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构建之法》——学习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是软件存在的意义,需求分析则是软件工程的基石所在。在《构建之法》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令我收获良多。

该书将需求分析分为四个步骤:“获取和引导需求”,“分析和定义需求”,“验证需求”和“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管理需求”。对软件的需求,也分为四种“对产品功能性的需求”、“对产品开发过程的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和“综合需求”。作者对这些概念的详细描述,使我对软件需求分析这一过程有了更为具体的印象和初步的了解。回想上学期做《软件工程概论》课程大作业时的我们,当时还觉得自己好像很厉害,可以想到那么多,现在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想不到就不写,简直如同无头苍蝇一般,真是惭愧。

书中重点讲述了如何通过用户调研获取用户需求,“焦点小组”、“深入面谈”、“卡片分类”、“用户调查问卷”、“用户日志研究”、“人类学调查”、“眼动跟踪研究”、“快速原型调研”、“A/B测试”等等。这些方法有一些我们很容易想到,但有一些则是我们闻所未闻但又十分重要的,相信这些方法的总结能对我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很大帮助。

书中提出的NABCD模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Need、Approach、Benifit、Competitors、Delivery。真实的软件工程不像我们上课的例子那么简单,除了技术方面的内容,我们还要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竞争,还要让广大用户接受我们的软件,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远不止技术工作。

书中以“大跃进”为例,讽刺了一些好高骛远的软件项目目标制定者,再三强调了对软件工程做出估计和假设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不要把自己的团队想得太强大,要找出估计后面的假设,通过各种招数来提高我们估计的准确性,不要当没有带齐装备就上路的探险者。

第十六章中提出的各种创新相关的思考,尤其是创新者“只领先一步”这一点,对我有非常大的触动,我相信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能给我带来帮助。

时间: 2024-08-10 23:19:19

再读《构建之法》——学习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的相关文章

一组阶段小记之再读构建之法

这周是学期中的第八周,有些课程要写结课论文,加上周六的普通话测试,同学们没有多少业余时间学习构建之法,所以这周学习的内容较少: 上一周对于构建之法这本书有了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周的学习对于这本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遇到不了解的问题也会在小组的群里提出,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书中的知识体系很完整,这周我们主要学习了第三章的知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项目工程师,大家之前对于这些并没有了解过,所以通过这章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如何才能变成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知道该如何弥补自

读构建之法之软件工程疑惑二

第5.5章: 在瀑布模型中提到模型,我想问模型(模拟版本)和原型有什么不同,如果与原型有同样的功能,为什么称为模型?如果没有,是怎么测试那些程序的? 第6章: 在敏捷流程的问题与解决中,提到了流于形式的例会.有时候有些程序员确实找不到问题(或是由于程序不够深入还没发现问题).你还认为这个是无辜吗?还是说没有经验?还有如果被领导人误解了,作为程序员,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7章: 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中写道信息的保密,但是有时候我们知道那些信息是有害的用户(如涉及用户的信息泄露)做为一程序员我们要保密,

读《构建之法 现代软件工程(第二版)》

1.读后感: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像编程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但是我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仍然对于我们现在学到的课程在之后有什么用心存疑惑.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在读到邹欣老师的这本书<构建之法 现代软件工程(第二版)>的时候,我解决了我一直纠结的这个问题. 因为作业要求,第一遍是快速阅读,虽然仍然对书里的一些内容有些疑问,但是仍然觉得这本书有很多特点: (1)文字+图画:很多专业书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整本

读《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前三张后感

刚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发下了书本,有六本书,当时会在上这门课的头一天晚上去看看书本的内容,去大概了解这门课程.其中有一门课程的书吸引了我,感觉这本书和其他的教科书有所不同,它不像其他书一样那么的死板,除了公式,就是理论,没什么奇特的地方.而这本书却很奇特,它不但吸引了我,还让我觉得很有趣,这本书是邹欣老师写的一本书,一本胜似小说的书,平时爱看小说的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有关软件工程的小说书. 到现在,老师也上了好几次课,我们也对软件工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而软件工程这本书,我也大概的看完了

第五次作业《读构建之法的心得》

<读构建之法的体会> <构建之法>这本书是软件大大神邹欣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体现邹欣老师的情怀,很简洁的讲述了软件设计的各个阶段,描述了一个微软软件大神对软件的理解.构建之法对我帮助挺大的,通过构建之法这本书使我对软件的构建很清晰的了解,让我对软件设计更加的清晰的认识,增加了我对软件的认识的兴趣,好了,现在来讲述讲述里面的内容,第一张讲概论:软件等于程序加文档,软件工程是什么,第二章讲 个人技术和流程 单元测试,效能分析工具,个人开发流程第三章讲软件工程师的成长 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读后感

大家好,我是一名软件工程的在读大学生,之前对于软件工程并没有太大的认知,想着大概也就是敲敲代码,写写文档之类的,并没有进行太过深入的了解,但自从阅读了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似乎为我打开了关于软件工程的另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此有了不同的认识.       整本书中主要讲述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述,个人技术以及流程,软件工程师的成长,团队协作及流程,需求分析项目经理,软件设计与实现,用户体验以及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以及关于IT行业的创新.我们常常宣称软件工程非常的重要,它甚至背负

构建之法学习总结(1)

构建之法学习总结(1) 从刚开始的自主学习过程再到暑期的开发实践,粗略一算也有一个学期多了,这段时间内收益匪浅.<现代软件工程>这门软件开发的基础课程,说实话这类概念型教材是很枯燥的,但邹老师编写的这本<构建之法>一书给读者带来了更多趣味性,简单易懂,是一本很好的软件工程书. 这本教材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适合的,易懂且涉及全面,软件开发所涉及的方面和方法都有包括在内. 第一章 概论,讲述了软件工程的相关基础概念,为大家解答了软件以及软件工程到底是什么: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关系:源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第五次)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第五次) 这周我阅读了<构建之法>第六第七章 敏捷开发的原则: (1)尽早并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2)敏捷流程欢迎需求的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来提高用户的竞争优势: (3)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能短则短: (4)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每天共同工作: (5)以有进取心的人为项目核心,充分支持信任他们: (6)无论团队内外,面对面的交流始终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7)可用的软件是衡量项目进展的主要指标: (8)敏捷

《构建之法—现在软件工程》心得体会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员,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学习到太多跟专业有关的知识,甚至不是很清楚的了解“软件工程”这一词的意思,每逢家中的长辈问学的什么专业,我都需要用很白化的词语解释,就是开发游戏的软件,纯属敷衍了事.因为本人自己也不太清楚. 本学期有一门课程叫——软件测试,可此课程居然有两本教材,后经老师介绍后,才知道<构建之法——现在软件工程>这本书由我们自己去阅读.起初由于无聊,我把<构建之法——现在软件工程>这本书拿出来看,没想到根本停不下来,它把软件开发方法讲得清晰有趣,书中还遇用许

浅谈对《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第一章的理解

---恢复内容开始--- 一.精读第一章后对专业术语的整理 <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一书第一章向我们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科学的领域.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软件的特性以及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组成部分. 1.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软件的 几种分类: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工具软件等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通信软件.游戏视频软件等 恶意软件:软件病毒等 以及软件的几种特殊性:1.负责性:2.不可见性:3.易变性:4.服从性:5.非连续性: 2.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