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我的大学时光过的很快。一转眼,已是大三快结束时。有一些自己生活,学习上的感悟。然而这并不是一篇用于激动人心的励志文章,

仅仅是关于我大学三年,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

  高考结束时,我算是正常发挥,上了中山大学。虽然,在国内中大并不算很好的985,不过也算可以了。

  早在高三的时候,我仿佛已经知道,自己上不了“更好”的学校,日后应该会到这里来。

  我的志愿是自己填的,都是中大的专业,从高到低依次是 计算机,临床医学5年,生物学。其他的具体我也记不清了。但请不要误会,

这并不是因为我对这所大学有多喜欢,只是觉得,第一志愿都填它,其他的也填它算了。就这样,我进入中大信科院 计算机系 开始我的

大学生涯。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农村中学。在那里,虽然并不算是农村。但是,学校的教学并不是非常先进,虽然都像传统的一些学校一

样,都有漂亮宽敞的教学楼。好吧,我想说的是,那时,我连打字都很费劲。我记得,高三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貌似把他的小笔记本电

脑借给我让我去填写奖学金申请的材料。

  那个时候,只接触过家里的那台电脑。不知道笔记本有触控板这个玩意儿。你可以想像,一个少年,整个上午,趴在老办公桌上,用

手指一戳一戳地打字,有时候,还会因为不小心碰到触控板使得 焦点转到别的地方去,以致于低头码了半天却发现字没有打上去...

  上了大学之后,果然被虐的很惨。我们大一入学的第一门专业课就是C++的程序设计课。我发现,像我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其实并没有

很多,于是乎,每次到机房测试,我做题总是做得很慢,上课也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看着一个函数头,我就一直在揣摩,这个到底是什

么,就懵懵懂懂地把书上的程序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到机子上去。然后运行成功,出来一堆结果,不知其所以然。就跟聪哥(当时教我

们这门课的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盲打怎么办?其他同学打字都打得很快的样子。” 老师一听,忙说:"  这个是基本功,如果不会盲打,

以后就找不到工作了。” 我很害怕,回到寝室,就在网上找方法,学习了盲打。一个星期左右,就学的挺溜了。但当时,由于课程比较忙,

我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怎么样的。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这种感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是在老师布置的课程项目完成的时

候,特别强烈。

  大二上,我同几个同班同学进入实验室学习,做进化计算的研究,在掌握好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一些入门的算法之后,老师就给了我一

两篇论文,让我读懂,然后复现上面的算法,用论文上面提供的数据,把结果跑给他看。我读了几遍,把一篇论文读懂了以后,复现了它

的算法,测试完数据之后,大家发现,我的程序的结果出乎意料地比其他同学的好。达到了非常高的精度,我的“成果”让其他人黯然失色。

当然了,这并不是我所做的研究,而只是把它复现得比较好。况且,那篇论文只是一篇普通的核心期刊的论文,而且所研究的内容是这个

研究领域刚起步时候的东西了,比较落后。不过,我还是开心了好一阵子。后来,由于学业比较忙,我就跟老师说了一下,暂停了我在实

验室的工作。其实是我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当,效率不高。

  大二下,我重新回到实验室,老师很和蔼,仍愿意接纳我,继续为实验室做事。又给了一篇论文,让我回去看,让我复现,然后让我提

出关于这篇的想法。比如,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啊,怎么改进会比较好啊。然后把对比的结果运行出来,给他汇报。这是寒假,我在家里。

一边写着代码,思忖着找作者的漏洞,一边跟家里人说,我将来可能会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会读到博士,会当成教授。当我成了教授之

后呢,我既可以在实验室潜心研究,做出科研成果,又可以在出访其他高校交流讲学,可以捞很多钱。总之,就是说得充满“前途”和“钱途”,

让他们没有反驳的余地。我并不希望他们干预我的志向,但我想让他们觉得我在做“正确的事情”,以后可以“出人头地”。

  谈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我的家人。我的父亲,高中文化,酷爱数学和美术,以画油画养活全家。我母亲,小学5年级即辍学,帮着父亲

打下手,其余时间,就像寻常师奶一样,“游手好闲”。广泛涉猎各种赌术,而其水平可想而知,十分一般。

  跑题了,扳回来。在改代码,跑程序的那段时间里。累的时候,我会想-难道这就是我将来的事业?这就是我将来的工作?我不知道。

  寒假结束,回到学校,继续每周都去实验室。实验室里有我认识的两位师兄,他们都是博士研究生。刚进实验室的时候,我关于计算机

的很多领域的一些疑惑,都是他们帮我解答的。一位师兄那时候,也在做和我比较相似的研究,不同的是,他已经跑出结果,正在写论文。

我常常凑到他身边,问一下他在做什么?后来,发现,他那时做的东西和我做的东西差不多。也是针对进化计算里面高维多目标的一些算法

框架,做一些修改,然后用会议提供的benchmark 来跑程序。跑到结果不错,就开始写论文了。我觉得很惊奇,很触动,难道这样就是做

研究? 他的论文,我很容易就能看懂,最后那篇论文还被IEEE的一个会议接收了。IEEE在我心目中高大上的形象矮了不少。我真的难以理

解,这样就是做研究? 我定下心神,告诉自己,外面肯定和这里不一样,外面的实验室,研究所里肯定会有很有创新,很大胆的研究,会有

一大批逻辑严谨,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讨论中争锋相对,推动着这个世界的发展。至少国外肯定会有这样的地方吧。

  不管怎么说,我当时对这个实验室失望透了。恰好,我那时开始对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感兴趣。学校自动化系恰好就有这么一个老师,

他的实验室目前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觉得可以去试试。于是,我当时就给我所在实验室的老师发了一封“情真意切”,其实“意图不轨”的邮

件,婉转地告诉他,“我要转移阵地了,不要留我。” 他没有留我。因为像我这样的本科生每年都有,而我并没有做出能让他想挽留我的工作。

  就这样,我就在现在这个实验室呆到现在。我决定保研或者考研,在这里读一个两年的专硕,然后去找工作。继续不断追寻关于人生的答

案,追寻人生的智慧。我觉得,我会越来越坦然。

  我庆幸自己能发现自己并不是想做研究,而只是幻想着发表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后所带来的 荣誉,光环和权力。而既然我并不是享受做

研究本身,我为何还要走上这条没有热忱的道路呢。

  我越来越倾向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很早就不屑于当所谓的会长,部长还有一些涉及学生政治的职务。我觉得这些东西和我的理念相悖。

我觉得,这些职务有很多都被架空了,甚至其中名头很响的一些,是被学院,学校利用来管理学生的机器。许多学生就这样,逐渐不再挣扎,即

使他们有自己的一些诉求。因为,这个直接管理他们的人,是由他们自己一票一票选出来的。而他们万万不会想到,正是,这样一个,他们一票

一票选出来的,将要代表他们说话的人。将躲不过体制的腐蚀,成为一个傀儡。我还认识很多同学,老师口中“优秀”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地,

要么有很高的GPA,要么在某些赛事,项目中收获颇丰,比如ACM,比如数模,又或在某知名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然而,在我的眼中,他们

都是普通人,而且都一样有缺点。我从来不仰视他们。而即使是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倘若,让我们在同一个起点上,我觉得我并不会落后于他们。

但是,为什么要呢? 我为什么要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和别人一争长短。

  目前,我对计算机视觉有一些兴趣,想做一些产品出来,取悦自己。同时增加一下项目的经验。这样,对于找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目前就

写到这里了。有机会再更吧。

时间: 2024-12-09 13:36:19

大学三年的相关文章

大学三年学习报告(兼谈中国高等教育)

写这篇东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学本科阶段的课全部完成了,二是距离高考出分已经三年了. 其实大学走到这里,再回看很多困扰自己的东西往往豁然开朗,但个人前方到底能有怎样的明天又不够清晰.三年实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时间段,它足以让一个人摆脱幼稚,却没法让一个人走向成熟--多少同辈还在做着自己的探索,少数同龄人或快我们几步,慢慢做出了一些成果,还有一部分稍微慢一点,还没有找好自己的定位.总的说来,如果一个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明确自己能做什么的话,那我肯定还没做好,因为我还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有关大学,有关爱好,有关学习,有关奋斗,有关理想:大学应该干些什么?我大学三年以来的感悟

本文由PurpleSword(jzj1993)原创,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 http://blog.csdn.net/jzj1993 注意:本文相当长,也写了很久,改了好多遍.没时间或者看不下去的,以及即将高考的,请自觉绕行-- 〇.前言 一个人思想的进步,往往要求他能站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客观看待同一个问题(比如苏格拉底认为,人们发生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对所争论问题的背景知识,没有形成交集).而这受限于他的经历,接触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看过的书,了解.学习.讨论和思考过的东西等.我自认为大学接触的

大学三年软件工程专业学习感受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再过2个月就要迎来大学最后的一年.回想一下这3年的学习,总结一点,就是走了很多弯路,好在现在已经认识到了. 为什么会走弯路呢?因为自己对某些知识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比如说当年认为C语言不怎么重要,结果就没怎么好好学.以致于现在疯狂的往回补. 弯路走的多了,自然就有经验了.在我看来, 优秀的程序员=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良好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思想+自己最擅长的技术.很多同学,一直热衷于疯狂的写代码,这本来是很正确的,但这个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程序员是

大学三年总结出的一句话

人生在世本事和运气都很重要 但是我的运气从来都没好过,更没有那个本事,所以我的大学生活糟糕透了.

大学这三年

大三了,大学的生活也快要结束了. 是时候听着音乐,总结一下这大学的时光,不然,大学就没了. 大一: 没开学就经常想着,十几年了,根本没有认真学习过,要好好学了,和新生群里面认识的学长说,自己还没学习够呢,大学我会好好学. 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就这样开学了,暑假认识的学长可以说对我的人生都有了很深的影响.学长要修双学位,那我也修吧,院里有四项大赛,我要全拿第一(至今只拿到一个),大家都想尽办法的加学分,参加这的那的活动,只为奖学金加分,到底怎么加,加多少,没人清楚.记得还就奖学金的公平性,和

大学读了三年,我比别人晚了三年?

读大学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答案. 我读大学时,是一个调剂生,原本报考的专业是师范类,结果离录取分数线差了那么几分,硬生生的被调剂到机械专业,这对于女生无疑是一次打击.在大学三年时间里,我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了什么,本来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不管怎么学还是有限的. 最近我高中同学聚了聚,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在高三毕业就出社会赚钱或是大学期间自动退学去创业的,而且经过这两年的打拼,他们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当我问她们为什么放弃读大学时,她们都说:读这种专科大学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早点

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怎么学习

现在到大学基本上都是上了十几年学,不说是学习老手,也是应试老手了,但是大学越上越不会考试了,更不会学习了,面对计算机专业这个对专业要求很高的专业,得想想怎么学习,怎么面对快速发展的技术,很多人说讲究效率,但是效率怎么产生,得有策略,十几年的学只是教会了我们怎么考试,但是没有教会我们怎么学习,特别是怎么自学,在大学三年,慢慢就发现现在学的不是学习,而是怎么学习,在这个技术快速更新的专业,学会学习,才是立命之本. 就拿我们学校专业课程来说,我总结了一下路线,基本上就是那么几种: 1.软件开发 2.a

这样的大学

不知不觉,大学三年已经过去了,时间真的好快,人生苦短,我已经22岁了.我写这篇博客,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也是回首总结自己的整个大学生活. 我出生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出生.母亲初中文化,父亲高中文化.后来母亲当了家庭主妇,父亲做了商人.可以说,从小到大,我的家庭并没有那些文化熏陶之类的东西,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也没有人教我怎么学,没有像这个博客C[1]的博主一样有什么父亲的书橱,经济条件的约束下也没有像这个博客A[2]的博主一样,小学毕业的暑假被家人送到市科委的计算机培训班进行计算机的启蒙,家庭对学

大学闻道(香港篇)

(我用这个标题是希望我在30岁之前能看遍五大洲的大学.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前几天在姑妈的全资资助下,我去了一趟香港,去香港的主题当然少不了买买买,除此之外,我更想了解一下香港的高等教育,于是我计划并去了香港最有名的三所高校—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好吧,看这个排名就知道我的想法了哈哈).因为香港理工大学就在红磡站旁边,所以也顺带看了一下.一路下来,感觉收获不少,因为我的游览顺序是理大->港大->中大->科大,下面我就按这个顺序说一下自己的见闻.由于每所学校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