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面向对象是一种思想,让我们由执行者变成指挥者,执行者是面向过程,指挥者是面向对象.例如人开冰箱门,开冰箱门这个动作应该属于门而不是人,冰箱自己最清楚门应该怎么开,人只是调用了冰箱的这个动作.
2、面向对象开发例子 1.电脑坏了,找个修电脑的人,我们调用修电脑这个人修电脑的功能即可,自己不需要知道具体怎么修;2.公司老板找人完成软件开发...
3、开发的时候先想是否java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找这个对象拿过来用,如果没有,自己造一个对象来用,自己能用别人也能用,开发就是找对象,找不到就建对象,然后用对象.
4、类和对象的关系,类是事物的描述(属性,行为),对象是实实在在的个体.
5、引用传递和值传递的区别.
6、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区别: 作用范围,存储位置,有无默认值.
7、面向对象三个特征: 封装,继承,多态.
二、封装
1、对外提供简单接口,封装细节 ,私有是封装的一种表现形式.
2、构造函数可以私有化一般是为了安全.
3、构造函数给不同的对象进行初始化,构造代码块是给所有的对象进行统一初始化(可以把构造函数中共同的东西提到这里).
三、this
1、this 代表它所在函数当前对象的引用,但凡本类功能内部调用本类对象都使用了this表示,因为在写类的时候对象还没定义.
2、this 用在构造函数直接相互调用,只能用this语句,且只能写在第一行.
3、类中方法之间可以互相调用,静态方法省略的是类名,非静态省略的是this.
四、static
1、只能修饰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不能修饰局部变量.
2、随着类的加载(创建类对象或调用类的静态方法,类名 变量=null,不会加载)而加载,随类消失而消失,只执行一次(生命周期比非静态成员变量长).
3、1.优先于对象的存在 2.所有对象共享 3.类直接调用 4.放在方法区或叫数据区
4、静态方法中不能访问非静态变量;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this,supper.
5、什么时候使用static?
对于成员变量一般是需要共享的数据;对于成员方法,一般是该方法没有封装该类的特有属性时(即非静态成员变量),例如工具类Array中的方法.
五、初始化顺序
加载类的时候->静态变量->静态代码块(给类初始化,可以用来给静态变量赋值)->非静态成员变量->代码块(给对象初始化,不可以给静态变量赋值)->特定构造函数.
六、继承
1、提高代码复用性,类之间产生关系,父类提供子类共性的东西.
2、不支持多继承,有安全隐患,因为当多个父类中定义相同方法时,子类对象调用不确定调用哪个,支持多层继承,祖孙三代.
3、super 父类对象的引用,如果子类和父类中出现同名非私有成员变量时,子类访问本类中的变量用this,父类要访问本类中的变量用super,super的用法和this几乎一样.
4、函数的另一个特性重写(覆盖),子类和父类中函数一模一样(子类权限必须大于父类权限),子类对象调用,会调用子类的方法;函数的另一个特性是重载.
5、子类所有的构造函数默认第一行是super(),写在第一行;和this用法一样 super(4)调用父类参数传递4的构造函数,加括号掉用构造函数,不加括号代表当前对象和父类的引用.
七、final
继承的一个弊端是打破类的封装性,因为它的方法可以被重写, 因此出现了final,修饰类不能被继承(String类是final),修饰方法不能被重写,修饰变量是一个常量,只能赋值一次(作为函数的形式参数时函数被多次调用可以赋不同的值,这是俩回事).常量字母大写,单词间用_,相当于一个锁变量块,此时还往往加上public static 用来共享.
八、抽象类
1、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只能放在抽象类中.
2、抽象类和抽象方法都用abstract修饰.
3、抽象类不可以new因为调用抽象方法没意义.
4、如果子类只覆盖部分抽象方法,那子类还是抽象类因为继承了其他抽象方法,抽象类可以有非抽象方法,抽象类通过继承实现.
5、java中有没有抽象方法的抽象类,仅仅是为了不让实例化.
/*模板方法设计模式*/
模板方法:在定义功能时,功能的一部分是确定的,一部分是不确定的,而确定的部分在使用不确定的部分,那么就可以将不确定的部分暴露出去,让子类去完成.
例:获取一段程序的执行时间
abstract class GetRuntime{
public final int getTime(){
int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runCode();
int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end - end)/1000;
}
abstract void runCode();
}
class Zi extends GetRuntime{
void runCode(...)
Zi z = new Zi();
z.getTime();
}
九、接口
一个例子说明使用接口的好处:
cpu和主板,之前cpu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现在主板厂商暴露针脚,只要cpu厂商按这个针脚做的cpu都可以直接装到主板上使用,这样以后电脑升级时,可以直接更换cpu.
1、接口编译也是class文件,接口中成员有固定修饰符,变量是public static final,方法是public abstract.
2、接口不能建对象,子类必须全部覆盖接口的方法,否则子类是抽象类.
3、类与类之间是继承关系,类与接口之间是实现关系,接口与接口之间是继承关系.
4、类可以同时继承一个类和实现多个接口 (只有接口和接口之间存在多继承,类之间只支持单继承).
5、接口特点:对外暴露规则,提高程序功能扩展 ,降低耦合性.
十、多态
1、重载和重写都是多态的体现,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提高代码复用性(传入谁谁运行,以前指挥一个对象去做事情,现在指挥一批对象去做事情,这里面有共性事物的抽象).
2、多态前提,1.存在继承或者实现;2.存在覆盖(只能使用父类的引用去访问父类的成员).
3、Animal a = new Cat(); //向上转型,Cat c = (Cat)a; //如果想使用猫的特有方法时,向下转型, 类似于int和byte之间的相互转换,Animal a = new Aniaml();Cat c = (Cat)a; 这是错的,此时Cat还不存在.
4、instanceof 判断对象的所属关系,当想用子类特有方法时可以用.
testInstanceof(new Dog());
void testInstanceof(Animal a){ //当子类个数有限时这么用,多的话也比较麻烦,if(a instanceof Animal) 无意义.
if(a instanceof Cat){
a.catchMouse();
}else if(a instanceof Dog){
a.kanjia();
}
}
5、多态中(非静态)成员函数的特点:
编译期:检查引用型变量所属的类中是否有调用的方法,没有编译失败
运行期:检查对象所属的类中是否有调用的方法,没有抛异常
简单就是编译看左边,运行看右边.
6、面试题: (一般只出现在面试时, 也就是覆盖一般不会出现在静态成员上,因为它是静态绑定 )
当多态情况下,父类和子类中出现同名变量(非静态)时,看左边, Fu f = new Zi(); f.num 调用Fu的num,多态情况下,静态成员函数和静态变量时,只看左边.
PS:单例设计模式
1、设计模式:类似"建筑",解决某一类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框架是大的设计模式.
2、单例设计模式:一个类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对象,例:链接池可以使用单例模式,初始化的时候创建譬如100个connection对象,然后再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用过之后返回到pool中,我们用单例模式,是保证连接池有且只有一个.
3、单例三步骤: 1.构造函数私有化2.类中创建一个本类对象3.提供一个方法可以获取该对象.
4、对于该类的事物该怎么描述还是怎么描述,当需要内存中该类对象唯一时就加上面三步.
5、懒汉式和饿汉式,延迟加载,实际中使用饿汉式,懒汉式有线程问题 (在判断是否为空时cpu切换,可以加sync..锁定,但是效率低).
6、线程问题中读的最小单位是一句话,也就是不会半句话处切换cpu, 所有一个方法中只有一句话时不考虑线程.
7、懒汉式线程问题解决方案:
class Ehanshi(){
private ehanshi(){} Ehanshi e = null;
public static Ehanshi getInstance(){
if(e==null){
--》此处切换cpu,会有线程问题
e = new Ehanshi();
}
}
}
解决方式一(效率低,每次需要判断是否锁定)
class Ehanshi(){
private ehanshi(){} Ehanshi e = null;
public static Ehanshi synchronized getInstance(){
if(e==null){ e = new Ehanshi();}
}
}
解决方式二 ,效率高 (但是还是建议使用饿汉式简单)
class Ehanshi(){
private ehanshi(){} Ehanshi e = null;
public static Ehanshi getInstance(){
if(e==null){
synchronized(Ehanshi.class){
if(e==null){
e = new Ehanshi();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