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论第二 我们一直在误读鲁迅

 

杂物论第二 我们一直在误读鲁迅

原文见下面。这里摘引一段:

“曾几何时,我们人生中关键的一根筋错乱了,将本是文学家的鲁迅前面硬加上革命家、思想家两大头衔,甚至还有政治家的嫌疑。殊不知,文学见政治就死,搞得鲁迅不会旁的,就会拿‘匕首和投枪’扎人,成了‘文学屠夫’了,其实不。”

第一,  鲁迅所遭受的十年围剿是不可抹杀的,而且鲁迅至死对此一个也不宽恕。这种围剿,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尽管打着五颜六色的各种旗号。有些人们不断地给他封着各种各样的“封号”,不断地往他的脸上涂抹着各种令人作呕的脂粉。如果说,鲁迅具有思想家、革命家等的品质,那么鲁迅所遭受的十年围剿是“功不可没”的。

第二,  评价鲁迅的“两大头衔”,不是在鲁迅生前。所以,“搞得鲁迅不会旁的,就会拿‘匕首和投枪’扎人”,似在颠倒事实。如果说,有些人在鲁迅死后也认为他“就会拿‘匕首和投枪’扎人”,那么这恰恰有些人“关键的一根筋错乱”之故,而非认识到鲁迅之思想家、革命家等品质的人,因为思想家、革命家不会“就会拿‘匕首和投枪’扎人,成了‘文学屠夫’了”。

第三,如题所述,这就是最好的样本之一。

===============================================================================

2, 我们一直误读鲁迅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36e0f0102e95u.html

(2014-04-16) 分类: 大仙最新随笔

我们一直误读鲁迅

曾几何时,我们人生中关键的一根筋错乱了,将本是文学家的鲁迅前面硬加上革命家、思想家两大头衔,甚至还有政治家的嫌疑。殊不知,文学见政治就死,搞得鲁迅不会旁的,就会拿“匕首和投枪”扎人,成了“文学屠夫”了,其实不。

鲁迅老师,或者鲁迅大师,也是一位时而温和的80后,他生于1881年,长自封建士大夫家庭,少年则博闻强记,好读野史,旧体诗的笔法亦有不俗功底。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别诸弟三首之三——庚子二月)——写这首七绝时,鲁迅只有19岁,尚不及弱冠,但已得士大夫文履山河、才纵天下之要领。家道中落的文青鲁迅,已提前孕育出感时伤怀的凝重之气,亦有高标脱俗的飘逸之姿。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在他同为19岁时写下的《蓬莱人》中,已体现出他少年情怀中卓尔不群、扶摇云霄的气度。

20岁,鲁迅贡献出他青年时代的古体诗杰作《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其中四律之一情致缤纷,心曲纠结,正中青年书生惜香怜玉、睹物思情的下怀。诗曰——鸟啼铃语梦常萦,闲立花阴盼嫩晴。怵目飞红随蝶舞,开心茸碧绕阶生。天于绝代偏多妒,时至将离倍有情。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声。在文革时代,人们常常将鲁迅的《惜花四律》视为封建糟粕,说他的诗中充满了士大夫的悲观情绪,容易令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低迷。我以为,这恰恰闪现出年轻鲁迅的人性化和人情味,与之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豪迈心胸,恰成互补,妙成应对。

鲁迅很喜欢屈原宋玉的骚体遗风,他甚至写过一首骚体诗《祭书神文》——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人喧呼兮入醉乡,谁荐君兮一觞?中国传统文学史一直对屈原宋玉两大骚体诗人存在着“抑宋扬屈”的严重倾向,当然这也是“路线斗争”的需要。屈原被打上“爱国”的标签,且溺水自残,就政治意义而言拥戴者自然居多;但是宋玉的风骚绝对不逊于屈原,艺术价值甚至要高于屈原,这方面鲁迅自有独到见解,他于《汉文学史纲要》之第四篇《屈原与宋玉》中,将二者进行了科学而冷静的对比——《九辩》本古辞,玉取其名,创为新制,虽驰神骋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在那个“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年代,毛泽东一声令下——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见1961年10月8日《人民日报》)。于是鲁迅就只剩下一个“千夫指、孺子牛”的干枯杀手形象,貌似直奔精神法场而去,手中只有“匕首和投枪”两样工具,宛若黑旋风李逵排斧砍将过去,不问皂白青红,基本已成“暴力革命”独一无二的象征,从而彻底忽视了鲁迅文学内涵中的渊博学识和审美价值。

鲁迅古体诗中一直存有一种“非革命化”、“非战斗化”的慨然之力——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这可是鲁迅写于1931年的《无题》章句,充满了人性的浩然领悟和沧桑洗练的力度,与革命和战斗无关。他在1931年赠与日本歌人的一首七绝——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这首小诗根本就没有什么辛辣抗争的味道,完全是人情练达即文章。

时间: 2024-10-05 16:38:05

杂物论第二 我们一直在误读鲁迅的相关文章

雷军:风口论一直被误读 我不是机会主义者

新浪科技讯 4月23日上午消息,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雷军在现场做了以“小米的明天:新国货运动”为主题的演讲. 雷军认为,国货不被信任的真正问题出在效率上.国货流通效率太低导致商品价格过高,为了降低商品价格只能降低生产成本,粗制滥造,而且用户体验不好. 为了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雷军选择做了小米网,以很低的价格直接卖到用户手上,在看准这个之后,才决定以智能手机作为突破口,也就是说,先有了“新国货运动”,再有了“为发烧而生”的MUI和小米手机. 在演讲中,雷军认为,小米的未来还是要踏踏

《谷歌宣布Chrome不再信任所有赛门铁克SSL证书》误读新闻的澄清说明

7月31日下午,各大媒体平台以及论坛发布的<Google宣布Chrome不再信任赛门铁克所有SSL证书>的新闻存在标题误读.夸大事实.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关于新闻中的错误主要说明以下几点: 1.首先,赛门铁克的所有SSL证书都可以正常使用.之所以有这样的报道出现是因为:赛门铁克SSL证书签发的PKI系统要进行安全升级,谷歌为了督促赛门铁克此次更新,计划在2018年10月23号Chrome版本发布后,不信任赛门铁克未更新的PKI系统签发的证书,而非不信任赛门铁克所有的SSL证书,这是一个严重的误

对代理ARP技术的误读、无法完成代理ARP实验的故障分析

对代理ARP技术的误读.无法完成代理ARP实验的故障分析 问题的提出:     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和或者学习者面对ARP代理技术时,通常能理解ARP代理的作用和技术要点是什么,但是无法根据技术描述去实现ARP代理的功能!   首先来看一般对代理ARP的定义: 通常根据上述文字的描述,就意味着在如图1所示的环境中,主机192.168.2.2/24可以在不配置默认网关的情况下成功的与路由器R2的192.168.3.2/24通信.其实这种理解是没有错的,但是当用户使用实验来证实代理ARP的作用时,结果却

容易被误读的IOSTAT

iostat(1)是在Linux系统上查看I/O性能最基本的工具,然而对于那些熟悉其它UNIX系统的人来说它是很容易被误读的.比如在HP-UX上 avserv(相当于Linux上的 svctm)是最重要的I/O指标,反映了硬盘设备的性能,它是指I/O请求从SCSI层发出.到I/O完成之后返回SCSI层所消耗的时间,不包括在SCSI队列中的等待时间,所以avserv体现了硬盘设备处理I/O的速度,又被称为disk service time,如果avserv很大,那么肯定是硬件出问题了.然而Linu

第二次阅读笔记:读构建之法全书

开始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的感受就是软件工程原来是可以这么学的,以前学习软件工程的课程的时候,总是感觉这门课程及其枯燥无味,总是在说太多的理论,很少会涉及到实践,甚至根本就是没有实践这个环节,所以学习很无聊,但是研究生阶段读到这本书,真的是全新的感受,首先,不仅仅只是在说理论了,加入了很多实践的东西,而且还可以在网上可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学习心得. 开篇作者就说了“软件 = 程序 软件工程”,以前写软件或者说程序,就只是写程序,最多会考虑到数据结构的知识,很少会用到软件工程,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代码

被误读的xpath

Selenium中被误用的XPath 用Selenium实现自动化测试的过程中,如果选择页面上的元素并且对之进行各种操作,是一个常见的任务.Selenium提供了多种定位方法: id: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 name:跟id类似的 class name:对某些具有相同类的元素一网打尽的好方法 link text 和 partial link text: 用在定位超链接上比较多 tag name:与class name有点类似 css selector:如果你试用jQuery,这个一定是你喜欢的方法

[PHP]误读支付宝接口可能引发的乌龙

------------------------------------------------------------------------------------ 之所以发现这个坑,源起项目中的支付宝页面跳转同步通知页return_url中的$verify_result始终返回false. $alipayNotify = new Alipaynotify($alipay_config); //支付宝通知处理类 $verify_result = $alipayNotify->verifyRe

微服务的误读与误解[转]

微服务确实很受欢迎,但是对于微服务的误解也是事实,本文对这些误解一一来介绍下: 一.微服务不够“微”? 尽管微服务定义的很明确,但是开发者社区对它的解释却颇有争议,主要的一些问题如下: 1.它是否是单体架构的代表? 2.它是否是单体服务的代表? 3.它是否是逻辑功能的组合? 下面让我们以银行应用为例来讨论一下:三层架构解决了技术组件之间的紧耦合问题,允许它们各自独立改变而不相互依赖.例如: Web端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后端服务. 但是三层架构没有把基于组件分组的功能和特性考虑进去,为此我想出了一个“

那些年,曾经被我们误读的大数据 - Agenda - 世界经济论坛

body {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UI,"Microsoft YaHei", Georgia,Helvetica,Arial,sans-serif,宋体, PMingLiU,serif; font-size: 10.5pt; line-height: 1.5; } html, body { } h1 { font-size:1.5em; font-weight:bold; } h2 { font-size:1.4em; font-weight: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