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阅读后获益匪浅,想想还是摘录在此,以备能不经意间重温。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感觉上了大学静下心读书成为一种奢侈?
高中时候静下心读书还算是一种享受和常见的事儿,然而上了大学,周围很多人和我一样,受到学业、就业、社团活动等的压力,静下心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大三了,身边人除了雅思、托福、GRE、GMAT之类的,很少看到其他的书!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啊?
Hannibal Lecter 的回答很让人深思:
今天课外辅导完几个要做Seminario的小硕,突发奇想想吃葱油千层饼。外面下着雨,阴冷不堪,看看家里的毛绒地毯、飞利浦加湿器、中央供暖、真皮沙发,瞬间就不想出门去中国超市买成品了。也正好冰箱里有鸡蛋、面、葱、油这些东西,于是自己动手做。
一个人在海外快十年了,自己烙个饼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不要说烙饼了,知识和经验到位了,烤披萨,做面包,点豆花,烫火锅也是分分钟的事。切葱,和面,炒酥油,这些都是井井有条。
我也算是个爱厨房,爱做饭,爱宴客的人了,不过不晓得是老了,还是疲了,今天弯腰驼背在灶台上搞了半个多小时,做出几张饼子来,突然有那么一个瞬间,就感觉有点单调,无聊,匮乏了。好想把围裙摘了,躺在沙发上,叫几个菲佣,揉脚的揉脚,剥香蕉的剥香蕉,捶背的捶背,扭腰的扭腰,甩屁股的甩屁股,伺候我大片看着,什么昆丁塔伦蒂诺啊,刘别谦啊,比利怀德尔啊刷着,佳酿喝着,什么川宁啊,必富达啊泡着。
想想就好了......
距离一大家子等着吃晚饭这个目标来说,我还得回到现实中来,硬着头皮把整个葱油饼项目做完。
NM天气冷不能开窗,油烟就扑到我脸上,头发上,衬衣上,虽然有排风系统,也无济于事。
NM油温高了吧要糊锅,油温低了吧,半天不好.....我得跟个白痴一样站在这家用炉灶面前,完成商用产量。
这时候,看着眼前的施工现场,尤其是清理黏糊糊的沾满面浆的手,清理灶台上那些滑腻的油污的时侯,我就想,偶尔来这里陶冶下情操固然是很好的,要是天天都要来一全套,还是有点消受不起的。
回忆起刚刚在客厅里端着茶杯,动动嘴皮子讲一会儿课,就把钱收了的场景,我不禁在想,那些街头巷尾风里来雨里去卖煎饼果子的人,一定程度上,是多么的辛苦啊。当然,成功了的翘脚老板另当别论,如果你只是个创业初期的二百五,或者是出卖劳动力的初级小工,那么每天必然是都要和这一堆油盐酱醋烟熏火燎的程序打交道的,不仅仅要进货,加工,还要考虑销售,善后,除了劳力,还要劳心,NM冷了,热了,多了,少了,贵了,便宜了,累了,交房租了,城管来了......
我一个以烹饪为乐得人都有厌倦的一天,而以此为业,赖以谋生,是多么的现实。(可以类比以编程为业,写代码写一辈子并非易事,除非编程是你的真爱。所有坚持不下来的,都是因为不够爱。)
相比之下,有资本静下来,心无旁贷的读书,或者说以爱知求真为业,是件多么幸福的事,的的确确,只有极少的人,才有这个资格,只可惜,太多人拥有这个资格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被花花世界美好浮华的一面吸引着,将资本浪费。
今天,我辅导的侨二代小弟弟问我,为什么他身边很多朋友,十五六岁就在上班了,而自己还在读书。我回答他,对啊,他们要生存啊,每天为了生计必须出去上班,挣钱养活自己,当然,他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里学到生存的技能,包括搬砖,守店,进货,点货,算账......
“那我为什么在这里读书呢?”小弟好奇地问。
“因为你爸妈任性啊” 我回答他:“你知不知道读书是要花钱的?然而你爸妈选择了没有让你去捞钱,而是让你读书,他们每天不得休息,挣着钱,供着你,这样你才可能坐在这里,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吸收知识,有机会以后换个方式挣钱,换个层次挣钱,不用再搬砖,不用在辛苦......”
说完,小弟弟拿起单词本猛记,几十个东西半小时就背完了。
有时候我在想,小孩听一遍就懂的道理,很多大学生却永远装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在大学里读书,无论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无论读本科,博士,还是硕士的书,只要能静下来读,读的时候,读过以后,确实都是很奢侈的事。
因为你读的时候,得有这个经济,智力的资本,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人,基本上是没有这两个条件的。而你读过以后,知识就是你轻易获取利润的雄厚资本,基本上,很多没有读书的人,也是没有这个资源的。
毕竟呀,大多数人花了多少物质资源,付出多大代价,经过多少优胜劣汰,耗费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把少数人送到那个可以让我们的视野达到极限的智慧的高塔,好多人终其一生,都只是在塔底苟延残喘,浑浑噩噩,完成了基因的传递,其生命基本就再无法实现任何价值。
围墙内那些浑浑噩噩的人不就该是巨人的家畜么,只有少数又少数自愿选择及被选择的有能力的人才可能成为调查兵团的一员,到围墙外面去了解充满了危险也充满了惊喜的未知世界。而这些读书人,不就是那些家畜眼里的调查兵团么?所以,别人吃吃喝喝一辈子就满足了,死了,而你居然还有心思读书,这真是多么奢侈的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以为读书只是用资本换资本么?哪有这么简单。钱钟书大师曾经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要成为荒江野老屋中的素心人,是要有点点魄力和资本的。
所以这里就再给大家分享第二件事,博一的时候,导师每周都要带我们去学校的放映厅里面放一部电影。最开始,大家是为了混学分,拍马屁去的,老板的活动嘛,多参加,总是有好处的。我这个老板是个从不沽名钓誉,一心钻研,博闻强识的大爷,同时又是个话唠,我们经常陪着他一泡就是一下午,十分之不自在。
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过了两三年,这中间也没有什么人让我们天天做十年高考五年模拟一类的填鸭事,不过偶尔组织学习什么马克思·韦伯、索绪尔、亚当·斯密、皮尔斯、拉科夫倒是司空见惯的,最开始总会有人BB,学这些对于神官发财死老婆有什么卵用?甚至有人就在课堂上当众给导师大爷提出来。
大爷脸通红,只能挤出一句,做人不能这么现实撒。
也就是这样过了两三年,走的走,留的留,有人结婚生子,有人就业创业,有人潜心苦读,最后留下来的,并不是多数。
不过,当我们再聚到一起的时候,才发现——
有的人开口闭口关心的是哪里衣服打折了,哪里的奢侈品又出新款了,又要卖肾了,哪里的菜市场降价了赶紧去囤货了;
有的人关心的是,我又占了公司多少便宜,那个谁他妈的比我多请了两天假令人不爽。
而我们关心的却是世界是怎么样的,我自己是怎么样的,这有生之年,应该怎样和这个混乱的混沌宇宙言和,从而智慧精致地,活出点意义来。
突然觉得,身边这些人,若非背景特别,大多数人都身陷困窘,因为这些外在,物质,现实的东西,才能快乐起来,可能到死,都在物欲缱绻中,不得自由;而那些出身名门的,却也未见得自由自在,更肩负着多少物质之外的烦恼。
他们觉得你那么的呆,而你觉得他们那么的俗,谁也看不上谁。
我们多年来,通过读书,明理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正在悄悄滋润着我们并不奢华的生命,当我们每接近真理一步,享受它们带给我们的温暖,享受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的那些梗,比如阿兰图灵的自行车链条,福柯的烟斗,薛定谔的猫......这一刻,我们掌握着一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时刻存在的快乐,这是要靠智慧才能获得的奢侈的权力,这是内在的永远不会失去的物产,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没有任何人能够夺走的男主人公脑海里的莫扎特。
在一些人看来,我们追求的,我们自己或许已经是不接地气的怪咖,不过,这中间的快乐,有些人此生都无法体会了。
法拉利飙两天,不是撞死人,就是被撞死;
爱马仕用两天,不是该换了,就还是想买新的了;
涂脂抹粉得再厚,都掩饰不住六十,七十岁的皱纹;
打炮打个几年,千万种姿势用完也不可能打出什么新花样来......
所以最后好多人所谓少年得志,到头来有条件了,不过是靠嗑药,靠作死来HIGH。
殊不知,自己和别人脑子里可以掀起高潮的地方,你到死都开发不尽。很多人糊里糊涂,自以为是了一生,最终却都没有打开通往精神的极乐世界的大门。
同样是迷航大船上自相残杀的可怜蝼蚁,同样是混沌之中被推向死亡的无奈生灵,当我们欣赏《晚风拂过树林》这一类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学会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更加从容而淡定而不是更加歇斯底里,学会体体面面地和命运讨价还价的时候,你在欣赏什么呢?
Hannibal Lecter 的回答却是让人幡然醒悟,静下心来阅读是很少一部分能够享受的奢侈的事情,提高自己的精神修为与境界,开阔看待这个世界的视野,才能走进真正的精神极乐世界。人会死,花会谢,对物质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一些看似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毫无意义。当你潜下心来,采集各大家的世界观,书海拾贝,由一点一滴的渐误汇聚成一个个的顿悟,一个崭新的世界或许就会出现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