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构建之法》后的几个问题

1、现代软件工程方法论大致可以分为重方法论和敏捷方法论两大阵营,如何选择适合的软件工程方法论?

2、个人软件开发流程是依靠软件开发工程师自己收集数据分析的,那么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3、团队合作有很多种模式,如何确定自己的团队适合哪个模式?一旦发现团队合作模式不佳该如何调整?

4、不止是软件程序会有bug,团队也会有bug,处理好bug是创造“足够好”的软件的基础,那么团队合作中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5、市场上有许多新开发的软件,这些软件有的一夜之间下载量飙升,有的却不了了之,也有的在一段时间内飙升后再被淘汰,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软件能长期立于败之地我们要做些什么,怎样去做?

时间: 2024-08-07 00:12:52

阅读《构建之法》后的几个问题的相关文章

学习构建之法后的疑问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中做,做中学这样的学习方法,深深的感觉到了与平时听课学习方式的不同,收获很多.我学习完构建之法这本书后仍然有几个小问题.’ 1.成功的软件总是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迫切需求,但是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如何去权衡各种需求,从中取出最核心的需求,我们该如何完成一个好的需求分析? 2.在实际制作软件时,外观.需求.性能.效率,我们该如何取舍?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才能更好的完成开发设计? 3.优秀的产品总是需要优秀的团队,但是在有限的资源下,怎样才能磨合出优秀的团队,探索出合适的团队模式

第一次阅读构建之法

    第一次阅读构建之法,把以前很多门课的知识点联系到了一起.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我认为这是对软件的一种及其精炼的解释.程序即是指一行行代码,软件工程则包含了各种软件开发活动,包括构建管理.源代码管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等,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      从一个简单的程序,扩展到一个满足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再扩展到一个能保证服务质量的软件服务.源程序是建立在数据结构上的一些算法.构建不仅仅是CC和link命令,一个复杂

为什么报计算机还有阅读构建之法的心得

1.为什么选择计算机这个专业; 当初读本科的时候,一志愿填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估计是因为分数太低了被调剂到了网络工程专业.之前的我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计算机,感觉自己对这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本科的时候自己的学习并没有多么的认真.当时自己还想过要转专业,后来也不了了之了.慢慢的感觉这个专业还可以,也就学了三年,后来到了考研的时候,本来打算考金融专业的,但是跨专业考研难度挺大的,而且最近几年计算机这个专业实在是太火了,毕业之后工作找工作各方面都不错然后就限定决心考了计算机技术.庆幸的是考上了,现在

对读构建之法后提出的五个问题

读构建之法有以下几点疑惑: 1.如何使自己的开发思维更加敏捷? 2.如何分配好团队里面成员的任务,来达到最好的工作效率? 3.当面临用户的需求和优化后的软件起冲突时,用户的需求一定是最重要的吗?那么用户根本不了解优化的软件的好处,一定强制要求修改怎么办? 4.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5.什么样的软件开发团队要开发什么样的软件才适合敏捷流程?

阅读<构建之法>第三10、11、12章并提出问题

<构建之法>第10.11.12章 第10章: 问题:对我们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后,但是我们想法和做出来的软件会和用户的需求有偏差,比如风格.界面的修饰等等,那么我们程序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想法更加靠近用户的想法呢?是设身处境么? 第11章: 问题: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是在做四则运算APP,如果按照这章的步骤走下去,每天都要进行进度更新,和每日会议还有每日构建的,会不会不太符合我们现在的处境?毕竟我们的所有时间不能只为一门课程服务,还要大量的时间花在其他的课程上呢. 第12章: 问题: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

阅读构建之法第一章有感

今天阅读了构建之法第一章,感觉到自己其实玩具的阶段都不到,离研究阶段更是差的有段距离.了解到程序其实只是一个藏在你电脑里的数据结构加算法,要想成为软件还得经历软件工程这一阶段,软件工程便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中.首先我要进行软件需求分析,一个成功的软件是要有市场需求作为背景的,没有需求你做的软件就是无用的东西,有了需求然后我们对软件进行设计使之安全 可行 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然后我们便对我们的软件进行测试.最后软件在用户手中运行,但是十全十美的软件是不

读构建之法后的五个问题

1.如何使自己的开发思维更加敏捷? 2.如何分配好团队里面成员的任务,来达到最好的工作效率? 3.当面临用户的需求和优化后的软件起冲突时,用户的需求一定是最重要的吗?那么用户根本不了解优化的软件的好处,一定强制要求修改怎么办? 4.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5.什么样的软件开发团队要开发什么样的软件才适合敏捷流程?

阅读&lt;构建之法&gt;10、11、12章

第十章: 典型用户和场景对后面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第十一章: 每日构建的目的是什么呢?有没有具体说明? 第十二章: 产品定位人群是否也局限了产品的可拓展性?

阅读&lt;构建之法&gt;第三10、11、12章

第十章典型用户和场景 1.典型场景和典型用户 对用户的认识,例如用户的价值,如何定义用户,用户与场景的结合,在从场景到任务等,还有用户的模板或者故事. 2.规格说明书 (1)功能说明书 定义相关的概念->规范好假设->避免误解,界定一些便界条件->描述主流的用户/软件交互步骤->一些好的功能和副作用->服务质量 (2)功能说明书模板 (3)技术说明书 (4)功能驱动的设计 构建总体模型->构建功能列表->制定开发计划->功能设计阶段->实现具体功能 对

阅读构建之法第六章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图表,对比了敏捷(Agile).计划驱动(Plan-driven).形式化的开发方法(Formal Method)的适用范围.里面提到的形式化的开发方法,其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它能有极高的可靠性呢?下面是一些关于形式化方法特点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它能力的缘由. 形式化方法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基础上,其目标是希望能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正确性,并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使其易维护,关键是能较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形式化方法"一词虽然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但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