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核心价值链上的端到端总结为两个核心,其一是供应链的端到端流程和业务;其二是产品研发的端到端和业务。各个企业由于类型不同往往对两条价值链各有 侧重。生产代工类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研发,那么只有供应链;高科技研发企业可以做到卖产品核心技术和专利,不做具体供应链方面事情。而更多的生产制造型企 业往往是1和2两者的一个有机结合。
再谈企业架构和业务架构:
企业架构本身强调的是业务驱动IT,业务和IT的匹配和融合而不是两张皮,在这里可以看到核心我们关注的点包括流程,活动,数据,组织,资源五个方面的内容。而每个方面基本都涉及到业务和IT两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业务到IT的转化和映射。
企业架构-分层和维度:
完整的企业架构包括了业务架构和信息系统架构两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 同构成。传统的Zachman企业架构框架更多的仍然是偏业务流程和数据,没有体现的特别清楚业务和IT的关系。而对于TOGAF框架,则是真正体现了业 务驱动IT,业务和IT的紧密集成,特别是提出了架构的三个层次,包括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和数据架构。而信息系统架构又包括了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
业务流程和业务架构:
根据TOGAF方法论,在业务愿景建立后重要的一步就是展开业务架构方面的工作。 业务架构的核心仍然是业务流程架构,从业务流程架构的分析中如果关注业务活动的分析则衍生出业务用例模型,如果关注业务数据的分析,则衍生出业务数据架构。
再谈业务架构:
对于业务架构,仍然推荐大家下载IBM的CBM组件化业务模型白皮书,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对于业务的理解和分析仍然可以看到两条重要的主线,即业务流程 分析和业务架构分析,两者紧密结合。流程分析一般参考价值链分析的思路,由顶向下,逐层分解进行;而业务架构分析则更多的还是要依托流程分析,将流程分析 识别和发现的业务活动,识别和抽象为相应的业务组件。
CBM组件化业务模型:
对于企业架构思想融入到软件架构中,即真正对软件架构层面的工作进一步整合,减少在系统分析过程中从现实业务层面来抽象IT层面的脱节。改变传统软件架构仅仅考虑实现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于引入方法和具体内容,还是从软件架构的一些核心内容来谈。
企业架构在软件架构设计中的引入:
信息化架构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数据导向架构,一种是流程导向架构。对于数据导向架构重点是在数据中心,BI商业智能等建设中使用较多,关注数据模型和 数据质量;对于流程导向架构,SOA本身就是关键方法和技术,关注端到端流程整合,架构对流程变化的适应度。两种架构并没有严格的边界,而是相互配合和补 充。
信息化架构模式:
IT规划和IT咨询
对于IT规划,遵循的思路主要是:从业务到技术,从流程到IT,围绕价值链分析和优化的核心模型往前驱动。核心过程包括现状分析、差距分析、目标提出、蓝 图规划、实施规划等几个关键步骤。现状分析包括业务现状和IT现状,根据企业战略提出业务目标和发展规划,分析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提出和整理问题集(定 义IT建设目标),根据差距和问题给出规划蓝图,根据目标和问题分解到的子目标和子问题以及蓝图规划内容,多维度评估和确定后续的实施规划,定义IT系统 建设实施的优先级。这就是IT规划的一般逻辑。
IT规划核心分析逻辑-整理稿:
再谈IT规划分析的核心逻辑:
首先看下业务架构映射到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和流程,首先业务架构重点是业务流程和业务组件,是为后续识别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服务的,重点还是业务。云计算偏技术层面,即使是基于云计算的运营也是偏技术层面的内容而非真正地业务,偏运营业务模式和流程的分析eTom模型给出了很好的思路,可以参考下eTom的模型,其本身才能和云计算本身的分层高度吻合
以TOGAF为指导的云计算规划:
首先来看纵向,为电信运营商的完整生命周期。如果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其对应的是核心价值链模型,前面来看都类似即战略,规划,产品,产品后对应到具体的交付和后续售后服务环境。对于运营型企业,产品即服务,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提供的能力,因此对运营层面进行细化,包括了运营支撑,实施,保障和计费。以构成电信运营商完整的生命周期。
再转过来看eTom的过程框架,横向为供应链,资源,服务,产品四层。可以讲整个过程框架的精髓不在于纵向生命周期,纵向生命周期仅仅是价值链分析方法的 而一个延伸。而在于横向的分层,解耦和逐层递进关系上。底层的供应链为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支撑层,最终形成的是价值维度的资产。
对eTOM过程框架的再认识:
对于架构分析的入口点,仍然推荐是从端到端流程分析入手,细化到业务域的端到端,再细化到3,4级流程,最终细化到EPC最底层流程图。流程到子流程,再到业务活动,业务活动中承载的是业务单据和业务实体。需要对业务实体进行抽离,进行数据层面的数据建模和分析。从ARIS企业架构分析中的Y模型可以看到,Y模型的左边为业务架构,右边为流程架构,而最底层够归集到EPC流程。整个分析顺序为端到端流程分析到EPC,结合数据建模和分析,通过CRUD矩阵分析等方法从底向上抽象业务组件形成高端业务架构。
企业架构分析的核心思路:
整个IT规划始终围绕业务和IT两条主线,业务包括了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岗位组织和角色,业务管控体系;而IT包括了应用架构体系,数据架构和模型,技 术架构和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业务驱动IT,端到端业务流程最终落地到应用系统的功能上,业务数据最终沉淀到数据库中的数据模型,我们谈SOA重点也是业 务驱动IT,业务和IT走向融合,业务架构和应用架构本身就为一体,特别是业务组件的提出;而数据架构本身从传统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本身就是 业务数据和信息数据的融合和统一。
谈IT规划的思考逻辑:
对于IT咨询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业务,管理三方面的知识。企业架构给了我们比较好的IT咨询知识体系结构,业务流程,数据,系统,组织和人。方法,工具和技术。无论是从企业价值链分析,还是从各种行业的标准业务模型和数据标准模型,最终都会落到以上内容。
IT咨询-随想记录:
参考业界IT规划的参考模型和框架,结合IT规划方法论和实施,重新整理了IT规划知识体系。对于横轴主要考虑IT规划的方法论和步骤,具体包括了参考模 型,调研阶段,差异分析和匹配,目标架构,实施策略和管控治理六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纵轴包括了IT基础设施,业务基础设施,业务流程,数据,技术体系,应 用系统,集成架构七个方面的内容。
IT规划知识体系整理:
流程架构是基础之基础,流程是分解的,最高端的流程视图不会太体现流程,更多体现的是价值链思路。数据架构偏静态,从核心数据实体的角度进行建模。数据实体应该从EPC中进行抽取。高端应用架构和高端的流程视图对应。体现流程驱动IT,但是匹配和对应关系比较复杂。
IT架构规划:
流程驱动IT规划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理论层面来说,引入企业架构管理(EAM)思想,建立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架构体系,通过对架构体系的研究实现 企业IT规划;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此方案是由ARIS软件工具(流程管理平台)构成的; 应用ARIS流程模型化方法,实现企业流程的模型化管理,建立企业的IT战略,企业组织,IT基础架构和IT管理过程的模型化。通过模型关系的研究实现企 业的IT的“动态”有效规划。流程驱动IT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笔者将逐一进行探讨。
流程驱动的IT有效动态规划:
企事业IT架构是由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共同构成的。其中,数据架构是企事业IT架构的核心,因为信息系统支撑下的企事业业务运作状况,是通过信 息系统中的数据反映出来的,数据是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资源。因此构建企事业IT架构时,首先要考虑数据架构对当前业务的支持。理想的企事业IT架构规划逻 辑是数据驱动的,即:首先根据业务架构分析定义数据架构;然后根据数据架构结合业务功能定义应用架构;最后根据数据架构与数据架构的定义,来设计技术架 构。
IT规划-数据是核心的核心:
如果说到智慧企业,那么简单点还是在企业内部各种信息能够全面快速的收集,信息能够高度共享和协同传递,能够对信息进行知识管理层面的加工创造,形成有价 值的专家经验库,指导后续的持续改进。企业本身在智慧架构和信息技术下能够高度的自适应和自调整,达到高度协同和快速响应,以高效的满足企业的各种业务目 标并实现价值。具体还是从可感知,可协同和可智能三个方面来谈智慧企业。
谈智慧企业:
企业2.0本身融合传统web2.0和SNS核心思想,企业2.0本身融合web3.0的核心思想,企业2.0本身就是无边界和融合的思想,企业2.0真正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业务目标。
再谈企业2.0的核心逻辑:
可以说方法论的形成必须做两个层面的抽象,一个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一个是对解决方法的抽象,这样才能够让方法论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但是我们注意到当在追求普遍适应性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牺牲了特定适用性。方法论是类,而最佳实践是对象。最佳实践是针对特定的问题,采用方法论中提到的特定方法工具技术的结合,是对方法论的一个实践验证。
方法论和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