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OC2.0与PBOC3.0的区别

201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以下简称PBOC3.0),PBOC3.0是在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颁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以下简称PBOC2.0)基础上,经业内专家多次研讨并不断修订、补充完善而成,此次升级适应了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新要求,为金融IC卡进一步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推进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PBOC3.0颁布的背景

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国际有关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金融应用需求,发布了《中国的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1.0》,后来业内把此规范称作PBOC1.0。从内容上看,PBOC1.0规范定义了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规定了卡片和终端的接口、卡片本身的技术指标、应用相关的交易流程和终端的技术要求等。

为满足金融IC应用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启动PBOC1.0规范修订工作,补充完善电子钱包/存折应用,增加了与EMV2000标准兼容的借记/贷记应用,增补了非接触式IC卡电气协议特性、电子钱包扩展应用、借记/贷记应用个人化指南等内容,并在2005年3月颁布了PBOC2.0规范。

为推动金融IC卡在小额支付和快速支付领域的应用,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5月发布PBOC2.0规范2010版。该规范共13个部分,增加了非接触支付、基于借记贷记的电子现金等内容,以满足小额的快速支付的市场需求。

为适应我国社会安全支付的需要,推动金融IC卡的健康发展,201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以促进中国银行卡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人民银行也提出了IC卡受理环境改造和银行发卡的时间表,这标志着国内金融IC卡迁移开始全面推进,IC卡迁移进入关键时期。经过近三年的努力,PBOC3.0规范应运而生,由人民银行于2013年2月正式颁布实施。

 二、PBOC3.0的主要内容

PBOC3.0共包括14个部分(原PBOC2.0的第1部分:钱包存折卡片、第2部分:钱包存折应用、第9部分:钱包存折扩展已删除),分别为:

第3部分:与应用无关的IC卡与终端接口;
    第4部分:借记贷记应用;
    第5部分:借记贷记应用卡片;
    第6部分:借记贷记应用终端;
    第7部分:借记贷记应用安全;
    第8部分:与应用无关的非接触式规范;
    第10部分:借记贷记应用个人化指南;
    第11部分:非接触式IC卡通讯;
    第12部分:非接触式IC卡支付;
    第13部分:基于借记贷记应用的小额支付;
    第14部分:基于借记贷记应用的小额支付扩展应用;
    第15部分:电子现金双币支付应用;
    第16部分:IC卡互联网终端;
    第17部分:借记贷记应用安全增强。

PBOC3.0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与安全标准,对金融IC卡的底层标准及安全算法进行了完善,增强了卡片与终端的交互适应性,同时引入了移动支付、行业多应用等元素,提高了金融支付的安全性。

三、PBOC3.0和PBOC2.0的异同分析

  1、 安全增强

  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等多种因素的考虑,PBOC3.0在第17部分详细定义与说明了国密算法在金融IC卡中的应用,即PBOC3.0的金融IC卡可以支持SM2/SM3/SMS4(国密算法)与RSA/SHA-1/3DES(国际算法)。这两套算法通过 SM算法支持指示器标签DF69进行切换。

  两套算法切换的原则是:终端和卡片使用共同支持的算法完成交易;遵循国密算法优先处理的原则。

  2、 增加应用

  (1) 非接触式IC卡小额支付扩展应用

  为适应金融IC卡跨行业多应用需求,推动金融IC卡的一卡多用惠及民生,PBOC3.0在第14部分增加qPBOC扩展应用,分配了扩展应用文件,从而满足了金融IC卡在地铁、公交、高速公路收费、停车收费、铁路(高铁)等领域的多种应用,同时预留了其它银行自定义应用及保留应用。

  (2) 电子现金双币应用

  随着国际IC卡迁移的推进,我国的金融IC卡进一步兼容国际标准,为港澳台及国外持卡人提供便利,PBOC3.0第15部分增补了双币电子现金和双币qPBOC应用,对双币种交易时的TAG进行了映射,最大限度地方便持卡人在两种币种间的快速转换。

  (3) IC卡互联网终端

  为推动金融IC卡与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的整合发展,PBOC3.0在第16部分中增补了IC卡互联网终端的内容,对IC卡互联网终端的安全体系、应用场景、交易流程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定义与阐释。IC卡互联网终端有效地引入了移动支付的新元素,多种应用场景圈存解决了持卡人到银行柜台排队办理业务的苦恼。

  3、 原有内容升级

  (1) 增加了AID预留和分配

  对TAG进行了预留以供将来使用;定义了AID的编码规则、保留规则。

  (2) 修订了GAC与GPO命令数据的相关内容。

  明确了GAC与GPO命令数据不一致时卡片处理方法;

  在终端层面,也明确了若卡片返回标签重复,终端应当终止交易;

  卡片联机GPO响应数据中新增了9F63的要求,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

  明确了GPO响应应遵循的格式。

  (3) 明确了执行发卡行认证与执行发卡行脚本之间的关系。

  卡片应当能正常处理应用解锁命令,无论发卡行认证是否执行,若发卡行认证执行但失败,则卡片应拒绝执行发卡行脚本,并推荐以“6985”响应发卡行脚本命令。

  (4) 修改9F63产品标识信息。

  9F63命名为“产品标识”,用于标识持卡人设备产品的物理形态,用途等。

  (5) 增加了第6.5节“个人化数据必须遵循的规则”

  在增加规则的同时,也明确了9F10中发卡行自定义数据的要求,这些部分的修订,结合了各商业银行接入银联网络的有关经验,对于商业银行发卡的个人化数据具有指导性意义。

  (6) 修订非接触式IC卡通讯的参数

  参数的修订目的在于兼容ISO/IEC 14443:2011。

  (7) 增加两种交易日志

  圈存日志的要求:当卡片中的电子现金余额(9F79)被设置数据(Put Data)命令成功改写时,卡片应当记录一条圈存日志。

  增加了qPBOC交易日志要求(发卡行可选)。

  (8) 其它终端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

  终端也不应因持卡人姓名有误而终止交易;

  终端在交易时及交易后取得卡片中电子现金余额的方法;

  授权金额为0的处理方式:如果授权金额为零,除非终端支付qPBOC扩展应用,具有联机能力的终端应在终端交易属性字节2的第8位表示要求联机应用密文;如果授权金额为零,除非终端支付qPBOC扩展应用,仅支持脱机的终端应终止交易,提示持卡人使用另一种界面(如果存在)。

  (9) 其它卡片部分的主要修订内容

  修订了卡片连续MAC错的处理方法。当卡片执行了收到一个MAC错的发卡行脚本命令,则不应允许执行后续的发卡行脚本命令;

  修订了关于“闪卡”的处理办法;

  明确了qPBOC不再设置LOATC。

  4、删除不适用部分

  删除了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及其扩展应用;

  删除了借贷记应用中对DDF的描述,删除了终端在应用选择时对DDF的支持,同时强制卡片不使用DDF;

  删除了非接触支付应用中的MSD应用相关内容。

  四、PBOC3.0颁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PBOC3.0的颁布有利于我国银行卡产业应对国际银行卡技术发展的挑战,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支付方式的需要,促进了我国银行卡产业技术升级,推动了我国金融IC卡应用与行业应用的结合,为加快推进我国金融IC卡应用普及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和发展机遇。

  同时,PBOC3.0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标准化体系,为提升我国金融服务水平和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结束语

  PBOC3.0规范的编制与出台,历时近三年,是各有关部委、金融机构、IC卡产业链单位等集体智慧的结晶。为配合PBOC3.0规范的宣贯与实施,银行卡检测中心作为独立的专业化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时参与并跟进PBOC规范的编制,目前已经依据PBOC3.0的更新及时升级或新开发了适应PBOC3.0要求的检测工具和测试平台,对全面对外推出PBOC3.0相关的测试项目,满足了IC卡及终端产品依据新规范改造后的测试需求;与此同时,银行卡检测中心面向各商业银行、IC卡相关企业开展了以“PBOC3.0检测标准、技术”为主题的培训研讨班,积极配合了新标准的落地实施。

时间: 2024-11-10 12:16:42

PBOC2.0与PBOC3.0的区别的相关文章

PBOC2.0与3.0的区别

一.PBOC规范颁布的历程 1997年12月,PBOC V1.0  定义了五个方面的事项  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EP,ED)  卡片和终端的接口  卡片本身的技术指标  应用相关的交易流程  终端的技术要求等 二.2005年3月,PBOC V2.0 在V1.0基础上修改,增设了 电子钱包/存折应用,拓展电子钱包应用范围 借记/贷记应用个人化指南,促使借记/贷记应用兼容EMV2000标准 非接触式IC卡电气协议特性 小额支付和快速支付领域---非接触支付.基于借记贷记的电子现金等内容(2010

PBOC3.0和PBOC2.0异同

1    数据方面 TAG                                               PBOC2.0                                                                                PBOC3.0                                                                               5F20 持卡人姓名 如果小于26

PBOC3.0中使用的国密SM2算法详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pony_maggie/article/details/39780825 作者:小马 一 知识准备 SM2是国密局推出的一种他们自己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对称商用密码算法.本身是基于ECC椭圆曲线算法的,所以要讲sm2, 先要弄懂ECC. 完全理解ECC算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因为涉及到射影平面坐标系,齐次方程求解, 曲线的运算规则等概念.这里不做过多的数学分析(主要是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整明白).想要深入了解ECC的我推荐网名为ZMWorm

http1.0与http1.1的区别

http1.0与http1.1的区别 1.http1.1提供身份认证(HTTP1.1提供一个基于口令的基本认证方式,) 2.http1.1提供永久性连接(即1.0使用非持久连接,一个tcp连接只传输一个web对象,服务器完成完请求后立即断开tcp连接,服务器不跟踪每个客户也记录过去的请求,显然,这就造成访问一个包含许多图像文件的网页文件的整个过程包含了多次请求和响应,每次请求和响应需要建立一个单独的连接.客户端每次建立和关闭建立都特别费时,而且会严重影响客户与服务器的性能.HTTP1.1采用持久

Byte,TBytes,array of Byte, array[0..9] of byte的区别

Byte前面已经说是存放bit的单元,是电脑内存的基本单位,byte表示0-255中的256个数字 下面为Byte的用法: var B: Byte; // 表示0-255的数字 begin B := 1; Log(B.ToString()); //1 B := 255; Log(B.ToString()); //255 end; 下面将Char转换成Byte: var C: Char; // char 表示字符任意字符 begin C := '1'; Log(C); // 1 Log(SizeO

.Net的StringBuilder实现在4.0和2.0区别

.Net 4.0重构了StringBuilder的实现,采用了新的数据存储方式,不仅在效率上有大的提高,并且彻底避免了中间处理过程出现临时String对象进入LOH大对象堆的情况.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回顾.Net 2.0的StringBuilder实现 Reflector查看StringBuilder的实现: 其内部数据存储结构为string(对应成员变量m_StringValue).StringBuilder的构造函数可以依据指定的字符串和容量来初始化,默认为空串(string.Empty),

谈谈PBOC3.0中使用的国密SM2算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blog.csdn.net/pony_maggie/article/details/39780825 作者:小马 一 知识准备 SM2是国密局推出的一种他们自己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对称商用password算法.本身是基于ECC椭圆曲线算法的.所以要讲sm2, 先要弄懂ECC. 全然理解ECC算法须要一定的数学功底.由于涉及到射影平面坐标系,齐次方程求解, 曲线的运算规则等概念. 这里不做过多的数学分析(主要是我自己也没有全然整明确). 想要深入了解ECC的我推荐网

SATA1.0,2.0,3.0区别

外观没区别,接口都一样,线也一样,就是传输速率不一样,控制芯片不一样SATA1.0理论传输速度为1.5Gbit/s SATA2.0理论传输速度为3Gbit/sSATA2.0理论传输速度为6Gbit/s 硬盘在外部传输方面,主要通过接口来展现.从2002年到现在,接口实现了从PATA到SATA的转变,但速度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在SATA未能给速度带来多大提升的时候,SATA2应运而生,并带来了新的技术NCQ以及300MB/s的峰值带宽.到了2009年末,SATA3终于来了.作为新接口标准的SA

MVC ---- EF4.0和EF5.0增删改查的写法区别及执行Sql的方法

EF4.0和EF5.0增删改查的写法区别 public T AddEntity(T entity) { //EF4.0的写法 添加实体 //db.CreateObjectSet<T>().AddObject(entity); //EF5.0的写法 db.Entry<T>(entity).State = EntityState.Added; //下面的写法统一 db.SaveChanges(); return entity; } public bool UpdateEntit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