非技术出生,当雇主把Job Description给中介的时候,上面只标明CCNP,那么在简历上只写CCIE并不会给我个人带来什么好处,因为他们不知道CCIE人才是优于CCNP的。反之,他们只是去检查简历和JD的匹配度。但是就移民的目的而言,只要能找到技能型工作,就可以有足够分数办理PR了。所以多一个证书,也多一点机会。但是同时我也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希望大家看了以后不要为了考证而考证,务必要有对应的技术能力为其背书!毕竟在面试的时候还是需要有硬性知识的。
启程
转眼间就到了和祖国以及亲人分别的日子,还记得在广州白云机场国际出发大厅,我和妻子在父母的目送下渐行渐远,和上次蜜月旅行的轻松愉快的心情相比,这一次是带着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挑战再次登上新西兰的这块土地。
在叙述我在新西兰找工作历程之前,我觉得有必要花一点篇幅叙述一个改变我人生观的故事,它颠覆了我在国内形成的陌生人之间需要互相提防的思维。当时我是从悉尼转机奥克兰,飞机上我和妻子靠窗,还有一位50多岁的白人大姐坐在靠过道的位置。当时也是很不巧,坐上飞机后,机长通知飞机的引擎出现问题,需要修理。于是我们就在飞机上等了将近三个小时,加上飞行时间一共花费了六个小时左右。整个六小时的旅程我们没有交流,她只是玩着自己的ipad默默听我们用中文聊天。临近降落,我们大概寒暄了几句,无外乎就是问问来新西兰的目的,从哪里来等等,当我们告知她是过来准备定居。带了很多行李以后,她居然主动提出下飞机以后开车送我们去预定的住所,完全不担心我们两个陌生人,要知道我们到达奥克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并在得知我是做技术方面的工作之后,主动让我发简历给她,说她老公可以帮忙推荐等。老实讲,因为天色已晚,如果当时没有她的帮助,我们估计会折腾很久,可能最后不得不乘出租车,而高昂的出租车费用(折合人民币500元左右)对于当时没有工作,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靠在国内的积蓄来维持生活的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份无私的帮助对于初入陌生国度的一对小夫妻来说,无疑是对心灵极大的安慰,那天的我们连天上的星星都感觉是温暖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大姐和她的丈夫后续还帮我推荐到了新西兰最大的宽带运营商,并拿到了offer。
说回正题,登陆后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开启找工作之旅。初入一个陌生的国家,一切都是新鲜的,因为在国内做足了功课,所以一切的准备工作包括办理税号,银行卡,租房以及买车通通在一周内搞定。定下来以后,除了每天感受新鲜事物以外,更多的时间主要放在找工作上,关于工作,我从登陆到签订永久合同一共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相对于中国IT工程师普遍3个月的找工作时间,我的时间稍短,这其中,有幸运,有汗水,但是更多的是在于过去几年的实力沉淀。
异国应聘
语言,如果看过我上一篇《工作篇》的朋友肯定知道我雅思考了7分。大家也许会有种错觉,过来以后英语应该不是问题了,谈不上native吧,但是至少沟通无障碍。恰恰相反,刚到来的时候,很难听懂对方说什么。原因有二:首当其冲的是新西兰的英语是带有本地口音的,虽然是英联邦国家,但是例如新西兰甚至澳洲,都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发音体系。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就是,老外来中国之前学习了正宗的普通话,结果来了以后跑到了陕西或者山东去了,面对本地带方言的普通话,老外的内心是崩溃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来新西兰的新移民身上。加之我们从小日常中学习的英文大部分都是美国式英语,来到一个带方言的英国式英语的国家,自然觉得非常吃力。第二个原因是,虽然我在国内上了半年多的口语班,但是我后来发现口语班里面的外教在教课时,他故意放慢了语速和你聊,因为他知道他面对的是在学习英语的学生。但是当换个环境,在异国他乡面对面和西方国家的本地人交流的时候,他们会一开始就按照正常沟通的语速,当然你会觉得完全跟不上。解决办法?这个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只能靠慢慢习惯。当然这也导致了我后面找到工作以后,刚上班那一段时间,别人和我说话的时候,我至少需要他重复2-3次。现在想来,那些和我沟通的同事,真是好耐心。
关于投简历找工作。情况是,刚开始半个月基本上石沉大海,偶尔有几个电话面试,但是后续都了无音讯。半个月以后偶尔有一次在Linkedin上同本地一家大型工作中介的经理搭上线,并通知我第二天去做一个中介面试。结果满怀希望的我被当场泼了一盆冷水,在同其面试过程中,主要纠缠于我的签证问题。他抛出了一句让人无法反驳的话:我有很多大企业客户,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工作机会,但是我手里有Citizen的申请人,有PR的,有work visa的,甚至有Silver Fern Visa的,请问我为什么要考虑签证劣势的你?回到住所之后,我和妻子认真分析了我的优劣势:
优势: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和相关的大型项目经验,有技术证书。
劣势:英语沟通不行,签证劣势。
针对这些劣势,我开始逐个击破。英语沟通,由于不能短期解决,但是需要至少做到别人给你电话面试的时候能够对答如流,于是我就结合常见电话面试问题,写了个稿子,并烂背于心。做到只要有电话面试,基本上抓住几个关键字,脑子快速搜索答案并按照之前准备的答案回答。签证劣势,我认真的分析了working holiday的问题,只能给同一个雇主工作3个月的限制让很多中介或者雇主望而却步,大家都不希望找麻烦事。所以我自己也撰写了一份关于working holiday转work visa的可行性报告以及实施方法。既然中介或者雇主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移民局政策,那我们就帮他把功课做了。在处理好劣势问题的同时,我也要更加的突出优势。有句话说得好,当你想做什么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我在找工作期间认识了很多华人工程师前辈并成为了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重新修改了我的简历和cover letter,让其完全符合本地人的口味,并重点凸显了我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背景。
量变到质变
经过上面的一系列整顿,我重新开始回到招聘市场,继续申请职位。与刚开始的第一个月不同,电话面试慢慢的多了起来,面试过程中交流也很顺畅,充分让面试者了解到了我的情况,看起来一切似乎很顺利,问题在于面试机会一直还停留在电话面试上,而且都是中介电话面试,还未曾有一个雇主面试机会。由于新西兰物价相对较高,眼瞅着账户的存款随着一天天的开销慢慢变少,按照这个速度我们过不了2个月就弹尽粮绝了,可是工作却没有一点头绪。回想我们破釜沉舟,放弃了国内的一切,报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奋斗,但是却却逐渐失去希望。我开始变得急躁起来。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她不断鼓励我,相信我能行,即便是不成功我们也可以回国重新开始,没有什么丢人的,还年轻,不怕失败。我敢断言,没有她那时候不断的鼓励,我肯定是撑不下去的。
在妻子的鼓励下,我继续坚持投简历,做电话面试。期间我们为了加强英语技能,还参加了奥克兰大学英语系的免费英语培训。妻子为了解决我们生活的资金问题,还开始做上了代购。慢慢的,情况开始好转,面试机会从电话面试转为工作中介面对面的面试。其中一家工作中介看上了我的个人技能,便开始把我推荐给雇主,就这样我拿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雇主面试。说来也很滑稽,作为第一次雇主面试,我个人非常兴奋,但是兴奋过头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在整场面试过程中,我把和雇主的面试变为了一场个人脱口秀。结果一个周以后,中介从雇主得到的反馈是,这个面试者更适合做销售。有了多次面试经历以后,自己也表现的越来越好。就像量变到质变一样,渐渐地雇主面试开始多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过硬的技术和经验,在签证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我拿到了两家新西兰运营商的offer,并在一个月以后成功申请到了work visa,两个月后以高技能短缺工作为条件,高分提交EOI并毫无悬念的被选中,并于圣诞节前夜拿到了新西兰居民签证。从登陆找工作到拿到居民签证一共耗时8个月。(具体申请过程和经验总结我会后续另外开贴详细解说)
后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在新西兰的这些年,在工作上,我从一个公司新人到同事敬佩的核心技术骨干,并拿到了全公司的年度技术专家奖。生活上也从一个青葱少年即将成为人父。还是那句话,有汗水和泪水,也有幸福和快乐。
下一篇文章我会给大家分享新西兰的福利,工作和生活是怎样一种体验 敬请期待 -《一个网工的十年奋斗史 - 海外生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