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龄开发人员,敢问路在何方?

相对同时刚出校门同学从事其它行业而言优厚的薪水,以及不断学习更新的专业知识不仅仅让你感到生活的充实,更满足了你那不让外人知的虚荣心。在刚出 校门的几年中,你经常回头看看被你落在后面的同学们,在内心怜悯他们的同时,你也会对自已天天加班的努力工作感到心里平衡:"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这句话在 那几年中你说的最多,不管是对自已的朋友们还是自已的爱人。第二句最常说的话是对公司的领导:"不行我就走人!",实际上你也真的走过几回。对了,在这几 年中,因为你的经济条件不错,你开始买房、开始谈恋爱、结婚、开始有了自已的小孩。有时候你会对自已说再过两年就去买车。当然其中可能有许多大件是需要分 期付款的,但你对前途充满了信心,你确信认为这种日子会永远的持续下去,即使不是变得更好的话。

日子总是在这种平淡中一天天的过去,就在那么不经意间,你突然发现自已已经快30岁了,或者已经30了,莫名的,你心里会漫延着一种说不清楚 的不安情绪,你好像觉得前途并非像前几年那样变得越来越好,你也忽然发现你以前所瞧不起的同学里好像已经有不少开着车的了,也有几个人住着比你还大的房 子,好像房款还是一次付清的,你突然明白你现在的生活比起你的同学来最多是中游偏上了。工作中最让你感到心里不舒服的是,你越来越不敢对你的领导说不了, 即使比你来的晚的同事升职或提薪,你也只是在私下与朋友们一起喝酒时才敢发发牢骚,在头的面前你的声间越来越小、笑脸是越来越温柔。

你终于开始迷茫"再过几年我会是在干什么呢?",这句话常常出现在你的心里。计算机开发工作,是一种以年轻为资本的工作,说句通俗点的话是"吃青春饭的",嗯,这句话好像在一种特别的行业也听到过。

其标志就是一:工作的时间性非常强,一个开发项目被定的时限通常是很紧张的,更有甚者,有些号称开发管理的书里面还非常卑鄙的号召将一个项目 切成多个小片,每个小片都定一个叫"里程碑"的东东来严格跟踪开发进度,加班加点在其它行业是需要加班工资的,而在开发行业,加班工资好像还没见到几个公 司发过,是啊,反正有时间限制着,你干不完我再找你算账.所以开发工作通常有着其它工作所没有的精神上的压力。

一旦一个人步入而立之年,因为家庭和孩子的负担,加上精力上面的衰退,加班工作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这点让很多老板们感到:这些人已经老了, 不好用了。指示人事部门:"以后招开发人员限制在30岁以下!",相对而言硬件开发会年龄方面限制会稍好一点点,但也是五十步笑百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 点就是:计算机这个烂东东实在是进步的太快了,前两年买的顶级配置电脑,现在怎么看怎么像废品,这还是小事,更可气的是好像每天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刚毕 业时只会书本上的PASCAL,学会了用腐蚀的办法来做电路板,一上班就开始学习TURBOC和TANGER2.0,刚刚学会,还没来得及高兴,马上开始 学Borland C++和Protel3.0,好不容易学会了,却发现需要学习VC和Protel98了。单片机也是啊:Z80的指令背的很熟,工作中没来得及用就要学 8031,好好学吧,本来想着这辈子就吃它了,又发现又出来什么PIC、DSP、CPLD、FPGA、ARM等等....这还不包括中间要学一大堆74系 列、4000系列、XX系列...IC卡居然里面还有CPU卡..如果学习的知识里每个字都能变成一分钱,我想所有的开发工程师都是腰缠万贯的富翁。

一眼看去,这种日子好像见不到头,年轻时乐此不彼,但现在你一定对自已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感到怀疑了。我们都玩过像仙剑奇侠传这样的RPG游戏,刚 开始时你只是一个一名不文的少年,随着你去打怪物、捡宝贝、学秘芨,最后终于有一天你会变成一个大英雄!那么你在实际生活中过得比那些小侠们还辛苦,为什 么成不了一个生活中的大侠呢?呵呵,原因在这里:因为开发工作是邪门功夫,它虽然可以让你速成的变成小资,但它最大的特点是经验不积累!日新月异的知识更 新,让你总是感到自已在退步,你就像在RPG中的主人公,开始时就给了你一把好剑和好盔甲,而且让你的级别很高,但让你的经验不累积,虽然刚开始打小怪物 时你觉得自已很爽,但越到后来,你会发现你会死的很惨!比较一下你与其它非开发行业的同学你就可以知道了,例如和你学医的同学比起来。套用岳不群他老人家 说华山剑宗和气宗的区别那段话:前十年你比你那些学医的同学收入和地位要好的多,但十年以后你和他基本上各方面都会持平,而二十年以后你的各方面远远不能 与你学医的同学相提并论!嗯,你已经开始不笑辟邪剑法了吧。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不过猴兄和八戒兄这么认为是可以的,你呢?

总结了许多开发朋友在30岁以后的生活之路,让我们一起看看开发人员"路在何方?"那么开发人员在30岁以后都干些什么呢?

其路一:继续做你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吧!

偶掰着脚指头仔细数了数,发现还真的有很多朋友在30岁以后还在从事开发工作,我这里说的从事,是指你还需要天天在电脑边上编程序和画电路 板,与你手下是否有几个小兵无关,也与你是否头上顶着什么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的帽子无关,只要你还需要亲自开发,你就属于这一类。其中有个年龄最大的朋 友是63年的,从事医疗仪器的开发工作,35岁左右还在从事软硬件开发工作的仍有一大堆,分析这些仍然从事开发的朋友,基本上都有以下特点:

1、痴迷工作或者痴迷电脑,晚上八点到十二点的这段时间,基本上是在电脑桌或工作台前渡过的。

2、不喜欢与人交住,朋友很少,常联系的人不超过五个。

3、与朋友交往时谈工作多,但一般不主动谈钱。

4、体型偏胖或偏廋,不在正常区间。

5、无未来计划,对五年后自已生活怎么样、从事什么工作说不清楚。

6、俭省,从不乱花钱。

即使你是还不到30岁的开发人员,你也可以看看自己对以上几条是否符合,是否会在30岁后还从事开发职业,四条疑似,五条以上基本确诊你也是这类型的人。

这些朋友们通常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态度生活,到了这个年龄,也不敢再轻易的换工作了,年轻时的锐气慢慢的也消退了。唯一不变的希望是有一天从 天上掉下来一大堆钱把自己砸伤。说实在话因为他们的性格所限,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以后不可能在职场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当个小头头,带几个人开发已经是他们 发展的顶点。至于以后的人生之路,不仅他们自己迷茫,可能上帝也正在头痛。

如果是想走技术发展路线的话,给大家推荐一个架构交流学习群:650385180,里面会分享一些资深架构师录制的视频录像:有Spring,MyBatis,Netty源码分析,高并发、高性能、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原理,JVM性能优化这些成为架构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还能领取免费的学习资源。相信对于已经工作和遇到技术瓶颈的码友,在这个群里会有你需要的内容。

不过像这类朋友,偶很奇怪的发现:他们的小孩都是儿子!不知是偶然还是有什么其它说法。

简单建议:要改变命运,先改变性格:坚持半年晚上不从事工作、游戏及电视,用此时间与人交往,你的人生会有改变。

其路二:转行从事技术支持、行政或生产等工作

还有一些朋友,从事了几年的开发工作,因为自已并非特别的爱好,或者领导上面的强制工作安排, 他们转到了技术支持、服务或行政等工作,至少当时从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的薪水较开发要少一些,但真正的统计这些人,发现他们之中有半数的人获得了更好的发 展,升职为服务部经理或行政经理等职,最历害的一个朋友已升职为总经理助理,进入高层。

这类朋友当时转行通常并非自已志愿,属被逼无奈或者其它原因,但显然,拥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他们显然在非技术部门中鹤立鸡群,遇到什么事情他们均可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言,久而久之,他们获得更多的升职和加薪机会也就不足为奇。

因为不从事开发,所以经验开始积累,这类的职业通常会给你一个很安定的感觉,你到30多岁后会发现这类职业反而比开发工作更容易获得新的工作机会。

简单建议:你如果确定在开发部无法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不妨转到其它几个部门试试,换个活法,钱少点就少点吧,机会多。

其路三:开发管理

如果你现在已经是总工或开发部经理,或者你眼看就有机会被提升为这类职务,那么恭喜你,你走的是从"弼马温"到"斗战胜佛"这条金光大路, 你不仅拥有很高的专业技能,而且很显然,你也有着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你这类人根本不需要对未来有着任何的担心,你在即使一无所有的时候也很容易白手起 家。

你这种人算是练辟邪剑法练成了仙,嗯,我无话可说。

你是不是这类人也很容易区别,就像围棋二十岁不称国手终身无望一样,你应该在工作三、四年以后,也就是说二十七岁左右就会发现自已工作中指手 划脚的时间比亲自开发的时间要多了,而且大多数这类人在这个年龄手下应该有"兵"了,相反的,如果你快30岁了还天天埋头于电脑前编程序和画板子,或者 30多岁了你还没升到部门经理(虽然你总是觉得自已很有希望),基本上可以确定你不是这类人。好了,如果你确定你是这类人,那么你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爬上 中层和高层,因为有时候人生偶然性太大,不占住坑的萝卜很有可能被人拔出来!

简单建议:天天去你的老板家里面拖地和擦桌子!

其路四:出国或考研

有两个搞开发后出国的朋友,其中一个甚至打工打到了一个小公司总工的位置,数据库和软件方面水平巨牛,但仍感觉心里不踏实,于是将自己工作 多年的钱忍痛掏出来,出国费加上机票大概将自已辛苦所攒的银子花完,然后又借了一些钱,在02年身上揣着一万美元跑去了加拿大,在加拿大不停的重复找工 作,换工作,然后再找工作的循环,找的工作基本上与计算机无关,不过工资总是在1500加元左右,呵呵,折成人民币与他在国内打工拿的基本上差不多,不过 租个地下室就花了300加元,然后吃吃喝喝,再买个电脑上上网这类的,基本每月平均还要倒贴一点。前段时间给我的邮件里说,现在身上花的差不多只有5、 6000美元了,准备开个小公司,看看能不能往国内倒腾点东东,做最后一搏。另外一个朋友去澳州,时间稍早一些,先是大概摘了一年多的葡萄,后来总算找了 个技术工作,每天的工作是画机械图纸,收入还算不错将近3000澳元,买了个旧车,也算是过上了资本主义生活。不过前年回来一趟,唯一的感叹就是:在国外 拿2000美元的生活,绝对不如在国内拿5000人民币的生活舒服。

也有两个考研的朋友,不过其中一个严格的说不是做开发的出身,偏重于市场方面的工作性质,不过我的朋友里面考研的不多,只好凑两个人说说,一个考 研后在北京找了个工作,每个月5、6000元钱,但还是做开发,生活仍然与没考研之前没有任何的改变,前途仍然没见到什么大亮的光,还是搞不清楚以后再干 些什么,标准的过一天算一天了。另外一个考研后在大学里面找了个工作,工资虽然比他原来打工少了不少,但毕竟终身有靠,稳定了下来,也算修成了正果,这位 哥们心情一放松下来,也开始有时间琢磨着业余时间自已做点什么,好像现在慢慢的也开始有了点眉目。

简单建议:这两条路,对开发人员来说都不算是很好,出国十年前是好事,现在难说,考研能成功转行的概率恐怕也不是很大,多半仍然去搞开发,只不过研究生可以多干几年罢了。

其路五:转行到市场

绞尽脑汁的想想,我所知道的人之中只有两个开发人员去了市场,这两个人都不能说是朋友,认识而已。他们都是主动要求去了市场,结果是这两个 人均在市场都是干到一年左右,然后都自已开公司了。呵呵,很奇怪,极高的转行成功率!不过仔细想想,我对这两个人的思路佩服的五体投地。能下决心仍掉每月 5、6000元的开发职位,从事一个自已并不熟悉的岗位,每月拿个2000多元+提成,但提成那是说不清楚的事情,这个决定,只能让人感觉到他们对自已前 途清晰的把握和老谋深算的心机。而且他们不去服务不去生产,挖空心思说服领导去市场(市场部门与开发部门通常是一个公司的核心部门,进入其实并不容易), 可以说是有着长远的考虑的。有技术了,再与客户交成朋友,马上就会产生很大的机遇应该是正常的事情。

有实力,有心机,也有着很强的决心力,这种人恐怕早在大学毕业时或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自已的人生之路,他们的每一步路在若干年前早就计划周 全,现在看起来:学会技术->进入市场->寻找商机->开公司,一条多么清楚的人生之路。但就像我们上小学中学时,所有人都知道上大学是我们最清楚的人生 路一样,最后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达到目标(当然,现在扩招的历害是另外一回事,我是说我们那个时候,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当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

简单建议:你若是这类人,我的建议是:...嗯?....那个你.你,你别走啊,我还有个事想请你赞助一下啊.....

其路六:开公司自已干

呵呵,看到这一条,发现你的眼睛已经圆了,你肯定千百次的想过这个事情吧,咳咳,其实我从事开发的时候也是天天梦想着这种事情。总想着过两 年找个机会就自已干,这个梦想一年又一年的折磨着你也给着你希望。看看吧,开发后来开公司的还真的不少,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很多失败的,通常开公司都是几个 人合伙开始的,有做技术的,有做市场的,几个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共同策划了这一个大活动。一般说来能让这几个人下决心走出这一步,产品肯定是先进的, 甚至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市场也是很大的,负责市场的那个哥们通常会拍着胸保证可以卖出去,并悄悄地告诉你他在某主管领导是他小舅子的同学的二叔,肯定没问 题。于是你们几个人找地点、注册执照、买了几个破桌子,再攒了两台电脑,每个人又凑了几万银子,公司开张了!

产品很快出来了,市场的哥们也不负重望,有几个客户表示要试用了,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正常,".......你坐在老板桌前,不停的有人来汇报工作或者找你签字...人进人出中...你又想起公司再穷也不能只有一把椅子的故事....."你在梦中笑出声来。

是如此的顺利,你们很快就有单子了,很快的单子让你们凑的那点钱不够了,你们很高兴的每个人又增加了投入,拿出钱时你眼泪汪汪的数着钱 说:"这就是我那生蛋的母鸡啊"。你们的产品确实不错,市场也经营的很好,客户慢慢的多了起来,单子来的时候一笔接着一笔,你每天都处于兴奋之中,唯一美 中不足的是好像客户回款总是会拖一些日子,不过客户给你保证说:过几天,过几天就付给你们,因为回款总是在计划外,所以你们为了资金的流畅运行又凑了一些 钱,这个时候你有一些心事了,因为你的存款折上面的数字已经快趋向于零了。"没事,过两个月等回款了一切都OK了,谁干事业不吃点苦呢?"你这么安慰着自 已又投入到工作中去,资金总是在回款和生产经营费用之间走着一个窄窄的小木桥,你的账上总是没有太多的钱,扩大了的公司规模和许多意外情况,使你又一次、 二次、三次的与合作者们再次投入了自已的资金,当然,后来的钱你可能已经是借的了.....

终于有一天,你的会计再一次告诉你,老板啊,账上又没现金了,吃过多次苦头的你终于下决心开始重视资金的运行了,你裁掉了一些不必要的人手, 减少了开发的投入,要求市场人员签单的时候必须予付XX%的款,回扣也必须等收过款后再付,同时也开始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开始进行控制。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因为竟争对手的产品也对你的产品进行了仿造,你的产品慢慢变得不再先进,市场人员开始埋怨公司的合同资金方面规定太严格,不好签单,生产成本的下降通常也导至产品毛病的增多,客户也开始埋怨你的服务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服务。

终于有一天,你重新走进了人才交流中心,以前你是来招人的,现在你拿着自已的简历开始寻找一个工作......

公司的成功与否,与产品有关,与市场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资金有关,产品与市场都可以通过资金来弥补,而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资金,凡是 倒下的公司,99%与资金链的断裂有关。在你决定要开公司以前,先估计一下你公司支持一年所需要的资金数额,包括人工费,生产,场地,广告宣传、市场费 用、甚至电、水费等等等等,把你所想到的一切加在一起,得出的值就是..慢..如果你没有实际的开过公司的经验,你需要将此数字乘3,然后就是你开公司一 年最少需要的费用,呵呵,公司的实际运营所需要的钱是你想像的3倍以上,你要是不信我也没办法。

简单建议:开公司前最重要的是先确立你后续的资金来源!也就是说钱不够了怎么办?---因为你投入的钱肯定会不够的。

其路七:第二职业

这类的朋友有不少,他们没有脱离开发工作,但是在业余时间又不停的接项目或者在卖产品,在单位里面他们显得并不出众,比起其它人来说他们属于最不 愿意加班的一类.为此他们白天通常工作很勤奋.这类人也许不一定可以挣很多钱,但平均下来他们一年之中通常都可以比同事们多挣个几万元.有时候比上班拿得 还多.但令人疑惑的是,这类人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稳定,基本上没见到他们跳过蹧,即使私下里面已经开了个小公司,他们通常也不会辞职.

你的旁边有没有这类人呢?分辨他们很容易:

电话很多,而且更愿意来电话时离开办公室找个没人的旮旯通话.神秘兮兮给人一种"这家伙是不是有二奶啊?"的感觉的人,通常是这类人。这类人是女 性最佳的选择对象:很顾家,不象那些富人容易花心,而比起一般人来说,他们收入相对要高得多。但总结了一下几位这类的开发朋友:也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 论:这种人通常个子不高,体形类似桶状.....

简单建议:这好像是开发人员最佳的出路了,但比较丰厚的收入通常让这类人不愿意去冒风险....到现在为止我所认识的这类人还没有一个真正算是成功的。

好了,虽然偶的经历远远说不上丰富,也没有什么成功之处可以自满的,但或许因为比其它朋友痴长了几岁,见过的人可能会稍多一些,所以斗胆写出了以上的一些文字,让您掉牙了。

下面是偶走过开发这条路上总结出来的一点心得,你可以不看,但看了就千万别把嘴咧的太大:

1、不管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已干,都要全心全意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任何一点工作都会让自已的人生多一点筹码,这一点最最重要!这样的例子我至少 可以举出两起,优秀的开发人员被其它新公司挖走,并给一定的股份,成为新公司的股东的例子。当时与这样的开发人员一个部门同时工作或更早工作的有许多人, 他们平时经常偷点懒,能少干点工作就少干点,有时候还笑话那个平时努力工作的人傻,几年过去了,究竟谁比谁傻?

2、多与市场人员交朋友,你接触他们时可能总会觉得他们知识比你少,甚至素质比你低,可能比你还有点黄。但实际上他们比你更懂这个社会!参加到他们这个圈子中去,和他们一起赌赌钱、一起聊聊天、一起洗洗桑拿、一起.....你会通过他们接触到另外一个世界。

3、机会远比钱重要,挣不挣钱在年轻时并不是特别重要!不论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网上或其它地方,如果有机会参与到除本职工作外的一些项目或产品 的开发中(包括你的朋友拉你去做点小生意之类的非开发性质的工作),那怕是帮忙的性质,也要积极介入,至少你会交到很多的朋友,这样你的人生会多出很多的 机会。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676067/2119152

时间: 2024-10-25 11:47:04

作为大龄开发人员,敢问路在何方?的相关文章

[转] 测试员,敢问路在何方(来自微软工程师)

[转] 测试员,敢问路在何方(来自微软工程师) Date: 2015-05-22 转自: [译]测试员,敢问路在何方?来自微软工程师 [译者注]: 原作者是Qingsong Yao,来自微软.他的Linkedin在这里 http://www.linkedin.com/in/qingsongyao,里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这里简短摘抄翻译几句: MS SQL Server Group — 资深测试员 — 7年 MS SQL Azure — 资深测试员  — 目前所在项目 原文发布时间:2012.12

无人驾驶,敢问路在何方?

在美国科幻电影和小说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有关无人驾驶的桥段,早在笔者小学时候,CCTV就曾引进过一部美国电视剧,名字叫<霹雳游侠>,剧中的二号主演就是一部名叫基恩的可自行驾驶高级轿车,他不仅能独立完成超车.追踪.躲避追杀等工作,而且还具有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必要时亦能帮助男主人泡到酒吧漂亮的女孩子.显然,基恩的功能有点过于超现实,相比之下,十几年之后的<机动战士高达SEED>的场景更加接近现实,在这部电影的世界里,消费者只需要进行简单呼叫,就会有无人驾驶的汽车停在面前,而整个无人驾

悬浮自行车,敢问路在何方?

谈到自行车,人们会立即浮现出"过时"两个大字,也难怪,随着私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自行车常常遭遇嘲讽和排挤,正可谓: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单车上笑,慢慢地骑自行车的人开始代表穷人,代表那一小撮连公交车都坐不起的人-但任何美好事物的消失都不会太容易,远比它们的制造过程更加漫长,比如美好的人,制造过程可能仅仅需要5分钟,而要这个人消失则至少要个七.八十年,同样地,自行车的消失过程也要远比其制造过程漫长太多,况且,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行车的改造和美化,这些年更是涌现出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单

一个迷茫并且不合格的程序员,敢问路在何方

我的人生是这样的. 出生在农村,从小我特别听话,家里人不让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拿了很多三好学生.妈妈说不能游泳,我就看小伙伴们游.从来不知道创新是什么,只知道听别人的,别人好就好,生怕别人生气...一直到初中我都很听话.也不然我做家务,我爸是个小学老师,只要他觉得没意义的事情,他不然让我做,看NBA没意义不让看,听歌没意义,不让听,要听英语.打乒乓球没意义.但我打篮球不介意就是了.所以我除了游戏就是读书.而且课本上的书,什么名著之类的从来没看过,所以我感觉我知识面特别窄. 直到高中学会了上网,那时

敢问路在何方?

数据显示,有超过70.6%的海归,毅然选择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创业与发展,有36.1%的海归会选择在北京创业.这些一线城市能够提供较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海归可以花费较少时间实现就业.创业,基本上达到了海归的预期"期望值".看了关于海归的资料,突然发现遇到提高班是我一生的幸运,对于其中说到的刘莉,要是没有来提高班之前,我肯定觉得她太牛了,可是现在我不这么觉得了,应该更多的是感慨和无奈~ 美国名校硕士刘莉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美国攻读硕士期间,以实验室助教的身份,给当地的本科生讲课

各路券商会盟互联网金融 敢问路在何方

今年,国泰君安推出了超级账户和网上金融商城:中心证券与金融街.证券之星联手推出了证券通:华泰证券与网易开始了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东吴证券与同花顺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合作方面签署了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但除了国金证券与腾讯合作推出的"佣金宝",半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16%之外,其他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券商经纪业务利润的确一路下滑! 业界人士认为,券商之所以在互联网金融的路上步履维艰,无外乎四点原因:传统业务部门的强势和守旧,互联网金融部门的协调能力不足,交易机制僵化以及监管过于宽泛.诚如是,有着

测试员,敢问路在何方

1  第一部分 - 成为资深软件测试员的四条进阶之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我们的软件测试员有四条潜在的进阶道路.它们是: 1)成为专业的QA.知道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测试工具开展网络测试,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 2)成为领域专家.可以像最终用户一样来使用你正在测试的产品: 3)成为测试架构师.可以领导整个团队和整个公司的测试以及质量保证: 4)成为工具和框架的开发人员.可以开发出世界一流的测试工具: 我还将讨论工程师的其他进价道路,比如转行去开发人员或PM,改变你的工作领域. 1.1 成为

数据开放,敢问路在何方

关于政府大数据战略,美国又一次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自奥巴马签署<透明和开放的政府>文件后,又相继发布<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成立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而2009年就开始建立的Data.gov称为了美国政府大数据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依照原始.地理数据和数据工具三个门类,截至2012年11月,Data.gov共开放出了388529项原始数据和地理数据,涵盖了农业. 气象.金融.就业.人口统计.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大约50个门类.同时,为了方便应用领域的开发者利用这些数据开发满足公众

深度解读LinkedIn收购Lyndacom之敢问路在何方

编者注:最近同行们应该对LinkedIn收购了做在线教育的Lynda.com这个新闻并不陌生,但纵观国内整个网络,对这个新闻的描述也仅仅是将之当成新闻来看待而已.那么这个收购案究竟存在着什么更深层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应该是身处在线教育的人最有发言权.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看看国外的在线教育总监Kirsten Bailey究竟是如何在她的文章中对这个收购案做出深入的解读的- 上周四我一大早起床的时候,我一如既往的开始查阅我所订阅的新闻资讯,突然发现有篇新闻说到LinkedIn已经耗资15亿美元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