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命令-linux内存cached释放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Linux内存很大,却被cached占了大部分的内存空间,导致linux开始启用swap的情况。

下图就是这样情况:

总内存有128G,cached占用了108G,造成系统不得不使用swap内存,而导致性能下降,速度变慢

buffer,cached的作用:

cached主要负责缓存文件使用, 日志文件过大造成cached区内存增大把内存占用完 .
     Free中的buffer和cache:(它们都是占用内存):
     buffer :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是块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 cache 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

为了提高磁盘存取效率, 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 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用于VFS,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 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这些Cache有效缩短了 I/O系统调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时间。

如何解决这个导致机器变慢的问题呢?
罪魁祸首就是内存都被cached了,free的基本没有了
所以我们应该想想如何把cached内存释放出来
重启机器肯定是可以解决,但是我们肯定是不能用这样的办法
 
释放方法有三种(系统默认值是0,释放之后你需要再改回0值):
    To free page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常用方法是: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执行上面的命令,可以释放了大概40G的cached空间

经常使用rsync传输大量数据的朋友可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开始是传输大量文件过去,到后来传输的数据并不大,但就是很慢很慢,到对边的服务器上看会发现在终端输入命令都不会觉得慢,但看内存使用情况时,发现free的内存很少,几乎接近零了,我觉得可能就是内存都被cached了导致的
 
为什么我们要释放掉cached内存?因为我们用rsync传输大量数据的时候,linux系统将一部分文件的信息缓存在内存中,这样是可以减少频繁使用的文件的磁盘IO时间占用,当我们传完一批文件后,我们要传输另外一批文件过去,是完全不同的文件或者文件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内存中缓存的文件也不是我们需要的了,我们需要清空缓存,腾出内存用来传输下一批文件使用,这个时候我们急切的需要看到更多的内存是free状态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自己手动清空缓存,腾出更多可用内存来
 
注意:在清空缓存前我们需要在linux系统中执行一下sync命令,将缓存中的未被写入磁盘的内容写到磁盘上

除了释放掉cached内存以外,还需要设置vm.swappiness的值,以尽大限度的使用物理内存

查看vm.swappiness参数的值:

#sysctl -q vm.swappiness

临时设置vm.swappiness的值(重启后生效)

#sysctl vm.swappiness=10

永久设置vm.swappiness:

echo "vm.swappiness = 10" >> /etc/sysctl.conf

时间: 2024-11-02 02:41:56

free命令-linux内存cached释放的相关文章

linux 内存清理释放命令

linux 内存清理/释放命令 1.清理前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2.开始清理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3.清理后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4.完成! 查看内存条数命令: dmidecode | grep -A16 "Memory Device$" ++++++++++++++++++++++++++++++++++++++++++++++++++++++++++++ # sync # echo 1 > /proc/s

linux 内存清理/释放命令

1.清理前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2.开始清理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3.清理后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4.完成! 查看内存条数命令: dmidecode | grep -A16 "Memory Device$" ++++++++++++++++++++++++++++++++++++++++++++++++++++++++++++ # sync#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关于linux内存cached过高释放一例

今天在做zabbix硬件监控的时候,老是出现段错误的提示,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是不是我的内存不够了呢: 参数说明: total : 物理内存的总大小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容 shared:共享的内存大小 buffers:缓冲区内存:(磁盘块的读写频繁,linux内存机制做缓冲池) cached:也是缓冲区内存(主要是在文件读写频繁的时候对文件进行缓存) 一般我们主要看free,和最后一行 buffers/cache: 具体参数可以参考,linux 内存机制.我的机器上面是做nagios监控,和

Linux内存(手动释放cache)

项目的扩容申请了一台机器,到手之后看一下机器的指标,看到内存使用情况是这样的. 1.查看内存 free $ free -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25G 89G 36G 92K 212M 74G -/+ buffers/cache: 14G 111G Swap: 7.5G 1.8G 5.6G cat /proc/meminfo  如果你想得到更加相近的信息可以使用cat /proc/meminfo,直接看硬件的统计数据. MemT

linux memory release commands内存清理/释放命令

linux 内存清理/释放命令 You could find reference from here: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597a06436a687f312b5243f3.html Basically it looks like this: ---------------------------------- 清理前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或者 free 清理内存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清理后内存

Linux内存机制以及手动释放swap和内存

哇,感觉好久没更新了,今天我们来谈谈Linux的内存机制. 首先我们理一下概念 一.什么是linux的内存机制? 我们知道,直接从物理内存读写数据要比从硬盘读写数据要快的多,因此,我们希望所有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都在内存完成,而内存是有限的,这样就引出了物理内存与虚拟内存的概念. 物理内存就是系统硬件提供的内存大小,是真正的内存,相对于物理内存,在linux下还有一个虚拟内存的概念,虚拟内存就是为了满足物理内存的不足而提出的策略,它是利用磁盘空间虚拟出的一块逻辑内存,用作虚拟内存的磁盘空间被称为交换

linux内存管理及手动释放机制

inux系统中查看内存状态一般都会用到free linux的free命令中,cached和buffers的区别 Free Mem:表示物理内存统计 -/+ buffers/cached:表示物理内存的缓存统计 Swap:表示硬盘上交换分区的使用情况 系统的总物理内存:8098060 8Gb,但系统当前真正可用的内存并不是第一行free 标记的6054972Kb,它仅代表未被分配的内存. 我们使用total1.used1.free1.used2.free2 等名称来代表上面统计数据的各值,1.2

手工释放linux内存

当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这个问题,貌似有不少人在问,不过都没有看到有什么很好解决的办法.那么我来谈谈这个问题.一.通常情况先来说说free命令:引用[[email protected]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Mem: 249 163     86      0        10           94-/+ b

[转]手工释放linux内存——/proc/sys/vm/drop_caches

另一篇:http://www.linuxfly.org/post/320/ ? 1.清理前内存使用情况?free -m 2.开始清理??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3.清理后内存使用情况?free -m 4.完成! 查看内存条数命令: dmidecode?|?grep?-A16?"Memory?Device$"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