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区别

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我们就称进程处于内核运行态(或简称为内核态)。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0级)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处于内核态时,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当进程在执行用户自己的代码时,则称其处于用户运行态(用户态)。即此时处理器在特权级最低的(3级)用户代码中运行。当正在执行用户程序而突然被中断程序中断时,此时用户程序也可以象征性地称为处于进程的内核态。因为中断处理程序将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这与处于内核态的进程的状态有些类似。

内核态与用户态是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跟intel cpu没有必然的联系, intel cpu提供Ring0-Ring3三种级别的运行模式,Ring0级别最高,Ring3最低。Linux使用了Ring3级别运行用户态,Ring0作为 内核态,没有使用Ring1和Ring2。Ring3状态不能访问Ring0的地址空间,包括代码和数据。Linux进程的4GB地址空间,3G-4G部 分大家是共享的,是内核态的地址空间,这里存放在整个内核的代码和所有的内核模块,以及内核所维护的数据。用户运行一个程序,该程序所创建的进程开始是运 行在用户态的,如果要执行文件操作,网络数据发送等操作,必须通过write,send等系统调用,这些系统调用会调用内核中的代码来完成操作,这时,必 须切换到Ring0,然后进入3GB-4GB中的内核地址空间去执行这些代码完成操作,完成后,切换回Ring3,回到用户态。这样,用户态的程序就不能 随意操作内核地址空间,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
至于说保护模式,是说通过内存页表操作等机制,保证进程间的地址空间不会互相冲突,一个进程的操作不会修改另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中的数据。

1.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概念区别

究竟什么是用户态,什么是内核态,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前一直理解得不是很清楚,根本原因个人觉得是在于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在写程序时关注的重点和着眼的角度放在了实现的功能和代码的逻辑性上,先看一个例子:

1)例子

  1. void testfork(){
  2. if(0 = = fork()){
  3. printf(“create new process success!\n”);
  4. }
  5. printf(“testfork ok\n”);
  6. }

这段代码很简单,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就是实际执行了一个fork(),生成一个新的进程,从逻辑的角度看,就是判断了如果fork()返回的是0则打印相关语句,然后函数最后再打印一句表示执行完整个testfork()函数。代码的执行逻辑和功能上看就是如此简单,一共四行代码,从上到下一句一句执行而已,完全看不出来哪里有体现出用户态和进程态的概念。

如果说前面两种是静态观察的角度看的话,我们还可以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这段代码,即它被转换成CPU执行的指令后加载执行的过程,这时这段程序就是一个动态执行的指令序列。而究竟加载了哪些代码,如何加载就是和操作系统密切相关了。

2)特权级

熟悉Unix/Linux系统的人都知道,fork的工作实际上是以系统调用的方式完成相应功能的,具体的工作是由sys_fork负责实施。其实无论是不是Unix或者Linux,对于任何操作系统来说,创建一个新的进程都是属于核心功能,因为它要做很多底层细致地工作,消耗系统的物理资源,比如分配物理内存,从父进程拷贝相关信息,拷贝设置页目录页表等等,这些显然不能随便让哪个程序就能去做,于是就自然引出特权级别的概念,显然,最关键性的权力必须由高特权级的程序来执行,这样才可以做到集中管理,减少有限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冲突。

特权级显然是非常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程序执行的手段,因此在硬件上对特权级做了很多支持,就Intel x86架构的CPU来说一共有0~3四个特权级,0级最高,3级最低,硬件上在执行每条指令时都会对指令所具有的特权级做相应的检查,相关的概念有CPL、DPL和RPL,这里不再过多阐述。硬件已经提供了一套特权级使用的相关机制,软件自然就是好好利用的问题,这属于操作系统要做的事情,对于Unix/Linux来说,只使用了0级特权级和3级特权级。也就是说在Unix/Linux系统中,一条工作在0级特权级的指令具有了CPU能提供的最高权力,而一条工作在3级特权级的指令具有CPU提供的最低或者说最基本权力。

3)用户态和内核态

现在我们从特权级的调度来理解用户态和内核态就比较好理解了,当程序运行在3级特权级上时,就可以称之为运行在用户态,因为这是最低特权级,是普通的用户进程运行的特权级,大部分用户直接面对的程序都是运行在用户态;反之,当程序运行在0级特权级上时,就可以称之为运行在内核态。

虽然用户态下和内核态下工作的程序有很多差别,但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特权级的不同,即权力的不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不能直接访问操作系统内核数据结构和程序,比如上面例子中的testfork()就不能直接调用sys_fork(),因为前者是工作在用户态,属于用户态程序,而sys_fork()是工作在内核态,属于内核态程序。

当我们在系统中执行一个程序时,大部分时间是运行在用户态下的,在其需要操作系统帮助完成某些它没有权力和能力完成的工作时就会切换到内核态,比如testfork()最初运行在用户态进程下,当它调用fork()最终触发sys_fork()的执行时,就切换到了内核态。

2. 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1)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

a. 系统调用

这是用户态进程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态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完成工作,比如前例中fork()实际上就是执行了一个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而系统调用的机制其核心还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放的一个中断来实现,例如Linux的int 80h中断。

b. 异常

当CPU在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转到了内核态,比如缺页异常。

c. 外围设备的中断

当外围设备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向CPU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这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自然也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比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等。

这3种方式是系统在运行时由用户态转到内核态的最主要方式,其中系统调用可以认为是用户进程主动发起的,异常和外围设备中断则是被动的。

2)具体的切换操作

从触发方式上看,可以认为存在前述3种不同的类型,但是从最终实际完成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操作上来说,涉及的关键步骤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都相当于执行了一个中断响应的过程,因为系统调用实际上最终是中断机制实现的,而异常和中断的处理机制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关于它们的具体区别这里不再赘述。关于中断处理机制的细节和步骤这里也不做过多分析,涉及到由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步骤主要包括:

[1] 从当前进程的描述符中提取其内核栈的ss0及esp0信息。

[2] 使用ss0和esp0指向的内核栈将当前进程的cs,eip,eflags,ss,esp信息保存起来,这个

过程也完成了由用户栈到内核栈的切换过程,同时保存了被暂停执行的程序的下一

条指令。

[3] 将先前由中断向量检索得到的中断处理程序的cs,eip信息装入相应的寄存器,开始

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这时就转到了内核态的程序执行了。

时间: 2024-10-05 17:51:38

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区别的相关文章

[OS] 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区别

http://blog.csdn.net/fatsandwich/article/details/2131707# http://jakielong.iteye.com/blog/771663 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我们就称进程处于内核运行态(或简称为内核态).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0级)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处于内核态时,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当进程在执行用户自己的代码时,则称其处于用户运行态(用户态).即此时处理

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区别(转)

http://blog.csdn.net/fatsandwich/article/details/2131707# http://jakielong.iteye.com/blog/771663 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我们就称进程处于内核运行态(或简称为内核态).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0级)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处于内核态时,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当进程在执行用户自己的代码时,则称其处于用户运行态(用户态).即此时处理

【转】linux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区别

原文网址:http://www.mike.org.cn/articles/linux-kernel-mode-and-user-mode-distinction/ 内核态与用户态是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intel cpu提供Ring0-Ring3四种级别的运行模式.Ring0级别最高,Ring3最低. 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我们就称进程处于内核运行态(或简称为内核态).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0级)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处于内核态时,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

操作系统--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用户态和内核态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内核态和用户态(转载)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Linux简化了分段机制,使得虚拟地址与线性地址总是一致,因此,Linux的虚拟地址空间也为0-4G.Linux内核将这4G字节的空间分为两部分.将最高的1G字节(从虚拟地址 0xC0000000到0xFFFFFFFF),供内核使用,称为“内核空间”.而将较低的 3G字节(从虚拟地址 0x00000000到0xBFFFFFFF),供各个进程使用,称为“用户空间).因为每个进程可以通过系统调用进入内核,因此,Linux内核由系统内的所有

170322计算机硬件介绍&&时钟&&中断&&内核态、用户态与系统功能调用&&操作系统分类

一.冯诺依曼计算机 1.1 对第一台电脑提出: (1)二进制代替十进制: (2)程序与数据一起放入内存中运行. 1.2示例:控制(操作码)与数据信息(操作数) 1.3一个典型的PC总线(Bus)结构 1.4华硕P5VD2-MX (1)主芯片组:VIA P4M890/VIA VT8237A(2)内存规格内存类型DDRII(3)总线频率(MHz) FSB 1066MHz(4)扩展插槽 ①显卡插槽PCI-E 16X ②PCI 插槽2条PCI 插槽 ③1条PCI-E 1X(5)IDE 插槽二个IDE插槽

【转】 Linux 内核态与用户态

 内核态与用户态是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一个运行在内核模式的进程可以执行指令集中的任何指令,并且可以访问系统中任何存储器位置.用户模式中的进程不允许执行特权指令,比如停止处理器.改变模式位,或者发起一个I/O操作.也不允许用户模式中的进程直接引用地址空间中内核区内的代码和数据. intel cpu提供Ring0-Ring3三种级别的运行模式.Ring0级别最高,Ring3最低.其中特权级0(Ring0)是留给操作系统代码,设备驱动程 序代码使用的,它们工作于系统核心态:而特权极3(Ring3)

游戏服务器之多进程架构通信 协程切换只是简单地改变执行函数栈,不涉及内核态与用户态转化,也涉及上下文切换,

游戏服务器之多进程架构通信 https://gameinstitute.qq.com/community/detail/12409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508968 游戏服务器与普通服务器有什么区别? 游戏开发中的TCP.UDP.HTTP.WebSocket四种网络通讯协议对比 https://gameinstitute.qq.com/community/detail/127562 https://www.jianshu.com/p/4eb37c1

内核态和用户态,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

内核态与用户态是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intel cpu提供Ring0-Ring3三种级别的运行模式.Ring0级别最高,Ring3最低 内核态可以拥有比用户态更大的权限 处于内核态的进程,可以访问用户进程空间(是虚拟地址空间),就是通过进程的页表(进程本身就是一个4G虚拟地址空间.其中用户空间的3G是独立的,内核空间是共享的)来访问用户地址空间对应的物理地址,从而访问用户空间 相反用户态的进程,只能访问用户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 在内核态下,利用内核地址空间中的高端内存地址空间,来映射高端

内核态与用户态【转载】

原文:http://blog.csdn.net/skywalkzf/article/details/5185442 内核态与用户态是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intel cpu提供Ring0-Ring3三种级别的运行模式.Ring0级别最高,Ring3最低.其中特权级0(Ring0)是留给操作系统代码,设备驱动程序代码使用的,它们工作于系统核心态:而特权极3(Ring3)则给普通的用户程序使用,它们工作在用户态.运行于处理器核心态的代码不受任何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访问任何有效地址,进行直接端口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