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IDF与余弦相似性的应用(三):自动摘要

转: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3/automatic_summarization.html

有时候,很简单的数学方法,就可以完成很复杂的任务。

这个系列的前两部分就是很好的例子。仅仅依靠统计词频,就能找出关键词相似文章。虽然它们算不上效果最好的方法,但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今天,依然继续这个主题。讨论如何通过词频,对文章进行自动摘要(Automatic summarization)。

如果能从3000字的文章,提炼出150字的摘要,就可以为读者节省大量阅读时间。由人完成的摘要叫"人工摘要",由机器完成的就叫"自动摘要"。许多网站都需要它,比如论文网站、新闻网站、搜索引擎等等。2007年,美国学者的论文《A Survey on Automatic Text Summarization》(Dipanjan Das, Andre F.T. Martins, 2007)总结了目前的自动摘要算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就是词频统计。

这种方法最早出自1958年的IBM公司科学家H.P. Luhn的论文《The Automatic Creation of Literature Abstracts》

Luhn博士认为,文章的信息都包含在句子中,有些句子包含的信息多,有些句子包含的信息少。"自动摘要"就是要找出那些包含信息最多的句子。

句子的信息量用"关键词"来衡量。如果包含的关键词越多,就说明这个句子越重要。Luhn提出用"簇"(cluster)表示关键词的聚集。所谓"簇"就是包含多个关键词的句子片段。

上图就是Luhn原始论文的插图,被框起来的部分就是一个"簇"。只要关键词之间的距离小于"门槛值",它们就被认为处于同一个簇之中。Luhn建议的门槛值是4或5。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关键词之间有5个以上的其他词,就可以把这两个关键词分在两个簇。

下一步,对于每个簇,都计算它的重要性分值。

以前图为例,其中的簇一共有7个词,其中4个是关键词。因此,它的重要性分值等于 ( 4 x 4 ) / 7 = 2.3。

然后,找出包含分值最高的簇的句子(比如5句),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自动摘要。具体实现可以参见《Mining the Social Web: Analyzing Data from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and Other Social Media Sites》(O‘Reilly, 2011)一书的第8章,python代码见github

Luhn的这种算法后来被简化,不再区分"簇",只考虑句子包含的关键词。下面就是一个例子(采用伪码表示),只考虑关键词首先出现的句子。

  Summarizer(originalText, maxSummarySize):

    // 计算原始文本的词频,生成一个数组,比如[(10,‘the‘), (3,‘language‘), (8,‘code‘)...]
    wordFrequences = getWordCounts(originalText)

    // 过滤掉停用词,数组变成[(3, ‘language‘), (8, ‘code‘)...]
    contentWordFrequences = filtStopWords(wordFrequences)

    // 按照词频进行排序,数组变成[‘code‘, ‘language‘...]
    contentWordsSortbyFreq = sortByFreqThenDropFreq(contentWordFrequences)

    // 将文章分成句子
    sentences = getSentences(originalText)

    // 选择关键词首先出现的句子
    setSummarySentences = {}
    foreach word in contentWordsSortbyFreq:
      firstMatchingSentence = search(sentences, word)
      setSummarySentences.add(firstMatchingSentence)
      if setSummarySentences.size() = maxSummarySize:
        break

    // 将选中的句子按照出现顺序,组成摘要
    summary = ""
    foreach sentence in sentences:
      if sentence in setSummarySentences:
        summary = summary + " " + sentence

    return summary

类似的算法已经被写成了工具,比如基于Java的Classifier4J库的SimpleSummariser模块、基于C语言的OTS库、以及基于classifier4J的C#实现python实现

(完)

时间: 2024-08-01 18:15:39

TF-IDF与余弦相似性的应用(三):自动摘要的相关文章

文本分类学习(三) 特征权重(TF/IDF)和特征提取

上一篇中,主要说的就是词袋模型.回顾一下,在进行文本分类之前,我们需要把待分类文本先用词袋模型进行文本表示.首先是将训练集中的所有单词经过去停用词之后组合成一个词袋,或者叫做字典,实际上一个维度很大的向量.这样每个文本在分词之后,就可以根据我们之前得到的词袋,构造成一个向量,词袋中有多少个词,那这个向量就是多少维度的了.然后就把这些向量交给计算机去计算,而不再需要文本啦.而向量中的数字表示的是每个词所代表的权重.代表这个词对文本类型的影响程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计算出适

[转] TF-IDF与余弦相似性的应用(一):自动提取关键词

原文链接: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3/tf-idf.html 这个标题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其实我要谈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有一篇很长的文章,我要用计算机提取它的关键词(Automatic Keyphrase extraction),完全不加以人工干预,请问怎样才能正确做到? 这个问题涉及到数据挖掘.文本处理.信息检索等很多计算机前沿领域,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经典算法,可以给出令人相当满意的结果.它简单到都不需要高等数学,普通人只用1

TF-IDF与余弦相似性的应用(一):自动提取关键词

这个标题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其实我要谈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有一篇很长的文章,我要用计算机提取它的关键词(Automatic Keyphrase extraction),完全不加以人工干预,请问怎样才能正确做到? 这个问题涉及到数据挖掘.文本处理.信息检索等很多计算机前沿领域,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经典算法,可以给出令人相当满意的结果.它简单到都不需要高等数学,普通人只用10分钟就可以理解,这就是我今天想要介绍的TF-IDF算法. 让我们从一个实例开始讲起.假定现在有一篇长文<中国的

TF-IDF与余弦相似性的应用(二):找出相似文章

上一次,我用TF-IDF算法自动提取关键词.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有些时候,除了找到关键词,我们还希望找到与原文章相似的其他文章.比如,"Google新闻"在主新闻下方,还提供多条相似的新闻. 为了找出相似的文章,需要用到"余弦相似性"(cosine similiarity).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余弦相似性".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先从句子着手. 句子A:我喜欢看电视,不喜欢看电影. 句子B:我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看

余弦相似性

为了找出相似的文章,需要用到"余弦相似性"(cosine similiarity).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余弦相似性".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先从句子着手. 句子A:我喜欢看电视,不喜欢看电影. 句子B:我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看电影. 请问怎样才能计算上面两句话的相似程度? 基本思路是:如果这两句话的用词越相似,它们的内容就应该越相似.因此,可以从词频入手,计算它们的相似程度. 第一步,分词. 句子A:我/喜欢/看/电视,不/喜欢/看/电影. 句子B:我

TF-IDF结合余弦相似性 判断文章相似性

摘自:阮一峰的网络日志(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3/cosine_similarity.html) 为了找出相似的文章,需要用到"余弦相似性"(cosine similiarity).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余弦相似性".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先从句子着手. 句子A:我喜欢看电视,不喜欢看电影. 句子B:我不喜欢看电视,也不喜欢看电影. 请问怎样才能计算上面两句话的相似程度? 基本思路是:如果这两句话的用词越

55.TF/IDF算法

主要知识点: TF/IDF算法介绍 查看es计算_source的过程及各词条的分数 查看一个document是如何被匹配到的 一.算法介绍 relevance score算法,简单来说,就是计算出,一个索引中的文本,与搜索文本,他们之间的关联匹配程度.Elasticsearch使用的是 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算法,简称为TF/IDF算法 1.Term frequency 搜索文本中的各个词条在field文本中出现了多少次,出现次数越多,

tf–idf算法解释及其python代码实现(下)

tf–idf算法python代码实现 这是我写的一个tf-idf的核心部分的代码,没有完整实现,当然剩下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我们知道tfidf=tf*idf,所以可以分别计算tf和idf值在相乘,首先我们创建一个简单的语料库,作为例子,只有四句话,每句表示一个文档 copus=['我正在学习计算机','它正在吃饭','我的书还在你那儿','今天不上班'] 由于中文需要分词,jieba分词是python里面比较好用的分词工具,所以选用jieba分词,文末是jieba的链接.首先对文档进行分词: i

[Elasticsearch] 控制相关度 (四) - 忽略TF/IDF

本章翻译自Elasticsearch官方指南的Controlling Relevance一章. 忽略TF/IDF 有时我们不需要TF/IDF.我们想知道的只是一个特定的单词是否出现在了字段中.比如我们正在搜索度假酒店,希望它拥有的卖点越多越好: WiFi 花园(Garden) 泳池(Pool) 而关于度假酒店的文档类似下面这样: { "description": "A delightful four-bedroomed house with ... " } 可以使用

tf–idf算法解释及其python代码实现(上)

tf–idf算法解释 tf–idf, 是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的缩写,它通常用来衡量一个词对在一个语料库中对它所在的文档有多重要,常用在信息检索和文本挖掘中. 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在一篇文档中词频越高的词对这篇文档越重要,但同时如果这个词又在非常多的文档中出现的话可能就是很普通的词,没有多少信息,对所在文档贡献不大,例如‘的’这种停用词.所以要综合一个词在所在文档出现次数以及有多少篇文档包含这个词,如果一个词在所在文档出现次数很多同时整个