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努力

点击进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链接

1.2019/12/16

研发说方案无法实现,产品经理怎么办?

第一步 判断真伪

“无法实现”有几种可能:研发明确知道无法实现、研发不知道能实现、研发不知道是否能实现、研发明确知道可以实现却说无法实现

1. 研发明确知道无法实现

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研发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评估了方案,确实不能实现并诚实地做了反馈。这种情况不用多说废话,赶紧改方案,一定是我们设计方案过程中缺少了必要的技术可行性研究,这个锅咱得自觉背起来。

2. 研发不知道可以实现

研发评估之后以为不能实现,然而实际上是可以实现的。出现这种误判一般不会是故意,原因很可能是能力、视野的限制。这时候产品经理可以协助寻求上级或技术专家帮助或给予现成案例参考等等,去帮研发正确地评估。

3. 研发不知道是否能实现

在不知道能否实现的情况下却告知我们“无法实现”,不管是因为没有时间去评估、根本不想评估、还是评估无结论,都不是健康的现象。说明研发主观上可能不太想做这个方案。

4. 研发明确知道可以实现

明确知道可以实现却告知无法实现,很明显,这方案研发极度不想做。当然,正常情况下,这种情况比较少出现。

第二步 真实评估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有些情况下并不是真的“无法实现”,而是判断失误、评估能力不足、非有效评估、无评估等情况下给出的错误结论。产品经理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应尽力和研发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技术评估不是研发一个人的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得到真实评估:

1. 评估意愿

评估方案往往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并不是读一遍PRD或看一遍原型就能给出结论的。研发不愿意评估可能因为评估工作的性价比低(比如有的公司评估不计工作量)、没有足够时间(比如有些团队的迭代流程中没有规划评估阶段)、个人意愿等。产品经理要做的是在项目周期中合理安排时间,让研发有足够的时候去做评估;提供方案时也要讲述项目背景、目的、价格,当做一件事有价值的时候,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做好,切不可把研发只当作资源方,把方案一扔就完事了。

2. 评估能力

正确评估一下方案需要技术、经验、视野缺一不可。产品经理在提供方案时可以同时提供现有案例、相似产品给研发;在必要的时候,协助研发寻求更高一级的技术支持。从侧面帮助提高研发的评估能力。

3. 评估结论

评估后给出不真实的结论,俗称“忽悠你不懂技术”,不考虑人品问题的话,说明产品经理已经失去了研发的信任,他已经不愿跟我们说真话。

第三步 明确原因

经过技术评估后,产品设计方案确实无法实现时,应明确无法实现的原因,以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技术无法实现的原因一般由以下几种:

1. 方案原因

方案不合理、异想天开,当前没有技术可以做到,比如“让手机壳根据UI自动换色”。

2. 能力原因

方案需要的技术能力当前团队达不到。有的产品经理看到别的产品的功能很厉害,就想自己也做一个,却忽略了团队能力的差异。比如芯片、5G等,不是谁都能复制的。

3. 技术原因

不同技术框架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不足之处,一款产品的技术框架一般不会更改,有时候会遇到技术框架限制而无法实现的功能方案。

4. 人力原因

方案合理、能力够、也没有技术限制,但没有足够的人来做。

第四步 解决方案

1. 短期方案

当我们设计好的产品方案被评估为无法实现后,当务之急就是根据实际原因来修改这个方案:

1.不合理方案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失误,应好好反省自己,重新梳理需求,多请教研发技术知识,重新设计方案以达到合理。

2.能力原因短期内无法解决,产品经理应有看菜下饭的能力,根据团队的能力水平去设计合理的替代方案。

3.技术原因也需要产品经理妥协,可适当了解当前产品的技术特点,扬长避短。

4.人力原因本质是研发难度问题,也是成本问题。达到需求目标的方案往往不止一个,并不一定要选效果最好的,而应尽量选择效果较好成本较低的。

2. 长期方案

产品设计方案因无法实现而不得不重新修改,耗时耗力,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浪费时间很可以会耽误产品的商业机会,同时也会降低自己在团队中能力信任。我们应长远地解决这类问题

1.懂点技术。虽然产品经理不需要写代码,但不能不懂技术,至少要了解技术的原理、自己产品的技术框架、团队的技术能力水平等等。产品设计要建立在技术可行性基础上,但也不要被自己有限的技术能力限制(自己觉得不能实现就不做了)。

2.产品设计过程要考虑研发可行性,不可随意发挥。我给团队制定的SOP中,有一步是“初步方案”,目的是在进入详细之前先确认掉技术疑点;设计过程中有不确定的也需要随时与研发沟通。

3.默契与信任。产品经理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建立起团队中的信任,在一次次的项目过程 中建立起默契。信任和默契是事情推进最好的润滑剂。有时候我们苦思冥想得不出的好方案,也许研发从技术角度很轻易地就给出了答案。

2.2019/12/17

如何与设计沟通?

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角色处在表现层,但产品经理需要对整个产品负责,所以产生一些争论也情有可原。

我们先来看看争论产生的原因,从如下5个维度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产生分歧的5个原因

所处视角不同

产品经理:产品做的好与不好都需要有人来背锅的,产品经理往往背负着KPI的压力指标商业广告的收益、各入口所能产生的转换率、数据(UV、PV、DAU)、次日留存/周留存、投入产出的比例、项目怎么能推进等。

设计师:设计反应在视觉层面,加广告太难看了、入口太多了没有留白、文字能不能去了、不用那么多图标,加这么多信息都不考虑用户的感受,影响用户体验,留不住用户。

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面对同一个需求所处的视角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产品经理看的大面,设计师看到可能只是表现层的体验,双方转换一下视角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

隔行如隔山

产品经理:目前大学里还没有产品经理这个专业的课程,企业在招聘产品经理这个职位的时候,往往看中的是面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所以你会发现做产品经理一职的,技术出生的偏多,理性思维,逻辑能力很强。

设计师:设计是专业技能,没几把刷子还真就干不了这活。设计师大都是美院毕业的居多、相关的设计专业、在培训机构练就一身本领的全能设计师、也有非本专业的完全凭借个人喜好干出一番伟业的,这样占据的比例相对少点。

为什么很多公司要求产品懂设计、技术,不然只有逻辑怎么往下开展工作,设计师也需要理解产品中的逻辑,不然互相思路都不在一条线上,工作还怎么开展。

沟通成本太高

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最喜欢说的三句话就是这个需求很简单、这个需求很着急、这个需求很重要。这三句话本身就很招人烦。再就是提出具体的设计问题,这块的字能不能再大点、Logo 再变大一点、按钮再大点、反正就是都变大点、空白的地方都填满;颜色能不能再明显点、蓝色是不是科技感更强点、红绿搭配会不会更好点等。

设计师:对设计师而言,设计师想通过层次引导设计来引导用户,不是只有大;对比强烈、互补的色彩搭配不是只有红绿,甚至是留白可能更显气质。

这样的沟通成本能不高吗?

相互视角都不在一个方向上,一个说东,一个说西,背道而驰,怎么能形成共鸣呢?

原型同设计稿反差太大

产品经理:为什么就不能按照我设计原型来做呢?明明是这么画的,出来的效果却是这样的,怎么能随便改人家的劳动成果呢?

设计师:设计师都不喜欢照着原型设计,感觉没有融入自己创意思路,所以会觉的原型设计的不符合用户体验需求,就想着发挥一下特长了。

产品原型体现的是产品的逻辑,设计师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理解产品原型?其实设计不一定非得跟原型一模一样,关键是合理性。

产品经理:很多需求设计都是直接发给产品经理,评审也是产品经理来拍板,这就造就了产品经理的强权地位。只要是最后拍板的,看待设计多少都会带有主观色彩,确实可能存在偏离预期的设计方向。

设计师:设计本来就是推陈出新的立异过程,才能体现出设计的价值,而设计师需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传达出去,往往会遭遇不测。面对不理解,又不甘心作品被PASS掉,潜意识中产生了一种较量。

这种较量往往是在潜意识中形成的,来源于一种叫“不理解”的套路。其实真不是不理解,只是我们没有正确的对待这件事。

6个解决方案

看到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经常会争论细节的原因,那怎么沟通的姿势才正确呢,如下6个姿势可能会解决。

理性对待纷争

波克定理: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提出者是美国庄臣公司总经理詹姆士·波克,就是说没有摩擦就没有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

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一次评审会能安静度过,这都成了很多设计师的魔咒。

咱们试想一下,如果每次大家都没意见,说明什么问题?

没有人认真用心对待产品了,是不是更可怕?

周鸿祎在《互联网自述》那本书中不是也说过,他就喜欢看到有不同的声音,为工作争论起来。看看《乔布斯自传》那本书中,乔布斯跟团队吵了多少次。

厘清需求的杀伤力

轻需求:很多需求设计都是一种市场需求,比如迎合节日、重大事件、悼念等做的一些情感化设计,刚过完的周年活动,很多产品都按照设计规范融入了庆典的设计元素。咱们能说这样的设计需求一定能带来多大收入吗?能带来多少新用户的增长吗?我估计谁也不敢这么说,用户也不能因为产品没做这些就弃用了。

重需求:颜色的优化、操作习惯的优化、引导设计的优化就能提高用户转化,这些直接影响到用户感受去留的设计,对产品的杀伤力太大。这些需求优先级应该提至最高,刻不容缓。

厘清需求的杀伤力,促使我们理性对待的态度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既然选择坚持,就要拿出准备风雨兼程的理由

其实产生纷争的很多需求,都可能是由于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产生了差异。产生争议以后,说明真的有问题出现,各自说出的理由没有很好的说服力,这样僵持着就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

这个时候,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需求非常重要的情况下,往往会向上一级求助,好多公司的大BOSS就要出场了。这样得出的结果即使是偏离了一方的预期,但大家还是会去执行。

设计规范的力量

设计规范从在宏观层面,方便了团队高效协作,建立统一的设计文化,视觉形象和品牌统一保持一种调性,保证多人参与同一项目视觉的一致性。

优秀设计规范的建立本身就是对设计团队的考验,传达到用户层面的体验设计也得到了统一。

设计规范涵盖范围很广,字体、动效、交互、色彩、控件、间距、图标、列表、弹出层、文案语气、调性等等模块。

设计规范不仅可以塑造整个产品形象的统一,同时产品的迭代与交接更加高效。因为规范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说服力,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论。

形成简单的Demo

很多问题涉及到交互,微动效,体验层面,感官地争论结果,缺少客观的说服力。这时候我们可做个简单的Demo,让更多的人未参与讨论的用户来体验,这些用户的反馈没有偏向性,反倒是更接近我们想要呈现的结果。

终端裁决,线上见分晓A/B Test

产品设计的好与坏,不是通过我们争论来决定的,而是真实用户使用的感受来评判的,这就是我们俗称灰度测试。验证产品的测试方法,通用的灰度测试就是A/B Test,多维度分析测试数据带来的变化,带来提升的点需要分析。反之下降的也要分析,不能说数据下降了,用户就没有需求。具体的还要结合产品解决用户的问题来考量。

验证用户就是要仔细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功能设计之间是不是存在偏差。转化率的提升是个关键指标,埋点的位置尽量可以清晰看到用户的使用轨迹,这样可以更好判断出问题所在。

写在最后

只有在讨论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

理性对待这些争论,谁都想把产品做好,更何况产品经理是需要对整个产品数据负责,背负KPI考核的。那可不是开玩笑的,领导问责也是直接责任人。

多一点理解,转换一下视角,权衡一下利弊。针对不同的需求的争论,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案,让项目更加高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urarararararara/p/12055260.html

时间: 2024-10-29 12:42:32

产品经理的努力的相关文章

作为前端产品经理,这些用户心理你都掌握了么?

本文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是前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一些用户心理方面的事儿,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做产品前端的时候,最需要考虑就是在这一业务下到底用户是什么样的心理,以及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这样才能够实现更人性化,更贴近用户群体的交互. 最近作者又开始重新做app产品.在做产品设计交互的时候发现,其实前端产品最需要了解就是业务模型下的用户心理和用户行为.很多入门的前端产品经理可能只是抄袭,然后只是简单将自己认为用户是怎么样的带入到产品设计中.其实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用户行为. 比

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文案能力?

当今时代,很多互联网公司的 产品经理 越来越像个多面手,除了必须做好一个UE 设计师和项目跟进者外,还要做产品迭代规划设计.市场需求.商务需求.用户需求.  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应该做到4个了解:了解用户.了解行业.了解市场,更要了解产品本身. 由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属性特征,又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文案能力,别问为什么?一个产品经理展现成果的方式除了线框图之外,就是各类需求文档了,如产品需求文档(PRD ).商业需求文档( BRD ).市场需求文档( MRD ),还有原型图里面各个栏目的产品概述,无

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的区别

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会有这么两个职位: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和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 项目经理是比较宽泛的用词,只要一个事项可以作为项目运作的管理者就可以称为项目经理,如:建筑项目经理.金融项目经理.制造业项目经理.研发经理等.产品经理,这个词在互联网公司或是新兴创业公司用的比较多,也是最近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架构中用词.是不是大家都只是知道有这么个职位存在,具体他们的定位是什么,职责要求是什么,所需的能力是什么.或许可以给出一两点的答案,更系统化的.清晰的就

第五课 产品经理的目标管理能力

5.1 产品经理的目标管理能力 ● 5.1.1 什么是目标管理 - 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定义: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 目标管理又可以称为“成果管理” - 今天,我们主要针对产品经理自我的目标管理进行交流 ● 5.1.2 谈谈你曾经看到过或经历过的半途而废的目标? - 减肥 - 戒烟 - 晨跑 - 存钱 那么,产品经理的自我目标管理是否有方法可循? ● 5.1.3 拆分与设立目标

是什么让你选着互联网产品经理的

1.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喜欢观察,喜欢为任何形式的产品做改进,无论是餐馆.便利店.生活中的服务.自己使用的互联网产品2.渴望创造些东西,创造那些深埋人们心中的需求产品3.自己原本是做前端和UI,但总觉得还是好多限制,正好创业时有给产品除主意的机会,也就忙发觉产品的设计才是最适合我的. 喜爱互联网形形色色的产品,喜爱和人们之间的沟通,喜爱挖掘人们的心理,喜爱统筹规划后的成果,这是我的原因,你呢?PS:我还不是,正在努力中...... 因为突然听这个职业和我的专业很对口(信管),再加上编程学的不咋的,

产品经理如何量化关键需求指标

在确定了客户需求之后,要将客户需求作为网站优化.流程改进的依据,还需要更进一步,对这些需求提出特定的.可衡量的要求,作为日后评价的标准.检验和考核的指标依据,这些量化的要求被称为关键质量特征.例如: 在天天飞车游戏中,客户提出,尽快推出新的车款.那么尽快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尽快呢?这就需要一个具体的.可量化的值,比如:一月至少推出1款.数学表示可以记做 (推出频率 ≥1)/month 那么,"频率"也就成为了关键质量特征,一月至少要推出1款,就成为了努力的目标. 从这个方面讲,关键质量特

如何不被程序员嫌弃——写给那些血气方刚的产品经理

进入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美国IT企业工作人才项目,起薪40万,百度搜索(MUMCS) 最近有位刚做 PM(产品经理)的小伙跑来跟我控诉,说公司技术部的 RD 们(程序员)个个不给力.需求过了千百遍还是理解错,或者就是简单回一句"做不了",表情如死灰. 这位 PM 血气方刚,张牙舞抓,脑子里总有一千万个新产品需求的想法扑腾着.他咄咄不停的抱怨 RD 们不配合,能力差,懒惰,没思考能力,没品位,顺带连抠脚味儿太大这种事也强烈谴责了."擦,老子明天就去学编程!" 哎,我发

产品经理四大层级,你处于什么位置?

如果你选择这份职业,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来到外星球的探索者吧,这样工作会变得有趣,生活也会很有趣. 毕业后,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产品.经过几年,它不再只是职业称谓,而是个能承载思维方式,价值观,甚至哲学理念的"容器".在这里,给刚入行的小伙伴介绍产品经理的四个层级,另携干货,希望切实有用.而对于"产品"的高级层理解和主流观点或许不符,却正因这点,才让我从心底喜欢这件事.欢迎产品旺来拍砖讨论. 第一层级 让产品好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执念及优秀的逻辑思

作为产品经理,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让自己的能力快速提升呢?这是一个非常宏观复杂的问题.笔者尝试结合"一些数学学习建议"和"产品经理工作中的有限经验"做了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春节回家期间,跟正在上高三的小侄女聊了一下她的学习状况,得知她数学偏科十分严重,满分150的试卷只考了30多分.对于"数学"这个高难度的学科而言,每个班级中都会呈现出严重的阶梯性分化现象,"头部"学生趋近满分,而"尾部"学生得分少的可怜.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