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设计模式_适配器模式

转载自  http://www.cnblogs.com/zhili/p/AdapterPattern.html

一、引言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应用环境的变化(例如使用语言的变化),我们需要的实现在新的环境中没有现存对象可以满足,但是其他环境却存在这样现存的对象。那么如果将“将现存的对象”在新的环境中进行调用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我们本文要介绍的适配器模式——使得新环境中不需要去重复实现已经存在了的实现而很好地把现有对象(指原来环境中的现有对象)加入到新环境来使用

二、适配器模式的详细介绍

2.1 定义

下面让我们看看适配器的定义,适配器模式——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接口不匹配而无法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有类的适配器模式和对象的适配器模式两种形式,下面我们分别讨论这两种形式的实现和给出对应的类图来帮助大家理清类之间的关系。

2.2  类的适配器模式实现

在这里以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进行演示适配器模式的实现,具体场景是: 在生活中,我们买的电器插头是2个孔的,但是我们买的插座只有三个孔的,此时我们就希望电器的插头可以转换为三个孔的就好,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把它插在插座上,此时三个孔插头就是客户端期待的另一种接口,自然两个孔的插头就是现有的接口,适配器模式就是用来完成这种转换的,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using System;

/// 这里以插座和插头的例子来诠释适配器模式
/// 现在我们买的电器插头是2个孔,但是我们买的插座只有3个孔的
/// 这是我们想把电器插在插座上的话就需要一个电适配器
namespace 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
    /// <summary>
    /// 客户端,客户想要把2个孔的插头 转变成三个孔的插头,这个转变交给适配器就好
    /// 既然适配器需要完成这个功能,所以它必须同时具体2个孔插头和三个孔插头的特征
    /// </summary>
    class Client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现在客户端可以通过电适配要使用2个孔的插头了
            IThreeHole threehole = new PowerAdapter();
            threehole.Request();
            Console.ReadLine();
        }
    }

    /// <summary>
    /// 三个孔的插头,也就是适配器模式中的目标角色
    /// </summary>
    public interface IThreeHole
    {
        void Request();
    }

    /// <summary>
    /// 两个孔的插头,源角色——需要适配的类
    /// </summary>
    public abstract class TwoHole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Console.WriteLine("我是两个孔的插头");
        }
    }

    /// <summary>
    /// 适配器类,接口要放在类的后面
    /// 适配器类提供了三个孔插头的行为,但其本质是调用两个孔插头的方法
    /// </summary>
    public class PowerAdapter:TwoHole,IThreeHole
    {
        /// <summary>
        /// 实现三个孔插头接口方法
        /// </summary>
        public void Request()
        {
            // 调用两个孔插头方法
            this.SpecificRequest();
        }
    }
}

从上面代码中可以看出,客户端希望调用Request方法(即三个孔插头),但是我们现有的类(即2个孔的插头)并没有Request方法,它只有SpecificRequest方法(即两个孔插头本身的方法),然而适配器类(适配器必须实现三个孔插头接口和继承两个孔插头类)可以提供这种转换,它提供了Request方法的实现(其内部调用的是两个孔插头,因为适配器只是一个外壳罢了,包装着两个孔插头(因为只有这样,电器才能使用),并向外界提供三个孔插头的外观,)以供客户端使用。

2.3 类图

上面实现中,因为适配器(PowerAdapter类)与源角色(TwoHole类)是继承关系,所以该适配器模式是类的适配器模式,具体对应的类图为:

2.4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上面都是类的适配器模式的介绍,然而适配器模式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对象的适配器模式,这里就具体讲解下它的实现,实现的分析思路:既然现在适配器类不能继承TwoHole抽象类了(因为用继承就属于类的适配器了),但是适配器类无论如何都要实现客户端期待的方法的,即Request方法,所以一定是要继承ThreeHole抽象类或IThreeHole接口的,然而适配器类的Request方法又必须调用TwoHole的SpecificRequest方法,又不能用继承,这时候就想,不能继承,但是我们可以在适配器类中创建TwoHole对象,然后在Requst中使用TwoHole的方法了。正如我们分析的那样,对象的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正式如此。下面就让我看看具体实现代码:

namespace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
    class Client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现在客户端可以通过电适配要使用2个孔的插头了
            ThreeHole threehole = new PowerAdapter();
            threehole.Request();
            Console.ReadLine();
        }
    }

    /// <summary>
    /// 三个孔的插头,也就是适配器模式中的目标(Target)角色
    /// </summary>
    public class ThreeHole
    {
        // 客户端需要的方法
        public virtual void Request()
        {
            // 可以把一般实现放在这里
        }
    }

    /// <summary>
    /// 两个孔的插头,源角色——需要适配的类
    /// </summary>
    public class TwoHole
    {
        public void SpecificRequest()
        {
            Console.WriteLine("我是两个孔的插头");
        }
    }

    /// <summary>
    /// 适配器类,这里适配器类没有TwoHole类,
    /// 而是引用了TwoHole对象,所以是对象的适配器模式的实现
    /// </summary>
    public class PowerAdapter : ThreeHole
    {
        // 引用两个孔插头的实例,从而将客户端与TwoHole联系起来
        public TwoHole twoholeAdaptee = new TwoHole();

        /// <summary>
        /// 实现三个孔插头接口方法
        /// </summary>
        public override void Request()
        {
            twohole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出,对象的适配器模式正如我们开始分析的思路去实现的, 其中客户端调用代码和类的适配器实现基本相同,下面让我们看看对象的适配器模式的类图,具体类图如下:

三、适配器模式的优缺点

在引言部分已经提出,适配器模式用来解决现有对象与客户端期待接口不一致的问题,下面详细总结下适配器两种形式的优缺点。

类的适配器模式:

优点:

  • 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来复用现有类,很好地符合 “开闭原则”
  • 可以重新定义Adaptee(被适配的类)的部分行为,因为在类适配器模式中,Adapter是Adaptee的子类
  • 仅仅引入一个对象,并不需要额外的字段来引用Adaptee实例(这个即是优点也是缺点)。

缺点:

  • 用一个具体的Adapter类对Adaptee和Target进行匹配,当如果想要匹配一个类以及所有它的子类时,类的适配器模式就不能胜任了。因为类的适配器模式中没有引入Adaptee的实例,光调用this.SpecificRequest方法并不能去调用它对应子类的SpecificRequest方法。
  • 采用了 “多继承”的实现方式,带来了不良的高耦合。

对象的适配器模式

优点:

  • 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基础上来复用现有类,很好地符合 “开闭原则”(这点是两种实现方式都具有的)
  • 采用 “对象组合”的方式,更符合松耦合。

缺点:

  • 使得重定义Adaptee的行为较困难,这就需要生成Adaptee的子类并且使得Adapter引用这个子类而不是引用Adaptee本身。

四、使用场景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

    1. 系统需要复用现有类,而该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需求
    2. 想要建立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
    3. 对于对象适配器模式,在设计里需要改变多个已有子类的接口,如果使用类的适配器模式,就要针对每一个子类做一个适配器,而这不太实际。

六、总结

到这里适配器模式的介绍就结束了,本文主要介绍了适配器模式的两种实现、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使用场景的介绍,在适配器模式中,适配器可以是抽象类,并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是非常灵活的,我们完全可以将Adapter模式中的“现存对象”作为新的接口方法参数,适配器类可以根据参数参数可以返回一个合适的实例给客户端。

时间: 2024-10-13 21:59:24

07.设计模式_适配器模式的相关文章

大话设计模式_适配器模式(Java代码)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简单描述: 大话设计模式中的截图: 代码例子: AbstractPlayer类: 1 package com.longsheng.adapter; 2 3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Player { 4 5 public abstract void attack(); 6 7 public abstract void defenc

java_设计模式_适配器模式_Adapter Pattern(2016-08-09)

概念 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该模式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UML图 适配器模式有类的适配器模式和对象的适配器模式两种不同的形式. (1)对象的适配器模式结构图 (2)类的适配器模式结构图 模式所涉及的角色有: ● 目标(Target)角色:这就是所期待得到的接口.注意:由于这里讨论的是类适配器模式,因此目标不可以是类. ● 源(Adapee)角色:现在需要适配的接口. ● 适配器(Adaper)角色:适配器类是本模式的核心.适配器把源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显然,这一

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适配器模式(Adapter):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1. 解决的问题 即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在一起工作. 2. 模式中的角色 2.1 目标接口(Target):客户所期待的接口.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类,也可以是接口. 2.2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需要适配的类或适配者类. 2.3 适配器(Adapter):通过包装一个需要适配的对象,把

大话设计模式_备忘录模式(Java代码)

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 简单描述:一个Memento类,代表Originator中要备份的属性.Originator负责生成备份和还原备份,CareTaker负责存储备份 大话设计模式中的截图: 例子代码: Memento类: 1 package com.longsheng.memento; 2 3 public class Memento { 4 5 private String sta

设计模式之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有时候也称包装样式或者包装.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接成用户所期待的.一个适配使得因接口不兼容而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类工作在一起,做法是将类别自己的接口包裹在一个已存在的类中. Adapter Pattern有两种: 类的Adapter Pattern(继承) 对象的Adapter Pattern(委托) 下面我们用第一种来实现适配器模式: 我们首先来看看类图: 具体实现如下: Banner类: public class Banner { private Stri

大话设计模式_解释器模式(Java代码)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简单描述:一个AbstractExpression类,多个子类,存在一个Interpret方法,转义Context对象的信息.客户端根据信息实例化不同的Expression类,并调用其转义方法(这个过程可以使用简单工厂+反射进行) 大话设计模式中的截图: 代码例子: 假设HTML代码解释器: (1)第一类标签<HTML>(开始)/<HEAD>(头信息)/<BODY&g

大话设计模式_原型模式(Java代码)

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简单描述:即通过实现接口Cloneable重写方法clone(),使得创建新的拷贝对象不需要一个成员一个成员的重新复制,而且可以提高创建对象的效率 Java中要想实现拷贝使用clone()方法,类必须实现Cloneable接口,并且重写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调用父类的clone()方法即可实现浅复制 代码如下: WorkExperience类: 1 package com.longsheng.prototy

大话设计模式_模板方法模式(Java代码)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简单描述:多个类的行为是差不多的,只是某些局部不一样,则交由父类中抽象出这些子类中相同的部分,父类中定义出不同的部分的接口(方法),这些不同部分的方法则由子类去实现,通过多态,实现代码的重用 大话设计模式中的截图: 例子代码: AbstractClass类: 1 package com.longsheng.templatemethod; 2 3 public

00.设计模式_设计模式总结

一.引言 经过这段时间对设计模式的学习,自己的感触还是很多的,因为我现在在写代码的时候,经常会想想这里能不能用什么设计模式来进行重构.所以,学完设计模式之后,感觉它会慢慢地影响到你写代码的思维方式.这里对设计模式做一个总结,一来可以对所有设计模式进行一个梳理,二来可以做一个索引来帮助大家收藏. PS: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看过所有的设计模式了,但是并没有写博客,但是不久就很快忘记了,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次以博客的形式总结出来,发现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因为通过这种总结的方式,我对它理解更深刻了,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