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大学

说明:本人是我在看《大学》片段的读后感,不是专业论文,请各位轻喷。

其他对比图书:1.《学习的革命》(美国),《海马的记忆》(日本,米山公启)

论点:学习,必须首先理解人脑的学习原理,然后才能很好的去学习各种外界的知识。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和阅读到的知识,我把人类学习最重要的要素分为7类:分类,推理,记忆,实践,想象,健康,沟通。用中文简写,就是“类推记实,想健通”。简要解释如下:

---------------------第一层次-------------------------------

分类:人脑是按照神经元进化的,无法记忆字节特别大的单元,但是可以记忆字节特别小,分类级别非常多的单元,如果能将接触到的信息分类,那么人几乎就可以记忆一切。分类是记忆的方法和前提。(海马CA1区细胞)

推理:为了延长神经树突和轴突的生命活性,必须常常练习推理能力。推理是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包含归纳,反证,演绎,用这些方法可以找到事物的因果,分析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关系,包含关系,可以将事物根据不同的性质分类。之所以把分类放在推理前,是要加快推理的速度,在未知的时候,先假设一个分类,然后再推理重证。

各种讨论小道消息也是一种推理能力,只不过是低级的,下意识的,能引起别人心理不适的,最好的锻炼推理演绎的方法就是研读易经和风水,将万物都掌握于心中。

总结:分类是推理的目的,推理是分类方法。

------------------------------------------------------------------------

-----------------------第二层次------------------------------------

记忆:分类和推理的目的都是为了记忆,人类每天都在记忆各种信息,没有用的在不断的删除(其实是沉淀到颞叶区),有用的在不断的积累,这些记忆是人类生存下去的保证。也是一个人的特征。为了更有效的记忆,可以从饮食,锻炼,睡眠,情绪各方面来调节自身的状态,给自己良好的记忆基础。

记忆的特点:1.强强联合,2.越记越多,3.用进废退,4.弱肉强食

总结:记忆的结果是数据,大容量的数据容量是生存的人类基本条件。

实践:实践是为了提高记忆数据的正确率,如果数据错误,那么就要将记忆打回推理,打回分类,重新来。最终达到数据100%正确,才能使用于原子世界,如果不遵照这个过程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总结:记忆和实践是完成一件过程的必备素质,缺一不叫成功。

---------------------------------------------------------------------------

-------------第三层次-------------------------

想象:当左右脑之间的神经连接增加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奇妙的想法,这些想法进入第三层次就会产生惊人的事物。锻炼想象力需要看书,尤其是看复杂的,需要思考的书。

总结:庸才是没有层次感的,会将信息混杂,扭曲,错乱,直至全部消失,小才在第一层次,中才在第二层次,大才在第三层次。没有良好的第二层次,那么想象力就不会被付诸实践,梦想破灭导致情绪刺激减少,左右脑之间的神经连接就会逐渐弱化,人也变得越来越安于现状,不再去主动强化自己的想象力,不再对未来抱有幻想。所以人如果没有了希望,那么人就是在退化!

---------------------------------------------------------------------------

--------------------第四层次-------------------------------------------

健康:在任何一个时代,健康(即长寿)都是非常稀缺的东西,不仅是因为获取健康所需要的时间、代价、知识比较高,更因为健康是多种环境制约而成的,每个人都有先天性的身体条件,居住环境,人必须因地制宜,创造对自己来说性价比最好的健康方式,才能更好的存在、发展。

总结:仅懂得某一个小小的领域的,比如跑步对身体好,吃饭对身体好,这些是不够的,要深刻的理解自身存在的原理,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更好的存在。达到了第三层次后又追求第四层次的,就是非常厉害的人。

-----------------------------------------------------------------------------

-------------------第五层次--------------------------------------------

沟通:政治,人际,权利,金钱,都是沟通的结果。不是技术的结果,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没有良好的沟通是无法完成一件群体性的活动,也无法推进族群的进化。

总结:达到了第四层次,再追求第五层次的,就是天才。可以传播某一方面的学说,利于后世。

-------------------------------------------------------------------------------

综上:幼年时期,孩子应该锻炼身体。少年时期,人首先学习的,应该是如何去学习,青年时期应该掌握一门适合自身兴趣的知识,壮年时期应该用掌握的技能去完成一件自己在这个时间和空间限定范围内的使命。只是世事无常,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但是人作为动物,学习的路线是不会随着你的条件而变化的,人始终都是人,学习的方法始终不能超越物理上的限制。突发猛进的学习或者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也无法传播于后世,就如昙花一现,好看不中用。故人就应当遵照人的本性,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道家有云:道法自然,守中致和。我相信伟大的人是追求缓慢式前进的人,那些历史上璀璨的天才,值得敬畏,不能轻易效仿。

下面把大学中的名言按照我的理解解释一遍:

格物(掌握事物的性质,驾驭外物)

修身(修心,掌握礼仪)

齐家(家庭和睦,长幼和谐)

治国(管理好一个组织,使一个组织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像一个身体)

平天下(用一个组织来证明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

时间: 2024-08-12 05:50:13

《大学》----读后感的相关文章

大道至简第五章读后感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今天照样老师带领着我们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五章,阅读了<大道至简>的第五章,这章在前面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有了技术和团队,加上有效的沟通,接下来就要接项目做工程. “虚有其表耳”,本章以<明皇实录>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只求外表,只做形象工程,而是要透过表象,力求实质. 失败了不要紧,没有失败也就找不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更不用谈改进了.我们的前辈们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才总结出了“瀑布模型”“螺旋模型”等模型,方便了我们.但是

大道至简 第五章读后感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以得失而论,在瀑布模型与RUP模型之间,学习前者而不成,可思过程的本质:学习后者而不成,可得文字的架子. 如果懂得了所谓的模型原本都演化自那个简单的瀑布,那么文档是按XP写还是按RUP写,也就可以应时.应需,因地置宜,择善而从了. 越是简单的东西,往往越是接近于本质. 项目经理的工作,就是要去组织这个工程中的各个角色,使得分工明确,步调一致,共同地完成这个项目.四川有句地方话叫“做过场”,也有说成“走过场”的.“过场”是舞台术语,意思是角色从舞台一端出场,再走到另一端

大道至简 第五章 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读后感

今天该写一写大道至简第五章读后感了. 首先是“做过程不是做工程”,过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经历的一些事情,过程有很多种,虽然经历了某种过程,但不一定能实现某种功能.做完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并不等于做工程.做过程不是做工程的精义,也不是最终目的. 然后是“做过场”,做过场就好像是一种形式一样,做了没必要做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 我们为什么做工程,不要忘了最终目的.目的,是实现客户的要求,工程只是一种实现的途径.最初做开发的前辈们,不用什么工程或者过程,也一样编出了程序,也一样解决了问题,也一样实现了

大道至简第七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七章读后感——现实中的软件工程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战国策.秦策> 1:大公司手中的算盘 文中列举了IBM,Borland和Microsoft的一些体系,来说明大公司眼中的世界. 大公司们在标准.理论.语言上的争来夺去,未必全然出于“软件实现”的考虑.对统一理论.统一工具.统一过程的企图,其最终目的是在整个软件工程体系中的全面胜出.算 盘 上 的 绝 大 多 数 人 , 只 是 用 于 计 算 胜 负 的 一 枚 算子.所谓编程语言,只不过是

大道至简第五章阅读感想

第五章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 今天王建民老师依旧带领着我们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五章,第五章是失败的过程也是过程.通过前面的技术.团队和沟通,这章主要讲了关于做工程的问题. 文章开篇以一句<明皇实录>中的“虚有其表耳”来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只求外表,而是要透过表象,力求实质. 第五章的整体思想是让我们注重过程,因为有很多人从来不注重过程,只注重结果.然而过程对于一个编程人员也是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好的编程员从来不在乎程序的过程,只是关心最后程序是否能够实现,那么这个编程员一定不是一个好的编程员.

大道至简 第六章 读后感

说点什么呢,今天看了看大道至简第六章<从编程到工程>. 文章以<列子·说符>的“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为题记.第一节讲了“语言只是工具”,作者讲述了他曾经对一些编程语言的看法.他曾经也热衷于讨论语言的优劣,但是他现在不这样了,他已经不再专注于语言, 正如他在第一章中写到的一样:成天讨论这门语言好,或者那门语言坏的人,甚至是可悲的.确实,程序的好坏不在于语言,在于算法. 第二节又写了“程序”,程序=算法+结构,编程的精义于此

《大道至简》第一章读后感

经常听见有人抱怨编程太难,说自己不是学软件的料,那么他们真该好好看看<大道至简>这本书,相信他们看完这本书后会有很大收获. <大道至简>第一章引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愚公移山”,用这个故事很好的概述了我们在完成一个项目时所要进行的步骤.听上去“愚公移山”和编程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看过作者的叙述又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其实编程并没有什么难懂的,就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和后续的验收.例如某天我们突然发现家里放不出水了,这就是发现问题,我们会观

大道至简第三章读后感

---恢复内容开始--- 大道至简第三章的是团队的问题.我们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要求也日趋上升.这样一来,计算机软件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源代码的量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之下,一个团结而高效的开发团队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听指挥.能干活的开发团队呢?这一章作者就这个问题和我们展开了讨论. 作者着重的强调了项目经理在开发团队中的作用.首先声明一点,这并不是说团队的开发人员不重要,作者从始至终都认为编程

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大道至简第六章读后感

大道至简第六章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深.或者说这一章作者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特的角度来解读软件工程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的. 作者的这些肺腑之言都是作者在软件行业工作了多年之后总结出来的.开发技术对一个软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和最终的成功的影响并虽然不能说是一点也没有,但也不是很大.真正起到决定性因素的不是那些技术细节,而是一个高度过程化.通晓方法论.拥有大量工具的开发团队或者是开发公司.在这个团队里面,无论是对项目经理还是开发经理甚至是一个普通的开发人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团队内的每个人必

《大道至简》第一章读后感和伪代码

阅读了<大道至简>第一章,感到作者对编程的精义分析非常具体形象,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编程的本质.又将他们扮演的管理者,技术人员,程序分析师众多形象展现出来.又在困惑人们的"我能不能学会编程"这一问题做出回答,作者列举生活实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将很多抽象的东西,简单化,通过最常见的生活中的实例介绍"大道". import java.大道至简.*; public class.yishan.*; { public static v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