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的反思

转载两个关于中国交易的文章,个人觉得要改变中国教育得从考题内容改起,类似文章分段、写作手法之类的不应该出现再考题,既然中国的应试教育改革不了,那就通过变改考题来改变教学方式,多一些发散性思维的考题(可以参考文章一)

写作手法比如明喻暗喻排比之类的我觉得不用特地交,看多了文章写作时自然会采取某种写作手法,而不是特地去采用该手法而写文章。

文章一: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区别:

先看一下美国和中国两个版本的《灰姑娘的故事》课堂实录

美国版的老师课堂讲解“灰姑娘的故事”: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 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著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番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 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中国版的老师课堂讲解“灰姑娘的故事”:

  

上课铃响,学生,老师进教室。

  

老师:今天上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

  

学生:这还要预习?老得掉渣了。

  

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他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书上不都写了吗?不会自己看啊?

  

老师:这故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肯定要考的了。

  

老师:好,开始讲课文。谁先给分个段,并说明一下这么分段的理由。

  

学生:前后各一段,中间一段,总分总……。

  

老师:开始讲课了,大家认真听讲。

  

学生:已经开始好久了

  

老师:说到这里,大家注意这句话。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是明喻还是暗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个词,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不如作者的好?

  

学生:又n人开始睡觉             

老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如果和那段话位置换一换,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我又不是你,我怎么会注意到啊?又 n人开始睡觉……

  

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啊?你们要知道,不好好上课就不能考好成绩,不能考好成绩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不能……你们要明白这些做人的道理!!!!

转发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说中国教育一定不如美国教育好,也并非崇洋媚外,只是想说说想想中外教育的差别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深度。

先看美国的教育方式:通过故事衍生到看问题的角度,比如:对待后妈的问题上,中国人的处事理论基本就是“二元论”一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后妈都是坏人”这是中国人基本的认识(包括大人)。当然在美国也可能是这样的认识,但是老师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后妈不好的原因是“爱”——爱别人的孩子永远不会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通过这里孩子们受到的是“多元论”思想的启蒙。

第二,方法。

可以看到,同是讲一篇《灰姑娘的故事》美国老师引导的话很多,采用的方法也比较适合孩子们的思维。我们中国的教育方式只是老师在“满堂灌”而已。

在这里我又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故事来:某大学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讲课,陶先生并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手拿教案去上课。他左手抓了一把米,右手抓了一只饿了三天的大公鸡,走上讲台,他先把米放在讲台上,然后双手抓住大公鸡,让它嘴对着大米,10分钟过去了,大公鸡就是不吃。陶行知改变了方法,他把大公鸡放在地上自己走的远远的,结果奇迹出现了,大公鸡飞快地飞上讲台,三下五去二就把大米给吃完了。陶行知再次走上讲台向大家鞠了个躬说我的课讲完了。

因此,教师讲课不能改变学生现有的认知状态,但是根据学生认知状态灵活运用方式和方法却是可行的。

第三,结果。

美国老师的教学效果是:教会孩子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且进行了励志教育:怎样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挑战;通过这一故事老师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这一点上我觉得特别重要,看看美国拍的大片《变形金刚》、《蜘蛛侠》、《阿凡达》里面的想象力何其丰富,令人叫绝。这些丰富的想象力应该和小时候的教育有关系。

咱们的教学中,那些睡着的学生是“被教育不成功者”而那些没睡着的也只是“被教育成功者”而已。

假想一下,如果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同时出一张关于《灰姑娘的故事》的试卷交叉考试,中国孩子能考60分(中国老师批卷);美国学生做中国试卷的话恐怕能考20分就不错了。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学生只能在考中国老师出的试卷。其实这也是中国老师的无奈,美国老师那种讲法中国老师又何尝不会呢?

中国教育报特别推荐:《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悄然兴起——把学习当做快乐地玩积分游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3673a0102vp7l.html

      

 会教与不会教的老师的八大区别

文章二:中国老师去教英国学生的实验:(转载自龙凤胎老爸)

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博航特学校,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来自南京的李爱云(音)老师在纪录片中直言不讳地说:“有时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社会福利高孩子并不一定差。

据8月3日的报道,5名来自中国的教师到英国罕布什尔学校交流教学一个月。但是这一个月英国学生给中国老师留下的印象并不好,他们似乎没有感受到英伦绅士的风度,相反他们认为这些英国学生既粗鲁又懒散。

一位中国老师说:“英国孩子即使不工作以后也可以拿到钱,所以他们没什么可担心的。但在中国,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来赚钱养家。”“如果英国政府能消减福利,就能迫使他们去工作,那么他们对待人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孩子为什么普遍乖巧懂事呢?其实被逼而已,因为国家不同,制度不同,中国还是比英国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否则,靠什么去吃饭?说英国的孩子“懒散”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根源在社会。

其实中国社会不管是育儿还是养老等很多方面,更需要全民性的福利,我们首先要承认,钱多并不是坏事,英国社会的福利好,中国教师提议“英国政府消减福利” 只是让学生们觉得生活压力大而会“勤劳”一些吗?那倒不如这样做,福利不会少甚至还可以多但可研究下发放方法,就像富人们要研究怎样把钱留给孩子让钱越来越多而不是最终被孩子挥霍一空成为败家子。

二、中国重视集体主义而西方推崇个人主义。

这5名中国教师到英国的目的就是检验中国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合英国,在中国认为英国福利制度让孩子们没有进取心,非常懒散外还缺乏纪律性。于是数学老师邹海连(音)带领学生做集体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感。

中国教育一直很强调纪律性和集体性,孩子们从小到大就在家庭或学校这样的环境里被教化着,被统一教条的管理着,而西方则比较推崇个人主义,更尊重个人的想法或行为模式,或许会出现自由散漫的情况,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两国国情的不同,所以,中国和英国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不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解放个人的自由,不管从外在的着装和举止上,还是内在的情感和创作上,在符合当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个人的成长和选择越来越受到尊重。

三、英国的孩子发育迟缓?

一位中国老师发现有些英国的孩子到13、14岁了仍然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她说:“我布置完作业后以为孩子们能认真做作业,但是回到教室却发现有聊天、有吃东西甚至有的在化妆。我必须极度克制自己,不然我会被逼疯的。“而在中国的校园里,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还出现在二三年级,则极有可能被认定为发育迟缓或者患有多动症状。

那中国的孩子为什么注意力普遍很集中呢?这主要是缘于纪律性的要求和学校家庭的教化,因为上课就要整齐坐好然后认真听老师讲课,否则什么也学不会。另外,我听过一些去英美考察老师的报告,在西方的学校里,老师的办公室就在教室,他们可以随时与孩子们相处,而一个班里的学生大部分维持在二十多人左右。

所以,这也不难理解其中一位中国老师称:“你们有不同的教学方案来针对不同的孩子,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只有一套方案,那就是要么幸存,要么被淘汰,这取决于孩子自己。”

在中国,中英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本身就已经有明显差别,如果再加上老师本身既定的传统纪律观念,还有在一个班里有可能超过80个学生的前提下(当然地区落后或人口少的地区除外,但再少孩子的班级我们也缺乏英国教师那样的亲和亲力亲为,而以师长尊严把自己和孩子隔离成两个世界),大部分中国老师也不得不整齐划一的推行一套教学方案,而全班的孩子不管接受能力如何只管听从老师讲课就是了。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孩子的注意力被逼到有什么理由不发展的更快更好呢?

而在这种严格纪律的强压下,很多孩子失去自我的热情而可能貌似是课堂上整齐坐着眼睛认真看着耳朵仔细听着,但其实是挂牛头卖狗肉,心早就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四、到底是英国教育制度好还是中国教育制度好?

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总体教学方式的形成是跟这个国家的国家制度,思想传统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从小处来说,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其实也略有差别,这取决于家庭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和教育方式上。而中国教师在英国学校的“水土不服“,实际正是中英教育制度差异的碰撞。

节目播出后,英国舆论分了两派。一派对于中国老师的教学方法,比如博航特中学的校长尼尔·斯托格就表示不赞同。他认为,自己的学生并不像中国老师所描述的那么懒散,同时,他形容中国老师的教学是“麻木和无趣的”。

但英国网友显然更赞同中国老师的说法。“他们(中国老师)是对的,”一位网名叫诺卡的英国网友在社交网站留言道,“英国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没有学生的样子,英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而这条留言获得了4600多个“赞”。

当我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去英国接受更好教育的时候,英国却请中国老师去学校任教。

这说明什么呢?任何教育制度和方式有它值得传承的一面,但也有它需要摒弃的一面,英国BBC广播公司花大力气拍这样一部纪录片,正是想借鉴到中国教育好的一面,而中国教育也同样要学会沉思,面对英国的学校教育,我们又能拿来什么好的东西呢?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10-21 00:01:16

关于中国教育的反思的相关文章

学院名单-211院校研招学院-中国教育在线(www.eol.cn)170915164402

[数据结果] 学校数.学院数:112,2657. [数据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www.eol.cn)211院校研招学院. http://www.eol.cn/html/ky/gxmd/211.shtml import sys import os import requests from time import sleep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import pprint from openpyxl import Workbook import time cu

关于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区别的一种可能猜测

大家知道,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 等于 十二年,在很多西方国家是十二年或十一年义务教育,但是很多在中国高中学的知识(以数学为突出)甚至在初中的知识,在西方可能要等到大学才学,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学那么多?为什么中国学生缺乏创新称为世界的共识? 我以一个亲身的例子来推测一下,可能是无稽之谈,希望大家不要见怪. 在暑假,一次,我给我弟弟(小学二年级结束,开学后是三年级)补习功课,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二年级下册书本练习题第40页,共120页,意思是相应数学知识已经学了很长时间): 题目描述:在一个拔

我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思考(拒绝全面发展,鼓励偏科)

中国教育是失败的(至少不那么成功),这个大家应该听的不少.如何改革确迟迟没有进展.我想着以下方案或许是个出路: 1. 传统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准偏科.我认为不合适,应该允许偏科,鼓励偏科. 社会本应该就是多样性,需要有各种专业的人员相互配合去完成工作,而全面发展与这个理念是矛盾的.要求所有人都努力学会各种技能,往往会导致全能的庸才出现.学校不应是给学生灌输思想的地方,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学生应该通过学校学习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而以爱好为目的逐步深造. 培养上:学

针对中国教育抒发的一点感想

还记得前些天一位老师和我讲到过,他们去开会,习主席对他们老师提出了三十一问(数字记不清了,可能有误),问得老师们面红耳赤.其中最让我的老师记忆犹新的一条,大意是:“我们的科研专利那么多,为什么真正能应用到实际的寥寥无几?为什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寥寥无几?”今天,我就想谈谈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勉. 试问,作为一个大学生?是好好工作就可以了吗?每天按时去上班,按时下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够了吗?让我们想想之前习主席对老师提出的质问,我们这样真的能够达到主席的期望吗? 我们是大学生,是国

资中筠:中国教育不改变,人种都会退化

今年82岁的资中筠,是香港书展上最年长的一位讲者,也是发言最犀利.大胆的一位.她来自北京. 资中筠于1996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退休后,就公共事务撰文多篇,2011年出版自选集五本:<感时忧世>.<士人风骨>.<坐观天下>.<不尽之思>.<闲情记美>,社会反响巨大. “她不阿世.不迎俗,以独立的人格,自立于天地之间.”<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杨继绳对她如是评价. 在香港书展上,香港天地出版公司根据内地版自选集编选的新书<

[杂谈]谈谈当代&quot;剧场效应&quot;在中国教育圈的影响

什么是"剧场效应"? 我们先用一个简单形象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剧场效应". 比如在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有什么区别吗? 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

中国教育

http://news.ifeng.com/a/20151212/46641210_0.shtml 中科大“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登国际物理突破榜首 http://news.ifeng.com/a/20151212/46641210_0.shtml 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为人类作出最有价值的贡献 http://yule.sohu.com/20151008/n422690920.shtml 屠呦呦.莫言获诺贝尔奖,诺奖进入中国时代?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自己的信息搜集能力太差了,太目光短浅了.你活在当

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徐健顺

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 徐健顺 今日蒙周坚老师拨冗为余导游柏林,如数家珍,尤至派加蒙博物馆,耳闻纵横辟阖之希腊两河文明,目接宏伟曼妙之建筑雕塑陶器,直如身在远古天国,迷恋不忍,而周老师则感国内博物馆教育之羸弱,民族文化启蒙之缺失,叹息良久.于是共论中国人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中国历史,更不知其不知,而妄自菲薄,常令西人亦为之瞠目.我一辈人上不能引民族未来之路,下不能安传统断绝之状,唯可作为者似考古学家,发掘真相,洗清污垢,复原神采,以奉后人.联想近日讲学,同道多询古代私塾事,因思撰文略述中国古代教育

开源CMS系统Moodle对比中国本土化开源在线教育平台EduSoho

这段时间研究了一下著名的开源课程管理系统Moodle,也了解了一下目前国内比较火的在线教育平台EduSoho,发现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优势各异.接下来就简单对着两个平台做一下对比. 首先来说一下EduSoho的特点及优势: 1.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团队,因而能够为用户提供全栈式的解决方案. 2.从大的角度上来说,EduSoho将传统的网校建设工作进行了高度的梳理与整合,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一些关键和困难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封装,使得传统的网校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诸多实现细节被屏蔽起来,用户在搭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