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C++编译速度-------pimpl 模式& 桥接模式(转)

pimpl 模式(Private Implementation),我们常常听到诸如“不要改动你的公有接口”这样的建议,所以我们一般都会修改私有接口,但是这会导致包含该头文件的所有源文件都要重新编译,这会是个麻烦事儿。Pimpl机制,顾名思义,将实现私有化,力图使得头文件对改变不透明。

桥接模式(bridge)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把类的具体实现细节对用户隐藏起来,以达到类之间的最小耦合关系。在具体编程实践中桥接模式也被称为pimpl或者handle/body惯用法,它可以将头文件的依赖关系降到最小,减少编译时间,而且可以不使用虚函数实现多态。

首先,我们先看看不使用这个机制的一个实现:

 // MyBase.h
 class MyBase {
 public:
   int foo();
 };
 // MyDerived.h
 #include "MyBase.h"
 class MyDerived : public MyBase {
 public:
   int bar();
 };

假设你现在希望在MyBase.h中加入一个新的private和protected成员函数,那么MyDerived和所有包含MyBase.h的源文件都需要重新编译。在一个大工程中,这样的修改可能导致重新编译时间的激增。你可以使用Doxygen或者SciTools看看头文件依赖。

一般来说,不在头文件中包含头文件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但是这也不能完全消除修改MyBase.h带来的重新编译代价。有没有一个机制可以使得对私有接口做修改时我们可以减小重新编译的代价。

在Pimpl机制中,我们使用前置声明一个Impl类,并将这个类的一个指针实例放入主类中,如下:

// MyClass.h
 class MyClassImpl;    // forward declaration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
 ~MyClass();
   int foo();
 private:
   MyClassImpl *m_pImpl;
 };

现在,除非我们修改MyClass的公有接口,否则这个头文件是不会被修改了。然后,我们用这个Impl类的实现来完成主类的细节实现,在主类的构造函数中,我们完成了实现类指针的实例化:

 // MyClass.cpp
 class MyClassImpl {
 public:
 int foo() {
         return bar();
 }
 int bar() { return var++; }
         int var;
 };

 MyClass::MyClass() : m_pImpl(new MyClassImpl){}

 MyClass::~MyClass()
 {
     try {
             delete m_pImpl;
     }
     catch (...) {}
 }

 int MyClass::foo(){ return m_pImpl->foo(); }

Pimpl机制其实这是桥接模式的一种变种。我们可以对实现类随意的进行增删和修改,而不会导致包含MyClass.h的源代码重新编译。当然,这样做的时间开销和空间开销也是有的。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采用内部类来完成Pimpl机制:

首先我们声明一个类sample,它仅向外界暴露了最小的细节,真正的实现在内部类impl,sample用一个shared_ptr来保存它的指针:

class sample
{
private:
    class impl;                             //不完整的内部类声明
    shared_ptr<impl> p;                     //shared_ptr成员变量
public:
    sample();                               //构造函数
    void print();                           //提供给外界的接口
};  

在sample的cpp中完整定义impl类和其他功能:  

class sample::impl                      //内部类的实现
{
public:
    void print()
    {   cout << "impl print" << endl;}
};  

sample::sample():p(new impl){}          //构造函数初始化shared_ptr
void sample::print()                        //调用pimpl实现print()
{   p->print();} 

最后是桥接模式的使用,很简单:

sample s;
s.print(); 

桥接模式非常有用,它可以任意改变具体的实现而外界对此一无所知,也减小了源文件之间的编译依赖,使程序获得了更多的灵活性。而shared_ptr是实现它的最佳工具之一,它解决了指针的共享和引用计数问题。

时间: 2024-10-23 12:15:05

提高C++编译速度-------pimpl 模式& 桥接模式(转)的相关文章

结构型模式----桥接模式

1.由来 设想如果要绘制矩形.圆形.椭圆.正方形,我们至少需要4个形状类,但是如果绘制的图形需要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绿色.蓝色等,此时至少有如下两种设计方案: 第一种设计方案是为每一种形状都提供一套各种颜色的版本. 第二种设计方案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形状和颜色进行组合 对于有两个变化维度(即两个变化的原因)的系统,采用方案二来进行设计系统中类的个数更少,且系统扩展更为方便.设计方案二即是桥接模式的应用.(我喜欢叫他拼凑模式,先抽取共同点,然后用共同点去拼凑) 2.定义 桥接模式(Bridge P

java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桥接模式

1 桥接模式 2 概述 3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4 5 6 适用性 7 1.你不希望在抽象和它的实现部分之间有一个固定的绑定关系. 8 例如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在程序运行时刻实现部分应可以被选择或者切换. 9 10 2.类的抽象以及它的实现都应该可以通过生成子类的方法加以扩充. 11 这时Bridge模式使你可以对不同的抽象接口和实现部分进行组合,并分别对它们进行扩充. 12 13 3.对一个抽象的实现部分的修改应对客户不产生影响,即客户的代码不必重新编译.

第9章 结构型模式—桥接模式

1.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的定义 (1)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①一般的“抽象”与“实现”是指父子类的继承关系.但这里,GoF所谓的“抽象”是如果引起一个类变化是多维度的因素(设为2维),就将其他变化因素抽象成一个接口,在“Abstraction类”中只留这个接口,然后通过对象组合(而不是继承)的方式去依赖这个接口.而“实现”是指在让另一个“Implementor类”的子类去实现接口(第2维度的变化). ② “Abstraction类”和“Imp

结构化设计模式-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目的:将抽象的对象,和具体的实现相分离,同时使用组合代替继承(很有用的设计模式,符合单一职责,开闭等原则). 桥接模式对象 Bridge-pattern Abstraction,抽象类:抽象化给出的定义,并保存对实例化对象的引用 RefinedAbstraction,扩充抽象类:扩充抽象化角色,改变和修正父类对抽象化定义 Implementor,实现接口类:这个角色给出实现化角色的接口,不给出具体实现.这个接口和抽象话接口不相同,这个接口给出底层的实现操作定义,而抽象化接口给出类基本或上

VMware网络连接模式——桥接模式、NAT模式以及仅主机模式的介绍和区别

在使用VMware Workstation(以下简称:VMware)创建虚拟机的过程中,配置虚拟机的网络连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我们为虚拟机配置网络连接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几种网络连接模式:桥接模式.NAT模式.仅主机模式.自定义网络连接模式.如下图 在VMware中,虚拟机的网络连接主要是由VMware创建的虚拟交换机(也叫做虚拟网络)负责实现的,VMware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多个虚拟网络.在Windows系统的主机上,VMware最多可以创建20个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可以连接任意数量

快速提高 Xcode 编译速度的方法(转载自网上一个大神的方法)

1.,中的 Debug Information Format 的选项中选择 DWARF ,平时调试就是用整个选项,经过测试,速度确实有很大的提升,等发行版本的时候在调回 DWARF with dsYM File 选项. 2.

Javascript设计模式理论与实战: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开来,使两者都可以独立的变化,并且可以一起和谐地工作.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都可以独立的变化而不会互相影响,降低了代码的耦合性,提高了代码的扩展性. 基本理论 桥接模式定义: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桥接模式主要有4个角色组成:(1)抽象类(2)扩充抽象类(3)实现类接口(4)具体实现类根据javascript语言的特点,我们将其简化成2个角色:(1)扩充抽象类(2)具体实现类怎么去理解桥接模式呢?我们接下来举例说明 桥接模式的实现 理解桥

设计模式解密(12)- 桥接模式

1.简介 定义: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的变化. 主要解决:在多维可能会变化的情况下,用继承会造成类爆炸问题,扩展起来不灵活. 何时使用:实现系统可能有多个角度分类,每一种角度都可能变化. 如何解决:把这种多角度分类分离出来,让它们独立变化,减少它们之间耦合. 注意事项:对于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使用桥接模式再适合不过了. 英文:bridge 类型:结构型 2.问题引入 在软件系统中,某些类型由于自身的逻辑,它具有两个或多个维度的变化,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多维度的变化”?如何利用面

Java设计模式学习记录-桥接模式

前言 这次介绍结构型设计模式中的第二种模式,桥接模式. 使用桥接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耦,松散的耦合更利于扩展,但是会增加相应的代码量和设计难度. 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是为了将抽象化与实现化解耦,让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方便对每一部分的扩展,以及单独的维护.抽象化的一方与实现化的一方之间建立一个桥梁,这样两者的依赖关系就可以通过这个桥梁来建立了. 举例 三个小动物要过河,分别是小猪,小鸡,小马,小猪要去河对面的空地晒太阳,小鸡要去河对面的小树林里找虫子吃,小马要去河对面的草地里吃草.那么它们三个都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